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贺卡祝福语发布时间:2009-12-21 13:49:35 | ||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关于执行工作几个适用法律问题的请示》(川高法[2007]390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二、执行款不足以偿付全部债务的,应当根据并还原则按比例清偿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与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但当事人在执行和解中对清偿顺序另有约定的除外。 此复。 附: 具体计算方法 (1)执行款=清偿的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清偿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2)清偿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清偿的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同期贷款基准利率×2青岛海外旅行社×迟延履行期间。 解读 2009年3月30日,审判委员会第1465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人民法院在执行工作中如何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等问题的批复》 (以下简称《批复》),5月11日私法释[2009]6号文正式发布了《批复》,5月18日起施行,《批复》的出台,对解决执行工作中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的计算标准及如何确定本金与利息的清偿顺序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起草《批复》的背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这一规定概括了我国迟延履行生效裁判的两种惩罚性制度:一是未给付金钱义务的,要双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二是未履行非金钱给付义务的,要处以双倍迟延履行金。对于双倍迟延履行的利息,《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百九十四条规定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规定的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是指在按银行同期贷款最高利率计付的债务利息上增加一倍。迟延履行利息制度,是法律规定的通过对被执行人施以经济处罚、给申请执行人一定的经济补偿的责任制度。对迟延履行的被执行人施以经济处罚,有利于提高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威慑力,起到促进债务人自动履行生效裁判,减少执行案件数量和降低执行难度的作用。给申请执行人一定的经济补偿,将有效避免胜诉当事人因对方的迟延履行而蒙受进一步损失,也使败诉当事人难以通过迟延履行而获利。严格执行迟延履行利息制度,是维护人民法院法律文书权威性、解决执行难问题的重要举措。 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运用双倍迟延履行利息的规定,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不同的观点和做法。 第一个问题就是,迟延履行期间的利息按什么利率计算。银行同期贷款最高利率中的银行是指中国人民银行还是指各商业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对短期和中长期贷款规定了不同的基准利率,商业银行在贷款时也可以在一定幅度内上浮和下调,银行同期贷款最高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还是指各商业银行在实际中执行的贷款利率? 第二个问题是,被执行人往往不能一次完成履行义务,对于分期履行的,履行的先后顺序问题如何确定?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面临着扣减顺序问题,先扣还本金还是先扣还利息,这直接与当事人的实际执行数额密切相关,尤其在一些执行期限拖的比较长的大标的案件中数额相差非常巨大。 针对上述问题,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就执行工作中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等法律问题向请示。请示涉及上述两个问题,即:(1)三国人物名字金钱债务迟延履行计算双倍罚息时,银行同期贷款最高利率应当如何确定; (2)执行案款应当首先支付本金还是利息,鉴于请示所涉及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需要以司法解释的形式规范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计付标准及偿还顺序,填补目前法律、司法解释的空白,统一司法实践中的执行标准,于是研究室立项起草司法解释。 二、《批复》的主要内容及理解 《批复》的内容有两条,对上述两个问题作了规定。 (一)关于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时,银行同期贷款最高利率如何确定问题。 《批复》第一条规定,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时,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 《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百九十四条的规定,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规定的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是指在按银行同期贷款最高利率计付的债务利息上增加一倍。由于当时我国在利率问题上实行的是国家控制的中央金融政策,由中国人民银行集中统一管理,除了国务院批准的拨款改贷款利率,以及由中国人民银行授权的以外,各专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一律执行由国务院批准的以中国人民银行名义公布的统一利率,不得自行规定存贷款利率。因此,该司法解释出台时条文中的银行就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当时的金融贷款政策,银行同期贷款最高利率应当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最大值。 1993年以后,我国开始进行利率的市场化改革,目标是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管理体系。1998年、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连续三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2004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最高上浮扩大到70%,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的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2倍。