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 [1] 。上从容问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2] ?”封德彝对曰:“前世唯皇子及兄弟乃为王,自余非有大功无为王者 [3] 。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 [4] 。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 [5] 。”上曰:“然 [6] 。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 [7] !”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 [8] 。上与臣论止盗 [9]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10]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11] !”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12] 。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 [13] 。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臣,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 [14] 。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 [15] !陛下诚能谨择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 [16] !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 [17] 。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18] 。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
当死 [19] 。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20] 。”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21] ?”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 [22]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23] 。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24] 。
【注文】
[1] 上皇: 即唐高祖李渊。 宗室: 同一祖宗的贵族。即国君或皇帝的宗族。中国又称皇族、帝宗、天潢。中国古代也称大宗的庙为宗室。 再从三从: 同曾祖为再从兄弟,同高祖为三从兄弟。 王: 在夏商周时期是天子的称号。战国时期周室衰微,诸侯纷纷僭号称王。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将“皇帝”作为天子的称号。汉朝建立后,汉高祖刘邦分封功臣及皇子为王,这时的“王”正式成为爵位名,此时的“王”只有一个等级。西晋时期,晋武帝封宣帝孙永为东莞郡王,从此开始,王爵分为亲王和郡王两级。唐制,皇太子之子封郡王,大臣、节度使也得封郡王,郡王与国公并为从一品。以后各朝代郡王也多为二等。
动物病毒有哪些
[2] 宗子: 指宗法制度中身承大宗的嫡长子。
[3] 封德彝(yí)(568—627年): 名伦,字德彝,以字行,观州蓨(tiáo)县(今河北景县)人,唐朝宰相。出身于渤海封氏,早年曾为杨素幕僚,后负责督建仁寿宫,升任内史舍人。隋炀帝年间,封德彝受到虞世基倚重,使得朝政逐渐败坏。江都之变后,又投靠宇文化及,任内史令。宇文化及兵败后,封德彝投降唐朝,逐渐获得唐高祖的信任,官至中书令,封密国公。他是唐太宗的天策府属官,又暗中维护太子李建成,在二人之间摇摆不定,但唐太宗对此毫不知情。唐太宗继位后,封德彝升任尚书右仆射。贞观元年(627年),病逝,追赠司空,谥号“明”。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得知封德彝阴持两端之事,追夺封赠,改谥为“缪”。
[4] 敦: 督促。 九族: 泛指亲属。但“九族”所指,诸说不同。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妹、儿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 两汉: 朝代名(前206—220年)。两汉时期包括两个朝代——东汉王朝和西汉王朝。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公元前206年刘邦被封为汉王,公元前202年,刘邦即皇帝位,是为汉高祖,建立了统一的汉王朝。公元9
年,外戚王莽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公元25年,刘姓王族的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建都洛阳,故史学家称之为东汉王朝。经过光武帝的多年努力,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史称“光武中兴”。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虽然黄巾军被镇压下去,但东汉政权名存实亡。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灭亡。中国由此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进入三百多年的分裂时期。
[5] 力役: 劳力,仆役。
[6] 然: 是的,对的。
[7] 天子: 中国古代臣民对帝王的称谓。天子,顾名思义,为天之嫡长子。中国古代社会最高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天子。
[8] 郡王: 中国古代爵位名。西晋时期,晋武帝封宣帝孙永为东莞郡王,从此开始,王爵分为亲王和郡王两级。唐制,皇太子之子封郡王,大臣、节度使也得封郡王,郡王与国公并为从一品。以后各朝代郡王也多为二等。 县公: 古代爵名。晋始置,历代多沿置,元以后废。
赵薇的老公是谁
[9] 止: 阻止,禁止。
[10] 或: 有的人。 哂(shěn): 讥笑。 不暇: 顾不上。暇,空闲。
胖胖胖[11] 省(shěng): 减少。 薄: 减轻。
[12] 是: 指示代词。这,这样。 海内: 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濒海,因此称全国、国内为“四海”。
