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小年供品有哪些
葡萄汁的做法【篇一:闽南风俗文化】
年兜
大年腊月三十、小年腊月二十九,是农历一年里的最后一天,也指最后一天的晚上,泉俗称“年兜”、除夕。
备节:
节前,要完成扫尘、拆洗 被褥蚊帐等大扫除,炊年糕、年米果,给大人小孩买衣服,操办“敬神敬佛敬公妈”的供品及年货,请先生写春联,有的还到各宫庙“烧过年金”。
馈岁:
挑水盖井:
除夕日,家家 户户该洗的东西洗完,到水井提水挑水,把水缸装满,并稍溢出,以示年年有
余。后即把水井用石板或木板上加压石头,把水井口盖住,不再打水,直至正月初四方才掀盖用水。现在使用自来水,此习俗已不存。
辟火符:
置甘蔗:
结婚风俗:初二祝福语简短
古人重婚礼,所以新郎必须亲自至女家礼迎新娘,这在古六礼中称“亲迎”。至清代前期,泉州的婚姻礼俗中,除个别宦族外,婚礼皆不亲迎,至期,办好彩轿,遣媒送至女家。古籍对婚姻本义是这样解释的:昏时行礼,故谓之“婚”;妇人因夫而成,故曰“姻”。因此古时亲迎必在黄昏之后,乃至深夜,连一切迎送人员都得穿黑礼服,这显然是远古时代夜间抢亲习俗的遗存。旧时泉州迎娶都在白天,但新娘须头蒙乌巾,并要有一对轿前灯,这当是沿古礼黑夜亲迎之遗迹。新娘出嫁是大喜事,反而要“哭嫁”,以示悲伤,且全国南北皆然。新娘“哭嫁”可能是思相离而悲,或是随俗。但民俗学者却认为,此乃原始社会掠夺婚姻的遗俗。 花轿抵达男家,一时鼓乐、鞭炮齐鸣,喜气洋洋。接下去就出现了一个精彩
的镜头:新郎至轿前,下马威似的朝轿门轻踢一脚,轿内新娘马上应战,还踢轿门一脚,这是在用一种特殊的语言向观众们宣称:日后男不惧内,女不示弱。在此观众会心欢笑之际,我
们似乎也闻到了八千年前那场父权制代替
母权制的激烈革命的火药味。容不得我们多遐想,男家一位平辈男青年或下辈男孩已走到花轿前,揖请新娘出轿,再由男家福命大的女长辈手牵新娘出轿,送嫁娘忙举起贴有红双喜字样的米筛为新娘遮面,然后在三通喜乐声中,新娘慢步跨过火炉,踏上瓦片,进入洞房。 据说遮米筛和踏瓦片是为辟邪,但安溪人却有独到的解释,称此举寓有明亡之后,其孤臣遗老尚望:“反清复明”,教示新婚夫妇“头不戴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的隐意。至于跨火炉,人们认为可以利用火神的威灵,将新娘在其家里和沿途所招惹的邪气烧尽。
新娘到夫家后,又有拜天地、挑乌巾、喝交杯酒、宴请宾客等节目,其中闹洞房为是日婚礼的压台戏。俗谓洞房不闹不喜,不闹不吉利,而且在新婚七天内可以连续闹,有“七日内不分大小”之说。闹洞房的内容大多是要新婚夫妇,当众做出种种亲呢举动,诙谐有趣。但不少地方也因太出格而演成陋俗。
在晋江、石狮侨乡,有一种叫做“公鸡娶妇”的婚俗,这是已定好婚期的海外青年华侨,因种种原因,近期无法回家乡按时完婚,经男女双方家长协商同意,如期举行婚礼,新郎则以一只大公鸡代替。这只大公鸡在七日内是放在新婚洞房的床底下,七日后才移到室外鸡窝,需精心饲养,至其“寿终正寝”。“公鸡娶妇”显然有不近人情之嫌,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
煎堆补天:
筅尘:
吵新人上汤娃娃菜的做法
吵新人,即闹洞房。泉州一带有“七日内无大小”之说,意即新婚以后的七天之内可以不拘礼节随时闹洞房。闹洞房的内容大多是要新婚夫妇当众做出种种亲昵举动,形式多样,诙谐风趣。但有时也会因无所禁忌、别出心裁而出格。
满月
婴儿出生满一个月,称作“满月”。主人要请理发匠为婴儿剃去胎发,俗称“剃满月头”,并以“