2004年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通知》 (银发 [2004] 251号),放宽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该通知第二条第(一)项规定,金融机构 (城乡信用社除外)贷款利率不再设定上限。商业银行贷款和政策性银行按商业化管理的贷款,其利率不再实行上限管理,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不变。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仍实行上限管理,最大上浮系数为贷款基准利率的2.3倍,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不变。个人住房贷款、优惠贷款及国务院另有规定的贷款,利率不上浮。根据规定,除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的人民币贷款利率有上限,个人住房贷款、优惠贷款及国务院另有规定的贷款实行基准利率不上浮外,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不再设上限,由其按照商业化原则在下限浮动幅度 (基准利率乘以0.9)以上自主确定。因此,贷款利率由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统一确定的贷款利率,改革为由中国人民银行不定期公布银行基准利率,供商业银行作为参考,由各商业银行根据本银行经营状况、贷款客户的业绩和信用记录等情况各案自行协商。 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改革,造成《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百九十四条规定的银行同期贷款最高利率标准出现混乱,导致司法实践中的理解和做法不统一。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做法:(福建高考满分作文1)按执行时中国人民银行所确定的利率计算;(2)按判决生效时中国人民银行所确定的利率计算;(3)按判决确定债务人应履行债务期间届满时中国人民银行所确定的利率计算;(4)按农村信用合作社同期最高贷款利率计算:(5)按某一银行短期贷款最高利率计算;(6)按某一银行长期贷款最高利率计算;(7)按法律文书所判定计算利率加倍计算。银行同期贷款最高利率因计付标准不同导致实际应当支付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数额差别较大,造成法律适用上的不统一。因此,有必要对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规定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标准进一步作出解释予以明确。 对“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标准进行解释,要保障制度设计的公正性,体现惩罚适当的原则,保证制度设计目的的实现。除此之外,还应当明确、统一,方便执行人员查询适用,方便计算。从我国现行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理政策及实践中贷款利率执行的标准来看,以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作为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的计付标准最具合理性与可行性的。理由如下: 1.两倍的基准利率作为罚息对迟延履行判决的被执行人来说具有一定惩罚性。 我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执行情况大致是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基准利率,各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实行浮动利率制,可以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或下浮一定比例 (具体实行下限管理,中国人民银行不确定上浮幅度)。具体的浮动幅度由商业银行根据借款人的资信状况确定。那么,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作为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的计付标准是否符合民事诉讼法关于迟延履行债务利息制度设计目的?两倍的基准利率对未完成判决给付义务的被执行人来说,是否具有一定威慑作用? 从近几年我国金融机构 (包括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以及城乡信用社)确定的贷款利率基本情况来看,金融机构贷款实行下浮利率和基准利率的占50%以上。除城乡信用社外,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以及政策性银行,从2005年~2007年金融机构执行利率浮动区间贷款的比例情况来看,实行下浮或基准利率贷款的占60%左右。也就是说,实行下浮利率和基准利率在我国金融机构具有一定普遍性,依据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的规定,两倍基准利率的迟延履行罚息足以起到惩罚的目的。有意见认为,既然是同期贷款最高利率,应当以城乡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作为银行同期贷款最高利率,因为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城市和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为[0.9,2.3],2.3倍的基准利率应当为银行同期贷款最高利率。我们认为,以城市和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作为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的计付标准不可行。城乡信用社适用范围窄,贷款利率执行上浮情况普遍 (上浮区间「1.0,2.3]达90%以上),如果以2.3倍的基准利率作为最高利率,两倍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将是4.6倍的基准利率,迟延履行判决的利息不是上缴国家,而是支付给债权人,罚息过高,有失公允。 2.以基准利率作为最高利率计算标准具有确定性且便于计算。 由于我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实行下限管理,各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化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没有统一的利率执行标准。以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作为不履行金钱判决的利息给付标准明确,能够统一目前各执行法院存在的计付标准混乱的局面。