潘粤明 绯闻女友[13] 景州: 古代地名,今河北景县。 录事参军: 中国古代官名,也称录事参军事,为王、公、大将军的属员,掌总录众曹文簿,举弹善恶。隋唐各州、卫府,东宫各率府,唐各都督府、都护府、羽林、龙武、神武各军府及王国,都有录事参军。京府的录事参军则改称司录参军。 张玄素(?—664年): 唐蒲州虞乡(今山西永济东北)人。初仕于隋朝。隋末,窦建德委任为黄门侍郎。唐灭窦建德,张玄素归唐,被授为景城都督录事参军。唐太宗李世民提拔张玄素为侍御史,后任东宫少詹事兼右庶子辅佐太子。到唐高宗永徽年间,加授银青光禄大夫,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去世。
[14] 隋: 朝代名(581—618年),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代北
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公元589年,灭南朝陈,结束了中国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隋王朝总结历朝兴亡的原因,注重维护与农民的关系,并调和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使社会矛盾趋于缓和,经济、文化得以迅速成长和繁荣,开创出开皇盛世的局面。604年七月,隋文帝去世,隋炀(yáng)帝杨广继位,隋朝在炀帝前期发展到极盛。然而隋炀帝兴建了许多大型工程,又东征西讨,过度消耗国力,其中又以三次东征高句丽耗费最巨,最后引发了隋末民变和贵族叛变,最终亡国。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隋朝还兴修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巩固了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 好(hào): 喜好,喜爱。 庶务: 指各种政务。
[15] 借使: 假使。 乖: 违背,不协调。 谬(miù): 错误,荒谬。 谀(yú): 奉承,讨好。 蔽: 蒙蔽。
[16] 诚: 确实。 高拱: 两手相抱,高抬于胸前。安坐时的姿势。 穆(mù): 和睦。 清: 太平。
[17] 善: 认为是好的。 擢: 提拔,选拔。 侍御史: 古代官名。监察文武官吏的官员。亦
称御史、侍御。西汉属御史大夫,由御史中丞统领;东汉沿置,属御史台。魏晋南北朝略同。唐朝掌监察百官,从六品下。中唐以后职权渐轻。
[18] 吏: 官员,春秋之前大小官都可以称吏,战国以后一般称低级的官。 赇(qiú): 贿赂。 左右: 在身旁侍候的近侍、近臣。
[19] 司门令史: 古代官名,掌天下门关出入往来籍赋并且审理其政务,有令史六人。 谏: 规劝君主或长辈、朋友,使之改正错误或过失。
[20] 遗(wèi): 赠送。
清蒸大闸蟹螃蟹的做法和步骤
[21] 已: 即“以”。  文武:这里指文臣武将。
[22] 臣光曰: “臣光曰”是《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对书中所记载的史事发表的品论,即“史论”。它是《通鉴》的重要内容,表明司马光的政治意识、历史观点。司马光(1019—1086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
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谁还记得是谁先说永远的爱我[23] 佞(nìng): 巧言谄媚。 恶(wù): 讨厌、不喜欢。
[24] 表: 古代测量日影、时刻的标杆。 景(yǐng): 同“影”,影子。
【译文】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秋八月甲子(初九日),太宗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皇帝位。
当初,高祖想加强皇室宗亲的力量来威震天下,所以高祖的叔伯兄弟、远房叔伯兄弟以及他们的子弟,即使幼子童孺都被封为王,这样的王有几十人。太宗语气和缓地问臣说:“把皇室子弟通通封为王,对于国家有利吗?”封德彝回答说:“以前只有皇子和其兄弟才能封为王,其他皇室子弟没有大功的就不封王。太上皇为了促使九族和睦,便大封皇室,自两汉以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多的。既尊崇爵位,又赐给大量仆役,这恐怕不能向天下昭示公正。”太宗说:“有道理。我作为天子,理应养育百姓,怎么可以劳累百姓来奉养自己的宗族呢!”十一月庚寅(初五日),把皇族郡王都降为县公,只有几位有功的没有降低爵位。 十一月丙午(二十一日),太宗和臣讨论禁止盗匪的问题。有的人请求以重刑来
止盗,太宗笑他说:“百姓成为盗匪的缘故,是因为赋税繁多,徭役沉重,官吏又贪欲,百姓饥寒交迫,因此顾不上廉耻罢了。我要放弃奢华节省费用,减轻徭役减少赋税,选用清廉官吏,使百姓衣食有余,那么百姓就自然不偷盗了,又何必严刑重法呢!”从此几年以后,天下太平,路不拾遗,外门不闭,商贩行旅也敢露宿野外。太宗曾对身边近臣说:“君主依靠国家,国家依靠人民。剥削百姓来奉养君主,就像割自己的肉来填饱自己的肚子,肚子饱了,自己也死了,君主富有,而国家灭亡。所以君主的忧患不是来自外部,常常是来自自身。欲望强大那么费用就要多,费用多百姓的赋税就重,赋税重百姓就愁苦,百姓愁苦那么国家就危险,国家危险那么君王也就灭亡了。我常常思考这个问题,所以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 唐太宗听说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的大名,便召见他,向他询问治国之道。张玄素回答说:“隋朝君主喜好自己打理平常事务,不委任臣,臣内心恐惧,只知道接受命令去执行而已,没人敢违背君主的意思。以一个人的智力决断全国的繁杂事务,即使得失各半,错误弊病也不少,臣下阿谀奉承,君上被蒙蔽,不亡国还等什么!陛下如果真能细心选择臣,分别委任他们处理国家事务,自己安坐帝位,清静平和,考察臣执事的成败得失,以此来施刑罚赏赐,何愁国家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理呢!”太宗很赞许他说的话,升他为侍御史。 唐太宗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暗中安排身边的
人试着行贿。有位管理门卫的令史接受了一匹绢,太宗想杀了他,民部尚书裴矩劝谏说:“作为官吏而接受贿赂,他的罪诚然应当处死。只是陛下派人送给他而引诱他接受贿赂,这是陷害,让人犯法,恐怕不符合孔子所说的‘用道德去引导,用礼仪去规范的古训’。”太宗听了很高兴,召集文武五品以上的大臣告诉他们说:“裴矩作为官员据理力争,不因为在我面前就顺从,倘若每件事都这样,何愁国家不能大治?” 史臣司马光评论说:古人有句话:“君主明察则臣下多直言。”裴矩在隋朝阿谀奉承是位佞臣,在唐朝却很忠诚,并不是他的本性发生了变化,君主不愿听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变为谄媚,君主喜欢听直言劝谏,那么谄媚变为忠诚。由此可知,君主如同测影的表,臣下就像影子,表动影子也随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