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子(作者:秦祖成)
展开全文
秦祖成,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70年代末出生于湖北竹溪县一偏僻小山村,从小与苦难相伴,挖过野药材、上山砍过柴。喜欢沉思,崇尚宁静、淡雅、自然的生活。1999年参加工作,先后在竹溪县丰溪镇、蒋家堰镇政府担任团委书记、办公室主任等职,2003年被提名为竹溪县首届十大杰出青年。2004年调入竹溪县委宣传部,从事对外宣传工作。2009年8月选拔到十堰市茅箭区。作品散见于《北京文学》《长江文艺》《短小说》《辽河》《六盘山》等刊。
丁前友正悠闲地坐在鱼塘边抽着旱烟,村支书赵大宝一头冒出来,把丁前友吓了一大跳。鱼塘里的鸭子似乎也受到了惊吓,“嘎嘎”地叫了好大一阵子。
鱼塘是祖上传下来的当家塘。塘很大,比一个足球场还要大不少。塘里种有藕,有零零星星的鱼,当然还有鸭子。养鱼养藕都只是点缀,核心是鸭子。从丁前友记事起,丁家好几代人,都在这口塘里养过鸭,从未停歇过。鱼塘四面环绿,前面种着一片向日葵,后面是一片
玉米林子,两边各野花相衬。有水,有绿植,有游动的鸭,这画面就显得十分生动。当然,丁前友天天看,已经习惯了,审美疲劳了,就不觉得有什么。要是城里人来这里写生,没准处处都有惊喜,肯定是一幅幅似仙境般的田园风光画。
村支书赵大宝是从前面的向日葵地里一头扎进来的。赵大宝干瘦干瘦,像根干柴禾,平常走路就没啥响动,今天从向日葵地里轻手轻脚出来,同样悄无声息。丁前友知道赵大宝又是为鱼塘的事而来,便磕了一下烟袋窝子,嘴里“哩哩哩”地唤了几声,塘里那鸭便游了过来。鸭子早已熟悉了主人的召唤,丁前友也乐意这么逗乐,经常一边抽烟一边唤着鸭子,把鸭子引到自己眼前,“哩哩哩”地逗它们玩,有时还会和它们交流几句,说出声来。比如今天,他就说出了声:“鸭鸭们,要是以后不养你们了,你们咋办?”鸭子们似乎听懂了他的话,“嘎嘎嘎”地叫唤着,像是表达抗议。当然,鸭子是听不懂的,可是,赵大宝听懂了。
为鱼塘的事,他过丁前友三次了,每次来,丁前友都用种种理由把他打发走了。
赵大宝毕竟是村支书,什么硬骨头没啃过?他凑到丁前友面前:“老丁,天天守着这几只鸭,有意思?”
丁前友也不示弱:“鸭是我的鸭,塘是我的塘,我咋没意思了?”
“以后要开发了,你这塘名堂更大。”赵大宝绘声绘地描绘着未来鱼塘的前景:“吃的,玩的,住的,不知要提升好几百个档次,那样的生活才有意思!”
“那也没我养鸭有意思。”丁前友不屑一顾。
赵大宝见丁前友还是没有妥协的意思,就把话峰一转:“前天我去了趟市里,见到了丁小景。”
丁前友听到“丁小景”三个字,立马来了精神:“小景咋样?”
“他好着呢!”赵大宝又说,“我是和吴大亨一起去的。”
丁前友一愣:“吴大亨去干啥?”
“还不是为鱼塘的事。”停顿了一下,赵大宝说:“吴大亨是县政府招商引资的重要人物,吴大亨决定把投资放到咱村,把我们村打造成旅游度假休闲村。”
校园青春偶像剧“那跟我这鱼塘有半毛钱关系啊?”
