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断舍离,只因不懂李叔同他给母亲举办的葬礼⾮常独特
来吊唁的都是中西名流,准备的是西餐
他亲⾃⽤钢琴伴奏
还请⼉童合唱了两⾸⾃⼰填词谱曲的哀歌
这在⼤清还没亡的年代
简直就是天⽅夜谭
1918年春天
⼀个⽇本⼥⼈跑遍了杭州⼏百座庙宇
终于在虎跑寺——⼀个丝毫不起眼的⼩寺⾥
到了⾃⼰受戒出家的丈夫
纵然到,⼜有何⽤?
丈夫原本是西湖对岸
浙江省⽴第⼀师范的教员
⼗年前留学⽇本,与妻⼦相识
回国经历了多少聚散离合
这次是最近的⼀次——
从西湖这边搬到了西湖那边
也是最远的⼀次——
从繁华世界,皈依了佛门
她长⽴佛墙之外
丈夫断然拒绝与她见最后⼀⾯
这个为了爱情远渡重洋
来到异国他乡的⼥⼈
最终还是只能孤⾝回到⽇本
1
爱情、妻⼦、家
爱情、妻⼦、家
只不过是李叔同踏⼊佛门的最后⼀个了断
此前,他曾是古⽼中国最先向西看的弄潮⼉
第⼀个美术留学⽣
第⼀个话剧团体春柳社的创始⼈
第⼀次在中国的油画课堂使⽤裸体模特
创办了第⼀份《⾳乐⼩杂志》
更被誉为上个世纪中国⼗⼤书法家之⼀
这位中国艺术启蒙教育的先驱
却⼀脚踏⼊空门
这个惊世骇俗的举动
在那⼭⾬欲来的1918年
简直,有点莫名其妙
次年,五四运动爆发
李叔同《半裸⼥像》
李叔同(左)出演茶花⼥后留影
1913年李叔同在浙江两级师范学校教授⼈体写⽣时的情形从风流才⼦到云⽔⾼僧
李叔同历经数次断、舍、离
其实细细想来
从⽣下来的那⼀刻起
不就已经⾛上了这条路吗
只不过李叔同了悟甚早
他愿在死前就将抛开⼀切
2篾怎么读
1880年,李叔同出⾝在天津世家
1880年,李叔同出⾝在天津世家
⽗亲李筱楼是晚清三⼤才⼦之⼀,晚年信奉禅宗
李叔同五岁那年,⽗亲亡故
家中邀请⾼僧诵《⾦刚经》
初见僧⼈,幼⼩的李叔同⼼中莫名欢喜
与同龄的侄⼉以床罩作袈裟,⼝诵佛号嬉闹
李叔同常去附近的⽆量庵中旁听念经
里约是哪个国家的城市
很快就学会了背《⼤悲咒》、《往⽣咒》
奶妈发现他在念佛经后,觉得不吉利
就让他念经史⼦集中的格⾔
结果他最爱念的都是“⼈穷志短,马瘦⽑长”
“⾼头⽩马万两⾦,不是亲来强求亲
⼀朝马死黄⾦尽,亲者如同陌路⼈”
⼩⼩年纪就如此看透⼈世炎凉,
奶妈隐隐觉得不妙:李家要出⼤事情!
六岁开始跟随仲兄李⽂熙启蒙教育
⼋岁初临《⽯⿎⽂》
⼗三岁以书名初闻于乡
⼗五岁便有“⼈⽣犹似西⼭⽇,富贵终如草上霜”之句⼗七岁学诗词、制⾦⽯、交名流、捧名伶,意⽓风发⼗九岁因慕维新变法,制“南海康君是吾师”之印伴⾝却未料因此遭祸,同年秋,奉母携眷迁上海
朋友称赞他“⼆⼗⽂章惊海内”
才华,⼤放异彩
接下来的命运,却骤然黯淡
3
初到上海,李叔同遇到了他⼀⽣的知⼰许幻园
许幻园是沪上诗⽂界的领袖⼈物,家境丰厚
有钱,⼜⼤⽅,帮了李叔同很多、很多
让他加⼊了⾃⼰的城南⽂社
邀请他住进⾃⼰家的城南草堂
⼆⼈唱和往来,⼀时传作⽂坛佳话
没想到⼏年后的⼀个冬天,⼤雪纷飞
许幻园站在门外,叫出李叔同
对他说:叔同,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
说完挥泪⽽别,连家门都没有进
情话感动的话
李叔同看着恩兄远去的背影
在雪地⾥整整站了⼀个多⼩时
回到屋⾥,他含泪写下了后世流传很⼴的《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何时来,来时莫徘徊
⼈世间的富贵繁华就这样轻易破灭
曾经的知⼰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
知⼰的别离让李叔同备受煎熬
让他痛苦更甚⼗万倍的是母亲的早逝
李叔同给母亲举办的西式葬礼惊动了天津城
吊唁的是中西名流,准备的是西餐
李叔同亲⾃⽤钢琴伴奏,请⼉童合唱了两⾸他⾃⼰作的哀歌这在⼤清还没亡的年代,简直就是天⽅夜谭
这个时候的李叔同
已经显露出对于死亡别离的通透
就像庄⼦妻死后击⽸⽽歌狙击手幽灵战士配置
⼈死只是⽣的另⼀种欢欣
⼗多年后,李叔同好友的母亲太夫⼈去世
触动了他内⼼深处对于亡母的哀思
他答应为她写墓志铭,却迟迟没有动笔中国古代名妓
直到⼀年之后他决定出家
才点燃红烛,恭敬地写下了这幅
《姜母强太夫⼈墓志铭》碑⽂
他竟整整花了⼀年时间来思考死亡这件事!写完后,李叔同将⽑笔折为两段
翌晨,好友赶到书房,⼈去楼已空
只见残烛⼀⽀,断笔两截
还有端放在书桌上的墓志铭,落款“⼤慈演⾳”这是李叔同的佛家名字
这幅字,也是李叔同在俗时的绝笔
就在好友看这篇墓志铭时
李叔同已在虎跑寺落发出家
4
李叔同的⼀⽣似乎都笼罩在离别的悲情中
离开天津来到上海,是为了“离家”
离开上海远渡东瀛,是为了“去国”
离开尘世落发出家,是为了“出世”
甚⾄每⼀次断舍离
我该如何存在 汪峰
他都会换⼀个名字告别过去的⾃⼰
他⼉时乳名叫成蹊
长⼤后学名唤作⽂涛
他考⼊南洋公学时⽤的名字是李⼴平
母亲去世之后,他改名李哀,字哀公
赴⽇本留学之后,改名李岸
⼊春柳社后,⼜改名李息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