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脱口秀发展的三个阶段及相关概念辨析
苏晓龙
【摘要】经过在国内近三十年的发展,脱口秀已经成为一种固定且具有稳定收视体的节目类型,但因其“舶来品”的特性和不断演化出的新节目形式,业界对脱口秀的定义不够明确。同时,对其呈现者的身份定位也在演员主持人两种身份间游离。脱口秀及其相关概念的模糊给相关研究造成一定困扰。相关概念的定义需在纵向上回顾脱口秀在国内的发展历程,在横向上与相似节目类型进行比较,从而明确其概念,确定研究领域。
【关键词】体;脱口秀;呈现者;演员;主持人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脱口秀作为一种节目类型被引入我国电视荧屏。近30年的发展中,脱口秀在借鉴国外节目形式基础上不断孵化出新的节目样态,逐渐成为一种特鲜明、受众广泛的节目类型。但长期以来,国内对脱口秀及其呈现者的定义较为随意,谈话节目和以语言展示为主的节目都被称作“脱口秀”,传统电视平台将脱口秀呈现者称为“主持人”或弱化其称谓,而网络节目中,则称之为“演员”。称谓的变化与节目的发展及形态变化有着密切联系,同时,脱口秀节目的定义和呈现者身份的定位也体现出脱口秀作为
一种舶来的节目形式融入我国电视节目的过程。因此,对脱口秀、脱口秀呈现者、体脱口秀等相关概念的梳理,不仅可以反映出脱口秀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也能从侧面反映出脱口秀的呈现特点、对呈现者的要求等。要明确脱口秀所从属的领域及呈现者的身份定位,需从纵向上对国内脱口秀发展历史和研究脉络进行梳理,在横向上将脱口秀与单口相声、谈话节目、主持类综艺节目等节目形式进行比较后,才能充分明确脱口秀相关概念的定义。
二、我国脱口秀的三个阶段及相关研究
在对国内部分知名脱口秀进行梳理后,按照时间脉络,根据节目内容和表现形式,国内脱口秀的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见表1)。
(一)谈话节目为主的初始阶段
国内脱口秀发展的最初十年里,绝大多数脱口秀以谈话形式为主。中央电视台于1996年开播的《实话实说》被学术界认定为脱口秀,负责访谈和串联节目的人被称为“主持人”。“主持人的语言功力愈见重要,除串联节目、营造气氛、沟通关系外,驾驭节目方向、主导节目进程、评论报道内容、组织讨论、发表言论等等,都是相当见功力的‘真刀真’的‘活计’。这些发展和变化在《东方时空》《实话实说》《市民与社会》(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热线谈话节目)等栏目中都有令人刮目相看的表现。”[1]《实话实说》中的几任主持人都非播音主持专业科班出身,而是新闻、戏剧、中文等其他专业背景。此阶段,
其他受关注度较高的访谈节目中的主持人也都选择了非科班出身的人来担当。对于谈话节目而言,字正腔圆不再是选择主持人的最主要标准,较强的访谈能力、丰富的知识储备成为更加重要的标准,凸显对呈现者能力素质要求的不同。
脱口秀发展初期,国内电视节目以新闻节目为主,综艺节目还处于萌芽阶段,力求真实的新闻主持
—————————
[作者简介]苏晓龙: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硕士研究生
人影响了学者对其他节目类型中主持人定位及专业技巧的判断。“就主持节目而言,要真诚,就必须彻底摒弃‘斯坦尼’式的‘表演’”[2],主持人要用真情实感才能调动嘉宾情感,引发现场及电视机前观众的情感共鸣,这一过程不能依靠表演完成。
(二)突出个人品牌的成长阶段
2005年开始,国内脱口秀的节目形式越来越注重“show”的部分,节目呈现者依旧被称为“主持人”,此类脱口秀的主持人往往具有更加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由于节目的娱乐目的和复杂构成,主持人必须会独说、采访、表演等技能,并且技能越多越好,最好是说学逗唱演等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3]此后,以呈现者个人展示为主,部分节目中加入访谈、舞台秀等环节的脱口秀,如《壹周
