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赏析
冼星海(1905-1945) 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原籍广东番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发表音乐作品近三百件。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乐曲诞生于战前最为惨烈的日子那是一九三八年武汉沦陷后的事,著名诗人光末然带着抗敌演剧三队撤退,经过黄河,引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抵达延安后写成黄河诗章,在农历大除夕做了朗诵演出。此曲现在已成为中国合唱艺术之典范!
全曲分八个乐章: 作曲:冼星海;作词:光未然 独唱:杨洪基,王秀芬;朗诵:瞿弦和 指挥:严良堃 乐团:中央乐团交响乐团,中央乐团合唱团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这是一首惊心动魄的合唱曲。它以磅礴的气势、紧张的情绪、近似呼喊的音调,描绘了黄河船夫迎着惊涛骇浪顽强地驶向彼岸的动人画面。音乐素材吸取了北方民歌和船夫号子的某些音调和节奏,经过独具匠心的艺术加工,提炼出了动作性很强、短促有力的主导动机。这个动机贯穿全曲,经过发展、变化,使音乐具有坚毅、勇敢、奋进的特征。在演唱上采用了领唱、合唱的形式,造成了一呼百应,锐不可挡的气势。中间部分将
此动机的节奏展宽,改为拍子,速度放慢,和声进行也很平稳; 着意刻画了英勇的船夫们战胜风浪,终于登上了彼岸的胜利心情和自豪感。与前段的情绪上形成鲜明的对比,也为下段音乐的出现作了准备。下一段音乐是在前段抒情性、平静的音乐之后展开的,它以雄健的气势、饱满的感情、斩钉截铁的力度和较快的速度把歌曲推向高潮,唱出了: 紧接着,紧张的划船音调再次出现,并加进了喘气的声音,力度也逐渐减弱,给人以船夫们驾船破浪,冲向远方的联想。这段尾声“象征着斗争的不断性”(冼星海语),预示着经过艰苦的奋斗,一定会到达胜利彼岸的前景。
亲情名言 第二乐章:黄河颂:这是一首男中音独唱歌曲。歌曲以热情、自豪、悲壮的感情,抒发了“站在高山之巅”鸟瞰黄河时,感慨万千的情怀。全曲由三个乐段构成。开始部分是一个音域宽广、气息深长、旋律线起伏较大的音乐主题。它显示出黄河的雄伟,饱含着热烈赞颂的感情: 然后,以流畅的旋律,近似喧叙的陈述方法进入了第一乐段,形象地为我们展现了浊浪滚滚的黄河,曲折宛转、奔腾不息、源远流长的自然风貌。这段音乐的素材来自主题,是根据歌词的内容,用模仿、简缩、伸展等比较自由的手法发展的: 第二乐段以稍快的速度,更加亲切、热情的音调,讴歌了五千年古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赞颂了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巨人般的不屈不挠、勇敢坚强的性格。在这一乐段中“啊!黄河”出现了两
次。第一次是具有感叹、赞美的情绪; 音调挺拔激越,表达了自信、豪放的感情。其中的小甩腔吸收了我国戏曲音乐中的表现手法,对感情的表达是细腻入微的。通过两次“啊!黄河”的不同处理,把这段音乐很有层次地推向了高潮。 第三乐段曲调的节拍又回到了拍子。速度稍慢,句与句的衔接很连贯。这段音乐,以情景交融的手法,把浩浩荡荡的黄灌和具有黄河一样坚强性格的英雄儿女交织在一起,相互映衬,深刻生动地表达了对黄河和对祖国英雄儿女的赞颂这情。展示出其不意们伟大民族像黄河一样,不畏强暴,不怕困难,永远向着胜利前进的形象。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 这是一首长诗,以三弦作伴奏朗诵。它由远及近的叙述了历史上黄河泛滥给两岸人民带来的灾难;叙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东方海盗日本侵略者在黄河两岸杀人放火、奸淫掳掠的惨景。后段着重描绘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动员起来,在黄河两岸,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游击战士、野战兵团星罗棋布,誓与日本侵略者决一死战的英雄气慨和必胜信念。全诗洋溢着真切的情感、悲壮的气氛和凛凛正气。气魄雄传,感人至深。 伴奏部分的曲调,具有波涛翻滚的形象,并蕴藏着《满江红》、《义勇军进行曲》的音主财,它既是诗的背景的描绘,也是根据诗的内容在情绪上的渲染和补充,可谓两相交映,相得益彰,形象地展现了抗日烽火遍地起的雄伟画面。此