“你这鱼塘……”话说到一半,赵大宝又憋了回去。但他还是抑制不住自己对这口塘的艳羡。“这口塘了不得啊!我家祖上怎么没你这样的塘呢?”好听的蛋糕店名字
丁前友似懂非懂地看着赵大宝,“我这塘就是养鸭子的塘,祖祖辈辈都养鸭子。”这么说着,又“哩哩哩”地唤起了鸭子。轻悠悠的风吹来,鱼塘水面泛起清凌凌的波纹,一鸭子欢畅地游着,时而一头扎进水里,时而隐匿在荷叶之下;时而嬉水,时而静静地浮在水面。随着丁前友的召唤声,它们像泳池里正在进行自由泳大赛的运动员一样,齐刷刷地向丁前友面前冲过来。丁前友撒了把玉米面到塘里,鸭子们伸直脖子,欢快地啄起来,一层金黄玉米面眨眼工夫就被洗劫一空。
赵大宝对这生机活泛的鸭子也忍不住多看了几眼,临走的时候,又对丁前友说:“老丁,你再好好想想,这可是咱村的大事。”
丁前友像是没听见一样,自顾自数起塘里的鸭子。一只,两只,三只……数来数去,还是没数清。就像以前一样,数着数着,突然有几只鸭子窜到前面去了,鸭子又乱作一团,就没法数了;要么就是鸭子在水中慢游的时候,他一排排地数,突然就忘记数到哪一排了,结果数字还是不对。也许是鸭子太多了,实在数不清。就像村里一拨拨的外迁户一样,都黄圣依 杨子
进城了,有的是搬到镇上去住了,好像外面到处都是黄金一样。这么多年,迁了多少户,走了多少人,他一时半会儿还真说不上来。就像他一样,偌大的院子,说空就空了,只剩下他一家——实际上,就是他一个人——守着这个院子。儿女都已成人,老大是个女儿,大学毕业后考上了大学生村官,原以为她会留在村里,好好干,结果一年都没呆满,就闹着要进城,死活不呆在村里,最终,和一个城里的老男人好上了。为这,他赌气不再去女儿家,女儿每年顶多也就回来一趟。丁前友有时候经常想,村子里为什么就这么呆不住人呢?这么多家庭外迁,这么多年轻人跑进城,这么多姑娘嫁到外面去,这么多小孩也都去城里读书,城里就那么好吗?
相比女儿,儿子丁小景倒还争气。小景大学毕业后在市里参加了工作,也买了房。丁前友曾到城里住过一年时间,那是小景强烈要求他进城的。他把鸭子转给乡邻,让其帮忙照看,说很快就回。其间,他隔三差五回来过几次,但小景说以后就住城里,还操心那些鸭子干啥?结果,他在城里呆得并不如意。儿子先后带了几任女朋友回家,那种尴尬,自不必说。最终他还是铁了心要回来,说再好也不住城里了,除非小景娶了老婆添了宝宝。然而事与愿违,丁小景己三十有三,至今未婚。为这,丁前友常常睡不好觉。小景回来劝过丁前友,让他回城里,说村里再好,毕竟一个人在这,生病啥的,也没个人照顾。城里就
医总比村里方便吧?可丁前友比较执拗,死活不肯回去。见父亲把那鸭子当心肝宝贝,丁小景气得把鸭子赶出老远,还用朝鸭子扔石块,鸭子“扑棱棱”钻进水里,石子落了个空,鸭子转眼又游了回来。
吴大亨回村的时候,村子里一片沸腾。作为土生土长的成功人士,作为竹园县招商引资重要投资人,这次回村,队伍浩荡。县长亲自陪同,分管招商引资工作的副县长、分管农村旅游工作的副县长,县招商局长、县水利局长,还有镇上的若干领导,十几台车,村子里围了好些人,热闹得很。
吴大亨一下车,就给乡邻们撒烟,都是好烟,好几块钱一根。乡邻们一一接过,有的喊“大亨”,有的叫小名儿,还有的直接跟着县领导叫“吴总”。吴大亨出门闯荡了这些年,变化确实大,人洋气多了,身板也宽多了,五官好像也比以前好看些了。
常常的反义词一千人说说笑笑地在村子里这看看,那看看,最后来到了丁前友的鱼塘边。丁前友依然坐在那里,手里捏着旱烟袋。不过他态度明显好了很多。头天晚上,丁小景专门打电话给他爹说了上头领导要来考察的事,千万不能刁难人家,更何况大亨子咋说也是同乡,不看僧面看佛面。赵大宝也专门过他,说县上的考察组明天要来实地考察,只要不出意外,这
个项目就百分之百地搞得成,要老丁务必顾全大局,全力配合!
