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苏木杰氏反应”和“黎明现象”的鉴别与处理
拍一拍设置文字苏木杰氏反应和黎明现象是糖尿病患者两种常见的临床表现。它们都可使糖尿病患者出现血糖的症状,因此很多人会将二者混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正确区分这两种现象对他们更好地糖尿病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什么是黎明现象和苏木杰氏反应呢?
1.什么是黎明现象
张阿姨今年65岁,患糖尿病已经3年了。3年来,她一直使用胰岛素进行,病情控制得很好。但这两天,张阿姨在早餐前的空腹血糖一直很高。老伴发现她的这种情况后,立即把她送到医院进行诊治。在医院做了检查后,医生告诉张阿姨,她出现了“黎明现象”,只要在晚上睡觉前注射1剂中效胰岛素或加服1片二甲双胍,就可有效地控制早餐前的空腹血糖水平。
黎明现象是一种自然的人体生理性反应,因此正常人也可能会出现这种现象。人体内升糖激素的分泌量从凌晨3点左右开始逐渐增多,到早上8点钟时可达到高峰,从而会使人出现早晨空腹血糖升高的情况,这就是黎明现象。黎明现象发生的原因可能与午夜过后人体内胰岛素的拮抗激素(如生长激素等)逐渐增多有关。此时,为了对抗血液中逐渐增多的胰岛素拮抗激素,人体需
要分泌较多的胰岛素才能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但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已出现了胰岛细胞功能缺损的情况,不能相应地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因此就出现了黎明现象。血糖波动和高血糖所造成的糖代谢紊乱是诸多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始动因素。因此,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现自身存在黎明现象,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积极的。
2.什么是苏木杰氏反应
向井理 北川景子李大爷今年67岁,患糖尿病已经6年了。最近,李大爷在早餐前的空腹血糖一直较高,到了晚上还会出现心慌、乏力、头晕等症状。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认为他出现了“苏木杰氏反应”,让他在每天晚上睡觉前适当地吃点东西。李大爷想,我早晨的血糖已经很高了,如果晚上再吃东西不是“火上浇油”嘛。于是,他非但没有在睡前吃东西,还自作主张地将晚餐前的胰岛素剂量加大。结果,李大爷的上述症状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更加严重了,有一天甚至出现了低血糖休克。
闫学晶个人资料简介
苏木杰氏反应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出现低血糖后,继发的反应性高血糖,例如,糖尿病患者在注射了过量的胰岛素后其血糖会迅速降低,这种变化会激发机体的自我保护反应,使其体内升糖激素的分泌量急速上升,从而会在发生低血糖1~2个小时后出现血糖升高的现象(即苏木杰
氏反应)。这种血糖升高的现象可持续数个小时,甚至一整天。糖尿病患者出现苏木杰氏反应的常见原因有胰岛素使用过量、没有按时加餐及过多地进行体力活动等。
临床实践证实,苏木杰氏反应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很大。该病患者若未能及时发现自己发生了苏木杰氏反应,往往会因低血糖而加重自身的病情,甚至发生生命危险。人们往往认为,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该病患者的血糖低一些总比高一些好。其实,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可怕。高血糖对人体的危害一般要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显现出来,所以它的危害性是以年来计算的。而低血糖患者若不及时进行,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使身体受到严重的损害。例如,人脑细胞的能量来源是糖,人们发生严重低血糖若超过2个小时,就可使脑组织出现不可逆的损伤,时间再长一些,就会引起死亡。因此,低血糖的危害性要以分钟来计算。许多病史超过5年的糖尿病患者,最初在血糖偏低时会出现饥饿、出汗、焦虑以及心率增快等症状。但在反复发生低血糖后,这些症状会越来越不明显,有的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时甚至毫无察觉,或仅出现“打瞌睡”的症状。因此,其家属在发现糖尿病患者有和往常不一样的言行举止时,应立即为其测一下血糖,以确定其是否发生了低血糖。如果没有条件立即测量血糖,也可让其进食一些含糖的食物或饮料。在吃了含糖的食物后,该病患者的症状若得到缓解,说明他此前可能出现了低血糖。游圣白
3.如何区分黎明现象和苏木杰氏反应
黎明现象和苏木杰氏反应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就是:出现黎明现象的糖尿病患者,在午夜不会发生低血糖。而糖尿病患者在出现苏木杰氏反应之前,会先发生低血糖。鉴别黎明现象和苏木杰氏反应的具体方法是:糖尿病患者在常规使用胰岛素后,可从夜间0点开始,每隔2个小时测1次血糖,直至第二天早晨。如果在黎明前后出现了低血糖(低于3.3毫摩尔/升)的症状,则为苏木杰氏反应。如果在此期间没有发生低血糖,而血糖渐次升高,则为黎明现象。黎明现象和苏木杰氏反应的处理原则完全不同。糖尿病患者在发生黎明现象时,应适当地增加睡前注射胰岛素的剂量,以控制清晨出现的高血糖。常用的方法是:中青年患者可于晚餐前注射一次6~8个单位的胰岛素。老年患者可于临睡前注射一次4~6个单位的胰岛素。出现了苏木杰氏反应的糖尿病患者则要减少睡前或晚餐前注射胰岛素的剂量,并在睡前适当地加餐。此类患者只要不在夜间发生低血糖,早晨的血糖水平就会保持正常。■
排名前十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