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今社会颜值经济蔚然成风,医美市场规模高速增长,特别是相较于需要手术的医美方式,非手术的轻医美成为越来越多爱美者的选择。然而,“三非”乱象(非医疗美容场所从事医疗美容、非正规培训的医师执业、非合格的医疗美容产品使用)、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问题层出不穷,医美行业本身亟待“整形”。本文旨在结合监管实际,对医美行业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建议意见进行探讨,从而更好规范医美行业,保护广大消费者权益。李亚鹏 苗圃
一、医疗美容行业存在问题包贝尔 虎扑
唐山地震是哪一年哪月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在现有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中未对执业人员资质进行细化,依据当前《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美容外科项目的分级,不同级数里的服务项目不同,也应根据相应的服务项目颁发对应项目的执业人员资质,避免造成“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其次,非整形外科临床医生,如骨科、泌尿科医生的资质获取条件也未进行严格规定细化。最美av明星
包小柏老婆
(二)市场主体鱼龙混杂。当前,私人医美工作室不断涌现,且大多是没有资质的“小作坊”,从业者法律意识相对淡薄。由于专业医疗人员资源供给缺乏、完善的医美专业培训体系缺失,造成只是经过简单培训,就上岗给消费者行医的“飞刀医生”大量出现,大部分医生入行门槛也只是大专及以上医学专业即可。这种诊疗前缺乏认识,诊疗中操作不当,诊疗后处理不正规的“飞刀医生”,很容易给消费者身体带
来伤害。
(三)医美广告真假难辨。其大致概括为三类,第一类虚假宣传医生资历、医美机构资质荣誉,给消费者造成高质量服务保障的假象。第二类虚假宣传医美产品功效、疗效,一般通过“软文”、“种草笔记”等形式进行推广宣传从而制造“容貌焦虑”,虚构整形前后对比图,鼓吹产品或服务疗效,编造“整容改变命运”等故事,欺骗、误导消费者,扭曲大众审美认知。第三类通过互联网“刷单炒信”、直播等方式宣传,编造虚假用户评价、请网红直播带货等方式虚构交易,刺激消费者盲目消费、冲动消费。林丹谢杏芳
(四)医美药械鱼目混珠。部分机构过渡逐利,疏于对购进的药械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例如,通过非法渠道以低廉的价格拿到各种针剂,再加价给顾客注射,或是在针剂里面加生理盐水进行稀释,让一人的剂量可以打给多人使用。同时,一些在市面上流通的医疗器械仅在欧盟或国外医疗机构组织取得的医疗器械注册批件,不一定经过国家标准的认证,此外在国外作为医疗器械的产品,在国内不一定属于医疗器械,且需按照相关规定需要通过临床试验才方可使用。
(五)医美价格虚假混乱。部分商家无论是通过线上还是线下提供服务的都存在未明码标价,价格公示执行不到位,强行收取公示内容外的费用,以及低价耗材冒充高价耗材、低标高结、虚构原价等价格欺诈违法行为。
二、相关工作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建议细化《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执业人员资格获得条件,不同的美容外科项目对应不同项目的从业资格,对需要手术项目的服务,也应严格
执行手术医生的准入标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也应定期根据医疗美容项目的变化对《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征求意见稿)》进行更新,让非专业的执法人员在执法的时候对违法行为精确把握。
(二)严格市场准入,推进行业自治。一方面卫建委要加强医美机构资格审核,设置整形业的准入机制,完善医疗美容机构基本标准。另一方面,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作用,不仅要推进完善医美专业培训体系,还要制定统一行业标准(如收费标准等),定期公布行业黑名单,做好医美科普宣传,引导消费者辨别正规机构、正规医师、正规药品,提高公众自我保护的意识。
(三)加强日常监管,建立长效机制。首先,明确监管部门职责,加强部门联动。其次,对医美机构、美容院等单位开展摸底排查并建立监管档案。定期开展对医美虚假广告在线监测,以及对价格收费行为保持”回头看”,因地制宜加强对与医疗美容相关的药品、医疗器械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含网络销售企业)和使用单位的监督检查,并对医疗美容产品进行监督抽检,形成“链条式”监管。不定期开展暗访督查,形成问题清单,并责任到人,进行闭环管理,对机构负责人开展行政约谈,确保消除安全隐患。
(四)加大执法力度,提升违法成本。重点对医美广告、价格类、药械产品质量类违法行为开展专项
检查,对未按明码标价或未按明码标价要求公示医疗服务价格信息等违法行为可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查处,严厉打击生产经营使用无注册(备案)证药械产品,以及生产经营使用假劣药品、不合格医疗器械等违法违规行为,做到“有的放矢”、“靶向”,起到“处罚一个,规范一片”的作用。同时,畅通12315投诉举报渠道,对涉及非法医疗美容类的投诉举报,及时反应、迅速处置,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五)加强宣传引导,促进社会共治。一方面监管部门定期对从业者开展《广告法》、《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培训并在培训后进行考试,将考试不合格的机构列入重点监管名单。一方面鼓励新闻媒体要加大对“黑诊所”、“黑机构”、“黑医生”等新闻的挖掘和曝光。另一方面对消费者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让消费者知道医美属于医疗范畴,具有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理性、适度选择医美消费,切勿盲从、跟风、攀比,利用典型案例以案说法,提升消费者自身防骗鉴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