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30卷第17期(总第469期)乡村振兴战略下合肥市旅游精准扶贫对策研究
王宇轩1,侯广平1,李 琦2
(1.中共庐江县委党校,安徽 庐江 231500;
2.庐江县冶父山镇人民政府,安徽 庐江 231500)
长歌行 赏析[摘要]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展成就显赫,农民生产生活水平迅速提升。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部分农村地区依旧存在贫困问题。结合合肥市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分析乡村振兴与旅游精准扶贫现实需求,对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对乡村振兴战略下合肥市旅游精准扶贫提出对策。
[关键词]旅游;乡村振兴;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压舱石。《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发
展要求,为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发展指明了方向。实施旅游精准扶贫,深化农村供给侧改革,加强农村产业融合,扩大农民增收渠道,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促进城乡互动交流,直接契合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要求。旅游精准扶贫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一项重要举措。乡村旅游连通一二三产,融合城乡发展,富有“乡愁”情怀,更适宜城市居民短途休闲旅游消费需求,同时适应乡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在合肥市部分农村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实践中发挥巨大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旅游业对贫困地区发展的促进作用,将对乡村振兴战略下合肥市旅游精准扶贫实践至关重要。
1 合肥市旅游精准扶贫开发现状
人文与地理区位条件是合肥市旅游精准扶贫开发的前提和基础。合肥市是安徽省会城市,位于江淮之间,现辖四区(瑶海、庐阳、蜀山、包河)、四县(肥东、肥西、长丰、庐江)、一市(县级巢湖市),将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纳入其中,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地理区位优势。另外,该市乡村旅游市场与消费规模不容小觑。2018年城镇人口已达808.7万人,城镇化率达74.97%,居全省第一。市民消费能力居全省首位,乡村旅游产品需求旺盛,乡村旅游成为该市市民休闲娱乐主要方式之一。据统计,合肥市2018年有867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77个休闲观光农园(庄)年收入超500万元。休闲农业实现旅游收入33亿元,共接待游客3300万人次,占该市年游客接待总量的30%。该市旅游资源分布特征之一即旅游资源大量分布于贫困乡村地区。例如,合肥市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之一的长冲村,位
于庐江县汤池旅游度假区域内,著名景点十八里长冲河蜿蜒而过,极适宜乡村旅游开发。因此,依靠贫困社区特旅游资源,深入推动乡村旅游扶贫项目,是合肥市精准扶贫重要措施之一。
丰富的乡村旅游业态与产品、多产业的创新融合以及全域化旅游结构是合肥市旅游精准扶贫开发的关键。该市目前已建设四大休闲农业集聚带,即位于包河区、庐阳区、蜀山区的环城都市休闲农业集聚带;环巢湖生态休闲农业集聚带;以乡村民俗、农事节庆活动为主的休闲农业集聚带;依托汤池、半汤等特温泉资源建成的戏水温泉休闲农业集聚带。重点培育回归自然型、乡村人文民俗体验型、科普教育型、温泉养生度假型、古村镇旅游型等 10 类乡村旅游产品。合肥市2018年有867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77个休闲观光农园(庄)年收入超500万元。休闲农业实现旅游收入33亿元,共接待游客3300万人次,占该市年游客接待总量的30%。其次,休闲农业成为该市推进全域旅游的关键环节,形成“百万市民游览美丽乡村”的旅游态势。至2018年11月份,建成382个“一村一品”村镇,7个国家级“一村一品”村镇。依托葡萄、茶叶、草莓、龙虾等特农业,该市形成大圩葡萄节、庐江茶文化旅游节、长丰草莓节、合肥龙虾节等各类乡村旅游节庆。2018年该市打造精品休闲农业线路32条,包括以包河大圩和庐阳三十岗为核心的农产品采摘体验、环巢湖休闲乡村旅游观光、以肥西三河和庐江同大等特古镇为中心的乡村文旅精品线路。
乡村旅游的富民效能是合肥市旅游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的引擎。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即深挖农村贫困地区乡土自然和人文资源来开发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生态发展,促进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增收
脱贫。2016年以来,合肥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各项政策,并在旅游开发和旅游扶贫项目上投入大量的资金以保障和支持旅游精准扶贫。例如,该市旅游部门出台《合肥市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加强旅游精准扶贫项目建设,同时划拨专项资金3620万元,在全市17个市级重点扶贫村实施旅游精准扶贫“八个一”工程。2018年,其中5个村庄
[收稿日期]2019-06-17
