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以合肥市为例□胡文海 柳百萍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合肥市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提出了发展“三农旅游”实现农业
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三大途径,并提出通过三个战略转型保证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战略对策,即农业供给结构战略转型以保证转移劳动力有事可做,农民思想观念战略转型保证转移劳动力有事愿做,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战略转型保证转移劳动力有事能做。
关键词:三农旅游;农业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合肥市
一、合肥市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
过程中的客观现象,也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问题越困
扰着农村经济发展乃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据统计,2008年末合肥市乡村劳动力资源总数19618万人,其
中18118万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乡镇
遭遇健康、贫困冲击而需要再次就业时将会面临更大的困难。因此,提高失业农民的劳动参与率,特别是
鼓励年轻的积极参与劳动力市场,对于提高的长远生活保障、减少未来城市贫困人口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政府应该分类解决两类的就业问题。对于自愿性失业的,政府应该通过提供更多本地就业机会、发展社区服务业、完善社区功能(例如提供更多更好的幼儿园、开办社会养老院)来解决其后顾之忧,并通过思想工作积极引导他们进入劳动力市场。而对于非自愿性失业者,政府应该提供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受教育机会和非农就业机会,以此提高其市场竞争力,树立就业信心,从而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1成得礼,董克用1城乡结合部(北京市)“”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研究1经济科学,2004(4)
21孙良媛,李 琴,林相森1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村妇女就业及其影响因素———以广东省为基础的研究1管理世界,2007(1)31李 琴,孙良媛1失地妇女就业及其工资的决定1世界经济文汇,2007(3)
41Chrit opher Flinn and Ja mes Heckman 1A re Unemp l oy ment and Out of the Labor Force Behavi orallyD istinctLabor Force States?,Journal ofLabor Econom ics,1983(1):8~42
(作者单位:李 琴: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广州,510642;
孙良媛: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广州,510642;
罗凤金:国家统计局广东省调查总队,广州,510642) 责任编辑:段 艳
—
48—《农业经济问题》(月刊) 2009年第8期
3项目来源:本文为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一体化研究”(编号:2008sk363)和“发展乡村旅游与合肥市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研究”
(编号:2009sk250)研究成果
企业和其他个体、私营企业,约有15万人未就业,这个数据与合肥市农村家庭基本情况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表1表明合肥市农业剩余劳动力约75万人,其中转移到乡镇企业约10万人,外出务工约48万人。
表1 合肥市农村家庭劳动力基本情况
项目家庭劳动力农业生产需求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乡镇企业外出务工每户(人)32110501140168总计(万人)216105141751048
资料来源:合肥市统计局编12008年合肥市统计年鉴
合肥市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在流向上有三方面:一是城乡间的“向心流”,农业剩余劳动力“从农村包围城市”;二是地区间的“梯度流”,即“孔雀东南飞”,外出人员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地区;三是国际间的“洋流”,以劳务输出的形式到国外。“向心流”最具有代表性,肥东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抽样调查中75%的外出人员选择到省会及省辖城市,选择在县乡就业的只有25%。
二、发展“三农旅游”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主要途径
“三农旅游”的实质是农业与旅游业的交融,立足之地是乡村,但不能把“乡村”仅仅理解为是一个与“城市”相对的地域概念,其应包含三层含义:核心层是农民,他们是乡村活动的主体;实体层(中间层)是农业,是乡村主要产业;外层是农村,代表地域概念。三圈层与旅游业的交合,分别形成“农民旅游”———旅游潜在市场,“农业旅游”———旅游的特种产品,“农村旅游”———旅游的广阔天地,此即“三农旅游”,有时等同“乡村旅游”。本文以农业旅游和农村旅游为研究重点,农民旅游在中国还是潜
在市场。这种延伸有利于把“贫穷的农村”与“奢侈的旅游”两个概念有机联系起来,实现旅游业与农业的无缝连接,加速农业经济与旅游经济的融合,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提高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能力,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共同繁荣。
(一)发挥旅游业优势,扩大乡镇企业就业容量
