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祖庭文化探微
赵志勋
(平顶山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要:平顶山香山寺有二龙戏珠的天然景观和是传说观音出生、出家、成道的地方,加上史籍、志书、碑刻及传说等佐证,被称为观音祖庭。平顶山市香山寺是妙善的故里、观音的故乡、观音第一道场,逐渐形成了浓厚的观音崇拜传统。蒋之奇《香山大悲菩萨传》,也使平顶山香山寺获得了观音祖庭之誉,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观音祖庭文化。同时其形成了优越的佛教文化环境,孕育了“文化鹰城”厚重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香山寺,观音祖庭,佛教文化
观音是观世音的略称,又译作光世音观自在。观世音菩萨是西天佛国中的重要人物,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的左胁士,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至唐宋时基本上完成。因其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在中国民间神祗信仰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其影响力甚至超越了其它一切诸神。道宣大师认定的观音成道正果于河南平顶山香山寺,及其所述观
音的宿世因缘,在佛教历史上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性,揭示了观音肉身应化之地在平顶山香山这一佛教史实。
观音祖庭的历史考证
目前,尽管国内香山(寺)有十七处之多,而平顶山香山寺因其具有二龙戏珠的天然景观和传说观音出生、出家、成道的地方,历史上佛教界大多认定平顶山香山寺是真香山、大香山,该寺是观音成道证果的地方。由于蒋之奇《香山大悲菩萨传》在佛学界产生较大影响,也使平顶山香山寺获得了观音祖庭之誉。[1]
真香山之所以真,是高僧认定、文物为凭、史志记载、朝廷肯定的。唐道宣律师明确认定:观音示现无方,而肉身降迹唯香山因缘最为胜。”“嵩山之地二百里,三山并列,中为香山,即菩萨成道之地。这就明确了平顶山香山寺是观音成道证果的地方。由唐道宣口授义常记录和宋蒋之奇润蔡京书丹的《大悲菩萨传》碑刻,叙述了观音舍身救父得道平顶山香山寺的故事,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元、明、清志书《隆兴佛教偏年通论》、《香山宝卷》、《大明一统志》、《汝州全志》和《宝丰县志》等多处记载,都充分认定观音得道在平顶山香山寺。
据志书记载,香山寺从汉代就有大士塔了,九级塔的规格足以说明平顶山香山寺确是颇有影响的大寺院。香山观音大士塔是专门为纪念庄王三女儿妙善而建的。后来妙善在香山寺修成正果,世称大悲观音菩萨,葬合利于塔下,故塔又称大悲观音塔。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观音菩萨应化示现之地有多处,但证道之地独在河南香山,多种史籍、方志、碑刻均有记载:
(一)史籍记载
1)宋祖琇《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十三载:
律师尝问天神观音大士缘起。天神对曰:往昔过去劫有王曰庄严,夫人曰宝应,生三女,长曰妙颜,仲曰妙音,季曰妙善……为神捧至他岩卜居,神曰地薄不任,凡三迁而后得令香山。妙善居之,木食涧饮……忽然祥云周覆,天乐发声动地雨华,乃现千手千眼圣像,当空堂堂,从者万数,庆悲之声震响山谷,须臾菩萨还复本身,俨然而逝。王及夫人二姊阇维收舍利,即山建塔。hope组合成员宣又问:菩萨处处化身,岂应独在香山耶?神曰:今震旦(中国)境内,惟香山最殊胜。山在嵩岳之南二百里,今汝州香山是也。网络与新媒体就业方向及前景
