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第二册语文教材分析-阅读部分
第二册教材培训——阅读部分
一、教材背景分析。
本册语文教材共有六项内容:课文(6个单元),识字(2个单
元),练一练8次,口语交际8次,选读课文6篇,语文趣味活动5次。还有生字表、认读字表和偏旁部首表。课文也就是阅读有六个单元24篇课文。课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教学的灵魂。把握本册教材对阅读的要求,我们才能有的放矢。所以在进行阅读部分教材分析前,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第一学段阅读的要求: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
撒贝宁妹妹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1986年6月3日发生了什么李佳琦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
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
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王学兵 孙宁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
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语文老师自我介绍本册教材对阅读教学的要求:
“1、学习结合词句了解字的意思,学习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学习积累词语,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声音响亮、自
然。初步养成朗读的好习惯。背诵教材中指定的诗、文及段落。课外阅读不少于2万字。随课文认识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3、能用课文指定的词语说话。”
分析了课标和本册教材对阅读的要求后,再来看我们的学生
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大部分已经初步适应了学习环境和学习生活。愿意在老师的监督和提醒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非常具体、形象,善于机械记忆。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范围狭窄;基本掌握汉语拼音、有一定的识字量、基本会朗读课文。对基本笔画、偏旁部首等语文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
针对课标、本册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学期要重点
培养的能力有:
1、识字、写字及其能力、方法,习惯的培养与训练。2、朗读能力的培养与训练。3、情感目标的渗透。
二、阅读部分整体分析。
各单元篇目、教学重点如下表:一内容校内外生活、春天篇目《我真的很快乐》《看花灯》《古诗二首》《种子》识字写字朗读培养想象力体会人与自然关系懂得爱护环境识字写字朗读说话发展想象力懂观察爱动物保护环境顶上的大蘑菇》《燕子妈妈笑了》四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爱生活爱春天自然风光《浪花》《小树的梦》《漂二生活环境亮的居民小区》《小松鼠人与自然的看错了》关系动物与环境《天鹅》《宠物明星》《房诗歌生理现《古诗二首》《门牙掉了》《小五象小动物童牛站起来了》《小白兔和小灰话兔》朗读识字积累渗透人文精神七农村景象城《小山村》《我们的田野》《神朗读识字背诵爱市建设奇的塔》《北京的夜景》家乡爱北京爱祖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科普和环境《会变的瞳孔》《风睡着了》八读识字写字了保护《小动物上体育》《太空种子》解科普及保护环境的知识横看这六个单元,朗读、识字写字是共同的教学重点。纵看,六个单元呈螺旋式递进,篇幅逐渐加长,难度逐渐增加。每个单元都踏踏实实地落实朗读、识字写字这一低年级段的重要任务,又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训练点,有不同的情感目标的渗透,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特点。
三、阅读部分的具体分析。
建议老师们每篇课文分二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识字写字;落实认读字。第二课时:扎实进行朗读训练,落实课后练习中的重难点。现在,我就简单从识字写字、朗读、课后练习、背诵、重点词语的理解几方面进行分析。(一)阅读教学中的识字写字。
端午节放假不用调休1、教材在编排上的精心设计:本册要认识常用汉字469个,会写其中的235个。而这六个单元中所占的要认识的常用汉字有436个,会写的169个。这说明本册教材中60%要求掌握的生字和70%要求认读的
字都要在“课文”教学中落实。随文识字是“课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课文是学生识字的载体,必须踏踏实实地落实识字写字。另外,虽然生字较多,但是很多字都是以常用词语的形式出现的,如“发现”、“仔细”、“图画”、“电视机”、“夜景”、“美丽”等等。为学生掌握生字提供了方便,也便于学生在识字写字中比较、积累。2、阅读教学中的识字写字需要注意的地方:
王思佳 社会事件
(1)在第一课时给识字写字留足充分的时间,从音、形、义、书四个方面帮助学生掌握好每一个生字,指导写字是教学中的难点,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笔画跟随、描红、田字格、独立写字的安排。课上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有步骤地多练习写字。
(2)《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还分别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因此识字写字的教学不能脱离课文,要随文识字,从课文中来,回到课文中去。
(3)认读字的量比较大,教学时,应首先让孩子们在课文中(语言环境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然后再离开课文进行认读,想不起来,可以回到课文中,到相关的语句、词语再读一读,读对了,就表示认识了,不要加重学生的负担。
(4)要突出重难点,不平均使用力量。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大面积指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既解决普遍问题,也不能放弃个别学生的问题。教师应该在课前备好每一个字,做到胸中有数。(二)朗读课文。
1、朗读是一年级小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形式。它有什么作用呢?
(2)通过朗读进行积累。课标中要求我们:“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通过朗读就能自然而然地熟悉了语句,达到积累词句的目的。(3)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
(4)熏陶感染,培养健康的情感。
2、了解了朗读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怎么样落实朗读教学呢?根据学生认知规律,阅读教学一般要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顺序。因此,阅读教学的第一个层次是整体感知。
宋代朱熹说过:“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所以我们在初读这一阶段,要求学生正确读书,达到字音准确,词句连读,读出句逗的停顿。在朗读时,提示学生适当的重音、轻声、语调、语速、停顿。如《看花灯》这一课,“正月”的“正”应读一声。第二自然段中的句子比较长,应读好句子的停顿。“晚上”、“树上”、“栏杆上”、“墙上”的“上”应读轻声等等。整体感知课文时,我们要依据课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读文的欲望。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朗读课文并能感受阅读的兴趣”是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喜欢读书,主动读书,进而视读
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像《小动物上体育》这样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采用富有儿童心理特点的课堂导语。还可以针对课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宠物明星》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