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舆情热点事件分析报告:武汉14岁男⽣被母亲扇⽿光后跳楼⾝亡事件
社会舆情热点事件分析报告:武汉14岁男⽣被母亲扇⽿光后跳楼⾝
亡事件
⽹络标签:14岁初三男⽣;在校打扑克;母亲扇⽿光;跳楼⾝亡;家庭教育;舆情传播;传播主体;舆论表现;舆论特点;舆论反思
(图源:来⾃⽹络视频截图)
事件简介:9⽉17⽇,湖北武汉江夏区某中学⼀名初三14男⽣跳楼⾝亡。据当地教育局通报,该男⽣在教室与另两名同学玩扑克牌被⽼师发现,随后班主任请三名学⽣家长到校配合管教。男⽣在五楼⾛廊被母亲扇了两⽿光,⽽后其母和班主任前往办公室。⼏分钟后,男⽣转⾝爬上围墙从五楼跳下,被其他⽼师与同学发现后,送往医院抢救。当晚9时,男⽣伤势严重被宣告不治。当地教育、司法等部门介⼊处置善后。该事件发⽣后,其事件相关信息以及现场监控视频在⽹络上不断传播,加之当地相关部门的通报对此事件予以确认后引发了⼤量媒体以及⽹民的关注,该事件⼀时间在⽹络上的引发了较⼤规模的舆情传播态势。
一尺等于多少寸
研究概述:纵观近些年,⽹络上关于孩⼦与家长发⽣⽭盾⽽后与家长争执或被家长打骂,孩⼦做出轻⽣⾃杀⾏为的事件屡屡出现。对于这类悲剧事件来说,事件的细节诱因或许存在⼀定差异,但是事件总体呈现的结果较为⼀致,即孩⼦与家长之间的⽭盾处理不好,最终造成了家庭中不可挽回的悲剧结果。⽽这些事件出现在⽹络中后,总能在⽹络上形成较⾼的舆情热度。因此,本⽂以研究孩⼦与家长之间⽭盾造成孩⼦轻⽣这类频发的悲剧事件的⽹络舆情为⽬的,以武汉14岁初中男⽣因母亲扇⽿光⽽跳楼⾃杀事件为具体案例,在该事件的舆情传播热度趋势演化、舆情传播的参与主体及其传播内容、舆情地域热度分布等内容进⾏具体
分析的基础上,进⼀步对该事件表现出来的⽹络舆论聚焦点、舆论特点等内容进⾏多⾓度呈现,以期对这类关于家庭教育问题的悲剧事件的⽹络舆情进⾏规律性归纳总结,以期在现实层⾯以及⽹络传播层⾯汲取有益的反思性经验思考。
⼀、武汉14岁男⽣被母亲扇⽿光后跳楼⾝亡⽹络舆情态势
1、⽹络舆情传播热度趋势演化
该事件发⽣的事件为9⽉17⽇,9⽉17⽇晚间坠楼男孩被宣布死亡。该事件在
在当⽇并没有在⽹络公共传播空间内形成即时传播的传播状态。开始在⽹络上引发传播的时间始于9⽉18⽇,较早的传播是始于当地官微@江夏融媒发布的该事件的具体通告,这则通告发布后各⼤媒体开始争相跟进报道,还有很多爆料类的⾃媒体⼤V 对该事件进⾏了传播。从该事件的舆情热度演化趋势来看,该事件的传播总体呈现出两个峰值。第⼀个⼤峰值形成于9⽉18⽇晚间,整个峰值不管是在形成速度上还是在⾼度上都是规模较⼤的;第⼆个峰值的形成是在9⽉19⽇上午,这个峰值相对较⼩,⼏乎是延续了前⽇的传播态势,⾃此之后该事件的传播热度形成消退之势。整个事件的传播⽣命周期较为短暂,期间并没有很多的起伏转折。
总体来看,该事件的传播内容⼤体分为两种类型,⼀类是对该事件的发⽣过程进⾏同质化的⽂字简介描述,附之官⽅对该事件的通报或者该事件发⽣时的现场监控视频,不可否认的是现场的监控视频在某种程度上是最能引发⼤众关注的内容所在,这则视频中残忍的记录了男孩被打、男孩沉默、男孩决然跳楼的整个场⾯,现场监控视频成为刺激⽹民情绪的重要载体内容。虽然在监控视频的传播过程中,出现了⼀些是否该传播现场监控视频的争议,但是这些视频还是得到了较⼤规模的传播扩散。另⼀类是对于这个事件的感受性评论,这来⾃于⼴⼤⽹民、有影响⼒的⼤V博主,他们对这个事情抱有的态度、情绪,成为这件事在⽹络中得以不断扩散的重要动⼒。
