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
第40卷第1期
ipad已停用 连接itunes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Jan.,2021
Vol.40No.1
李侠,霍佳鑫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上海200240)
目前我国的各类人才培养计划从年龄段来说,
已经基本接近全覆盖。如果说,高端人才的培养模
式已经比较成熟并已制度化,评估、评价体系也日
趋完善,那么,青少年人才的发现与培养又处于什
么状况呢?换言之,青少年人才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遴选(塑造)更为合适呢?为此,我们仅以我国目前在中学生体中开展的两项“国字号”人才计划(“英才计划”与“明天小小科学家”计划)为例,做简要分析,并给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我国中学生体的规模非常巨大。近十年我国在校初、高中生的具体数据详见图1:
家统计年鉴整理)
从图1中可以看出,初、高中每年在校生总量在7000万人左右。其中,近年高中在校生的数量每年大都维持在2400万人左右。根据现有学制测算,高三阶段学生的规模在800万人左右。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有关要求,切实促进高校优质科技教育资源开发,建立高校与中学联合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方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教育部自2013年起,开始共同组织实施了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这就是“英才计划”出台的政策背景。据我们收集到的资料,截至2019年底,“英才计划”已经培养了3928名学生,具体数据见图2。
“英才计划”旨在选拔一批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中学生走进大学,在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领域的著名科学家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
400
300
200
100
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
图22013-2019年“英才计划”培养人数(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研实践,力图建立高校与中学联合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为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和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目前“英才计划”的中学生生源地基本包括所有省份,涉及的高校有20所,参与培养的导师将近300人。“英才计划”实施的7年间,共培养了3900余名青少年科技人才。该计划的主要贡献有两点:其一,打破了中学与大学之间的认知鸿沟,实施参与中学习,对改变中学的学习氛围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其二,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少年。
八一建军节活动与“英才计划”不同,“明天小小科学家”计划实施时间较长。
“明天小小科学家”计划始于2001年,是由教育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周凯旋基金会共同主办的一项科技教育活动,宗旨是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加强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奖励品学兼优的高中学生,选拔和培养具有科学潜质的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鼓励他们立志投身于科学技术事业;奖励开展科技教育活动成绩突出的普通中等学校(基地、馆站)、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科学实验室。该项计划实行定额奖励,即每届获奖者总数限定在100人左右,“小小科学家”称号获得者,每届3名,一等奖、二等奖合计占总数的50%以下,提名奖占总数的60%以下。由于前三届数据缺失,2004年至2019年的该计划运行数据见图3。
・25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
300025001000500200015001
< III llllllll
.11 llllllll..
获奖人数 参加人数第四届(2004) ■第五届(2005) 第六届(2006)终审人数
第七届(2007)■第八届(2008) ■第九届(2009) ■第十届(2010) ■第11届(2011)■第 12届(2012) ■第 13届(2013) ■第 14届(2014) ■第 15届(2015)第 16届(2016)第 17届(2017)第 18届(2018)第 19届(2019)