立波秀》《今晚80后脱口秀》《金星秀》等,纷纷出现。脱口秀呈现者的专业背景从新闻行业扩展至演艺行业。主持人的称谓逐渐弱化,以突出呈现者的个人品牌为主。
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成熟与更为宽松的环境为脱口秀的发展带来新机遇,各大门户网站纷纷出现并开始探索自制节目。搜狐在2007年推出的《大鹏嘚吧嘚》,重点关注娱乐圈的新闻事件,通过幽默、犀利、无厘头的方式展开讲述,选题大胆,加上大鹏夸张的表达,使栏目迅速火爆。此后,互联网脱口秀不断出现,但并没有在形式和内容上做出创新。直到《晓说》《罗辑思维》出现,主打文化题材的脱口秀为恶搞、低俗、内容大量重复的互联网脱口秀打开了另一扇窗。此类脱口秀迎合高压的社会环境下,观众迫切需要增加知识的焦虑感,迅速占领市场。
(三)以体为中心的创新阶段
2014年,《奇葩说》作为脱口秀的新突破强势登陆爱奇艺,其出现的时间点和原因与当时的社会环
表1  脱口秀节目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代表节目阶段时间代表节目
第一阶段1993年至
关于七夕节的古诗
2001年
1993年 上海电视台《东方直播室》
1996年 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
1998年 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
2000年 中央电视台《对话》
2000年 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
2000年 北京卫视、山东卫视、重庆卫视《超级访问》
2001年 凤凰卫视《鲁豫有约》林峯 潘霜霜
第二阶段2002年至
2013年
2005年 中央电视台《今晚》
2007年 搜狐《大鹏嘚吧嘚》
2010年 东方卫视、贵州卫视、浙江卫视《壹周立波秀》
2012年 东方卫视《今晚80后脱口秀》
2012年 中央电视台《小崔说 立波秀》
2015年 东方卫视《金星秀》
2012年 优酷《晓说》
2012年 《罗辑思维》
2013年 暴走漫画《暴走大事件》
第三阶段2014年以来2014年 爱奇艺出品,米未制作的《奇葩说》
2017年 腾讯视频、上海笑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吐槽大会》2017年 企鹅影视、上海笑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脱口秀大会》
境、媒介环境、资本导向及传统个人脱口秀节目遭遇瓶颈等有着密切的关联,这些因素也直接影响了体脱口秀的节目特性。
1.体脱口秀出现的背景
首先,我国互联网的媒介环境呈现出用户年轻化、内容娱乐化、终端手机化的发展特点。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从2005年的8.5%到2013年的45.8%再到2019年的61.2%,普及率大大提升。在年龄分布上,20-30岁始终是使用互联网最多的人,占比在三成以上。用户职业中,自1999年以来,学生一直高居榜首。在使用互联网的目的上,娱乐始终是用户使用互联网最主要的目的。2013年底,4G带来的移动网络增速为手机成为最主要的互联网终端提供了技术先决条件。自此,我国逐渐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其次,个性张扬、体特征鲜明的90后逐渐成长为互联网的主要用户。…“80后成长于自媒体和社交网络时期,他们对互联网的使用习惯更多的是娱乐和关系维系;90后成长于社交和移动互联时期,网络对他们而言更具有关系连接和工具性质。”[4]2016年,90后以每天6.5小时的上网时长位居第一,是互联网内容的深度介入和生产者。90后的行为和心理特征呈现出“思维较理性,注重个人兴趣;个体自我意识强烈,希望得到他人关注,不喜欢被束缚”[5]的整体特征,同时也呈现出更加多元的文化倾向。