[基金项目]2019年度合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合肥市旅游精准扶贫对策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FSKYY201943)。
[作者简介]王宇轩(1990—),男,安徽庐江人,助教,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乡村旅游;侯广平(1987—),男,安徽阜阳人,助教,哲学硕士,研究方向:农村问题、                        生态文明;李琦(1990—),女,管理学学士,研究方向:扶贫开发。
-108-
乡村旅游
被评为安徽省2A级旅游村,10个被评为省A级旅游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环境建设明显加强,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培训了一批乡村旅游人才队伍,规范了乡村旅游市场。引导建档立卡贫
困户287户、647人,通过参与经营乡村旅游业、入股旅游企业分红、务工等方式实现人均年增收2402.15元。
2 合肥市旅游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2.1 旅游精准扶贫开发水平有限
2017年,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不足18%。合肥市虽然先后出台《合肥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合肥市旅游业“十三五”规划》《合肥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等有关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规划文件,但实际上各县(市)区在文旅资源挖掘整合与宣传推介等方面缺乏有效统筹,分而治之,开发规模效应较小。其次,旅游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不均衡。乡村旅游产业开发需要完备的旅游基础建设和配套设施,贫困地区道路交通、水电供应、应急保障等基建等级较低,住宿餐饮、医疗卫生、银行商超、无线网络等旅游配套服务不够完善,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服务不专业,旅游管理粗放散漫,游客体验感较差,导致乡村旅游吸引力被消解。
2.2 旅游精准扶贫效率低下
部分县(市)区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思路和理念不清晰,引导精准度不够,贫困户参与乡村旅游业程度较低,受益边缘化。究其原因,一方面旅游扶贫政策落实的对象往往是县(市)区、村(社区)或
企业,忽视了具体的贫困人口,导致旅游帮扶政策实施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不高,项目实施的持久性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扶贫过程欠缺有效监管,导致帮扶对象错位。由于旅游项目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旅游扶贫资金无法独立承担,因此许多旅游项目都会吸纳大量外来资本参与,而外部资本存在逐利性,从市场和成本角度来看,他们乐于雇佣专业旅游经营者和员工,较少考虑贫困人,从而导致真正的贫困户无能力参与乡村旅游经营或服务,旅游精准扶贫的成效不够明显。
2.3 贫困人的认知局限
一方面,贫困人乡村旅游就业参与能力不足。相当多的贫困户缺少旅游发展专业技能,存在缺少经营资本或启动资金、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市场把握能力较低、旅游资源使用权有限等乡村旅游业参与壁垒。贫困地区乡村旅游的大量开发为这些地区包括食宿、交通、商贸等在内的各行各业新增很多就业岗位,但是贫困人主要从事少量专业技能不高且薪酬较低的工作。另一方面,贫困户参与旅游精准扶贫的主动性不高。旅游精准扶贫的目标体是拥有劳动专业技能且参与意愿较高的贫困人,但部分贫困人存在“等、靠、要”思想,自我脱贫意识淡薄。并且,由于旅游产业市场化较高,该行业存在相当大的风险,贫困地区的旅游业底子薄、基础差,前期投入较高,经济效益无法较快显现,导致大部分贫困体担忧该行业获利的不稳定性。旅游旺季往往与农忙时节高度重合,更导致贫困人参与乡村旅游业的不稳定性。
3 乡村振兴战略下合肥市旅游精准扶贫的优化    策略
3.1 统筹政策资金精准合力发展
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在旅游精准扶贫中的引领作用,通过制定本地化的贫困地区旅游发展政策,保障该地区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打造绿生态的发展环境来推动当地旅游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实施。另外,旅游精准扶贫开发项目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吸纳多元化的外部资源来促进贫困乡村地区旅游产业的开发和建设。要结合当地实践,精准定位,确定突出发展的产业和方向。例如由合肥市政府部门牵头,召开旅行社与扶贫村项目对接会,结对帮扶旅游项目的策划建设和市场运营;选择星级旅游饭店设立旅游扶贫商品专柜,对口帮扶并建立长期营销制度;建立健全景区结对帮扶长效机制,依托景区,差异化定位,为旅游扶贫村输送客源;举办乡村旅游扶贫专场宣传推介会,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成果,持续深入推进旅游扶贫工作。大力建设历史文化名县、文化旅游名镇、特旅游名村和乡村旅游示范点,持续培育合肥市17个旅游扶贫村向A级旅游村转型,巩固A级旅游村创建成果。另一方面,贫困乡村实施旅游精准扶贫理应大力拓展融资途径,构建多元化的资源吸纳机制。除旅游精准扶贫项目政策资金外,需容纳多渠道外来资金进入,为保障旅游精准扶贫开发的顺利进行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链支持。近年来,安徽省文旅厅投入扶贫资金120万元,合肥市财政投入旅游扶贫资金620万元,极大地保障了旅游“八个一”工程建设目标的完成。合肥市庐江县以发展全域旅游为契机,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以打造美丽乡镇和省市级中心村建设为目标,加强完善乡村道路交通网、公共卫生场所、旅游配套设施。以美丽乡村提质升级不断带动乡村旅游增质提效。与此同时,
