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06-03-27
作者简介:郑 颖(1979-),女,硕士生,研究方向:工程规划与管理
探讨建筑行业的行业壁垒
郑 颖,张飞涟
(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长沙 410075)
摘 要:主要针对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目前建筑行业进出壁垒,提出如何建立合理的行业壁垒来保证建筑市场的有效运行和有序竞争。关键词:建筑业;行业壁垒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717(2006)04-0011-03
Discussion of Industry B arriers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ZHEN G Y ing ,ZHAN G Fei 2lian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 rchitecture ,Cent ral South U niversity ,Changsha 410075)
Abstract :This paper is primarily aimed at development status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alyzes the barriers of construction in 2dustry and brings up how to build the rational industry barriers in order to guarantee effective operation and orderly competition of construction market.
K ey w ords :public construction companies ;capital operation
1 建筑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率逐年提高,建筑业增加值平稳上升。建筑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同时也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可以说建筑业的发展为我国
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看到随着建筑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业企业和从业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加也导致了建筑市场呈现出供求失衡,过度竞争局面。根据建筑行业的统计年鉴,我们可以看得我国近二十几年来,建筑企业和就业人员数量一直呈现不断的增长趋势,有关的数据列于下表:
我国建筑业企业数目增长表
企业类型198019851990199519971999200020022003国有199633854275753196509394903075366638集体4608
凉拌黄瓜的做法大全7765曝奶门
9052
153482987227197247561317710425港澳台投资企业———329491664635632535外商投资企业
———312454341319279287其它(包括私营、集体联营等)
———
613
35509638127782649630803总计
6604
11150
13327
24133
44017
痞幼视频3分25秒
47234
47518
47820
48688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建筑企业和从业人员是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尤其是非国有建筑企业的发展的速度更是惊人,那么为什么会导致大量建筑企业,尤其是非国有中小型企业过度进入建筑市场,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从分析建筑市场行业进出壁垒着手。
2 建筑行业进出壁垒分析
211 进出壁垒与市场绩效
市场进入退出壁垒反映的是市场中潜在的和动态的竞争、垄断强度。按照产业组织理论,自由的进出
是实现竞争型市场
2006年8月
第27卷 第4期
基 建 优 化
OPTIMIZATION OF CAPITA L CONSTRUCTION
Aug 12006Vol 127No 14
的关键性条件,进入与退出的难易程度对于决定市场结构进而影响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将起到重要作用,进入退出壁垒的高低往往同市场垄断程度相联系。企业要建立和维持其在市场中的垄断地位,建立某种形式的进入壁垒是常用手段,通过限制潜在进入者,企业得以维持垄断价格,继续获得垄断利润。由于垄断价格高于市场均衡价格,损害了消费者福利,从而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
这种分析实际上只是静态分析,从动态角度看,进入壁垒对于资源优化配置并非只有负面作用。由于企业进入退出某一行业实际上是资源的重新配置,而资源在各行业间的流动和重新配置是有成本的,比如资源的转移费用、沉淀成本等,这种成本越高,企业就会降低资本转移的次数,产业进入退出壁
垒低,意味着资本的转移成本低,企业就会大量进入,当这种进入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诱发过度竞争,并导致市场运行秩序的混乱,扭曲竞争机制,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如果保持一定高度的市场进入壁垒,也就相应提高了资本转移成本,这样进入企业面临的进入难度将提高,只有那些资金技术实力雄厚的企业才有能力进入,企业数量少了,市场将会保持相对稳定的竞争格局,避免了频繁转移资本造成的资源浪费。退出壁垒的情况与进入壁垒类似。