再次,视频网站的经营方式和广电政策发生较大变化。各大视频网站从原有的购买传统电视台或海外媒体节目版权的经营方式过渡到低成本、易操作的自主节目开发的尝试阶段,又逐渐转变为立足于互联网平台特性进行节目创新开发制作的新方向。2013年是我国网络视频行业发生显著变化的关键一年,视频企业加快并购和整合,加强PC端和移动端产品的优化升级,加大自制内容的开发以降低版权购买成本。[6]另一方面,“‘限娱令’‘限广令’等政策的出台对传统电视节目的生产制造造成了持续性影响,
国民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使得受众不再满足于传统电视的文本内容”[7]。
最后,单人脱口秀节目遭遇发展瓶颈。脱口秀进入品牌个人秀阶段后,大量节目从“个人”出发,根据其形象、经历等设置节目内容、包装、风格等,对呈现者的知名度、个人能力等有着更高的要求,无演艺经历、无知名度、无媒体资源累积的“素人”难以撑起一档“品牌脱口秀”。符合品牌脱口秀要求的人
才消耗殆尽,短时间内无法培养;节目有其生命周期,风靡一时的节目逐渐走上下坡路,《金星秀》《壹周立波秀》等相继停播,脱口秀需要寻求新转变。
2.体脱口秀呈现的特点
“体脱口秀”将节目受众定位为网络主力军“90后”,话题选择大胆,紧贴青年人生活,在观点上表现出对权威的解构。节目呈现出“去中心化”,削减对单一呈现者的依赖,节目核心转移至体,既能对呈现者进行选择、搭配,又可降低对呈现者在综合能力、知名度上的要求,为表达能力突出但缺乏知名度或具有知名度但表达能力欠佳的人提供脱口秀舞台。
《奇葩说》之后,腾讯视频在2017年推出《吐槽大会》,随后推出《脱口秀大会》,“体脱口秀”节目开始大量出现并取得较高关注度和点击率。“口秀”在节目形式上有两种主要方向:一是辩,多人对一个话题进行辩论、讨论;二是说,多人轮番上场说一个段子。[8]前者以《奇葩说》为代表,后者
以《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为代表。此外,节目中主持人回归到串场功能中,其他人则采用不同的称谓,如《奇葩说》中的导师和选手,《吐槽大会》中的主咖和吐槽嘉宾。在此阶段,脱口秀呈现者都开始借鉴国外对脱口秀呈现者的称呼——脱口秀演员。由此可见,在体脱口秀中,呈现者的“表演”更加重要。
三、节目类型:脱口秀与相似节目的异同郑伊键
(一)脱口秀与谈话节目、单口喜剧的关系
户口所在地行政区划填什么
Horace…Newcomb在《电视百科全书》中将“Talk…Show”定义为“一种主要围绕着谈话而组织起来的表现,必须在严格的时间限制之内开始和结束,并且要保持话题的敏感性,以便在面对上百万观众时能够提起大众的兴趣”。在国内早期的概念定性中,学者将“Talk…Show”与“谈话节目”对应起来。《谈话节目主持概论》将谈话节目定义为“一种发生在正常的谈话语境中的大众传播活动,其传播方式主要为面对面的人际传播,传播媒介主要为广播、电视等”。但随着国内以个人语言展示为主的节目类型开始出现,这种在国外被称作“Stand-up…Comedy”的表现形式在国内也被称为“脱口秀”,至此,“Talk…Show”在国内对应两种节目形式:一种是谈话节目,一种是语言喜剧节目(非相声)。谈话节目是对“Talk…Show”的意译,脱口秀则是对“Talk…Show”的音译。
《电视节目类型学》中明确将“谈话节目”和“脱口秀”做出区别,认为“脱口秀”只能作为“谈话节目”的一
