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一、温故互查(自主完成,二人互检)
1.本文作者________是美籍华裔________家,________奖获得者。
2.“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经典《礼记》中的《大学》篇,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________、________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肇    )    望(    )    彷徨    自什么自什么成语 )(           
4.根据注释填写词语。
(1)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何处去。    (      )
(2)比喻置于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      )
(3)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      )
(4)不知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      )
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一)整体感知
1.什么叫格物致知?课文中是怎样解释的?本文的观点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2.通读全文,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理清文章结构。
(二)问题研究
1.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2.什么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为什么应该有这种精神?它有什么现实意义?
三、自学检测(语段阅读,重点突破)
①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②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③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④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⑤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人关键性的发现。
⑥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⑦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1.第①段在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从文中出传统教育对学生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以及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是怎样的。
3.从文章的论证方式来看,第①⑤段和第⑥⑦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四、巩固练习(课外链接,直击中考)
                            习惯的力量
    ①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习惯能载着你走向成功,也能驮着你滑向失败。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位没有继承人的富豪,死后将自己的一大笔遗产赠送给一位远房亲戚,这位亲
戚是一个常年靠乞讨为生的乞丐。这名接受遗产的乞丐立即身价大增,成了百万富翁。新闻记者便来采访这名幸运的乞丐:你继承了遗产之后,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乞丐回答说:我要买一只好一点的碗和一根结实的木棍,这样我以后出去讨饭时方便一些。
可见,习惯对我们有着多大的影响,它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影响着我们的效率,左右着我们的失败。在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胡广松是谁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即便是打破常规的创新,最终也可以演变成为习惯性的创新。
③根据行为心理学的研究结果:3周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3个月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3周,就会变成习惯性动作,继而形成稳定的习惯。
④亚里士多德说: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追求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所以,在实现成功的过程中,除了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成功欲望,要有信心、有热情、有意志、有毅力等之外,还应该搭上习惯这一成功的快车,实现自己的目标。
⑤我国南宋诗人陆游笔耕不辍,一生写下了近万首诗篇,其中他晚年所写的《十一月四日
风雨大作》《示儿》等成为千古传诵的不朽之作。前苏联生物学家柳比歇夫用时间统计法来安排自己的工作、生活,在50余年间取得了数百项科研成果。                 
                                       
由此可见,习惯决定着你的活动空间的大小,也决定着你的成败。养成好习惯对于你的成功非常重要。
1.请概括本文的论点。(不超过15个字)
仙剑奇侠传三攻略
 
2.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告诉我们,习惯是怎样对人产生影响的?
 
  3.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请你为第⑤段横线处补充一个正面或反面的事实论据。
【参考答案】
一、1丁肈中  物理学家  诺贝尔
2《论语》 《孟子》
3.  zhào  liào  páng huáng  mò
帐号申诉回密码4.彷徨  袖手旁观  一帆风顺  不知所措
二.(一)1.“格物”和“致知”即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课文中的解释: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 ,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本文观点:我们应该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结论:“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2.提出问题(1~2):什么是“格物”和“致知”。
分析问题(3~12):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和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解决问题(13):真正格物致知精神在学术研究和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的重要性。
(二)1.①引用论证,如引用《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指出它的基本意思。②举例论证,文中采用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相结合说理的方法。如通过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子,苦死头痛而失败的事例,阐明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是反面事例;通过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事例,阐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是正面事例。③对比论证,如中国传统教育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强调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内心体悟和自我检讨,与科学进展的历史说明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试验得到形成鲜明对比。
2.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有两方面的意义: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地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地有计划地探索。 
    为什么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这是被科学进展的历史和实验的过程证明了的,是由传统中国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了的。 不仅如此,也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所不可少的。
三、1.总领下文。
    2.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真正的格物致知要求我们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 ,而且需要有具有细致的计划,需要眼光、勇气和毅力。
    3.两部分分别用讲道理的方法和举生动事例的方法来论证格物致知精神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四.1.良好的习惯有助于成功(或:养成好习惯对于你的成功非常重要)
  2.习惯对人的影响是自然而然、不易察觉的,也是长期的。
  3.道理论证(或讲道理、引证法);引用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作为道理论据,证明好习惯能助人成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4国旗头像怎么弄.爱迪生一生勤奋成为习惯,具有惊人毅力,为了到能够发亮的灯丝,做了梅艳芳母亲争遗产7000多次实验,终于在多次失败后寻到了这一根亮了15分钟的“灯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