我国市场在转轨时期竞争的混乱与无序,与某些产业过低的进入壁垒和过高的体制性退出壁垒不无关系,由于进入壁垒过低而体制性退出壁垒过高,造成行业内效益低下有难以退出的企业大量积压,竞争异常激烈,有些演化为恶性价格大战,严重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所以,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就需要保持适度的行业进出壁垒。
从产业的收益与风险的角度看,市场的进入、退出结构具有如下关系:
第一,进入与产业收益率高低呈正比关系。进入壁垒低,产业进入企业多,通过激烈的竞争,企业只能获得平均利润;进入壁垒高,产业中容纳的企业数目有限,企业不仅容易形成规模经济,而且有可能获得垄断利润。古力那扎
第二,产业退出壁垒低,产业中经营不善的企业容易及时退出,生存下来的企业就能够获得稳定得收益;退出壁垒高,企业经营不善也不容易退出,可能占用部分资源,而且经营的风险也很大。
当行业进入壁垒低,退出壁垒高时,企业进入市场很容易,而且往往被经济景气的短期上升和瞬间的暴力所诱惑,企业竞争极为激烈,而且一旦竞争失败,又没有办法退出,只得长期在低靡的状态苦苦挣扎。目前建筑业恰恰如此,所以市场运行效率也必然低下。
212 我国建筑行业的实证分析
2.2.1 建筑行业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的影响因素或壁垒可以分为经济技术性壁垒和非经济壁垒,如规模经济、必要资本量、绝对成本优势和产品差别化为经济技术性壁垒。而法规和政策则是非经济壁垒。
(1)规模经济
所谓规模经济,即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生产规模的增加而下降。有学者认为建筑产品具有单件性的特点,规模经济不明显。按照制造业的生产工序,流水线上的大规模生产,完善的销售体系都是在生产的规模较大的时候,才能够使平均生产成本降低的因素。也就是说,在同等的质量和服务条件下,规模经济可以形成更低的价格。而对于建筑业和建筑产品而言,完工建筑物的数量无法和日用品相比,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个体差异较大,一个工程完工的周期也较长,仿佛不存在对比平均成本的条件,也就没有讨论规模经济的基础。
然而对于建筑市场,流通的不仅仅是建筑产品,还包含很多中间品和服务,所以不应该仅把建筑产品数量作为衡量建筑业生产成果的主要依据,建筑业提供的是工程劳务服务、技术服务和管理服务,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分析,计算生产成本的时候,产品的数量则应该按照工程合同来划分,例如高速公路这样一个大工程中,可以划分分段施工,或者说即使一个流水段也可以采取不同的劳务和中间品。这样来衡量就能够较清晰对比评价数量、规模和成本,且对于经济规模壁垒的讨论是非常有意义的。以最普遍的民用住宅建设为例,由于工艺相似,材料简单,机械设备使用频率、材料采购和运输、人员培训、安全措施、设计图纸等的统一等都可以通过规模效应达到降低平均成本的效果。因此不应因简单的“建筑产品的单件性”的结论拒绝衡量建筑业的规模经济,而应该根据工程合同,对于设计、勘查、施工、监理等相关性质来分析。从工程技术的重复性和机械设施的使用,以及技术人员培训,工人熟练程度等因素判断,建筑业是存在规模经济的。
(2)必要资本量
必要资本量是指新企业进入产业所必需投入的资本。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讲,建筑业依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需求不高,但是由于目前技术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建筑业逐步向技术密集型行业转变。建筑业的必要资本主要包括企业资质所要求的注册资金,保有特定工程机械的资金,以及支付保持要素所需款项,同时建筑工程中间所消耗的经营成本还包括工资、利息、地租、原材料、固定资产折旧、动力和燃料、销售、保险、广告、运输、税金等,以及正常利润。
(3)绝对成本优势
绝对成本优势指现有企业在某些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而新企业进入该产业时要比现有企业承担更大的费用负担。对大型的老企业来讲,他们的资金实力雄厚,人员充足而且设备成本和培训成本都己经较低,因此,老企业这方面的均摊成本自然较低。而对于新进入的企业,由于购置设备和人员培训产生的均摊成本己经很高了,如果再投入新的技术,新工艺必然导致其近期的资金投入过大。如果这些承包反映在企业的内部定额和承建报价上,那么必然的结果就是投标价格过高,导致不能中标。
(4)产品差别化
由于按图施工的传统建设模式和各种规范约束的存在,建筑产品很难有差异,差异主要体现在新结构和新上艺上,也就是企业自身的创新。不仅在技术上,也有营销上的创新,但是由于建筑行业涉及国计民生特性,政府管制较多,产品技术和企业营销方面的差异仍旧较小。
(5)法规和政策因素
这种制度性壁垒往往是企业难以用市场化手段克服的。在我国的建筑业发展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企业所有制结构
21基 建 优 化第27卷
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非常严重;二是国家在大部分建筑市场中的管制,后者也是企业进入的主要影响因素。
2.2.2 建筑行业退出壁垒
建筑行业的退出壁垒主要包括沉没成本壁垒、固定成本壁垒、资产和债务壁垒、社会环境因素壁垒和政策性壁垒。
其中形成退出壁垒的结构性因素主要是资产的专用性,即沉淀成本。沉淀成本的存在增加了在位者对己占领市场的依赖性,也是奋起阻击进入的重要原因。
当然,退出壁垒对于大多数国有建筑企业还是体制性壁垒。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国有企业通常都被赋予了一定的社会义务,替政府承担了许多社会职能。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沉重的社会历史包袱,一方面使企业高成本运行丧失了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承担了太多的社会保障职能。为确保充分就业和社会稳定,国有建筑企业的退出受到了根本性的限制。法制不健全也致使企业退出缺乏法律依据和保障。《破产法》虽早己颁发,但至今未能全面而有效地执行。