庐江县要对适宜发展旅游业的贫困乡村加大扶持力度,以建设安徽省旅游扶贫重点村“八个一”工程项目为契机,重点建设和完善汤池镇石桥村、万山镇长冲村、柯坦镇分水村3个省级旅游扶贫重点村的旅游基础设施,引导鼓励上述各镇村成立1到2个旅游产业扶贫基地。除此之外,该县近期出台的旅游产业扶贫工作计划和实施意见指出,县“1+3+5”政策体系中应包括贫困户兴办农家(旅)馆,经相关部门验收合格后,在原先最高补助3万元的基础上,在增加上浮5000元的帮扶力度。
3.2 建立健全旅游精准扶贫长效管理机制
3.2.1 坚持做好旅游扶贫对象识别的精准性。首先,建立健全精准识别程序和机制,把旅游精准扶贫所要帮扶的贫困人口从贫困地区总人口中精准筛选出来。识别程序和机制的设计与制定应遵循有效性原则。设计与制定出来的程序和方法具有实际操作性,既能够有效识别贫困地区的旅游产业的开发条件、旅游项目可行性与益贫性,又能够有效掌握贫困人口有无发展旅游业的潜在能力与参与意愿。要准确有效地把握贫困人口的具体状况,尽可能避免普惠政策与特惠政策、区域政策与到户政策实施对象不明确的现象出现,进而提高旅游精准扶贫效果。其次,加强和创新精准识别的手段和方法,提高精准识别能力。
王宇轩,等:乡村振兴战略下合肥市旅游精准扶贫对策研究
-109-
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的结合不仅能够掌握庞大的信息,还能够对这些富含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的比对、处理。应充分融合大数据与云计算的技术优势,多视角、全面分析辨别贫困信息,综合运用人口基础信息库、经济信息资源库、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等基础信息资源,将上述资源与已采集的社保、城建、教育、医疗等相关扶贫领域数据信息进行对比匹配和综合分析,运用云计算、云储存、云管理等专业技术处理方法对贫困地区和人状况进行数据处理,形成专门的适用于旅游精准识别的数据信息资源库。例如,近期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河南省旅游局与高德地图进行合作,运用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设计推出旅游扶贫地图。该产品将河南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与高德地图数亿量的自驾用户资源相匹配,并且经营旅游项目的贫困人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自行完成在高德地图上标注自家营业点的流程。自驾用户通过该系统,进入旅游扶贫地图,就能够显示周边距离范围最近的乡村贫困地区景点。另外,旅游扶贫地图在展示贫困地区旅游景点信息的基础上,还为目标用户提供了美食、酒店、交通、医院、厕所、加油、游客咨询投诉及评论专区等非常全面的信息。最后,在精准识别扶贫目标对象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走访调查,识别出贫困人的致贫原因,即因病、因灾、缺技术、缺劳动力或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致贫等,分析贫困人口发展旅游业脱贫的潜能,将其纳入旅游精准扶贫相关信息系统中。
3.2.2 实施“精准帮扶”。首先,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是指以尊重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禀赋与地理人文现状为基础,选择或制定适合贫困地区的战略或措施。旅游精准扶贫之所以要遵循因
地制宜原则,是因为实施旅游精准扶贫须充分尊重贫困地区自然、人文、交通和区位等因素;在实施帮扶工作时,要因户制宜,甚至因人制宜,以提高帮扶的精准性和靶向性。在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后,要全方位审视帮扶对象参与旅游精准扶贫的主客观条件,即对分析研究当地贫困人旅游资源的占有情况、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目标客户及市场、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等,以提高旅游精准帮扶政策的精准性。对旅游开发底子较薄的贫困地区,依据本地旅游资源的客观实际,改善旅游环境,引导贫困人口参与旅游业相关产业,如土特产加工销售、休闲农业、农业观光等产业,通过特优势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实现脱贫致富;旅游资源和项目充裕的贫困地区,充分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强化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打造优质旅游品牌,在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基础上,通过推进全域旅游,带动贫困地区和周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同时探索完善田园综合体、旅游企业、合作社、新型农业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其次,科学实施旅游精准帮扶,开启智慧旅游精准扶贫。当前“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全国其他地区“互联网+旅游+扶贫”模式正在探索实施中。例如,国家旅游局与高德地图合作开发的“全国全域旅游全息信息服务系统”,通过旅游扶贫地图将贫困地区丰富的原生态乡村景点资源与高德亿量级自驾用户连接起来,在该平台上宣传和推广乡村公益游,帮助贫困乡村通过旅游脱贫致富。因此,合肥市应积极探索“互联网+旅游扶贫”,与相关高科技企业合作,借助信息化、智能化平台,加强贫困地区旅游宣传和推介,增加贫困地区旅游商品产销网络。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可利用智能化平台吸引游客,开发旅游产品预订等多种功能;旅游基础薄弱的贫困地区可利用智能化平台将本地农副特产和传统生产工艺纳入旅游产品生产加工环节,加强与旅游景区的分工协作,带动当地脱贫致富。
