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习作《看图画,写一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
2.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
1.能按一定的顺观察图画,准确把握图意,合理想象
2.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能根据意见修改习作
【课前准备】
学生进行一次放风筝的体验活动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播音与主持艺术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
2.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围绕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角体验的方式展开想象,细致刻画人物的动作、心理、语言等,把事情写具体、清楚、完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1.教师导入:清明前后,晴空碧净,鸟语花香,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放飞风筝,在我国已有2500年的历史了。从古到今,放风筝都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项文娱活动。你看,古人将放风筝的诗情画意跃然纸上。(多媒体出示古诗《村居》)
预设:生齐读古诗。
2.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有没有什么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
3.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指名说一说放风筝带来的乐趣。
4.出示习作话题:看图话,写一写 
鼓励孩子的语言师过渡: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一小朋友也在放风筝。他们是怎样放风筝的?他们的心情如何?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放风筝的文章。同学们都放过风筝,一定有体会,也一定能把作文写好。相机板书(看图画,写一写)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活动导入新课红豆薏米汤让学生将学习建立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之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明确主题,观察图画
1.教师提要求:看图写话首先要认真观察,看是写的前提,画面上有什么不要错过一个地方,同学们说一说,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各式各样的风筝,蓝天、白云,绿油油的草地,放风筝的小朋友还有大人。
2.面对这样一幅丰富多彩的画面,我们有没有观察的好方法呀?老师今天就介绍一种观察的方法:整体—局部—整体。相机板书(整体局部整体)
观察图画首先要对图画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观察相机板书(时间天气人物干什么)
3.试着用上面的整体观察法,说说图画的内容。
预设:今天星期六,阳光明媚,蓝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人们来到郊外的一片空地上放风筝。
设计意图:初步看图整体说内容使学生对画面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这样对习作有
一个整体的把握。
4.师小结:通过第一种方法我们把图画的整体弄清楚了,在观察图画的时候,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眼前最近的画面,会先进入到我们的视线里,而远处的画面情境也很美。所以,我们在观察的时候,由近及远。天空中的风筝也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观察还要从地面到天空。我们来看第二种观察方法:空间顺序观察法:由近及远、从地面到天空。
相机板书(地面 天空 近 远)
(1)先看地面。(内容见课件)
小组讨论发言。同桌互相说一说。
预设:近处的这三个小朋友的动作有:拿、看、拉、跑、举。
预设:远处一家三口在放风筝,他们的动作有:放、看、搭。
②师:图片记录的只是一瞬间的事情,是静止的。看到写话,让画面动起来才更生动形象。我们可以用动作串联法。让我们比比看谁说的好。
预设:穿粉裙子的小姑娘,手里拿着一只蝴蝶形的风筝,笑眯眯地看着身旁的小男孩。两个小男孩在合作放风筝,一个人一边拉线一边向前跑,一个人举着风筝。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呀!
预设:远处有一家三口,小男孩的风筝已经高高地放飞到天空,他看着天空的风筝,心里美滋滋的。爸爸搂着妈妈,他们一起看着小男孩放风筝。
③师过渡:把这些动词串联在一起,是不是立即体会到了他们放风筝的乐趣呢!刚才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你们都知道了画面的内容了。但这还不够,如果我们能让这幅画动起来,如电影一样,精彩纷呈,那该多好!要让它动起来,就得靠我们的一项本领,那就是--想象。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④师引导:
学生小组讨论发言。
预设:他们有一个人拿着风筝,另一个人拿着线轴奔跑放风筝。
预设:有可能会出现放不起来,飞不上天空。这时他们肯定会共同的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或者让会放风筝的人帮忙。
预设:大家的心情肯定是非常高兴的。
(2)孩子们的风筝终于放起来了,我们再看天空。
相机板书(语言  动作 展开想象)
(3)回归整体。
相机板书(感受 心情)
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初步看图整体说内容使学生对画面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画面引领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减轻写话的难度,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三、范文引路,化图为文
宋茜机场被怼师过渡:怎样把丰富多彩的图画转变为生动形象的文字呢?
1.例文引路。高晓松老婆
2.学生孙燕姿自曝童年照朗读习作例文,然后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学生讨论,小组派代表发言。
3.教师小结:
四、写法指导
五、课后作业
构思习作《放风筝》。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如何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清楚。
2.在老师指导下能独立完成习作。
3. 通过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我修改和互助修改,从而提升学生习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习作《放风筝》,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能用哪些写作方法把这幅图清楚地介绍给大家呢?
二、利用思维导图,指导写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让写作变得有据可依,帮助学生再次明确写作的要求和方向,轻松动笔。)
三、水到渠成,完成初稿
学生自主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修改习作,能力提升
1.教师出示几篇有突出特点(亮点或问题)的习作,集体评价修改。
师引导出示点评要求:
小组讨论发言。
2. 小组互评互改。
3.学生自己朗读自己的作文,按照老师出示的要求,自我修改。
教师引导:
设计意图: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为自己写的作文,往往自己写得不清楚的地方,别人却能看出问题。因此,同学的互评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彼此“横挑鼻子竖挑眼”一番,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就难逃“法眼”了。)
五、评析作品,评定等级
1.小组内交流讨论,根据课件提示评定等级。
2.学生根据小组给出的等级,再次修改作文。
设计意图:学生修改和评价自己的作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作文评改的方式,学生亲自修改自己的作文,一方面可以看到自己在写作上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多次修改作文,学生会慢慢形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这一习惯,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六、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1.通过这次习作,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畅谈。
2.教师归纳总结:
相机板书(观察要有序
合理会想象
描写有重点
恰当用修辞
结尾表感受)
七、课后作业
课后誊抄作文。
八、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看图作文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作文起步的常见方式,是培养低年级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为向高年级书面作文过渡打下良好的基础。
按照本次作文指导课的主要环节“导入一明确要求一观察画面,弄清内容一展开合理想象一写法指导一起草作文一修改作文”,我将观察画面、展开想象和写作指导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1.积极组织开展课外观察活动,作文前布置学生去放风筝,在活动中观察、思考。日常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教师可以在平时结合作文训练,设计并组织一些第二课堂的观察、想象活动,引导他们在活动中认识社会,亲近自然,用眼去观察周围事物、外界环境以及人的动作表情,要求他们多用脑去分析思考,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直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思维、说话能力。我每次指导学生的看图作文,都先出示图片,接着,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的习惯。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观察,先中间后四周,从主要到次要顺序观察。再整体了解图意,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顺序提问,如图画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指导有条理地回答,并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导学生思考的连续、深入,培养学生从认真观察中得出结论,绘出故事脉络的能力。
3.充分引导,加强说的能力。在学生看清楚图意,回答有关问题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把了解到的内容清楚、准确、有条理地表达出来,我运用“看谁说得好”等带有鼓励性质的话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同桌之间或小组互说互听,这时老师
要注意巡回了解,以便具体指导。通过老师的点拨,学生讲得更完整,更有条理,这样的效果我觉得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