文科专业就业的泥潭
法官、律师、记者……一个个文科专业对口的光鲜职业在你眼前摇曳生姿,大概已经勾得你心智动摇、魂不守舍,忍不住开始畅想有车有房富庶又体面的中产阶级生活了吧?可是,这边家长、老师刚刚跟你说一定要考上大学,上了大学才有好工作,那边电视里、报纸上、网络中铺天盖地的新闻又告诉你,现在不到工作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了,研究生已去当保姆,北大的才子都卖起了猪肉。
到底大学生就业形势怎么样?到底文科专业的出路如何?当然,情况没有许多媒体渲染得那么可怕,但对于一个准大学生尤其是一个准文科大学生而言,你还是不得不明白,天之骄子已经不再是这个体的代名词了。
文科生可以挑选的专业中,法学和新闻传播学类大概是最热门的了。每年的高考过后,都有无数文科学子恨不能踏破这些热门专业的门槛。然而,高分入学的风光无限,并不能给你一个一直照耀到毕业的光环,有时候,这其实是一个“看上去很美”的泡沫。接下来,我们通过分析最具代表性的法学和新闻学,来戳破这些大热门专业华丽光鲜的外表下那虚幻的泡沫。
法学
作为连续多年高考录取分数居高不下的大热门,法学专业在高中生眼里可谓位极尊荣。是啊,公正威严的大法官,嫉恶如仇的检察官,伶牙俐齿的大律师,哪一个不让人心向往之。
作为连续多年高考录取分数居高不下的大热门,法学专业在高中生眼里可谓位极尊荣。是啊,公正威严的大法官,嫉恶如仇的检察官,伶牙俐齿的大律师,哪一个不让人心向往之。
从理论上来说,法学的就业面应该说是相当广的。中国政法大学前校长、著名法学家江平教授曾在一次讲座上说:“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去公检法、可以当律师、也可以去国家机关、还可以在企业,几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机关、每一层次里面都能容纳作为通才的法律人。”
然而现实中,法学专业的就业情况却和理论上存在着不得不承认的差距。从近几年的就业
率来看,法学往往是许多大学一级学科中就业率较低的专业。虽然几乎所有的大学对外公布的就业率都达到80%、90%以上,但事实上,现在各高校就业率的统计方法是将已签约,继续深造(包括考上研究生、保送研究生和出国留学),灵活就业(即未签订正式就业协议,只有劳动合同,往往是到一份临时工作并立志考研)都统计进入,而真正的签约率不可能那么高。更何况许多高校还会通过让不到工作的学生“虚签”就业协议的办法给就业率注水。
一位武汉大学法学院的大四学生告诉笔者,现实情况是,由于通过司法考试是成为法官、检察官或律师的“职业准入证”,一部分毕业生选择先在其他部门暂时就业,边工作边准备司法考试;一部分干脆暂时待业,专心准备考试;而通过了公务员考试,进入法院或检察院的那一部分幸运儿,也要和用人单位签订一定时期内通过司法考试的协议,否则也只能被淘汰。然而,号称“中国最难”的司法考试每年的通过率仅有10%左右,一大批该专业毕业生不得不被这么一道门槛挡在本行工作之外。从事本行业工作的低比例,成为法学专业就业难的最显著特点。
于是,许多法学毕业生除了借读研暂时躲避就业压力,便是被严峻的就业形势推向专业不
对口的各类企事业单位,不得不丢掉学习了四年的专业去和其他文科专业毕业生竞争一些不限专业的职位。作为法学就业“重要增长点”的企业,招收法学专业毕业生大多是从事一些一般性事务工作,尤其是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有限的本科生,更是很少有从事专门的法务工作,可以说他们四年的大学教育常常会学无所用。
“由于中国特有的法律工作者培养模式,我们法学学生毕业后必须通过司法考试,想就好业的话可能要通过公务员考试,这给我们的就业带来了很多不便”,对于这样的现状,武汉大学法学院本科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法学院团委书记陈风老师表示:“我们也只能期待培养模式的转变。”
新闻学
文科专业中,新闻学显然也是一个持续火爆的专业。新闻与传播学类下一般有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广告学几个本科专业,教学内容大同小异,就业去向也类似。作为从小就被电视、网络、报纸、广播等各类媒体包围的一代人,现在的高中生想当名主持人、名记者、名编辑的大有人在,而传媒从业人员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也使得新闻专业成为当仁不让的报考热门。
