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现状与思考
摘要:能源是现代工业革命的基础和动力,是实现现代社会主义力量的保障。我国已将“新能源”列为战略新兴产业。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对综合质量人才的新需求,面向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建设特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科学与工程新专业隶属于动力类专业,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发展的角度来看,“热能与能源工程”专业反复细分和整合,形成当前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能源科学和工程的新专业具有学科交叉整合的独特特征,这对课程系统的实施提出了新的挑战。工商管理学硕士
关键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现状
1课程体系组成现状分析
1.1学科教育课程
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学科教育计划建立在基础、辐射和扩展的原则之上,应成为培养学生学科直觉、学科思维方式和专业兴趣的重要载体。然而,从提取的数据来看,与普通课程、职业指导课程和专业实践相比,对相关课程的实践反思和教育改革的报道要少得多。还有人指
出,学生对学科课程的评价和认识很低,这表明学科课程没有得到教师和学生的太多关注。从在研究机构建立核心学科课程来看,目前在建立新的能源科学和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时建立相关课程的要求似乎仍然不明确,学分百分比差异很大,从16.8%到31.3%不等。能源科学和工程的新专业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专业,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决定了对后续职业指导课程的理解和创新扩展,从而强调了作为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桥梁的建筑作用。有必要在课程系统中增加对学科课程设置的考虑,以及在相关课程中对教育改革的实际研究。
1.2专业教育课程
所有机构中必修和选修职业课程的比例都高于选修课程,只有一所机构的选修职业课程比例高于必修课,这表明迄今为止,大多数机构尚未实现学生选修职业指导的个性化配置。由于学校之间在专业建设目标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职业教育课程的比例从17.9%到55.2%不等,这是所有课程类别中差异最大的。这一现象说明了不同学校对同一专业的培训过程管理的差异,但也表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还没有统一的管理范式,导致不同学校相同专业之间课程体系的横向对比存在差异。一些学校实践表明,根据职业指导的培训目标建立模
块化课程组,可以形成一种特文化。继续改进职业教育方案体系对于解决与在本科和本科建立职业教育模块有关的问题以及所有部门缺乏培训标准非常重要。
2课程体系设置思考与建议
2.1实践教学改革与措施
全面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研究生课程建设指南,修订人才培训课程,与多家风电行业公司建立培训模式,与教育工作者合作,优化课程体系。校内课程经验和校外实践培训旨在实现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其他教学和研究方面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补充和面向实践的工程。在毕业设计周期中,邀请参与风电场预规划设计、风力发电机组制造生产以及风力发电机组运行和维护的学校区域工程技术人员,参与风能研究的科研所研究人员担任校外导师,单独指导毕业设计,选择接近实践的科目,让学生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融入社会实践教育,同时促进教师和科研人员交流,丰富工程教师的实践经验。利用农林学院的优势,满足行业发展需求,与机电工程学院的电气工程、机械工程专业、理学院的化学专业等相关专业一起,在能源类和相关课程组中创建了一个高水平的专业组,探索专业课程主线,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使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紧密
结合,充分利用企业工程实践资源,探索和完善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新合作模式,促进与企业培训机构在学生初步培训方面的合作。浴缸品牌
儿玉清
2.2学科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
学科教育课程类知识从逻辑上是链接通识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的桥梁,学科教育课程的选择以及教授过程均会影响专业培养效果。课程设置不合理会导致知识点衔接出现逻辑缺失,影响整体培养质量;教师对相关课程重视程度的降低,导致相关课程建设水平无法提高,从价值传递角度来讲易使学生对专业知识丧失渴望,从而在后期择业过程中对行业前景丧失信心;学生对相关课程学习不重视,无法形成系统性知识架构。因此,学科教育课程需充分考量同时基础与学科方向后进行选择设置。
2.3统一专业大类基础课程设置,分设专业方向模块课程
为了解决学生专业知识的矛盾结构和“高水平”和基础稀疏的多样化需求的问题,在课程体系中划分了职业方向。同时,为了避免过于狭隘的职业取向,每个职业取向共同的核心课程和主要职业类别的核心课程都统一设置,反映了新能源科学和工程课程模块的交叉和融
合,交叉和融合是培养新工程人才的另一条主要途径。根据职业指导的不同要求,设立了不同的模块化课程组,每组专业模块化课程设置3-4门课程,同时增加了一些专业选修课的强大应用,增强了实践课程,从而有效解决了专业“大口径”和行业接口问题。
2.4课程体系架构机制规范性完善
舒缓的音乐>女弹药
国内大部分新能源专业的课程体系延续传统的能源学科进行设置,在课程体系配置上,仍以传统学科为主,无法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科交叉;由于地域、学校、平台发展特的影响,各学校开设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差异较大,不利于课程体系建设的成熟和完善。因此,需构建更科学的课程体系设置规范,融合、吸收传统学科专业向新能源专业方向的转移,真正达到学科知识点的交叉与融合,促进专业课程建设的交流与完善,实现优秀新能源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双碳”事业源源不断输送新鲜血液。
3结论
随着国家工科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工程教育质量认证工程的启动,各高校在培养模式、教学改革方面都在积极探索。近年来内蒙古农业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专业向设置同专业高校学习,与校友沟通交流,深入合作企业龙源培训机构、金风大学和华润电力中西分公司等调研,不断调整培养方案,实现协同育人,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学生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林健.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1):14.
[2]韩新月,何志霞,王谦,等.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20(2).顺德清晖园
[3]董海鹰,颜鲁薪,李帅兵,等.基于"双思维"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分层实验教学体系构建[J].教育现代化,2020,7(21).
[4]方惠英,周昊.教学科研互动模式下的新能源人才培养——浙江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