龟粿粽”馈送亲友邻居,亲友邻居则回赠衣服、赢巾(襁褓)、项链、手镯、脚镯
等。“龟粿粽”中必有一种叫“满月圆”的米粿,因形状像,故俗称“猪母奶”。它象征母乳充足,婴儿健康。
度晬
婴儿周岁,俗称“度晬”。是日,主人要为婴儿“做度醉”,敬神祀祖,设宴请客,还要制作大量的“四脚龟”和米粽分送亲友,祈求婴儿早日学会走路,健康长寿。外婆家通常要送用红线绣着“ ? ”字的“度晬裘”(披风)、“度晬帽”和有虎头图案的虎耳帽、虎耳鞋以及银制的如意锁、长命锁、天官锁或手镯、脚镯等,祝福婴儿吉庆康健。
十六岁生日
男孩十六岁叫“成丁”,表示孩子已经长大***被屏蔽字符***了,因此十六岁的生日仪式特别
隆重。家里要备办“三牲”、寿面最后一次答谢床母、檐口妈 和 夫人妈诸神的庇佑之恩,以糕、粿、粽、面线等物分送亲友邻居,并设宴招待。这时外祖母家要送成年衣帽鞋袜或布匹等表示祝贺。
过番
闽南地濒东南海滨,从唐代起,就有泉州人飘洋过海,移居南洋岛。随着宋元泉州港的兴盛,远航东南亚各国经商的泉州华侨更是猛增。本地人习惯把前往南洋谋生称做“过番”,旅居南洋一带的华侨则被称为“番客”。
送顺风与褪草鞋
泉州人即将出国谋生或华侨回乡探亲后又将返回居留国之时,亲友纷纷前来赠送家乡土特产或中成药,为其送行,俗称“送顺风”,如设宴送行,则称办“送顺风桌”。华侨自海外归来,亲友闻讯赶来送鸡、鸡蛋、面线、美酒等物或设宴接风洗尘,俗称“褪草鞋”(因旧时出远门,常穿草鞋步行)。
弄龙刣狮
在泉州一带,弄龙(舞龙)、刣狮(舞狮)是春节、元宵或庆典盛会不可或缺的游艺节目。弄龙是舞蹈和拳术的结合,场面壮观,气势磅礴;刣狮则是武术与杂技的糅合,威武雄壮,险象环生,据说泉州少林寺中的武僧曾借此传授少林功夫.
【篇二:闽南的术数信崇习俗】
闽南的术数信崇习俗
(一)符 咒
黑涩会美眉丫头资料 符咒是符箓和咒语的合称。“符”指用朱笔或墨笔在纸上画成似字非字的图形,道书上称之为符箓、丹书、墨箓、云箓、符字等。“咒”是口中诵念的可解或不可解的语句。施术者自称符咒可以驱鬼镇妖和为人治病,等等。伊能静出轨
符箓的种类很多,在福建民间流行的有五敕符(用于驱逐恶鬼、疫疠、盗贼、负伤等,又称五公符)、五鬼符(纸上画五个鬼像者,在寿辰或其它祭日焚化)、镇宅符(贴在梁栋或大门口上方)、平安符(贴在门壁上)、镇诸怪符、镇恶梦符、安胎符、催生符、断疟符、月令符(按不同日期,有30种)、和合符、离散符等等。符箓多不可辨认,故有“鬼画符”之俚语。可辨
认的符箓内容多带敕令口气,常见有“太上老君如律令”、“急急如律令”之类。符箓可贴、可挂、可随身带、也可化灰水服;化灰水服多用于治病压惊,其它的多用于驱邪镇魔。符箓多由巫师书写,需要符箓时,须到庙宇中烧香礼拜而后求取,要交若干香火钱。近年来,农村中符箓泛滥,受巫师欺骗。有些村子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门上都贴上符箓,有的甚至还施行用以害人的“凶符”,使人惶恐。
咒语最初由巫祝等特定的神职人员掌握,有“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妻子”之说。后来,许多咒语流传民间,神秘彩渐淡,咒文也比较通俗易懂。咒语须诵念出声,有的比较灵活,可以即兴创作,张口就来。有的格式固定,内容与特定的信仰有关。不同咒语在不同的场合使用。福州王天君信仰中有大量咒语,诸如《灵官启请咒》、《急启请咒》、《开经玄蕴咒》等等;莆仙三一教信仰中有《净心神咒》、《净口神咒》、《净身神咒》、《安土地神咒》、《净天地神咒》、《祝香咒》、《金光神咒》等等。其它宗教信仰中也都有自己的一套咒语。普遍流行的有《大悲咒》(信仰观音者诵念)和“唵,金齿临、玉齿临、吽”的佛教咒语。一般在咒语的结尾有“急急如律令”、“急急如玉皇上帝律令”或“急急如某某神律令”之类。