图3 2004—2019年历届“明天小小科学家”计划参赛与
获奖情况(根据相关数据整理)
在“明天小小科学家”计划里,它的奖项安排是
这样的,“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获得者名额(每届 3人)是固定的,一等奖的名额10-15人,二等奖
的名额30—35人,两项合计40-50人,提名奖的 名额40-60人。显而易见,这个计划最重要的获奖
者是前三项。如果我们对该奖项的分布做些简要的 社会学分析,可以发现它的地域分布如图4所示。
111111
黑
22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一等奖■ “明天小小科学家”
图4第4-19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称号与一等奖
获得者的区域分布(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据前述数据可知(见图4), “明天小小科学家” 称号获得者仅北京地区就占据了半壁江山,北京、
上海两地的“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就占了总数的 62.5% ,北京、上海两地一等奖获得者占总数的
60%,如果补上前三届的数据,这个比例可能会更 高。通过这组数据,可以明显看出两个问题:其一,柯震东为什么
青少年人才的涌现量与区域经济、文化条件高度正 相关。这就使该计划有可能演变成为一种“富人俱 乐部”的“游戏”,可能会导致该项计划的激励范围
缩小与激励功能出现效率损失。一般地,这是任何 人才计划都需要极力避免的现象。其二,如果天才 在人口数量中的占比是趋于一致的话,那么,这个
活动所产生的结果与全国人口分布比例严重不匹
配。当然,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结果,还需要做 深入分析。• 26・
“英才计划”与“明天小小科学家”计划的共同 点在于都从高中生开始选拔。从制度安排角度来
说,这两个计划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我国人才培 养与挖掘计划,在中学特别是高中阶段的空白,应
该说其重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由于我国的青少年阶段人才培养计划起 步比较晚,且运行时间较短,其中,“英才计划”的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有哪些
孙泽源实施距今仅有7年历史,即使起步较早的“明天小 小科学家”计划,距今也不过20年,因而其长期效 果未完全显现,还需要继续观察。
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的青少年人才培养,我们
不妨以美国同类计划为例,对国外此类人才培养计 划的流程设计与制度安排,做简要考察,以期得到
某种可能的启发。
在美国,久负盛名的中学生人才计划是“西屋
迪丽热巴八卦科学天才奖” (Westinghouse Science Talent Search )。 这一计划是由美国西屋电器公司于1942年设立的, 该奖项的设立,旨在发现具有科技创造潜力的美国
青少年,促进对于这些青少年的培养与教育。随着
赞助商的更迭,1998年该奖改名为“英特尔科学 奖”。2016年,再生元制药公司成为新的冠名赞助
商,其名称再次改为“再生元科学天才奖”(Regem eron Science Talent Search ) o 在近 80 年的时间里,
虽然赞助商更替了几次,但这个中学生科学天才奖
项一直延续至今,其遴选程序与评选体系日趋完
善。同时,因为其历史悠久,其效果与影响愈加明
显。这一计划,主要通过高中科学竞赛实施。它作 为美国最古老也是最负盛名的高中科学竞赛,至今
已有超过15万名学生参加比赛,有23400名学生 被提名为准决赛选手,产生出3120名决赛选手,以 及最终780名获奖者(每届首先从众多申请者中筛
选出300名准决赛选手,再从中选出40名决赛选
手,最后评选出10名获奖者)。这些获胜者,不仅 展现出科学才华并获得比赛奖金,其中很多人后来
逐步成长为诺贝尔奖、菲尔兹奖、麦克阿瑟奖等许 多荣誉的有力竞争者与获得者。据不完全统计,在 这些参赛的中学生中,后来涌现出13位诺贝尔奖、 2位菲尔兹奖、11位国家科学奖、18位麦克阿瑟
奖、3位阿尔伯特・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的获得 者,以及43位国家科学院院士、11位国家工程院 院士。这份成绩单,足以证明该项青少年科学奖的
设立是卓有成效的。
在该中学生人才计划的实施中,近年每年大约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
有1800篇论文提交,排名前300名的选手将在1月中旬公布,每位进入半决赛的参赛选手及其所在学校将获得2000美元的奖励。1月下旬将会公布40位入围决赛的选手。3月他们将会集结首都华盛顿特区,最终选出10名获奖者。10名获奖者奖金如下:第一名250000美元,第二名175000美元,第三名150000美元,第四名100000美元,第五名90000美元,第六名80000美元,第七名70000美元,第八
名60000美元,第九名50000美元,第十名40000美元。其余入围决赛的选手将会获得25000美元的奖励。