2)宋金盈之《新编醉翁谈录》载: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证果香山。
3)《全元文》卷二十四载:
元遗山《东游略记·梁县香山寺记》,说寺初建时,一胡僧自西域来,云此地山川甚似彼方香山,今人遂谓梁县香山真是大悲化现之所。
4)清曼陀罗室主人《观音菩萨的故事》载:
香山寺位于河南汝州宝丰县城东约三十里的大小龙山之间,是妙善公主修炼成道的地方。在它的大悲观音塔下面,埋葬着妙善公主成为菩萨后的舍利子。
5)《观音菩萨颂》载:
    俗传大士为妙庄王三女,名讳妙善,舍手眼愈父恶疾,乃现千手千眼像……并建香山寺。
6)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名胜词典》载:
香山寺,旧名火珠山,在河南省宝丰县城东约十五公里的大小龙山之间,相传为大悲观音菩萨得道之所……据碑记,大悲观音菩萨乃楚庄王之三女,在香山修炼得道,舍利葬于塔下。短头发怎么扎
7)杨焕成、周到主编《河南文物名胜史迹》载:
    香山寺,位于宝丰县城东南十三公里的香山之巅……据说,楚庄王三女妙善于此修炼成佛,称大悲观音菩萨。因其舍利葬于塔下,故亦称大悲观音大士塔。
8)英豪《观音菩萨:中国第一佛》载:
汝州宝丰香山寺,是海内外闻名的观世音菩萨道场。香山寺内,有宋朝蔡京书丹的《大悲观世音菩萨得道证果史话碑》,碑载观世音菩萨是楚庄王的三女儿妙善,在此香山修炼得道,妙善公主的舍利(遗骨),就葬在大悲观音塔下面。
9)罗伟国《话说观音》载:
现存于河南省平顶山市的宋元符三年由蒋之奇润、蔡京书丹的《香山大悲菩萨传》碑,
记述了大悲观音菩萨在香山修道的经过,并说明碑文原本是唐代终南山道宣律师所传,由汝州香山寺住持沙门怀昼出示于蒋之奇。这块碑系珍贵的文物,在佛教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10)温金玉《观音菩萨与女性》载:
妙善得道成观音的传说,早在宋代以前便流传民间,文字的记载,最早见于河南宝丰县北宋蔡京所书《大悲观音菩萨得道证果史话碑》。
11)张总《说不尽的观世音》载:
河南汝州香山寺,正是妙善公主显化大悲成道事迹处。
12)李淼《观音菩萨宝卷》载:
观音菩萨,在香山得道,南海普陀岩显灵,修成正果。
13)兴源堂刊《观音济度本愿真经》载:
妙庄王三女儿妙善,在香山修炼,得道成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二)志书记载
1)明天顺《大明一统名胜志·河南卷》载:
香山旧名火珠山,大悲菩萨证道之地。
2)明成化《河南通志》卷十一载:
    香山,旧名火珠山,在宝丰县东二十里,其东峰名大龙山,西峰名小龙山,相传观音证道之所。
3)明正徳《汝州志》卷六载:
大悲菩萨,楚庄王之季女也,名妙善……后入香山,葺宇修行,草衣木食,人莫如之,三年成道大悲观世音菩萨。相传即今香山塔,大悲菩萨涅槃之地。有肉身在其塔下。
4)明正徳《汝州志》卷四《寺观》载:
    香山寺,在县东南二十五里父城保,大龙山小龙山之中,上有玉峰塔,世传大悲菩萨乃楚庄王之女修炼成佛之所,灵骨至今葬于塔下。
5)明嘉靖《河南通志》卷六载:
香山,在宝丰县东二十里,旧名火珠山,上有二峰,东曰大龙山,西曰小龙山,相传大悲观音证道之所。
6)清道光《汝州全志·寺观》载:
香山寺,《河南通志》相传,慈云大士(观音)证道处。
7)清道光《汝州全志》卷七《仙释》载:
大悲菩萨,相传父城楚庄王第三女也,讳曰妙善,天性贞洁,孝事父母。常指香山曰:彼可居也。后庄王病,殆公主侍药甚谨。有神医曰:必得亲人手眼方可疗。公主遂割以进,病即愈,公主就此坐化。医曰:此大悲菩萨也。言讫不见,盖仙人来验公主之孝耳。庄王即封为大悲菩萨,且命建香山寺,塑千手千眼。
8)《平顶山市志·文物胜迹》载:
香山观音大士塔,据传楚庄王三女妙善于此修炼成佛,称大悲观音菩萨,葬舍利于塔下,