2、⽹络舆情传播热度地域性分布
从该事件⽹络传播热度的地域分布来看,湖北作为事件发⽣地,基于地理上接近性的原则,湖北则成为该事件传播热度最⾼的地域。除此之外,与之相近的⼀些省份如湖南、四川、陕西等地的传播热度也得到了⼀定的辐射和带动。由于该事件涉及家庭教育,对⼤部分受众来说,在⼼理上也具有⼀定的接近性,对此类事件具有强烈的共情性感受。因此,该事件的传播热度在很多地域都有较⾼的体现,如⼴东、江苏、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相对传播热度并不低。总体来看,在地域⼴度上该事件的⾼传播热度显⽰出⼀定的普遍性。
⼆、武汉14岁男⽣被母亲扇⽿光后跳楼⾝亡舆情传播主体
1、专业媒体⽴⾜于基本事实报道与相关话题引导
从该事件参与传播的传播主体来看,基本上分为两⼤类。⼀类是新闻媒体基于事实本⾝对该事件的新闻报道。专业性媒体在整个事件的报道上⼤体是围绕着事件
基本事实进⾏的传播,但是对此事进⾏传播的新闻媒体在数量上还是较为庞⼤的,主流媒体如⼈民⽇报、央视⽹等都对事件相关的通报予以转发扩散。绝⼤部分新闻媒体的报道都是⽌步于事件简要描述,并没有进⼀步对该事件相关的当事⼈进⾏更多细节的过度介⼊报道以放⼤其悲剧⾊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专业媒体在报道这类事件时体现了⼀定的职业操守。
除了对事件进⾏基本报道之外,还有不少媒体基于该事件暴露出来的⽭盾,设置了⼀些相关话题引导公众进⾏意见表达。⽐如新京报的“什么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封⾯新闻的“如何教育青春期的孩⼦?”、⼈民⽇报的“怎么和孩⼦沟通?”等话题,通过这些话题的设置,引发公众对家庭教育问题更多的交流、思考和启发。总体来说,媒体这些话题的设置在传播效果上具有⼀定的积极意义,从深度和⼴度上都产⽣了良好的传播效应。
2、普通⽹民意见表达的积极性极⾼
对于普通⽹民来说,虽然在⽹络上发表意见有了很⼤的⾃主权和⾃由空间,但是在很多敏感性事件或者宣传类事件中,普通⽹民往往会被动或主动的选择,进⽽呈现出⼀种“缺席”或“失语”的状态。这导致在这些事件中,普通⽹民的参与
性互动并没有那么⾼。但是根据蚁坊软件舆情监测系统显⽰,在这起家庭教育引发的悲剧事件中,普通⽹民展现出了极⾼的参与积极性。从该事件参与传播的具体博主类型中可以明确的看出,虽然未认证博主基数庞⼤,但是相⽐于⼤多数事件,该事件中参与传播的未认证博主所占⽐例是极⾼的;从博⽂类型也可以看出,转评的博⽂总体占⽐占绝了绝对的主导,原帖所占的⽐例极低。这从很⼤程度上证明该事件的传播过程中,普通⽹民在该事件中不管是在发表意见还是在传播扩散上的积极性⾮常⾼。
这也进⼀步印证了这件涉及家庭教育的悲剧事情严重刺激了⽹民的情绪释放和表达诉求。
京东商城三、武汉14岁男⽣被母亲扇⽿光后跳楼⾝亡⽹络舆论聚焦
武汉14岁男⽣被母亲扇⽿光后跳楼⾝亡事件在⽹络上不断传播扩散后,围绕着该事件的⽹络舆论也由此⽣成。从⽹络舆论的内在情绪表现来看,呈现出极⼤的负⾯情绪,从整体负⾯情绪的具体表现来看为悲伤与愤怒占据主导。在⽹民负⾯情绪的表达与宣泄的内容上,可以看出该事件⽹络舆论的讨论点相对聚集,基本上⽴⾜于该事件本⾝的事件结果、细节动作以及事件⽭盾相关话题的社会性讨论上。从⽹络舆论聚焦内容的众声喧哗中,我们⼤体可以将这些舆论的具体表现归pc肌肉练习图解
纳如下⽅⾯:
1、责任归因下的⼆元对⽴