与咒语有关的还有诅咒和赌咒。诅咒是通过念咒语欲使仇人寝食不安、生病甚至死亡。客观上诅咒不可能加害与人,但不少人信以为真。赌咒是发誓的形式之一,民间发生纠纷,难辨真伪善恶时,多利用赌咒立誓的方式解决。一般仅用口头对天立誓,俗谓“对天赌咒”。事端稍严重,仅凭口头赌咒不能满足对方要求的,就要到城隍爷或其他被认为最灵验的神灵面前立誓。再严格的要在神像前杀鸡立誓。赌咒时多拈香跪拜,表示说如果所言虚假,愿受神明严厉惩罚(如被雷轰电劈、全家死亡、断子绝孙之类),旧时百姓敬畏神明,深恐受神明惩罚,故不敢轻易赌咒,赌咒时也大多不敢说谎欺瞒神明。官府无法判明疑案时,也有采用赌咒来解决,因此不免于错误、冤枉。
(二)跳 神
跳神者有男有女,男的俗称“跳童”或“神汉”,除日常为人祈福禳灾外,在迎神赛会
1949年后,跳神之举一度销声匿迹,80年代后在城乡复出,上当受骗者不少。据报道:1984年暮秋,泰宁县下渠乡大湖村妇女张梅珍误服“仙姑”所授“神药”(内有剧毒物斑茅7克)中毒而死。1988年3月18日,莆田县渠桥乡一农民,把生病的婴儿送巫婆神棍祛邪,被用冥香在婴儿的胸腹部乱炙,结果病情恶化而死。
(三)请神驱邪治病
请神驱邪治病的形式有多种多样:
贡王》写道:“有病药不尝,用钱去贡王,生鸡鸭,生猪羊,请神,请跳童,目莲傀儡演七场,资财破了病人亡”。
一种是请巫觋到病人寝室中作醮,以驱赶妖邪。《文海披沙》载:“今俗人家患病,笃道士为作醮祈禳,以纸为人,名为‘替身’。此鄙俚可笑之极。”(《文海披沙》卷7《替代》)
金门人“病虽用医,然扶鸾抬神问药,??至死不悟。”(民国《金门县志》卷13《礼俗》)扶鸾问药,至迟可以追溯至五代,闽侯灵济宫曾“降笔判符药以济人,声闻达于四方。”(《徐仙真录》卷1《符药济人》)宋代以后,扶鸾问药在福建民间相当常见。
一种是到庙宇中求药签,然后按药签取药。药签的药方多为滋补类,也有些秘方,虽有一定科学道理,但并非所有药签都能对症下药。有些人服了药签的药方而痊愈,也有心理的因素。此俗流行于闽南。
古代闽人信巫不信医,志称:“闽俗病瘟独信巫,谓谒医必死。”(《福建新通志》总卷46《高僧传》)这一陋习随着科学昌明、文化普及,其影响大为缩小,但尚未完全消除,特别是在偏僻乡村。
(四)斋 醮
又称法事,“斋”是指整洁身心口、调和心性的仪节。“醮”是指设坛上章祈祷的礼仪。由于两者在内容和程序上紧密相连,故往往斋醮联称。
斋醮源于先秦时期巫觋的祭祀仪式,后被道教吸收,经过寇谦之、陆修静、杜光庭等著名道士修订改进,形成种类繁多的斋醮科仪,大则为国祝禧、祈晴祈雨,小则安宅镇土、祈福祈寿。由于斋醮种类很多,各地风俗又有差异,故斋醮仪式颇不相同,其基本程序是:设坛、上供、燃灯、烧香、升坛、礼神、存念、冥想、宣咒、鸣鼓、发炉、降神、迎驾、奏乐、献茶、散花、步虚、赞颂、宣词、复炉、唱礼、祝神、送神等。
福建的斋醮仪式大致可以分为清醮和幽醮两大类。清醮有禳灾解厄、祈福谢恩、求嗣延寿、喜庆贺典等;幽醮有召摄亡魂、破狱破湖、炼度施食、沐浴渡桥等。民间常见的斋醮宋茜 勺子
有:祈安醮:又名平安醮、天醮、春醮等,用于祈祷风调雨顺、五业兴旺和地方平安等;庆典醮:用于建房的破土、奠基、架梁、安门、竣工和各种吉事庆典以及神诞或神像点眼开光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