乐章在演出时有时省略,关于此事,光未然曾呼吁说:建国后的多次正式演出,都忽略了朗诵歌曲《黄河之水天上来》,我对此表示遗憾。朗诵歌曲,表演时难度较大,人们怕处理不好,会影响了整个演出的效果。1939年4月在延安的最初两场演出,是由我带病朗诵的,当时伴奏条件也比较简朴。后来在延安演出,解放前在南北各大城市业余演出,都是八首歌曲一气呵成的完整演唱。现在的专业团体的高水平演唱,各方面的条件比过去强得多。我希望艺术家们克服困难,希望听到大合唱全曲的完整演出。
第四乐章:黄水谣: 这是一首女声齐唱,粽子需要煮多久才会熟后改为女声二部合唱。。它以今昔对比的手法,揭露、控诉了日本侵略者入侵华北以来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记述了黄河两岸人民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所遭受的深重灾难。 歌曲吸取了民谣的形式,经过独具匠心的艺术处理,使它成为一首新型的民谣体歌曲。 全曲由三个乐段构成。 第一乐段可以看成为两部分。前部分具有徵调式的彩,后半部分则有羽调式的彩(前八小节),这两个不同彩的段落是通过徵调式的属音和羽调式的下属音“2"起着桥梁的作用。最后十小节才使曲子调落在主音上。这种曲调润方法,在民歌中是屡见不鲜的: 以上这段曲调,委婉、秀丽、优美、亲切,描绘了黄河两岸沃土千里,两岸人民世世代代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的和平生活景象。紧接着由一个四小节的间奏,过渡到第二乐段。 第二乐段以缓慢的速度,低沉、悲愤
的情绪,描绘了由敌寇的侵略、国土的沦丧,黄河两岸人民妻离子散、流离失所、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惨景。在乐段结束句中,作者巧妙地把悲愤、痛苦的情绪推到了新的高度,听来催人泪下,被看作为点睛之笔: 第三乐段可以看作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再现,更为徐缓的速度,如泣如诉的歌腔,使无限痛苦、悲愤的情绪更充分地表现出来,在人们心中引起强烈的感情共鸣。在高音区模仿歌腔的尾奏,使人回味无穷。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 这首歌曲原为男声对唱,后改为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这首歌曲的曲调是吸取山西民歌的音调写成的。它以问答的形式,采用不同的调式对比,通过两位流亡在黄河边上的老乡共抒胸臆,反映了千百万流亡众共同的悲惨遭遇,表现了他们决心拿起武器参加游击队与侵略者决一死战的情景。 歌曲为单乐段反复的分节歌形式。旋律质朴、风趣,特别注重与歌词声韵的幅度,塑造了黄河勃然 结合,唱来亲切上口,乡土气息浓郁。最后是乐段上句和下句相叠置的重唱和合唱,很有气势。寓意流亡众在奔腾叫啸的黄河的启示下,不再忧郁,拿定注意,奋然到太行山参加游击队,坚决打回老家去的决心。合唱部分速度逐渐加快,使感情热烈豪放,犹如千百万众绝处逢生,结伴同行,浩浩荡荡地踏上了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光明道路。
第六乐章:黄河: 这是一首女高音独唱歌曲。音调悲愤缠绵,感情深沉强烈。它通过沦陷区一个妇女的悲惨遭遇和痛不欲生的控诉,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哭诉了我们民族的深重灾难,是用血和泪在唤起人们拿起武器,投入神圣的抗日救亡战争。 全曲由多乐段组成。运用大小调交替的手法、多变的节奏很有层次地表达了一位受迫害受污辱的妇女极为痛苦和悲愤的情感。曲调吸取了陕北民间哭腔的某些特点,委婉悲凉,痛切感人。第一乐段尾部有所扩充,以徐缓的速度、级进为主的旋律、悠长的气息,表达了面对黄河滚滚波涛,痛苦泣诉的感情。第二乐段节奏有所紧缩,五小节相同节奏型的短句,使控诉的感情步步加深,恨不得要把满腔悲愤一口气说完。紧接着速度转慢,给人以肝胆皆裂的痛楚,表达了痛不欲生的强烈悲愤情绪。第三乐段力度加强,把狂风、乌云、黄河的波涛和痛苦的心情紧紧交织在一起,使乐曲的情感进一步加深。最后一段在节奏上基本重复了第二乐段的节奏型,音区有所提高。并以渐强的力度、较快的速度,把歌曲推向了高潮,表达了“替我把这笔血债清还”的主题。
