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提车时如何验车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2.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学习目标
1.通达时空观念掌握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1727年清派驻藏大臣。
3.明确历史解释研思清朝国家疆域的奠定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4.立足唯物史观认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崛起,清朝在世界局势的变动面前却表现出迟钝、僵化和不适应,古老的中华文明遇到了新的挑战。
5.渗透家国情怀感悟经过清朝的统治,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整体凝聚力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加强。
爱上你是个错自主学习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背景:康乾盛世
(1)时间: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100多年的鼎盛局面。
(2)表现: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
2.表现
(1)皇帝独断大政:三位皇帝都以勤政著称,不仅独断朝廷大政方针,对于地方具体事务也总是详加过问, 得到加强。
(2)奏折制度
①内容:康乾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
②影响:这种迅速、机密的,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 的控制。
(3)中枢秘书机构的变化
①军机处:雍正时,设立 ,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
②内阁:负责处理一般文书。
(4)
①概况:清朝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非常严密,频繁制造 。
②影响: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深化理解 对清朝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认识 清朝前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空前强化,对粉碎内部分裂叛乱和外部入侵、巩固国家统一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一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始走向衰落,因此其影响主要体现在消极作用方面:一方面统治者采取八股取士、大兴等措施,违背历史潮流,阻碍了社会进步;另一方面其作为上层建筑,所维护的是即将崩溃的旧的经济基础,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呈现出了明显的腐朽性。 |
二、疆域的奠定
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版图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拓和巩固。
1.东南版图的奠定——台湾的收复和统一
(1)1662年, 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2)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投降。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判断正误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设府,具有相同的历史作用。( √ )
潘霜霜内衣2.东北版图的奠定——签订《尼布楚条约》
(1)背景: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
(2)过程:康熙前期,清军围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迫使沙俄同意进行谈判。
(3)结果:1689年,两国签订《 》,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判断正误
雅克萨之战后,中俄签署《尼布楚条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 × )
提示 雅克萨之战是中国抵御俄国侵略的正义战争,在取得战争胜利的基础上,康熙帝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部边界,这是一个平等条约,从此两国保持了长期的和平。
3.北方版图的奠定——平定蒙古
(1)背景
①明朝末年,鞑靼分为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瓦剌被称为漠西蒙古。
②清朝入关前,打败并收降漠南蒙古,漠北和漠西蒙古也遣使朝贡。
③17世纪后期,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领 占据天山南北,又向东进攻漠北和漠南蒙古。
(2)与漠西蒙古的斗争
①清军与噶尔丹及其后继者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最终在1757年将准噶尔部彻底击败。
②不久,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起兵反清,很快被平定。
(3)结果
①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②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 总领军政事务。
判断正误
清朝前期,漠西蒙古是最主要的分裂势力。经过长期的斗争,在雍正时期,彻底解决了漠西蒙古分裂国家的威胁。( × )
提示 漠西蒙古是清朝前期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最主要的威胁。对漠西蒙古分裂势力的斗争,贯穿康雍乾三代,直到乾隆时期,清朝战胜大、小和卓,才彻底解决了漠西蒙古分裂势力对国家统一的威胁。
4.西南: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1)清初,西藏最有影响的佛教格鲁派领袖五世达赖被清廷册封以“ ”尊号;五世班禅在康熙时被赐予“ ”尊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经由清朝政府册封。
(2)从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 ,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3)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清朝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
判断正误
从1727年开始,达赖和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 )
提示 为强化对西藏的治理,从1727年开始了朝廷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5.边疆统治的特点
(1)清朝政府专设 管理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2)对于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保证了局势的稳定。
6.清朝的版图与区划
(1)清朝的疆域:清朝中期疆域西跨 ,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赤尾屿等,南包括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现代中国的版图至此基本奠定。
(2)地方制度
①在清朝疆域内,内地分立18省,分设巡抚或总督治理。
②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1.背景:清朝由盛转衰
(1)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
(2)19世纪前期嘉庆、道光在位时,衰象更为明显。
2.政治危机
奥斯卡电影短名单
(1)原因
①清朝人口膨胀迅速。
②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③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
(2)表现
①从乾隆后期起, 屡屡爆发,大部分是由民间秘密宗教白莲教领导的。
②四川、湖北、陕西等省的白莲教大起义持续了十年。
③嘉庆后期,白莲教支派天理教发动的一次起义还攻入了北京皇宫。
问题思考
材料 然变起一时,祸积有日。当今大弊,在“因循怠玩”四字,实中外之所同。朕虽再三告诫,舌敝唇焦,奈诸臣未能领会,悠忽为政,以致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思
及此,实不忍再言矣!
思考 嘉庆帝认为天理教起义的原因是什么?他的认识有何不足?
提示 嘉庆帝认为起义原因为大臣因循守旧、懒政怠政。其不足之处是没有看到清朝中期政治腐败和贫富分化导致的阶级矛盾尖锐。
3.外部危机及其对策
(1)表现
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
(2)对策——闭关自守
①清朝起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怎么包饺子 一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 ”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
②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
③严厉禁止民间船只出海贸易。
(3)影响
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易混易错 “海禁”与闭关自守 “海禁”政策允许外国人来华贸易,只是要求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朝贡贸易”。如郑和下西洋,不仅运载大量货物到亚非各国进行交易,而且广泛招徕各国商人来华贸易。而闭关锁国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如在清朝闭关自守政策下私商不能出海贸易,外国商人被限制在固定的贸易场所,一切贸易均在广州十三行进行。 |
知识图示
自主检测
1.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自己鲜明的时代主题。如果把“锦衣卫、东厂、西厂”“军机处”“”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那么这个单元的主题应是( )
A.特务统治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文化专制的加强 D.专制集权的强化
2.康熙帝曾经说,大臣将皇帝视为驾车之马,没有人主动“怜恤”,让皇帝可以“休息”。下图起居注,记载了康熙每天聆听奏报、处理政务的情况。这表明清代帝王的突出品质是( )
A.清廉 B.疲劳 C.勤政 D.高效
3.史学家佐伯富说:“所谓奏折,系臣工所上之报告……此类奏折臣下缄封直达御前,天
子亲拆亲阅,旁人不得与闻……故可称之为奏折政治”。这表明( )
A.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民主
B.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C.促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激化了皇权与官僚的矛盾
4.清朝人李祖陶说:“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看,窥视)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庇。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上述社会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清王朝实行( )
A.君主专制 B.“”
C.八股取士 D.特务统治
5.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1885年,清朝设置台湾省。对这些措施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B.巩固了东南海防
C.使台湾开始纳入了中国的版图
D.促进了台湾开发
6.与下图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 D.左宗棠收复新疆
7.清朝修建永安寺(位于今北海公园白塔旁),寺内供奉达赖和班禅的塑像,这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与某边疆地区的联系。这一地区是( )
A.西藏 B.台湾 C.新疆 D.东北
中国经典三级8.清朝在新疆实行军、民分治,伊犁将军管军政和边防,民政根据维吾尔各族原有社会组织推行伯克制。而清朝在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驻藏大臣管僧俗高级官员任免,稽查财政收支、军队调防、边境防务。这体现了( )
A.宗法制度的变异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专制主义的削弱 D.地缘政治的特点
9.乾隆后期,随着社会矛盾的累积,农民起义屡屡爆发。关于这些起义说法正确的是(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