而且,目前存在的拖欠工程款现象令建筑企业不敢退出。工程款的拖欠,成为目前建筑业的一个普遍的现象。由于目前过度竞争的市场状况等一系列原因最终形成了投资方拖欠施工企业,施工企业拖欠
材料供应商的局面,形成复杂的债务关系。一旦企业退出将无法收回剩余欠款,成为利益的受损者。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退出。
3 建筑行业如何建立合理的行业壁垒
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的供需关系,导致了极为不规范的竞争局面,造成建筑市场供需严重失衡,供求矛盾日益突出。这些矛盾给我国建筑市场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首先,生产能力明显过剩,形成了严重的买方市场,供过于求,引发了异常的市场竞争;其次,市场竞争的加剧,为业主从容择优选择低价高质的施工企业提供了条件,施工企业也不得不被动地适应这种要求,造成资源配置不能达到最优;再者,异常竞争导致我国建筑企业结构也不够合理,具有规模效益的企业较少,专业承包企业不足,不适应建筑业迅速发展的需要。
要促进建筑行业的有序竞争,必须建立合理的行业壁垒:
(1)政府应当积极推行鼓励竞争,引导差别竞争的行业结构调整政策。
政府应着力打造全国统一规范的建筑业大市场,规则透明化。通过加强资质管理,一方面控制建筑企业总数量,压缩规模,促使产业内部整合;另一方面进行分类管理,使不同的企业面向不同的市场,走专业化道路。在行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鼓励大型企业做大做强向工程总承包发展,提供一体化服
务,提升企业竞争力,中小型的建筑公司应该改变“小而全”的状况,向专业化发展,发挥自身优势,从而形成大型总承包公司、专业承包公司、劳务型公司并存的产业结构,有利于建筑行业规模经济的形成。在引导建筑企业间的差异化竞争时,更多的是体现在企业的服务与信誉上,从根本上实现质量的竞争。
(2)要建立严格的建筑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
强化我国建筑市场的准入和清出制度,就是要求施工、勘察、设计、招标代理单位等必须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相应的工程建设活动。依法将建筑行业的设计、施工单位全部纳入资质管理的轨道。这样,一批不具有设计、施工资格的建筑企业将被限制以至于清除出建筑行业,改变建筑企业过度竞争,市场运行机制低下的现状。
(3)整顿规范建筑市场,构架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为了保障建筑行业的有序竞争,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及政策条例。为了整顿规范建筑市场,构架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政府还应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在严格执行现有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应彻底清理并废除各种带有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内容的规定,严禁设置市场障碍,违法限制或排斥本地区、本系统以外的建筑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保证正常的市场秩序。
4 结论
我爱我家的主题曲
由于建筑行业进入壁垒低,退出壁垒高,因此导致建筑企业之间竞争激烈。而且由于建筑业技术趋于成熟,行业技术创新缓慢,企业之间缺乏差异化竞争,供需方的信息不对称,也导致了行业中存在过度竞争的现象。为了能够提高建筑市场的运行效率,缓解当前无序竞争的现状,必须建立并保持适当的建筑行业壁垒,保证正常竞争的外部环境和优化的资源配置。目前,应该积极推行鼓励竞争,引导差别竞争的行业结构调整政策,建立严格的建筑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并且整顿规范建筑市场,构架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为建筑企业更好地在竞争中寻求自身发展营造适宜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 戴伯勋,沈宏达.现代产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
版社,2001.
[2] 方 甲.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1993.
[3] 刘易斯.卡布罗.产业组织导论[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
社,2002.
[4] 金敏求.建筑经济原理与改革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1999.
[5] 杨建龙.国际建筑业现状与趋势[J].施工企业管理,2005
(4):53-54.
[6] 王 凌.中国加入WTO后建筑业的发展与对策[D].武
汉:武汉理工大学,2002,5.
[7] 廖志添.建立统一有形建筑市场的若干思考[J].福建工程
学院学报,2005(3):166-168.
[8] 朱学红.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中南大学学
报,2004(3):326-328.
[9] 刘猛.过度竞争行业壁垒及其政策援助[J].建筑经济,
2000(3).
[10] 李世英.市场进入壁垒问题研究综述[J].开发研究,2005
(5).
rtf格式
[11] 李世英.市场进入壁垒、进入管制与中国产业的行政垄
断[J].财经科学,2005(2).
31
2006No14郑 颖,等:探讨建筑行业的行业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