从竞赛内容来看,该项比赛不仅涉及包括数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基础研究领域,也涉及计算机科学、生物工程、医药健康、基因组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行为与社会科学等应用科学领域。该项目对全美就读中学最后一年(相当于中国高三)的学生开放。那些在家学习并且能提供相关课程学习证明并有推荐人推荐的学生,也可以参加。同时,居住在国外的美国公民也可以申请。申请参赛者需要在网上提交申请。申请材料包括论文题目、研究项目的题目、最多20页的原创科学论文、推荐信、成绩单等。入围决赛的选手,除了要在基础学习、原创性以及科研创新等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外,领导能力、合作能力等也是考核因素。进入决赛的选手将接受由知名科学家、学者组成的委员会的评审。正是由于这套成熟的、严格的选拔流程,美国中学生天才奖的信誉与效果都表现优异。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对美国“西屋科学天才奖”计划的简要考察,不是为了考察而考察,而是为了从中得到某种借鉴与启发,进一步提升我国青少年科技人才计划的实施效果。
在我国的以中学生为对象的“英才计划”与“明天小小科学家”计划中,“英才计划”主要是针对那些学有余力的高一、高二学生,计划的初衷在于,及早发现那些真正喜欢自然科学的青少年。这在选择范围上,
与美国的“西屋科学天才奖”是不同的。因为,后者主要针对在美国中学就读的最后一年的学生,即相当于我国的高三学生。
与美国“西屋科学天才奖”计划接近的,是我国的“明天小小科学家”计划。二者的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从参赛选手角度来看,“明天小小科学家”计划针对的是应届高中毕业生,与美国“西屋科学天才奖”的申请边界设置一致。其二,从奖励金额上看,“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获得者的个人奖金是5万元人民币(学校也获得5万元),一等奖的个人奖金是2万元(学校也获得2万元),二等奖的个人奖金是1万元(学校也获得1万元),三等奖的个人奖金是5000元,这也与美国的“西屋科学天才奖”类似。但从实施效果方面看,美国的“西屋科学天才奖”成绩斐然。相对而言,“明天小小科学家”计划的效果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如果从“明天小小科学家”计划的第一届算起,距今已经有20年了,最初几届参加该计划,并取得较好成绩的高中毕业生,到今天已经接近38岁。一般地,这个年龄段在科学界应该已经崭露头角,或有不俗的学术表现。不过,遗憾的是,我们目前还缺乏相关的跟踪数据。
再者,从形式方面看,美国的“西屋科学天才奖”网站设计得引人注目,人们可以从中查到历届获奖者名单等资料;遗憾的是,我国的这两项人才计划之奖项的相关数据与资料很难到,仅从传播学角度而言,我们在这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当代科学的学科分化日益深入,分工也越发精细,创新的基准线随时代的发展日益提升,它对于创新者的知识储备要求越来越高。一般地,由于在高中阶段,学生主要是打基础,培养爱好,因而,高中生的知识储备有限,处于该阶段的学生很难做出真正的重大科学创新。就此而言,我国的主要针对高一、高二学生的“英才计划”,可能较难实现其预期目的。因为,高一、高二学生往往只有十六七岁,不仅其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而且其未来偏好的发展领域也充满不确定性,这就可能会使该计划的实施效果评价比较困难。同时,这一计划从高一、高二学生中选拔人才,其实施难免会影响中学的正常教学秩序。与“英才计划”相比,“明天小小科学家”计划主要针对高中毕业年级学生,其实施对正常教学秩序的影响可能较小。但是,客观地说,不论是“英才计划”还是“明天小小科学家”计划,其社会影响力都比较微弱。因为,在我国,很多人不知道甚至从来没有听说过针对青少年培养、选拔的这两项人才计划,这种情形直接影响了青少年科技人才计划的激励功能。
为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科技人才计划的激励功能,培养、选拔更多的青少年科技人才,我们建议:宜将“英才计划”与“明天小小科学家”计划合并;
•27•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
合并后的青少年科技人才计划宜以应届高中毕业生作为潜在选拔体;宜改进与完善遴选程序与评选
体系;宜扩大选拔规模;宜提高奖励金额;宜与高考脱钩。我们认为,这样做的主要好处有三点:其一,可通过减少青少年人才计划的种类,加大青少年人才计划宣传力度,大幅提升青少年人才计划的社会影响力;其二,可对标国外成熟的青少年人才计划,借其鉴成功做法,打造我国的“国字号”金牌青少年人才计划品牌;其三,可彻底实现从青少年、青年、中年到老年的人才培养链条全覆盖,稳步提升我国人才库存基数,特别是有效提升青少年人才库存基数,促进人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李侠,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霍佳鑫,博士生)
•28•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