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相应贷款年限适用基准利率,便于人民法院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二)关于执行款应首先支付本金还是利息问题 《批复》第二条规定,执行款不足以偿付全部债务的,应当按照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与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并还原则按比例执行,但当事人在执行和解中对清 偿顺序另有约定的除外。 对执行款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时,是先支付本金还是先支付利息问题,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应当先本金后利息。理由是,执行案款在偿付债务时,应当先本后息、先息后本或者本息并还的问题,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实践中执行款支付顺序通常按照法院生效判决执行,判决没有明确规定的,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按照公平原则确定。在金钱债务纠纷中,借款本金作为主债权应当是当事人最主要也应当最先实现的权利,那么执行案款应当首先支付借款本金,在本金支付完毕后再支付利息。另有意见认为,应当先支付利息。理由是,《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十四条规定:抵押物折价或者拍卖、变卖所得价款,当事人没有约定的,按下列顺序清偿:(一)实现抵押权的费用;(二)主债权的利息;(三)主债权。 根据该条规定,利息应先于主债权受偿。并且,银行在收回借款时也是按 先息后本操作的。因此,在执行中利息也应当先于主债权受偿。 对分批次执行款应先支付法律文书确定的债务还是先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问题,由于没有明确法律规定,实践中认识和做法也不统一,目前司法实践中主要有三种执行做法:(1)CHARMANDER先执行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再执行法律文书中确定的债务,即"先息后本";(2)先执行法律文书确定的债务,再执行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即先本后息";(3)按照利随本清的原则,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到位的执行款包括部分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及该部分金钱债务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即本息并还。 1. 先息后本原则。按照"先息后本"的方式符合银行一般的操作习惯,且我国担保法、合同法上规定的债权清偿顺序都是按照先清偿利息,再清偿主债权。我们认为,迟延履行期间罚息制度与担保法、合同法上的债权清偿顺序在性质、实现目的上存在根本差别。合同法、担保法上的主债权与利息是依当事人之间的约定而设,而迟延履行罚息制度是为督促被执行人尽快履行判决,法律为补偿申请执行人因为迟延履行遭受的损失而设。如果迟延履行期间罚息按照先息后本"的原则兑现执行款存在对被执行人计算复利的因素,将会导致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数额过高,有失公平,极易引发被执行人的抵触情绪。 2.先本后息的原则。按照"先本后息的方式兑现执行款,在计算上对被执行人有利,民间习俗也一般承认先本后息。如果按照先本后息的方式操作,在仅剩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未执行时,容易造成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不了了之,使该制度的设置失去意义。 3.小栗旬 山田优本息并还的原则。执行款在偿付判决中的金钱债务时,如果当事人在执行和解中就法律文书确定的债务与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的清偿顺序没有作出约定的,应当按照利随本清原则执行,实行本息并还,即执行到位的执行款包含部分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及该部分金钱债务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这样实施的意义在于,它能使被执行人真切地感受到迟延履行金制度的存在,从而想方设法尽快履行,同时也避免日后单独为迟延履行金而采取执行措施。 比较上述三种执行中的做法,我们认为第三种做法对双方当事人来说更为公平,也便于操作。这一方式参照银行划款扣贷时的通行做法,按照利随本清的原则来加以兑现,既能保障申请执行人及时兑现判决中确定的本金及相应的迟延履行利息,又能督促被执行人尽快履行判决,实现迟延履行利息设置目的。按照本息并还原则执行,必须还有确定比例的具体计算方法,因此司法解释附件规定了确定份额的具体计算方法,即:(1)执行款=清偿的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清偿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2)清偿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清偿的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基准利率×2×迟延履行期间。 《批复》还规定,当事人在执行和解中对清偿顺序另有约定的除外,明确了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可经当事人协议处分的例外情形。在执行过程中,许多当事人为保证裁判标的能够尽快尽早实现,往往就执行事务进行协商和解。对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执行当事人将其作为和解内容加以磋商,并列入和解协议的,应当根据当事人之间的和解协议执行。如果执行当事人达成的和解协议中没有裁判标的与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清偿顺序的内容,则仍应按照本条规定执行。 三、《批复》适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自然人与企业应当执行统一标准 对于自然人迟延履行判决中的金钱债务的,就如何计算双倍利息问题曾有人提出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迟延利息判决中的金钱债务计算双倍罚息的,企业与自然人之间应当适用不同的计付标准。对于企业贷款,以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作为计付标准。自然人之间的金钱债务不应执行金融机构贷款的基准利率,其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应当按照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计算。另一种意见认为,金钱债务,无论是自然人之间还是企业之间,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都应当统一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执行。 