3.2.3 坚持精准管理和精准反馈,确保旅游精准扶贫有效实施。首先要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建立健全旅游扶贫信息子系统,精准管理参与旅游精准扶贫贫困人员的基本资料。其次,将贫困地区和人口的旅游精准帮扶措施形成档案,科学管理贫困地区与人口旅游精准扶贫帮扶动态,除了关注贫困人的参与过程,更要监督贫困人口在经营、决策、利益分配过程中各方面的权益能否得到保障,以便有关部门提高旅游精准扶贫评估考核的针对性和准确性。最后,准确深入的跟踪反馈工作是检验帮扶政策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例如,建立旅游精准扶贫观测点,常态化、动态化跟踪、评估旅游扶贫地区的脱贫效果,将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观测点的反馈结果作为评估、考核、改善贫困地区旅游精准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标准。
3.3 增加旅游精准扶贫智力与技术支持
3.3.1 建设旅游精准扶贫智库与研究机构,培育和引进乡村旅游管理与扶贫开发专业人才。首先加强高等院校、乡村旅游科研单位、乡村旅游规划单位、文化旅游部门与扶贫部门的合作,建设旅游精准扶贫智库,培育乡村旅游创客基地,鼓励旅游精准扶贫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其次,建立健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加强贫困地区本地旅游人才培养与外部旅游人才引进相结合,加强乡村旅游扶贫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培育贫困地区本地旅游人才是首要任务,能够激发贫困地区与人口的内生动力。例如,组织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干部、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和乡村旅游经营者进行专题培训,前往旅游扶贫发展较好的地区进行交流,培育“乡村旅游模范村”、“乡村旅游模范户”、“乡村旅游致富
带头人”。二是引进外部旅游人才,完善旅游人才梯队。一方面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以特殊人才补贴的形式,提高政策有效度;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人才合作制度,加强与高等院校、企业合作,或同其他旅游精准扶贫经验丰富和旅游精准脱贫成效显著的地区进行常态化合作交流,加强旅游精准扶贫人才力量。
3.3.2 培育贫困地区与人脱贫的内生动力,完善社会扶贫与自主脱贫的互动机制。贫困地区要建立健全旅游利益共享机制。首先,把握当前的农村“三变”改革的契机,将适宜旅游业发展的贫困地区集体土地、村集体经济、农地经营权、宅基地的使用权等资源折价入股旅游产业商业主体,贫困人可以根据自身拥有的股份,分享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红利。其次,引导成立旅游产业经营主体,使大多数零散的农家乐或家庭旅馆形成旅游产业联合体,争取更多的市场话语权,从而实现产业化、规模化效益。
(下转P202)
-110-
地区差异与时序演化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5.1.1 江西省11个地级市农业绿发展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南昌、九江和赣州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较高的地区,其农业绿发展效率也较高,最高综合效率为0.885;而景德镇和新余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其农业绿发展效率也偏低,最低综合效率为0.479;从而表明江西省省内不同地区农业绿发展效率的较大的差异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绿发展效率存在较大的相关性。
5.1.2 江西省农业绿发展效率不高但正逐渐趋于改善。近十几年来,江西省农业绿发展综合效率均值仅为0.495,处于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但从时序演化趋势看,江西省农业绿发展效率正逐渐趋于改善,且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对综合效率的贡献趋于均等水平;从而表明生产力水平对农业绿发展效率的促进作用在弱化,而生产方式对农业绿发展的促进作用正在强化;但两者都是促进江西省农业绿发展效率提升重要因素。
5.2 政策建议
基于本研究结论,并结合江西省农业资源、农业经济、农业生态环境和城乡发展等实际,因地制宜,提出以下建议:5.2.1 积极探索具有地区特的农业绿发展路径。根据江西省各地区农业资源现状、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城乡发展现状等,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具有本地特的农业绿发展效率提升途径。比如:各地级市根据自身农业要素禀赋特点,充分挖掘地区农业资源价值和生态价值,以市场为驱动,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调整要素投入比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要素边际报酬最优;依据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农业绿发展效率的差异,实施差异化的农业绿发展政策机制,奖罚力度差异化。
