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中外的萍浏醴起义 
  1906年12月4日爆发于湘赣边境的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在黄兴策动下,由革命党人发动的第一次大起义。同盟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奉黄兴命回到湖南后,就在长沙市水陆洲召开了由38名骨干参加的会议,会上由刘道一传达了黄兴的指示,除强调起义目标是建立一个民共和国外,还对如何发动起义作了具体的安排。刘道一在会上指出:“奉黄公克强面嘱,革命军发难,以军队会党同时并举为上策,否则亦必会党发难,军队急为响应之。以会党缺乏饷械,且少军队训练,难于持久故也。”会上根据黄兴指示的精神,还进行了具体的分工,即由蒋翊武、覃振、刘承烈、成邦杰、易本羲负责运动军队;蔡绍南、龚春台、彭邦栋等负责联络防营,部署会党,待军队运动成熟,约期于十二月未清吏封印的时候起义。刘道一则统筹全局,协调各方面的行动。
张艺兴 假唱风波
doctor异乡人张亮  根据水陆洲会议的分工,蔡绍南回到萍乡上栗市老家,随即和黄兴、禹之谟的学生、早已在这一带从事会党联络的魏宗铨取得联系,开展革命宣传与联络会党活动。当时会党山堂分立,互不统属,为了形成统一的革命力量,纳入同盟会的领导之下,经蔡、魏与龚春台商议,邀请湘赣边境会党首领一百多人,在萍乡的蕉园开会,确定以湘、鄂、赣、闽四省的洪
江会为基础,将哥老会的其他支派和武教师会等并入,统一称“六龙山洪江会”,推举龚春台为大哥,以忠孝仁义堂为最高机关,下设文案、钱库、总管、训练、执法、交通、武库、巡查,称为内八堂,又设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路码头官,名为外八堂。他们同饮血酒宣誓:“誓遵中华民国宗旨,服从大哥命令,同心同德,兴汉灭满,如渝此盟,人神共殛。”从此以后,洪江会组织发展很快,数月之间,蔓延萍乡、宜春、分宜、万载、浏阳、醴陵等县。在此形势下,蔡绍南、魏宗铨专程赴日向同盟会总部汇报,请示机宜。他们到了上海,就碰上黄兴派回的宁调元等人,魏宗铨也在上海履行了加盟手续。可是,正待东渡之际,却收到龚春台急电,告以麻石大本营遭到萍、浏、醴三县清军的联合进攻,第三路码头官李金奇殉难,盼望速归。蔡绍南等只得改变计划,和宁调元结伴返湘,商议对策,相约旧历年底分三路举事。
  革命党人的起义计划很快被醴陵官方探知,慧历寺机关遭查抄,会党头目许学生被捕遇害。12月2日夜间,蔡绍南、龚春台、魏宗铨约集各路码头官在上粟市以西高家台开紧急会议,讨论办法。蔡绍南、龚春台、魏宗铨皆认为军械缺乏,主张暂缓发动。各路码头官以会众已有十多万,加上各地友党将有二十多万,主张立刻起义。双方争论了一个通宵,未能形成一致意见。3日,洪江会头目廖叔保竟召集两三千人,首先在萍、浏、醴三县交界
徐筠个人资料之麻石举起义旗。蔡绍南等见事已至此,只得立刻宣布起义。萍浏醴起义就这样爆发了。
  起义军一呼百应,很快占领了麻石、高家台和金刚台等地。12月6日,集结在麻石的起义队伍共约两万人。他们头包白巾,手持土、菜刀、木棍、竹尖等,浩浩荡荡向上栗市进军。驻守上栗的清军仓皇逃窜。起义军占领上栗后,正式定名为中华国民军南军革命先锋队,由龚春台担任教督,蔡绍南任左卫军都统,魏宗铨任右卫军都统,前营统带廖叔保,后营统带沈益古。随即以“中华国民军南军革命先锋队都督龚”的名义,发布《中华国民军起义檄文》。檄文开头就标出:“奉中华民国政府命”。檄文在历数清朝政府十大罪状之后指出:“奉督师只为同胞谋幸福起见,毫无帝王思想存于其间,非中国历朝来之草昧英雄以国家为一己之私产所比。本督师于将来之建设,不但驱逐鞑虏,不使少数之异族专其利权,且必破除数千年之专制政体,不使君主一人独享特权于上,必建立共和民国,与四万万同胞享平等之利益,获自由之幸福。而社会问题,尤当研究新法,使地权与民平均,不致富者愈富,成不平等社会。”可以说,这是黄兴指示的具体表现,完全符合同盟会的宗旨。
  声势浩大的起义,立刻震动了全国,严重地威胁清朝在长江中游的统治。湖南和江西当局
得知起义,慌作一团,即刻派遣兵勇前来镇压。湖广总督和两江总督也迅速派出精锐军队前来会剿。他们派出的军队,加上当地武装,总共不下5万人,集结于萍乡、浏阳、醴陵及其周围,向起义军发动围攻。
  面对兵力、武器装备皆占优势的强敌,起义军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抗击。但是,由于军力对比悬殊,起义军在抗击中遭到重大牺牲。12月8日与11日,龚春台和蔡绍南率领的起义军两次向浏阳城发动进攻,均无力取胜。10日,清军向上栗市发起进攻,留守的起义军与清军激战半天,终因力量不敌失守。12日,清军向浏阳县境内的起义军发动猛攻,龚春台、蔡绍南等战败后,拟往普迹市投奔冯乃古。后来得知冯乃古已被杀害,蔡绍南乃化名蔡立山,只身逃往长沙,经湖南到广西昭平避难,以教书作为掩护,力图再起,不久病故。龚春台亦化装逃走,不知所往。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曾率死士数百人,自称北伐军响应。南北议和成,龚春台突发疾病,呕血数升死去。魏宗铨曾集合各路中坚力量,设法保持过去之组织,准备待机再起。由于清军数万分驻萍乡、浏阳、醴陵各地的城市乡村,按村按户搜捕,廖叔保、胡友堂、沈亦古及大小头目会友数百人先后被捕就义。魏宗铨也在醴陵西乡邓家店被捕,于1907年3月7日在萍乡大西门英勇就义。此前,刘道一已于1906年12月在长沙被捕,31日在长沙浏阳门外英勇就义,年仅22岁。黄兴和刘揆一在东京得知
刘道一英勇牺牲,两人抱头痛哭。黄兴并作挽诗一首,沉痛悼念。诗云:
  英雄无命哭刘郎,惨澹中原侠骨香。
王思聪删博  我未吞胡恢汉业,君先悬首看吴荒。
  啾啾赤子天何意,猎猎黄旗日有光。
  眼底人才思国土,万方多难立苍茫。
  萍浏醴起义发生于中国腹地。起义的声势在革命党人领导的起义中,是辛亥革命前最大的一次。清朝统治者的残酷镇压,更激起了革命党人对清朝反动派的痛恨。烈士的鲜血擦亮了革命志士的眼睛,激起了千千万万后继者的革命斗志,昭示着清朝统治者的末日就要来临。
中国第一个奥运会冠军是谁  萍浏醴起义失败后,黄兴面对反动派对革命党人的残酷迫害,他没有退缩,而是更加坚定地执行武装推翻清王朝的既定方针,指挥了粤、桂、滇边地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