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碑》书法欣赏
    一、《九成宫醴泉铭》简介
    《九成宫醴泉铭》可谓欧体楷书的登峰造极之作;其书法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九成宫醴泉铭碑》由魏征撰文,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此碑立于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碑高2.7米,厚0.27米,上宽0.87米,下宽0.93米,全碑共二十四行,每行四十九字。今石尚存,但剜凿过多,已非原貌。传世最佳拓本是明代李琪旧藏宋拓本,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碑身和碑首连成一体,碑首有六龙缠绕。正面隶书“九成宫醴泉铭”六个大字。
    贞观六年四月,刻成了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由魏徵所撰,碑文总共有二十四行,每行有四十九个字,碑额是由阳文篆的“九成宫醴泉铭”六个字。存于陕西麟游。留于后世的以宋拓为最多,最早的是明朝驸马李琪收藏的北宋拓本,保管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欧阳
询晚年做成《九成宫醴泉铭》,全碑在书写过程中浑厚沉劲,意态饱满。写撇、捺多以圆笔为主,让字看起来体态圆融又存流畅之感 . 写弯钩多以转法为主,曲圆较长,能够有力地将全字支撑起来。所有这些表现了欧阳询想要把隶书溶于楷书的特点。因此《九成宫醴泉铭》碑也被誉为”三绝”碑。其碑布白疏朗,结体化长为方,点画比较淳厚,用笔稳健含蓄。原碑立于陕西省麟游县博物馆。郑爽杨洋最新消息
    唐贞观五年,唐太宗修复隋文帝的仁寿宫,将它改名为九成宫。第二年,唐太宗到九成宫避暑的时候,在游览到宫中台观的时候,偶然发现有一个清泉在那里。太宗帝欣喜若狂,随即下令让魏征撰文,欧阳询书写而立一石碑。这便是”九成宫醴泉铭”。碑文记载了醴泉是怎样来的。
    二、《九成宫醴泉铭》的艺术特点分析
    (一)风格构成的承前启后
    《九成宫醴泉铭》在初唐时期是楷书史上一件有着划时代意义的作品。从风格构成上讲,其中既存在篆書和隶书的书写笔意,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字源自于篆隶的笔法。碑中许多竖弯钩的写法,直接继承了隶书的写法。像“也”、“观”、“九”这些字。
    从造型上来说,明显有《曹全碑》的写法特点,如“亥”字。除此之外,同时还保留着晋、魏遗风,在笔意、气息上又受到二王父子的影响。从“风”“源”“武”这些字,可以看出直接继承了六朝和魏碑的笔法结构形式。如《张猛龙》、《龙门造像》《张黑女墓志》等。它的问世,对后来楷书的影响深远。
黄金卡包    (二)《九成宫醴泉铭》的用笔特点
    第一方面,棱角分明,方劲严整。该碑用笔还存在北碑的笔意,点大多以三角形状为主,十分自然地处理了藏锋和露锋之间的关系;横和竖起笔收笔、钩的挑锋和捺的尾端,还有转折的地方多用顿挫之法,方折处十分有力,方肩硬朗。但要注意方中带圆,方圆融合,忌剑拔弩张,而忽视秀润仪态。如“钜、间、阳、逾”。
高以翔怎么去世的
    第二方面,笔画匀称,劲中含润。该碑有着粗细匀称的笔画,清秀挺健,运笔缓慢沉稳,不像颜体和柳体笔画粗细对比明显,但每一个简单的笔画当中又不失变化,避免了给人以刻板单调的感觉。碑中横画有着严谨的布排;竖笔多以背势为主,弹性力度大;撇存在弯度,多见直捺;竖和撇都出现腰细现象,瘦劲挺秀。
    第三方面,凝重含蓄,高简浑穆。该碑有着沉稳内敛的用笔。横画和竖画起笔和收笔的时候多用藏护之法;出锋的时候锋尾比较短,将锋芒藏起;写钩时先顿笔挫笔后平推笔锋作小平钩,不作长钩;有些撇或竖在收笔回锋的时候有些像钩,笔势十分凝练;右抛钩借用隶书书写“雁尾”的方法,舒张饱满,古朴萧散,别具神韵。
    第四方面,点画置换,正中求变。该碑置换点画,富于变化,有另一番趣味,别具一格。比如说吸取汉朝隶书的笔法,用横竖代替点的写法,凝重朴厚;又借魏碑的书写笔势,点用短撇代替,方劲有力(如“戈”右上点);还参考了行书的书写笔意,用点来代替横竖,活泼灵巧(如框形中的短横、短竖)。