5.2.2 强化农业绿生产技术创新及推广应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特别是低碳绿技术的创新及推广应用。政府对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给予政策扶持,积极引导企业、科研机构等开发低碳绿环保技术;鼓励和引导农业生产主体调整农业生产模式,由高排放、高污染等粗放型农业生产模式转向低碳、环保、绿等集约型农业生产模式。
5.2.3 发挥农业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农业绿发展不仅要关注农业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友好,还应关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农业兴旺,则农村兴旺;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不断优化农业结构,积极鼓励农民多种化经营,增加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此外,应建立和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城乡利益共享、均衡发展和公平发展;以实现江西省农业经济增长、农业生态环境友好和社会进步等的统筹协调。
[参考文献]
[1] 林卫斌,陈彬.经济增长绿指数的构建与分析——基于DEA方
法[J].财经研究,2011,37(04):48-58.
[2] 向书坚,郑瑞坤.中国绿经济发展指数研究[J].统计研究,
2013,30(03):72-77.
[3] 邓波,张学军,郭军华.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区域生态效率研
究[J].中国软科学,2011(01):92-99.
[4] 陈诗一.中国的绿工业革命:基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解释
(1980—2008)[J].经济研究,2010,45(11):21-34+58. [5] 吕彬,杨建新.生态效率方法研究进展与应用[J].生态学报,2006
(11):3898-3906.
[6] 朱玉林,周杰,李莎,刘旖.基于能值理论的湖南农业生态经济系今年五一高速免费时间
统生态效率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06):86-89.
[7] 李爽,董玉琛.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我国绿发展水平的研究[J].
管理现代化,2019(02):63-66.
[8] 魏权龄,岳明.DEA概论与C~2R模型——数据包络分析[J].系统
工程理论与实践,1989(01):58-69.
[9] 李波,张俊飚,李海鹏.中国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解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08):80-86.
石英表和电子表的区别
总而言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关乎合肥社会经济发展大局。虽然贫困人口数量在不断降低,但扶贫工作已到了攻营拔寨的冲刺阶段,时间紧,任务重。而乡村旅游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贫困众脱贫增收的重要渠道。因地、因人、因时合理开发合肥市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提高贫困众参与旅游扶贫的精准性和受益于旅游扶贫的精准度,不仅方便贫困人居家就业增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人口外流导致村庄“空心化”。因此,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让农民脱贫致富、村集体稳定增收是合肥市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化学键”,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的现实需求。
轻伤害量刑标准[参考文献]
[1] 华新红.都市休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EB/OL].http://v.
cn/xwzxdt/csbb/201901/t20190103_2699733.html,2019-01-03.[2] 汪惠萍.“互联网+”背景下合肥市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J].哈
尔滨学院学报,2018,39(09):51-54.
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申请进度查询
[3] 郭玉琼.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报告(2017)[A].两岸创意经济研究报
告(2018)[C].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2018:16. [4] 刘佳.关于发展合肥乡村旅游的几点建议[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
报,2018(05):62-63.
[5] 韩婷.用独特的资源打造属于自己的旅游项目——合肥15家旅游
企业对接扶贫村深度挖掘优势项目[EB/OL].http://v.
cn/5070/tpgjgzzl/201905/t20190520_2793451.html,2019-05-20. [6] 郭睿思.庐江县用旅游打开扶贫路[EB/OL].http://v.
cn/4447660/5370056.html,2017-10-09.
[7] 闫明.重庆市旅游扶贫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
学,2017.
[8] 李晓洁.旅游精准扶贫实施机制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8.
(上接P110)
-202-
怎样填写高考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