庆六一儿童节黑板报该事件发⽣后,⽹络上⼀时间出现了造成这个悲剧结果进⾏责任归因的直观讨论,并从某种程度上表现出⼀定的⼆元对⽴现象。由于该事件中是孩⼦母亲的打骂⾏为直接导致了孩⼦跳楼的事件结果,所以很多⽹友对这位母亲的所作所为表现出极⼤的不满,认为母亲的暴⼒⽅式葬送了孩⼦的性命。从⽹络具体⾔论来看,母亲不顾公开场合对孩⼦进⾏极其暴⼒的扇⽿光⾏为,对于青春期的孩⼦来说不管
是从⾝体上还是⼼理上都造成了极⼤的伤害,相⽐于⾝体上的疼痛,尊严上的侮辱可能更为致命。再加之母亲打了孩⼦之后头也不回的离开,没有任何外在细节上的关怀,这都是家长对孩⼦进⾏教育极为负⾯的⽰范。因此不上⽹友痛骂⼀些⽗母,不配为⼈家长,家长简单粗暴⼜极为愚蠢的教育⽅式真能杀了孩⼦。舆论除了对这位母亲进⾏抨击之外,还有⼀部分⽹友认为现在的孩⼦有时候真是太可⽓,不能体谅⽗母的艰⾟;有些孩⼦的⼼理素质实在太差,⽤⾃杀这种毁灭性的⾏为来发泄愤怒、表达情绪甚⾄是报复⽗母,也是可⽓。还有⼀些⽹友多数体现象对个体⾏为进⾏指责,他们表⽰对于⼤部分⼈来说,⼩时候难免会经历家长的打骂,但是都活下来。
总体⽽⾔这些舆论⼤部分依据现场视频呈现出来的内容进⾏的抨击,他们基于⾃⼰的判断和⽴场对事件⾃由发表⾔论,不管是在指责孩⼦还是在指责家长的过程中,⾝为局外⼈都表现出⼀定的主观⽚⾯性。
2、悲情主导下的感同⾝受
由于该事件的结果带有极强的悲剧⾊彩,对于这种悲剧⼤部分⽹友都产⽣了极⼤的共情感受。这种共情感受下的⽹络舆论主要表现为两⼤⽅⾯。⼀⽅⾯为基于该事件呈现出来的视频画⾯⽽产⽣的感受,这部分舆论认为孩⼦沉默的⼏分钟应该是极度压抑的⼏分钟,这种尊严被母亲掷于地上摩擦的情景,使⽹民隔着屏幕都感受到了孩⼦的绝望,对孩⼦充满的可怜和同情是舆论共情重要推动⼒;另⼀⽅⾯
是⽹友基于⾃⾝成长经验对⾃⼰相似经历进⾏回忆时的感同⾝受,很多⽹友不⾃觉地代⼊了⼩时候遭受了⽗母打骂的经历,这些打骂也会在当时使⾝为孩⼦的他们产⽣⼀了百了的想法,会产⽣对⽗母憎恨的想法,这些打骂在⽆形中对孩⼦的性格产⽣了⼀定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伴随着成长⽽逐渐消退。
从整体来看,⽹友这些感同⾝受的经历代⼊表达不在少数,并且使很多⽹友产⽣了共鸣。这从⼀定程度上也暴露出家庭教育问题的各种⽭盾可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伴随着社会教育环境、孩⼦所处信息环境等各种环境的变化,对于家庭教育中各种负⾯
问题,更需要格外重视。
学生会面试自我介绍词3、家庭教育中的舆论衍⽣
李耐阅微博
在上述媒体传播内容的分析中,已经指出媒体在报道该事件时设置了⼀些相关话题的传播,如怎样和孩⼦沟通、如何与青春期的孩⼦相处、什么是良好的家庭教育等,以从反思和警⽰的⾓度引导⽹民对此进⾏讨论。在这些涉及家庭教育话题的讨论过程中,可以发现多重⾓度的意见表达。有的讨论是站在孩⼦的⽴场上,希望⽗母能够关注孩⼦的存在感、价值感,给予充分的尊重;有的⽹友从中国传统教育发展进⾏探讨,从历史的⾓度分析家长强权对孩⼦教育产⽣的负⾯影响,以此批判这些延续下来的传统教育中存在的糟粕内容;有的⽹友是从⾏动层⾯呼吁相关教育部门加强对家长和孩⼦进⾏相关
⽅⾯的义务教育。总体来看,关于家庭教育的问题在舆论中得到重视,也反映出对于当下家庭教育⽭盾⼤多数都有不少看法。此次事件导致的家庭悲剧对于⼤多数来说都是沉痛的,这件事确实也触发了关于家长如何教育孩⼦这⼀问题更多的探讨和追问,这种思考不应该随着事件结束⽽⽌步,⽽应该成为⼀种经验教训。这种对于这种经验教训的汲取也应该是两⽅⾯的,即家长如何成为更好的家长和孩⼦如何成为更好的孩⼦,⽽不是⼀味站在⼀⽅来指责另⼀⽅。
