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金融中介作用。在过去几年里,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银行业维持了高速扩张的势头。[1]但是在资产质量、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许多银行面临沉重的历史包袱,如果处理不当,银行系统可能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甚至影响整个经济的稳定。本文对中国银行业的现状作一些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几年的发展轨迹作几点推断和建议。一、中国银行业的现状
目前中国银行业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众多的城市商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以及已经进入或准备进入中国的外资金融机构。此外,还有政策性银行在特定的领域内发挥其职能。
在这些银行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规模和品牌等方面明显处于领先地位。到浪费粮食的诗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2003年6月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吸收了65%的居民储蓄,承担着全社会80%的支付结算服务,贷款则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56%。[2]另一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则在
过去几年里大幅度增长,到2003年6月底,已占中国各类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3.6%。[3]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另一个重要优势是隐含的政府担保。随着银行业竞争加剧和储户风险意识的提高,银行的资信水平将日益重要。[4]经过近年来的努力,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已有很大的改进,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也有显著的提高,不少银行已初步完成管理决策、IT信息系统上的总行集中化控制。但是不可否认,中国许多银行还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不良资产情况仍十分严重。据银监会统计,到2003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合计为2.4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15.19%。其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为1.59万亿元,不良率达16.86%;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也有1540亿元,不良率为6.50%。[5]而且上述不良率的水平,已经包含了近几年各银行贷款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稀释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银行的资产充足率普遍较低。
qq号码申请中国银行在内部管理、资信评估能力和授信体制、风险控制能力等各方面都还有很多缺陷,员工队伍素质和知识技能结构有待提高,管理信息系统也还远未完善。而且,中国银行在信贷工作中还往往受到种种外在压力和行政干扰,授信决策并不完全建立在资信因素上。扶持地方经济、帮助国营企业脱困、发展重点产业等等还
经常是影响授信决策的重要因素。
此外,由于历史的原因,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网点和人员队伍过于庞大,造成经营上的巨大压力,在管理运营上也还失于低效迟缓。中国银行的人民币存贷款的利率仍受到控制。在存款方面,除了保险公司五年及3亿元以上的存款允许由双方自主决定利率外,其余各项人民币存款利率均由人行统一规定。在贷款方面,人行也规定必须在一个范围内浮动。这两方面就决定了银行人民币存贷款的利差收中国银行所面对的许多企业客户的经营不够规范,财务报告不够健全可信,有关个人客户的资信信息也相当匮乏,使得银行很难准确地衡量贷款人的资信水平和还贷能力。这就导致中国贷款市场缺乏层次感:一方面,由于许多企业财务报告上的问题,银行难以准确地评估其资信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利率管制,银行也无法根据客户的资信水平充分调整利率。所以,银行业务往往集中在少量优质企业上,争夺这些客户的竞争十分激烈。二、银行业的市场空间
世界金融市场的经验表明,公司客户(尤其是大型公司客户)所能带来的盈利日益趋薄,以大型公司业务为主的银行普遍面临生存危机。以美国为例,在20世纪80年代直至90年代初,以纽约为基地、主要面向公司客户的几家大银行,包括ManufacturerHanoverBank、ChemicalBank、BankerTrutCo.和MorganGuarantyBank,在1990年还都名列全美十大银行之中。但短短十来年之后,经过了一系列的购并整合,这些银行均被吞并,不再独立存
在。这是因为,公司客户具有多种融资和投资渠道,比如在融资方面可以发行债券和商业票据,在投资方面也有多种的金融品种。所以,向公司客户提供服务的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从而使银行在公司业务上的定价能力和盈利水平不断削弱,生存空间萎缩。在中国银行业内争夺优质大客户的激烈竞争中,这种情况已经有所表现。相比之下,面向个人客户的银行在世界各国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公司业务相比,个人业务上收入和盈利较为稳定,规模经济和网络作用也更为显著。但一家银行只有在网点覆盖率达到了一定程度,才能有效地吸引个人用户,降低综合资金成本。对网络的要求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个人业务的门槛,也相应地限制了个人业务上的竞争。银行个人业务重要性的一个很好的反映,就是最近在美国连续发生的两宗重大银行购并事件:先是2003年10月美洲银行(BankofAmerica)宣布以400多亿美元购并FleetBotonFinancialCorp.,短短三个月后,摩根大通银行
(J.P.MorganChae&Co.)2004年1月宣布以500多亿美元购并BankOneCorp.。这两次购并都是出于发展个人业务的考虑和网络互补的要求。在此之前,这几家银行都曾尝试过重点发展其它业务(如公司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但事实证明,个人业务盈利较好、增长较快且较稳定。所以,这几家银行都逐步把重心重新放回到个人业务上来。如这两宗购并
都完成,将重新调整美国银行业的格局:在总资产上,花旗、摩根大通和美洲银行将分列全美前三位;在信用卡业务上,花旗与摩根大通旗鼓相当,美洲银行较落后;但在网点数量上美洲银行遥遥领先,是摩根大通的两倍多,更是花旗银行的七倍多。[6]
在银行个人业务中,值得专门一提的是住房按揭业务和信用卡业务。从1997年开始城市住房体制改革以来,中国的住房按揭市场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到2002年按揭贷款总额已达到了8000多亿元。但是按揭贷款仍只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8%、贷款总额的5.9%。相比之下,这两项比例在分别是35%和29%,在韩国是38%和30%,在香港是50%和35%,而在新加坡更是高达65%和49%。可见按揭贷款在中国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一段时间里可望是我国银行业务及盈利增长的重要动力。而且,与其它贷款种类相比,住房按揭贷款在世界各国都是风险较低的。即使在高失业率(如2002年的美国和香港)、房产价格大跌导致房产市值低于按揭贷款余额(如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和1997年后的香港)等不利条件下,按揭贷款的坏账率和损失率也普遍较低。比如,据香港金融管理局2002年的一项统计,香港当时24%的住房按揭贷款的余额已超过房产市值;尽管如此,香港住房按揭贷款的坏账率一直维持在1.5%左右。当然也应该看到,住房按揭贷款在中国还面临着一些特定的风险。中国的住房二手市场还刚刚起步,有关抵押物业处置和债权人保护的法律
蔡旻纹及其执行也尚待完善,这些因素都将增加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信用卡业务在中国也还处于发展初期。由于法律、个人资信信息和消费习惯等方面的条件尚待完善,比起按揭贷款来其发展会有所滞后。但是,从国际经验上看,当人均收入达到每年2000美元~4000美元后,信用卡市场就会起步。而中国已有若干城市的人均年收入已进入了这个区间,具备了信用卡市场起飞的条件。当然,银行个人业务的高增长、高盈利和低风险的特性,是以审慎原则为前提的,丝毫也没有取代或降低信贷风险控制的需要。在这方面,近来韩国所面临的信用卡信贷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前车之鉴。三、中国银行业的市场前景
生日快乐英文怎么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