文科专业中,新闻学显然也是一个持续火爆的专业。新闻与传播学类下一般有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广告学几个本科专业,教学内容大同小异,就业去向也类似。作为从小就被电视、网络、报纸、广播等各类媒体包围的一代人,现在的高中生想当名主持人、名记者、名编辑的大有人在,而传媒从业人员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也使得新闻专业成为当仁不让的报考热门。
然而,受商业化和利益驱使,火爆的报名和招生使得新闻学专业和许多文科专业一样,在国内各个层次的学校里被迅速组建起来。据新闻出版总署下的中国记者网统计,截至2006年11月,全国经核准颁发新版的记者总人数也只有18万余人,其中在编人员还不到15万人。就发展速度和数量来看,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超常规,专业点过多、过滥,且不论培养质量,单是每年毕业的学生数量都已经远远超过传媒行业的接受容量,就业难成了普遍问题。
“文科生就业难,最主要的还是招得太多。”华东师范大学的许纪霖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说,像新闻学这样的文科专业,扩招不受实验室、教学设备的限制,只需要加印教材、小教室换成大教室,就可以开班上课,扩招起来比理工科专业容易得多。
随着学生数量的迅速增加,教学资源被稀释了。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一位博士曾对笔者感慨,当年自己读本科的时候,同学之间还“称兄道弟”,可现在的本科生甚至研究生上课都是动辄几十上百人,经常是“相见不相识”。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昆教授也指出,一些新办的院校教学差而胆子大,招生规模庞大,而老院校也大肆扩大教学规模,从只有本科教育,延伸到硕士、博士,甚至成人教育,导致教学质量的进一步
下降。而现在的大学新闻教育,大多由并没有多少从业经验的教师讲授僵化过时的理论知识,早已经饱受诟病。
据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的一项调查显示,现在媒体已经不再需要新闻类的专科毕业生,对仅能从事一般记者、编辑工作的本科毕业生,需求量也已接近饱和;而且,为了提高报道质量和适应市场细分,一些媒体在招聘人才方面不再局限于招收新闻学类专业的毕业生,甚至更欢迎经济、法律、社会学甚至理工科背景的毕业生。
哲学天下有情人的歌词
哲学类下一般有哲学、逻辑学、宗教学等几个本科专业,学习的方向各有侧重。相对而言,哲学专业的招生名额占据比较大的比重,其他的几个专业则很少,有些甚至是隔年招生,除了继续升学深造,在就业市场上和哲学专业的情况基本类似。
哲学天下有情人的歌词
哲学类下一般有哲学、逻辑学、宗教学等几个本科专业,学习的方向各有侧重。相对而言,哲学专业的招生名额占据比较大的比重,其他的几个专业则很少,有些甚至是隔年招生,除了继续升学深造,在就业市场上和哲学专业的情况基本类似。
要说冷门的文科专业,哲学显然是当仁不让的。然而现在的高中生或许大都不知道,在刚刚恢复高考的时候,这个专业曾是最炙手可热的大热门。以南京大学为例,1977年最火爆的文科专业就是哲学。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年众人追捧的“贵族”如今却在
就业市场上步履蹒跚。根据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的“陆远为什么坐牢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哲学专业的就业率只有40.35%。
事实上,“老贵族”哲学专业作为学术性、理论性比较强的基础学科,毕业生比较对口的方向还是教学和研究。而到了大学大幅扩招的今天,进入高校的门槛已经是硕士甚至博士,大多数本科生选择的还是继续深造。
自酿葡萄酒保质期 随着近几年来不同层次的招生目录在不断调整,2005年哲学、历史学就已经不再招收专科层次学生。现在高校的此类专业的专业点和招生数量也并不多,而保送研究生的名额比例却比较高,出国深造的机会也不少,只是在非学术圈的就业领域,此类专业常常显得尴尬。
历史