个重要类型。清华大学雷建军教授认为“两个人以上的参与者是谈话节目的底线,因为生活中谈话的底线就是两个人,但是说话的底线是一个人”[9],应该将两者作为两种节目形式区分开来。但上述观点提出的2004年,还未产生带有个人秀的脱口秀,文章中涉及的个人秀节目皆为国外的电视节目,与国内实践情况有所不同。2004年至今,国内脱口秀节目迅猛发展,不少脱口秀节目中既包含了个人秀,又包含了谈话、采访的节目形式。2017年,郑石和张绍刚在《“单口喜剧”类节目的概念辨析及文化思辨》中明确了“单口喜剧”的概念:“作为一种节目类型,‘一个人、一只麦’为其基本形式,笑话与段子为其表演内容,引人发笑为其终极目标,只有具备以上三种基本要素,才能真正构成单口喜剧(Stand-up…Come-dy)节目形态。”[10]脱口秀着重传递观点,而单口喜剧以幽默、搞笑为最终目的。至此,脱口秀的概念衍生出了几个细化的节目类型,既可以对应谈话节目,又可以对应单口喜剧,也可以对应两者皆有的节目。
(二)体脱口秀与主持类节目的区别
三人以上为,从广义上来讲,只要一档节目中的主持人超过了两位,即可称为主持。2000年之后,综艺节目中开始频繁使用主持的形式,安徽卫视的《剧风行动》、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综艺节目都采用了主持主持。学术界主要从结构类型、内部分工和协作、语言特等方面进行研究。[11]在体脱口秀出现之后,因两者在参与人数、表达形式上的一些相同,不少学者延续主持的研究方向来对体脱口秀进行研究,但两者之间的联系过于表面化。
首先,节目参与者的身份定位不同。主持的身份是节目主持人,负责将节目的不同部分进行串联,和体脱口秀中的表演者有着本质区别。其次,节目内容的设置不同。主持类节目在主持之外,会安排多位嘉宾进行歌唱、表演、游戏等环节,体脱口秀主要以“说”为主,参加表演的人数固定、形式固定、规则固定。再次,语言形态存在较大差异。主持的语言形态以聊为主,体脱口秀则以完整的具有逻辑性的整段语言表达为主,每一位参与者的表演都相对完整。最后,体的构成不同。主持的构成相
对稳定且有明显的品牌符号,如“快乐家族”“天天兄弟”等。在体脱口秀中,除个别呈现者外,大部分呈现者每期或每季都会进行更换。
由此可见,体脱口秀和主持类节目并不是同一种节目类型,两者呈现方式的不同也决定了对主持的研究侧重于语言的交互性研究,而对体脱口秀呈现者的研究集中在个体和整体呈现上。
综上所述,脱口秀是一种采用辩论、谈话或叙述等方式围绕一个或多个话题进行的带有一定幽默性的语言展示类节目。根据呈现者数量,可分为个人脱口秀和体脱口秀。目前,体脱口秀多为“单口喜剧”的表现形式,访谈成分较少;根据节目样态,可分为谈话节目、“单口喜剧”或是两者的结合。
四、角定位:脱口秀呈现者的身份界定
以谈话为主的脱口秀中,呈现者被称为“主持人”和“嘉宾”;以个人品牌创建的脱口秀则淡化主持人的身份,突出呈现者个体的姓名符号;“体脱口秀”中,“主持人”和“演员”两种称谓同时存在。脱口秀呈现者究竟应该如何定位?相关研究应该从属于播音主持还是表演理论呢?要解决这些问题,需在“主持”和“表演”的双重视角下寻求答案。
(一)“主持人”概念的界定多尔衮简介
孙淡妃我国最早在1981年的电台广播《空中之友》栏目中设置主持人。同年,中央电视台在《北京中学生智力竞赛》中使用“节目主持人”称呼赵忠祥,由此,主持人作为固定称谓延续下来。对主持人概念的界定,学界一直有着各种各样的解读,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是在1985年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新闻工作手册》中对主持人的解释:“在广播电视中,…出场为听众或观众主持各种节目的人叫节目主持人。主持人不是表演者,也有别于新闻通讯和文章的播报者。主持人是以自己的身份、自己的个性直接面对听众或观众的人。主持人在节目中处于主导地位,他的主要职责是组织、串联一次节目的各个部分,也直接向听众和观众传播信息。”[12]从中可以看出,主持人有几个特点:1.主持人不是演员;2.主持人的身份、个性要真实;3.主持人的功能是组织、串联节目和传播信息。