四、总结反思
因家庭教育问题导致孩⼦⾃杀⾝亡的悲剧近年来备受舆论关注,类似新闻每每出现总会第⼀时间汇聚着社会各界集中性的反思,⽽往往随着单个的突发性事件渐渐淡出公众视野,这种反思就会被慢慢地忘却。因此,基于此次武汉14岁男⽣被母亲扇⽿光后跳楼⾝亡事件的⽹络舆论分析,我们从媒体报道与公众舆论相互影响的视⾓出发,试图总结应该怎样⼀以贯之地对孩⼦与⽗母、学校⽭盾所导致的⾃杀⾝亡悲剧保持持续性的警惕,以期在现实层⾯起到某种程度上的警⽰作⽤。
1、从单⼀事件到普遍问题,媒体报道悲剧要讲究⼈⽂关怀
根据前⽂中武汉14岁男⽣被母亲扇⽿光后跳楼⾃杀事件舆情传播主体部分分析
可见,专业媒体在这⼀事件报道上基本遵循了职业操守,没有对事件发⽣过程和当事⼈家庭状况进⾏
过多的渲染,⽽且能够引导公众对单⼀事件所揭露的问题背后进⾏普遍意义上的讨论,既避免了亲⼈家属的⼆次伤害,减少了媒体传播悲剧的诱发效果,也启迪公众正视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尽管如此,媒体报道悲剧还可以通过讲究⼈⽂关怀的⾓度出发更好地建⽴社会责任感,⽐如说,具体到写作技巧上,⽂章作者学会⾃觉运⽤预防轻⽣观念的科学常识,传播有效疏导轻⽣⼼理倾向的内容;具体到家庭⽭盾的阐述上,尽量引导孩⼦多样化看待问题,特别是在例举与学校、家长产⽣意见相悖的案例的时候,为孩⼦提供更多解决问题的⽅式,潜移默化中让孩⼦了解⾃杀不是解脱。
2、谨防情绪化宣泄⾔论汇聚,构建公众舆论理性讨论空间
从公众解读武汉14岁男⽣被母亲扇⽿光后跳楼⾃杀事件的舆论倾向看,虽然观点是不同且多元的,但都基于强烈的负⾯情绪表达,⼀味⾮⿊即⽩地争论是家长还是孩⼦的责任抑或过度感受悲剧所带来的精神冲击,这种浅显化浮于表⾯的就事论事难免拉低了整个社会对于该类事件的认知层次,极易陷⼊情绪化的漩涡,扭曲了该类事件的警⽰意义。当社交⽹络中个⼈的意见表达得到其他⽹络⽤户任何回应的时候,不论是点赞⽀持还是反驳持有相反观点,负⾯⾔论总会产⽣⼀定的集聚效应,信息的透明化和权威性调查结果的披露是解决这⼀问题的关键,有助于理性讨论空间的构建。⼀⽅⾯,官⽅尽最⼤努⼒取信于民才能消解负⾯戾⽓,警惕家庭教育问题导致⾃杀⾝亡的悲剧被别有⽤⼼的⼈所利⽤,放⼤⽭盾冲突;另⼀⽅⾯,⽹络意见领袖充分发挥建设性引导作⽤,形成善于总结反思的舆论氛围,⾃杀事件发⽣后谨防负⾯情绪宣泄的⾔论扎堆,提升公众讨论向类似事件如何规避⽅向延伸。
3、重视预警,孩⼦⼼理健康需社会合⼒积极⼲预
悲剧事件的原本可避免性往往在某起悲剧事件发⽣之后成为整个社会最⼤的遗憾,回看武汉14岁男⽣被母亲扇⽿光后跳楼⾃杀的发展过程,如果因为在校打扑克叫家长能避免孩⼦在场,如果孩⼦沉默的那段时间有同学⽼师及时察觉,如果家长没有在公共场合⼤发雷霆,如果孩⼦成长过程家长多⼀点点耐⼼和关⼼,或许这起悲剧就不会发⽣。在这个⽹络媒体异常发达的时代,⼼智尚不成熟的学⽣所接触到的信息可能超过⼀般⼈的想象,效仿⼼理、抑郁倾向、悲观厌世情绪、
⾃尊⼼遭践踏等等都可能成为摧毁年轻⽣命的最后⼀根稻草,不仅⽗母监护⼈要⾯对新的挑战新的课题,积极⼲预孩⼦的⼼理健康,各种传播媒体、⽹民社交讨论也需要对每位学⽣的健康成长负责,集社会之⼒创造⼀个更有益于他们成长的⽹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