故称大悲观音塔
9)《宝丰县志·文化艺术》载:
大悲观音大士塔,楚庄王三女妙善于此修炼成佛,称大悲观音菩萨,葬舍利于塔下,故称大悲观音大士塔。
10)《宝丰县志·古建筑》载:
香山寺,位于县城东南十五公里香山巅。据传,寺内所奉三皇姑为楚庄王之三女妙善。初在邑境东部白雀寺出家;继在香山寺修成正果,称大悲观音菩萨,亦称千手千眼佛。
(三)碑刻记载
1)宋《慈寿院主重海上人灵塔志》碑载:
……汝南(宝丰)龙山有古迹,俗传为香山大悲塔者。
2)宋《香山大悲菩萨传》碑载:
(道宣)师一日问天神曰:我闻观音大士于此土有缘,不审灵踪显发何地最胜?天神曰:观音示现无方,而肉身降迹,惟香山因缘最为胜。师曰:香山今在何处?天神曰:嵩岳之南香山,即菩萨成道之地。
3)金《重建汝州香山观音禅院记》碑载:
河南汝州之境,嵩山之下,汝南二十里有佛刹焉,在乎山之巅,曰香山院,即妙庄严王少女妙善菩萨之道场也,现相显迹始末之详,旧有传刻……以大士遗身在塔,灵应殊胜。
4)明《重修香山寺禅林记》碑载:
环中国皆山也,自昆仑达嵩少,南来第一山者,曰香山,嵯峨险峻,呈虎踞龙蟠之状,有龙山大小拱峙于左右,沙汝双澄于南北,屹然中立,玉峰塔高耸其巅,势若插天。考之香山,传是大悲仙魄瘗于塔下。
5)明《敕赐香山禅寺创建白衣观音九老阁记》碑载:
电脑自动重起(宝)丰东南二十五里有香山,嵯峨崒嵂,虎踞龙盘,其上金相映地,玉峰插天,乃大悲菩萨成佛之地。
6)明《重修伽蓝殿记》碑载:
余县东南三十里许,宝邑有香山寺,观音菩萨显迹地也。
7)清《香山大悲观士音菩萨大普门禅寺重修碑记》载:
大慈大悲观士音,妙善修炼香山,证因佛果。
8)清《重修香山大普门禅寺碑记》载:
惟大悲观音菩萨,幻之千以化身……香山慈悲应现。
9)清《重修香山寺碑记》载:
    尝览广舆记,知香山寺为观音大士证果所。[2]
观音祖庭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观世音有很多变化身,如四臂观音、四面观音等,最著名的是千手千眼观音、圣观音、十一面观音、马头观音、准胝观音和如意轮观音形象。平顶山香山寺是观音即千手千眼
观世音的得道正果之地,观世音菩萨的俗身妙善就是在此修成正果的,应化之形是千手千眼观世音,民间称之大慈大悲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据密宗经典《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经》 (简称《大悲咒》)称,观世音在过去无量亿劫,听闻千光如来说大悲心陀罗尼,即发誓,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实时身生千手千眼具足可圈可点的意思发是愿已,应时身上千手千眼悉皆具足千手表示遍护众生,能让下面滴水到爆的说说千眼表示遍观世生。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千手千眼观世音形象也来到中国,并最终完成了中国化过程。通过妙善在平顶山香山涅盘得道,修成正果,成为千手千眼观世音形象。
平顶山市香山寺作为妙善的故里、观音的故乡、观音第一道场,逐渐形成了浓厚的观音崇拜传统,形成了观音祖庭文化。该寺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11矿的火珠山上,小龙山尾西首东,尾低首高。东有大龙山,大龙山首西尾东,龙首高昂,气势磅礴。从整体上看构成二龙戏珠的态势,甚为壮观。在火珠山的右方即大龙山北麓,有汉魏父城(今宝丰县)。父城的前身是春秋时期及战国时代楚国城父邑。公元前523年,楚平王大建城父,令太子建居守。30年后,楚昭王救陈,崩逝于城父。昭王子熊章即位于城父,史称楚惠王。西汉置县改城父为父城,东汉仍之。这样东地中国的父城与西土天竺佛教圣地父城的巧合,也成为西域高僧选火珠山建香山寺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