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检测(三十三)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
1.汉初极力削弱秦代遗留下来的酷吏传统,其推崇的理想治国者既不同于法治之能吏,也不同于礼治之君子,而是推崇清净慈祥长者。这说明当时理想的治国理念是(  )
A.外儒内法,大一统        B.无为而无不为
C.仁为本,为政以德      D.礼法并施
解析:B 外儒内法,大一统思想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的,属于汉朝中期,题干中的时间为汉初,故A项错误;题干中推崇清净慈祥长者,再结合所学,汉初实行黄老无为思想,故B项正确;仁为本,为政以德为孔子的政治思想,未得到统治者重用,故C项错误;礼法并施是荀子的政治理念,故D项错误。
2.以下是西汉部分丞相出身表(单位:人),据此表可知,当时选用丞相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时期
功臣子
外戚宗室
各级属吏
经学之士
汉武帝
5
3
1
3
汉宣帝
 
 
4
1
汉成帝
 
1
1
3
汉哀帝
 
 
1
4
A.重用文臣贬抑武将      B.兼顾德才两重标准
C.采用儒家思想治国      D.利用中朝牵制外朝
解析:C胡小祯离婚了吗 材料只是说明丞相的出身而不能说明贬抑武将,故A项错误;兼顾德才标准在材料中未体现,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知经学之士出身的丞相在多代皇帝当政时都受到重用,表明汉代采用儒家思想治国,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丞相出身,丞相属于外朝,材料并未反映中朝情况,故D项错误。
3.董仲舒《春秋繁露》载:《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该主张旨在(  )
A.说明天地君权之尊贵      B.强调遵从纲常伦理
C.提升儒学的独尊地位      D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废弃郡国并行体制
解析:A 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表明是对皇权的神化,故A项正确;材料的内容是神化皇权,BCD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
4.吕思勉先生说:(子百家)学之未尝废绝,弥可见矣。安得谓一经汉武之表彰罢黜,而百家之学遂微不足道邪?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表彰儒学之后诸学皆绝      B.学识佳者皆成为官员
C.儒学由此得以发扬光大      D.百家争鸣从此时结束
解析:C 诸学皆绝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太学生员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并非皆成为,故B项错误;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与材料中经汉武之表彰罢黜相符,故温州南麂岛好玩吗C项正确;D项与材料中(子百家)学之未尝废绝,弥可见矣不符,故D项错误。
5.董仲舒指出,汉代自开国以来,特别是武帝登基以后,忧国情深,一心求贤,其精神可媲美于尧舜,但却一直不能达到目的,关键在于平时没有注意养士。为此,他建议汉武帝(  )
A.实行察举制      B独尊儒术
C.颁布推恩令      D.兴办太学
解析:D 察举制是汉代的选官制度,是从汉文帝开始的,他下诏要求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并且定下了对策和等第,故A项错误;独尊儒术目的在于推崇经过其改造之后的儒家思想,不是养士,故B项错误;推恩令是主父偃建议汉武帝为了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采取的措施,故C项错误;太学是董仲舒为了培养统治人才而建议汉武帝兴办的,故D项正确。
6(2019·龙岩一模)汉朝在出现自然灾异时,帝王常常公布罪己诏(自省或自我检讨),此现象在古代中国历朝中次数最多。这表明当时(官恩娜个人资料  )
光明奶粉A.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B.儒学影响治国理政
C.皇帝普遍虚怀纳谏      D.皇权受到制度约束
解析:B 作为农业大国,历代自然灾害一直不少,只是材料中罪己诏的客观因素,故A项错误;自汉武帝时起,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与材料中在出现自然灾异时,帝王常常公布罪己诏”“历朝中次数最多相符,故B项正确;C项说法绝对,故C项错误;皇权受到制度约束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7.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士大夫家族,经过两百余年的彼此联姻、互通声息、积累声望、垄断知识,终于演化为各地的士族集团,并且在魏晋时期居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终确立
B.古代选官重视经济基础
C.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发生变化
D.儒学对政治的强大影响
解析:D 秦朝时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便已确立,故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儒学士大夫家族通过垄断知识演化成士族集团,未体现其经济基础,故B项错误;材料仅反映儒学士大夫家族演化成士族集团,与古代政治制度的不断变化无关,故C项错误;由材料中儒学士大夫家族通过垄断知识演化成士族集团并居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说明自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对政治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25)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卓越地贯通了伦理学和形而上学的内容。孟子早已说过,他相信孔子在编订这部编年史时把支配万物的上天的准则运用于人类历史的进程。由于董仲舒,孔子博得了处于历史中心的圣人素王的位置,他(董仲舒)从这些不变的准则出发,以微而婉的方式简洁地表达了对人们的行为的褒贬。伦理学和形而上学的结合关乎对他们的品质的评判,这一点很可能给当时的统治者留下了强烈的印象。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秦汉史》
材料二 当近代知识分子第一次从全球的范围内审视中国时,他们看到的是一个被理学统治的中国。近人所理解的儒学,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理学,要求被理学统治了一千年的中国的知识分子不以理学的眼光看待儒学,几乎是不可能的。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这店里的东西恐怕很难有哪一件是真正属于孔子的,孔家店实际上是没落的封建意识形态的代表,孔家店实际上是理学店。
——摘编自刘孟骧《中国儒学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思想的特点及其成因。(12)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和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学地位变化的相同之处,并对此进行简要评价。(13)
解析:(1)问第一小问,董仲舒的思想既继承了孔孟思想,又与当时其他思想相结合,糅合了法家、道家等思想;第二小问,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特征,与当时的汉武帝要求大一统的现实密切相关,同时他也与儒家、法家、阴阳五行家和道家思想的发展以及融合特征有关系。第(2)问第一小问,汉代和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地位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们对儒学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逆转;第二小问,从汉代兴起的儒学,贯穿整个封建社会,我们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蕴含了中华思想文化的精华,当然,其糟粕成分也逐渐阻碍社会的进步,导致了近代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所以思想应该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而改变。
答案:(1)特点:重视传承与借鉴孔孟之道;思想体系具有杂糅性;辩证分析人的行为和神化君主。
成因:董仲舒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学思想之中;孔孟思想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迎合了汉武帝大一统,提升了君主地位。
教师节绝美文案
(2)相同之处:促使儒学地位发生巨变;社会对儒学的看法发生逆转。
评价:儒学地位的变化,既能说明儒学具有顽强生命力,也说明其糟粕部分阻碍了社会进步;其思想应该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