“读起来很来劲,工作很没劲李善彬”,网上曾有人这样评价历史学专业。的确,与哲学类专业类似,历史学类专业作为文史类基础学科专业,在这个技术人才当道、商科人才火爆的时代也面临着被边缘化的无奈。如今的历史学专业虽然不像一些应用型文科那样在大学扩招浪潮中迅速“超员”,从而使毕业生“滞销”严重,但由于专业学习内容与社会需求存在错位,
“读起来很来劲,工作很没劲李善彬”,网上曾有人这样评价历史学专业。的确,与哲学类专业类似,历史学类专业作为文史类基础学科专业,在这个技术人才当道、商科人才火爆的时代也面临着被边缘化的无奈。如今的历史学专业虽然不像一些应用型文科那样在大学扩招浪潮中迅速“超员”,从而使毕业生“滞销”严重,但由于专业学习内容与社会需求存在错位,
历史学的就业同样不容乐观。根据“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的统计数据显示,历史学就业率为51.85%,稍高于哲学和法学,位列倒数第三,而在上海市公布的“2003~2006年度本市38个就业率较低专业”中,历史学同样榜上有名。
正如前文所述,因为不是应用型专业,历史学专业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虽然为毕业生提供了比较深厚的人文积淀,但却并不能直接适用于企事业单位的行政助理、文秘、策划、文案,以及传媒出版行业的编辑、记者等职位。而比较对口的文物部门、博物馆、研究机构、各级学校等单位需求量又很少,特别是在研究生扩招之后,留给历史学本科生的岗位就更少了。
当然,假如不强调严格的李咏娴专业对口,历史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选择的岗位还是很多的,这一点和同属基础学科的中文专业类似。但是,也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劳动力市场教研室主任丁大建副教授所说,“文科生的替代性很强。比如一个文科职位摆这儿,正好有个亲戚朋友的孩子工作,那就让他干呗——反正让谁干不是干。理工科相对专业性要强很多,不是谁都能干的。”
除了专业本身的问题,历史学专业学生的竞争劣势或许更多还是因为本身的学习态度。北
男吴越个人资料京某大学的一位历史系研究生回顾大学生活时提到,自己在生物系、化学系的同学,晚上10点前在宿舍根本不到人,全泡在实验室、图书馆,可是本专业的同学好像有人一天到晚都在打游戏、睡懒觉。华东师范大学的许纪霖教授甚至直言不讳地说:“文科生工作更难,其实也是公平的——因为他们在学业上的付出本来就更少。”
管理专业
管理类专业有着庞大的序列,分为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农业经济管理类、图书档案学类等二级学科。具体专业则又分属于这些二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下有管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本科专业;工商管理类下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专业;公共管理学类则分为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类下有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图书档案学类则有图书馆学和档案学两个本科专业。
管理类的众多专业研究方向各有侧重,既有理论性比较强的管理学、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等专业,也有相对偏向应用型的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管理类的专业在不
同的大学往往分属于不同的学院,常常都是文理兼招,许多课程也都类似,比如管理学、经济学等。
除了目前尚显火热的工商管理,其他管理类专业的就业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了。旅美学者薛涌曾经直言管理类专业“要求的分数高不说,教育内容近乎垃圾”,由于学习的知识往往偏于理论化、浅泛化、雷同化,看似什么都能做,其实什么都做不精。“2005年江西高校本科就业率倒数前十”中除了前文提到的市场营销,还有同属管理类的行政管理专业。
由于这种泛而不专的“万金油”特性,管理类的毕业生往往选择报考公务员,甚至将其视为“救命的稻草”。
本文“文科专业就业的泥潭”来源于网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