在职业规范层面,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对主持人有着明确要求。2004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制定《我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从责
任、品格、形象、语言、廉洁五个方面对主持人做出了明确的从业规范。同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通过了《播音员主持人资格管理暂行规定》,规定主持人需要通过资格考试才能持证上岗。一系列准则、规定的出台使主持人成为高度职业化的广播电视工种。
(二)“演员”概念的界定
相较于主持人,演员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原始部落的祭祀活动中,表演元素已经出现,但呈现者并未被称作演员。直到2600多年前,伴随着古希腊戏剧的产生,演员随之诞生并逐渐走向职业化。
在英文中,演员被称为“actor”或“actress”,和中文中演员的狭义概念一致。但从广义上讲,中文中的“演员”包含的范围要远远大于英文中的演员。广义上的演员除了戏剧、影视演员外,还包括其他从事表演类的表演人员,如杂技演员、相声演员、舞蹈演员、歌唱演员等等,在英文中,这些不同类型的演员都有其他的专有名词所对应。
演员的自由度要远远大于主持人。首先,演员没有明确的国家下发的行业规范,只有宽泛的针对文艺工作者的相关倡议,依靠“艺德”或不成文的行规对演员进行约束。其次,戏剧、影视演员所就职的单位性质比较复杂,既有文工团,又有话剧院、电影制片厂,还有社会公司。
(三)脱口秀呈现者与主持人、演员的异同
通过对脱口秀节目在我国的发展和相关概念的辨析,不难发现,对脱口秀呈现者的两种称谓(“主持人”“脱口秀演员”)都是命名习惯的一种惯性使然。脱口秀最早出现在电视媒体中,用主持人姓名命名成为顺理成章的事。但随着脱口秀在我国衍生出越来越多的形态、节目内容的不断丰富,呈现者越来越倚重于表演技巧。加之网络脱口秀大量出现,“主持人”称谓开始淡化,“脱口秀演员”成为网络节目中对专门从事脱口秀表演者的固定称谓。广义的演员包含了几乎所有从事表演类的表演人员,但显然,戏剧影视表演以“他者”的身份存在,而脱口秀呈现者则以“自我”的身份出现,因此不能完全用艺术表演的相关理论来对脱口秀进行研究。
从表2主持人和脱口秀呈现者的对比中可以看出,脱口秀呈现者的媒介身份和表演场景与主持人较为相似,两者都以自我的个体身份出现,场景多为演播室。虽然当下的节目主持人越来越多地将表演元素放入节目主持中,但脱口秀呈现者对表演的倚重更为明显。同时,主持人在语言规范和行为规范上有明确要求,相比之下,政策层面对脱口秀呈现者的限制并不明显。
从表2演员和脱口秀呈现者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演员出现的身份并非是“我”的身份,而是以剧中角的身份出现,且演员在进行表演时,要全情投入到一个角中,表演的成分要大于脱口秀呈现者。在场景方面,两者有相似之处,绝大部分演员都是在舞台或影视布景中展开演出,脱口秀呈现者的选择更为多样,既有舞台,又有进行舞台化改造后的演播室,也有不带现场观众的纯演播室(主要集中在新闻脱口秀节目中)。从业规范上,两者都属于文艺工作者的范畴,并没有专门针对性的从业规范,有
着较为宽松的从业环境。
五、结语
目前,谈话节目已经成长为一种独立的节目形态,但在学术界早期的研究中,一直将谈话节目、单口喜剧等同于脱口秀的一部分,如果将三者彻底分开,会给后续研究带来混淆;二是分开后的概念依旧无法将现有的既有个人秀又有谈话内容的节目进行合理归类,还需要创造新的名词进行概括;三是在越来越多元的节目呈现中,无法明确区分节目目的到底是传递观点还是搞笑,两者往往共生共存。因此,结合
表2 主持人、演员、脱口秀呈现者三者的异同
身份表演元素的应用场景从业规范
电视节目主持“我”少演播室明确
戏剧影视演员角多舞台、影视布景不明确
脱口秀呈现者“我”中演播室、舞台逐渐明确
(下转第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