看到他们一人过来,丁前友连忙站起来。没等赵大宝介绍,吴大亨就一把抱住丁前友:“丁叔啊,好多年不见,您还是这么健旺啊!”老丁极不习惯,慌忙将旱烟扔在地上,嘴里不知说什么好。县长也主动过来和他握手,镇上的党委书记忙介绍说:“他就是这口塘的主人,村里的养鸭大户。市财政局那个丁小景,就是他儿子。”县长又把握住丁前友的手摇了摇,“了不起!了不起!难怪出人才,有这样一口好塘嘛!小景这小子,能文能武,前途无量啊!”丁前友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而且县长大人当着他的面夸着小景,令他心里无比激动,无比舒服。
他们一千子站在鱼塘边看了个够,看一气鱼塘,又看一气村子,县长和吴大亨私下里聊着什么,然后兴致勃勃地对大家说:“这么好的资源不利用简直是浪费。”他又指着鱼塘四周的村子,“你看这村子,多么得天独厚的条件呀!党中央提出建设新农村,我们就搞现代农业,把村子建成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村。”吴大亨连连点头,“以这口塘为轴,发展乡村旅游,既观光,又休闲,前(钱)景无限!前(钱)景无限啊!”县长满脸笑意地说:“有吴总这位成功人士回归创业,咱们竹园就有希望了。”大家全都附合着“是啊是啊!”
县长高兴,信手摘来一朵野花儿,让招商局长去逗鸭子。招商局长是女同志,接过县长的花儿,把花晃了晃,放在水面,一鸭子“嘎嘎”地赶来,逗得大家一阵好笑。丁前友也忍不住笑了。
县上的人一走,丁前友就给儿子小景打了电话,丁小景看起来很忙,没说几句就挂了。晚上的时候,小景把电话打过来:“我有事?”
张熙珍树葡萄“今天来考察了,县长还提起了你。”丁前友觉得这是个好消息,有必要告诉儿子。
“都是些官油子,你能把他的话当真?”显然,在丁小景眼里,父亲还是个局外人。
“说你好总比说你坏中听吧!”丁前友对小景说:“吴大亨发的是哪门子财?县上那么多领导陪着他。”
“有几个钱就瞎折腾。我看休闲旅游成不了气候,城里有几个人愿到那去玩?”丁前友刚刚燃起的希望,被丁小景一瓢凉水浇灭了。当然,这也不算他的希望。他只是听到县长和吴大亨的对话,就觉得似乎是有那么一些希望。这希望其实与自己无关,但与鱼塘有关。可与鱼塘有关,就与他有关。
关于鱼塘,县上、镇上把任务交给了赵大宝,要他做丁前友的工作,具体补偿问题,由县招商局和吴大亨公司洽谈。但额度有个上限.肯定不能狮子大开口。领导说了,县上偏远闭塞,招个商不容易,要是漫天要价,把这个项目搞砸了,你赵大宝吃不了兜着走。赵大宝丝毫不敢马虎。项目协议还没签,他就开始挨家挨户做工作,据说这个项目涉及拆迁户二三十家,大多是把旧房子拆了,集中安置到新房居住,都是楼房,农民当然乐意。丁前友这口塘,才是唐僧肉。丁前友也知道他们要拿他的鱼塘做文章,考察的时候,县长和吴大亨都说到了这口塘。这是口天然塘,水从来没干涸过,这才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