旅游业是综合性的服务行业,对劳动力吸纳作用极强,因为相当部分旅游项目不是仅凭现代化手段就能取代现代人力的。目前,旅游业对基本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是很高,女性需求量大,这对部分农村弱势劳动力的就业是比较有利的。根据加拿大史密斯的系统模型理论,旅游业每增加3万美元收入就将增加1个直接就业机会和215个间接就业机会。根据世界旅游组织专家测算,增加的旅游收入为3万美元,就业人数发展中国家是发达国家的2倍。据此,以肥东县“十一五”旅游规划为例,到2010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达7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17亿元,旅游业提供就业机会至少有1万人;以合肥市为例,目前国内外旅游增加收入能解决的就业人数可达到15万人。另外,旅游业发展可以带动一大批新型乡镇企业的发展,并激活存量资源,使传统乡镇企业萌发“新枝”,能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邮电通讯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轻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是乡镇企业中比较薄弱甚至是空缺的,因此,发展“三农旅游”可使农业实现多项多次增值,也为农副产品提供了很大的消费市场。
(二)转变农业功能,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多重价值,能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游憩效益,不仅利用生物资源,而且还挖掘景点资源,做到农业和旅游业共同开发,资源的利用价值将更大。合肥市市民感兴趣旅游项目调查中,46183%者选择领略水乡风情游,水乡风情游包括圩区观光农园、池塘垂钓、水乡民俗等。合肥市内陆水域养殖面积为24668公顷,其中池塘养殖14367公顷,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肥西县清平乡特水产养殖、三河镇的水乡古镇、合肥市大圩乡的高科技观光农业、肥东县的2814养鱼场、长丰县的草莓种植等地方特农园不断吸引城市居民前往农村体验农耕生活,从而推动传统农业的纯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合一的综合性功能转变。伴随农业功能转变,农民收入也相应提高,对
—
5
8
—
胡文海等:基于“三农旅游”发展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
2814养鱼场养鱼户的调查发现,从事休闲渔业的农
户年收入是一般养鱼户的2~3倍。
(三)“三农旅游”以城市为客源地,吸引城市资金,实现以城带乡
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主要以都市居民为主,吸引他们前往乡村田园、农场、牧场、林场、渔场、果园
等农业生产场所进行游览、参观和亲自参加力所能
及的劳动。作为旅游的特殊产品,其可以重新唤起城市人对农业的重视,可以引导大量城市资金流向乡村,实现以城带乡的目标。高科技农业观光园还可以普及现代农业科学知识,从根本上扭转重城轻乡的倾向。
三、对策
(一)农业供给结构战略转型,保证转移劳动
力有事可做
proe安装有效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若以发展乡村旅游
为前提,那么必须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战略调整,即从供给单一的物质产品转向物质和精神产品双重
供给,旅游属于高层次消费,其对应的是精神产品的生产。
(二)农民思想观念战略转型,保证转移劳动力有事愿做
在做好劳动力文化知识培训的同时,更要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越高,前来旅游的人才会越多,旅游经济活动才会越顺利,旅游经济规模才会越大。早在1994年,世界旅游组织就提出“高质量的员工,高质量的服务、高质量的旅游”的口号,表明世界范围内旅游服务质量意识的强化和升华。
(三)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战略转型,保证转
移劳动力有事能做
龙趸鱼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的战略转型重在从经验型的初级类型转向知识型高级类型。针对农村实际,加强农村专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只有农民自己实现科学管理,农村才能真正获得农业高收入,发展乡村旅游时农民所投入的无形资产,在他们没有参与管理的情况下很难得到高回报。
以旅游为契机,可以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发展“三农旅游”不可一哄而上,要以农民可做、愿做、能做为前提,有事可做是农村生产发展的表现,有事愿做是农民思想文化建设发展的表现,有事能做是管理民主的表现。
参考文献
11周振东1旅游经济学1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1:109~11021曲福田1资源经济学1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31尹振华1开发我国乡村旅游的新思路1旅游学刊,2004,19(5):41~4341文 军,唐代剑1乡村旅游开发研究1农村经济,2003(10):30~34
51柳百萍1我国人口流动的经济因素分析1合肥教院学报11999,16(2):58~60
教师节开场白61柳百萍1发展乡村旅游与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新选择研究1中国农学通报,2006,22(6):500~50471柳百萍1发展乡村旅游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新选择1中国乡镇企业,2006(5):77~80莉哥为什么被全网封
81胡文海1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1农业经济问题,2008(7):82~86
(作者单位:胡文海:安徽池州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系,池州,247000;
柳百萍:安徽合肥学院旅游系,合肥,230601)
责任编辑:段 艳
广州约会—
空调清洗方法68—《农业经济问题》(月刊) 2009年第8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