    (三)《九成宫醴泉铭》的结构特点
    a.左右背势,体态颀长。欧字结体多以收敛之势为主,竖大部分左右相背,腰细瘦健,中宫稍微紧凑一点,而上下部分却伸头露足,“若春笋之抽寒谷”,体势虽显得瘦硬清寒却又洒脱灵动。如“仪、润、井、趋”。
    b.形敛势放,舒活开张。该碑虽然主体看上去收敛但却并不缺少舒朗开放的态势,字中
的长横或长竖、长捺、鹅浮钩等主笔拉长了取势(特别是向右扩展较长),中宫间距、留白适宜,结体紧而不拘。如 “谷、纬、往、尧”。
    c.斜正变换,平中寓险。该碑结体十分严谨,却偶尔会出一些欹斜险劲之笔,充满奇趣。正斜能够相映,化静为动,并于倚靠、俯仰、牵制、向背、避让、呼应等运动变化中寻求力的平衡,达到“既知险劲,复归平正”的境界。如“功、致、瑞、沉”。
    d.大形规整,小处求活。该碑有规整的外形结体,有平正之态,但却非常注意回避相同的地方追求不一样的地方,能把局部的灵活穿插于整体的端庄之中。对字体和点画采用繁简、置换、挪移、增减等手法,进行异体变形,能于法度中求变化,于细微处现精神;并蕴含行书笔意,多有率意、飘远、灵便之笔。把横竖变成点、勾画生出隶书之意、点画间顾盼俯仰,神气充腴,使体势整齐而不板滞,佳构时出。如“无、嵘、与、徒”。
    总之,欧体虽然用笔方折瘦劲,结构紧束峻宕,但却内含秀骨,笔势舒张,不失润味,临习时切勿夸张失度,专事方劲,一味紧束,导致刻板生硬,有骨无肉,成拘谨寒乞。而要险润融合,方圆兼施,收放得势。要苦练妙悟,把握好“摹形”与“写神”的切合点,努力做到“形神兼备”。
    (四)就《九成宫醴泉铭》的结构特点进行仔细分析
    a.避就
    避就,就是避免笔画、字形结构形状之间出现重复。比如说字的疏、密、远、近、险、易等。“效”字有两个长撇,一个撇厚重饱满,另一个撇处理为兰叶撇。“质”的上面有两个“斤”字,写的时候注意避免重复。“游”字的偏旁,捺画既然向外延伸,那么上面起笔的一点,就写成长点。
    b.顶戴
    顶戴。就像人们顶着东西行走一样,如果上下想要保持平衡,不要发生倾斜。就必须上下统一协调。如“响”“凿”“丽”三个字,从上边到下边,从高处到低处,轻重没有发生倾斜,这样才能做到字形四平八稳,协调一致。
    c.向背
    向背。就是指字的左右结构两部分的相对呼应的关系。如“闲”的两边的竖向外微弓,这样叫向背。还有“图”“东”两字都体现了这种关系。
针式打印机带安装
    d.主笔
除夕拜年
    每个字都是由不同的笔画构成的,不同的笔画所起的作用不同,当然要有轻、重、主、次之分。其中决定字形整体偏正的一笔称为主笔。
    e.排叠张萌演员简介 丈夫
    有些字的笔画比较多,点画、横画容易成叠、成排出现。这就要求把主笔舒展开来,收敛笔画比较多比较小的笔画。否则是笔画看起来比较密比较烦琐。
    f.平正、险绝
    写字最重要的是保证字的平正,平稳。《九成宫醴泉铭》的结体是从平正中现险绝。比如说把“玉”这个字的最后一个横故意写短,这样就为最后一笔点留出了空间,和以往“玉”字的写法不同。不仅把这个字处理的有平正之态,还存在险绝之意。类似情况还有“宫”、“饮”等字。
    g.意连
    意连,是之在一些字中存在点画散布的现象,虽然是楷书,却也存在行书的笔意,点画于点画之间,没有隔绝、起伏照应,虽然笔断而意连,虽然疏远而不离。如帖中“之”“心”“以”等字。
    h.覆帽
    覆帽。就是它直白的要表达的意思,把帽子覆盖在头顶上。在书写这种字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使上下匀称,不能发生偏倚。如“云”“郁”“营”。
    i.补空
    是指把字的空白处填满,让它的结构看起来圆满方正。如果不这样做,就会导致一个字的上下部分分层、字形歪斜,不存在稳定性的感觉。拿“甚”字来说,把上半部分写得平整、稳定,两竖穿过长横,来补上下面部分的空白部分,使整个字看上去疏密得当,空间布白均匀、和谐。在书写“临”这个字的偏旁“臣”的时候,上面部分为实,下面部分为虚。把左面的那一竖故意拉长,来弥补左下角的空白,是整个字看上去方正、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