我们认为,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自然人应当与企业一样执行统一的标准。首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不区分企业和自然人,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基准利率也只是仅适用针对性的贷款项目。其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百九十四条的规定,当事人不履行法律文书金钱给付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也没有区分企业与自然人。因此,自然人之间的金钱债务应当与企业一样,在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时,都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 : (二)具体计算方法的应用 《批复》第二条解决了如果裁判标的不能一次性执行到位,是先执行判决中确定的债务,还是先执行迟延履行期间的利息的问题。《批复》规定,按照并还原则实行本息并还。即执行到位的执行款,既包含部分裁判标的,也包含该部分裁判标的因迟延履行应缴纳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利息,但根据什么比例确定,如果不作出规定,实践中仍然会存在适用上不统一。为此,批复附件列出了具体计算方法。根据该计算方法,即可方便计算出执行到位的财产中裁判标的及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分别所占比例及数额。根据附件中的具体计算方法为:(1)执行款=清偿的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 (即执行本金)+清偿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即执行利息)。(2 )清偿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清偿的法律文书确定的金线债务×同期贷款基准利率×2×迟延履行期间。具体设执行款中本次清偿的金钱债务本金数额为X,列出"X + X ×基准利率×2×迟延履行期间=执行款的方程式,求得本次执行款中清偿的金钱债务本金数额、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数额。本次执行款项扣减后,剩余的债务本金为生效裁判确定的债务数额减去本次执行清偿的本金,剩余利息为此前的迟延履行利息减去本次清偿的利息。剩余的债务本金继续计算迟延履行利息,而根据一事不再罚的原则,剩余的利息不应计算复利,直接纳入下次清偿时的债务总额。 但是,由于不同时期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存在变化,如何确定本次清偿时的银行同期贷款最高利率值,仍然是一个争议的问题。其次,民事诉讼法修改后将申请执行期限由除斥期间改为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等导致实际履行时间的延长,以及进入被执行财产在被人民法院控制的情况下非被执行人原因导致实际履行时间的延长等情况下,迟延履行期间如何计算也是一个亟待规范的问题。第三,生效裁判判定的利息高于迟延履行利息的情况下利息如何确定也是一个分歧的问题。此外,本次清偿后如何扣减本金,以及下次清偿时如何确定基准利率值及计算债务数额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予以明确。为方便执行一线操作,提高执行工作效率,避免当事人的争议,应对迟延履行利息尽快统一规定一个计算方法,设计一个计算公式,并编入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中,执行过程中只要输入生效裁判确定的债务数额、迟延履行期间、基准利率、本次执行到的款项等必要的数据,即可自动生成本次清偿时的债务数额、迟延履行利息、本次清偿的本金、剩余的迟延履行利息等数据。 (三)与《关于适用<中华人氏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第二十一条的区别 有人认为,该批复确定的本金与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并还原则是否与不久前公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以下简称《合同法解释 (二)》第二十一条对清偿抵充顺序的规定不一致,存在矛盾。《合同法解释(二)》第二十一条规定,债务人除主债务之外还应当支付利息和费用,当其给付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时,并且当事人没有约定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下列顺序抵充:(一)实现债权约有关费用;(二)利息;(三)主债务。《合同法解释二》第二十一条是对债务人除主债务之外还应当支付利息和费用,当其给付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时债的抵充顺序的解释。各国民法均规定债务人原则上可以自由制定抵充何宗债务,但有一项限制,即债务人所提出的给付应先抵充费用、次重利息,再次充原本。债的抵充顺序反映了公平的理念,同时也是为保证债权的实现。债的清偿抵充顺序不同于本《批复》确立的执行到位的执行款包含部分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及债务利息的偿还顺序。首先,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属于罚息,是对不按期履行判决确定义务的惩罚方式,与普通债务主债务之利息有本质属性上区别。其次,债的清偿抵充顺序的确立价值取向更侧重于对债权人的利益的保护,而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制度的设置目的在于给予申请执行人适当的经济补偿,对被执行人施以适当的经济惩罚,督促当事人尽快履行判决义务,维护法院判决权威性。因此,本金与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并还原则与合同法、担保法及相关民法领域中债的清偿抵充顺序并不存在矛盾和冲突, > 《批复》还规定,当事人在执行和解中对清偿顺序另有约定的除外,明确了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可经当事人协议处分的例外情形。在执行过程中,许多当事人为保证裁判标的能够尽快尽早实现,往往就执行事务进行协商和解。对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执行当事人将其作为和解内容加以磋商,并列入和解协议的,应当根据当事人之间的和解协议执行。如果执行当事人达成的和解协议中没有裁判标的与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清偿顺序的内容,则仍应按照本条规定执行。 三、《批复》适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自然人与企业应当执行统一标准 对于自然人迟延履行判决中的金钱债务的,就如何计算双倍利息问题曾有人提出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迟延利息判决中的金钱债务计算双倍罚息的,企业与自然人之间应当适用不同的计付标准。