严宽微博第七乐章基金购买方法:保卫黄河: 齐唱、轮唱。是这部大型声乐作品的主题歌。它以响亮的战斗口号,铿锵的节奏,振奋人心的旋律,刚毅、自信,充满力量的感情,形象地刻画了游击健儿端起土洋、挥动大刀长矛,在青纱帐里、万山丛中,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
斗的壮丽场景。 全曲采用了进行曲体裁、以短促有力的乐句,多分解和弦进行等方法,使歌曲明忆你观、雄伟、豪放、音乐形象分外鲜明,并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齐唱之后的二、三、四部分轮唱,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恰似黄河的波涛,滚滚奔流,巧妙地隐喻了抗日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终于汇成了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它将压倒一切敌人,显示了英雄民族的伟大气魄。轮唱时“龙格龙格”的人声伴唱,听来变化无穷,情趣横生,增强了生动、活跃、乐观的气氛。这首歌曲音域只有十度,是用六声音阶写成的。曲调吸取了广东民间狮子舞的某些音调和民间打击乐的节奏特点,具有广泛的众性,是抗日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 : 混声合唱,是大合唱的终曲。它是整个大合唱主题思想的高难度度概括,歌曲以主调和复调并用的手法、多变的节奏型、非常宽广的怒吼的形象。它排山倒海,惊天动地,显示出整个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巨大的车量,召唤着全中国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破晓而战斗。歌曲开始部分以主调的写法,逐渐展宽的域,将“怒吼吧,黄河”重复了三遍。形成了极磅礴的气势,给人以紧迫感。 接着用复调的手法、多层次地声部节奏处理,描绘了汹涌澎湃的黄河后浪推前浪,象巨人般地发出了怒吼和狂啸,召唤着全中国人民起来战斗: 在气势磅礴的第二段音乐之后,经过四小节间奏的过渡,
使曲调速度转入了慢板,以复调的手法,悠长深沉的音调,通过“啊”的感叹,把人们带到了痛苦的回忆中去。接着女低音和男高音声部次第陈述了历史上我们民族的灾难,男低音和女高音声部也参加起来,交织成一段彩丰富、感情真挚、哀声四起的悲歌。仿佛神州大地到处都在呻吟,都在控诉。这是一段绝妙的音乐,感人至深。通过情绪的大幅度跌宕,和前段音乐形成鲜明对比,为下乐段高潮的出现作了准备,并为高度地概括整个大合唱作了精巧的安排,体现了作者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巧妙结合,也是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的典范。第三段音乐的情绪是突然转换的:速度转为稍快,和声以主调写法为主,描绘了松花江、黑龙江、珠江、扬子江一起在呼号,衬托出四万万民众团结起来,誓死保卫国土的浩浩荡荡的宏伟情景。 最后一段由无限感慨的“啊!黄河”为导句,引出以连续三个小节切分节奏为特点的第一个乐句。曲调是级进上行,造成一种一往无前、锐不可挡的气势,令人振奋不已。最后,作者把结束句重复了三、四遍,以递增的速度、多变的和声处理,造成具有排山倒海、雷霆万钧之力的高潮,使黄河战斗的警号声久久在人们的心头回荡,鼓舞着人们永远向着胜利前进!
《黄河大合唱》赏析
这部作品由泰瑞斯吉布森八个乐章构成,包括《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等。我对作品中的第一、第四、第五、第七、第八四个乐章感受深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