对于企业贷款,以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作为计付标准。自然人之间的金钱债务不应执行金融机构贷款的基准利率,其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应当按照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计算。另一种意见认为,金钱债务,无论是自然人之间还是企业之间,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都应当统一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执行。 我们认为,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自然人应当与企业一样执行统一的标准。首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不区分企业和自然人,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基准利率也只是仅适用针对性的贷款项目。其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百九十四条的规定,当事人不履行法律文书金钱给付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也没有区分企业与自然人。因此,自然人之间的金钱债务应当与企业一样,在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时,都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 : (二)具体计算方法的应用 《批复》第二条解决了如果裁判标的不能一次性执行到位,是先执行判决中确定的债务,还是先执行迟延履行期间的利息的问题。《批复》规定,按照并还原则实行本息并还。即执行到位的执行款,既包含部分裁判标的,也包含该部分裁判标的因迟延履行应缴纳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利息,但根据什么比例确定,如果不作出规定,实践中仍然会存在适用上不统一。为此,批复附件列出了具体计算方法。根据该计算方法,即可方便计算出执行到位的财产中裁判标的及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分别所占比例及数额。根据附件中的具体计算方法为:(1)执行款=清偿的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 (即执行本金)+清偿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即执行利息)。(2 )清偿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清偿的法律文书确定的金线债务×同期贷款基准利率×2×迟延履行期间。具体设执行款中本次清偿的金钱债务本金数额为X,列出"X + X ×基准利率×2×迟延履行期间=执行款的方程式,求得本次执行款中清偿的金钱债务本金数额、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数额。本次执行款项扣减后,剩余的债务本金为生效裁判确定的债务数额减去本次执行清偿的本金,剩余利息为此前的迟延履行利息减去本次清偿的利息。剩余的债务本金继续计算迟延履行利息,而根据一事不再罚的原则,剩余的利息不应计算复利,直接纳入下次清偿时的债务总额。 但是,由于不同时期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存在变化,如何确定本次清偿时的银行同期贷款最高利率值,仍然是一个争议的问题。其次,民事诉讼法修改后将申请执行期限由除斥期间改为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等导致实际履行时间的延长,以及进入被执行财产在被人民法院控制的情况下非被执行人原因导致实际履行时间的延长等情况下,迟延履行期间如何计算也是一个亟待规范的问题。第三,生效裁判判定的利息高于迟延履行利息的情况下利息如何确定也是一个分歧的问题。此外,本次清偿后如何扣减本金,以及下次清偿时如何确定基准利率值及计算债务数额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予以明确。为方便执行一线操作,提高执行工作效率,避免当事人的争议,应对迟延履行利息尽快统一规定一个计算方法,设计一个计算公式,并编入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中,执行过程中只要输入生效裁判确定的债务数额、迟延履行期间、基准利率、本次执行到的款项等必要的数据,即可自动生成本次清偿时的债务数额、迟延履行利息、本次清偿的本金、剩余的迟延履行利息等数据。 (三)与《关于适用<中华人氏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第二十一条的区别 有人认为,该批复确定的本金与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并还原则是否与不久前公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以下简称《合同法解释 (二)》第二十一条对清偿抵充顺序的规定不一致,存在矛盾。《合同法解释(二)》第二十一条规定,债务人除主债务之外还应当支付利息和费用,当其给付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时,并且当事人没有约定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下列顺序抵充:(一)实现债权约有关费用;(二)利息;(三)主债务。《合同法解释二》第二十一条是对债务人除主债务之外还应当支付利息和费用,当其给付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时债的抵充顺序的解释。各国民法均规定债务人原则上可以自由制定抵充何宗债务,但有一项限制,即债务人所提出的给付应先抵充费用、次重利息,再次充原本。债的抵充顺序反映了公平的理念,同时也是为保证债权的实现。债的清偿抵充顺序不同于本《批复》确立的执行到位的执行款包含部分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及债务利息的偿还顺序。首先,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属于罚息,是对不按期履行判决确定义务的惩罚方式,与普通债务主债务之利息有本质属性上区别。其次,债的清偿抵充顺序的确立价值取向更侧重于对债权人的利益的保护,而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制度的设置目的在于给予申请执行人适当的经济补偿,对被执行人施以适当的经济惩罚,督促当事人尽快履行判决义务,维护法院判决权威性。因此,本金与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并还原则与合同法、担保法及相关民法领域中债的清偿抵充顺序并不存在矛盾和冲突 | ||
关于人民法院在执行工作中如何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等问题的批复
本文发布于:2025-01-04 00:09: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上一篇: 中国银行房贷置换贷款流程
- 下一篇: 关于医保基金开户银行执行优惠利率的协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