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原文及教案
教案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案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领,使教学成效最优化。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原文及教案,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原文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婉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起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军港之夜歌词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伟人
显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格
郭子睿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培养下
发扬滋生!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掌控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诵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进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忘过去,努力进取,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奉献气力。
教学重点:
1、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激发民族自豪感和中华民族的强大而努力学习的自信心。
2、查阅资料,了解时期背景及诗人写作此诗的意图。
教学难点:掌控诗文的基调,加强对诗歌的朗诵,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书本装订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培养了流域两岸的人民。
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好像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叹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二、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1、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诞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期即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盛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负《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创作背景
《黄河颂》是抗日战争时期, 交响乐《黄河大合唱》中一首独唱歌曲的歌辞, 作者的创作意图是期望在抗日战争时期, 激发起人民对中华民族的酷爱和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 虽然其创作年代已与我们相去甚远, 但那奔放,豪迈,铿锵有力的诗句和强烈的情感, 至今读起来仍旧能引发我们的共鸣, 唤起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自豪感.
selina烧伤三、解题:
本文题目是《黄河颂》,哪个字最关键?(抓住“颂”字)
四、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
注音
山巅(diān) 澎湃(péng pài) 狂澜(kuáng lán) 屏障(píng zhàng) 哺(bǔ)育 浊(zhuó)流
九曲(qū)连环 浊流(zhuó) 滋生(zī)
2、释词
御封
山巅:山顶。
澎湃:形容波浪相互撞击。
狂澜:庞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陈艾森勃起
培养:豢养。
五、合作探究: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画,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勇往直前、无坚不摧
2、文中反复显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颂黄河部分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赞美的?
历史奉献、地理特点、自然特点
3、结合时期背景,请根据诗歌的内容,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
河精神。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令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4、结合时期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令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5、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种?为何?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六、总结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足够强大。所以,我们仍旧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
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气力。
七、作业布置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学反思
《黄河颂》是一首歌颂黄河的英雄气势和民族伟大精神的诗歌。它是《黄河大合唱》中第二部分《黄河颂》的歌词。诗歌以奔放烈火的笔调歌颂了黄河精神,激发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豪情。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求含蓄。当诗人描画事物时,常常会借助某种具体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果写景就是借景抒情,如果咏物就是托物言志。因此,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我始终提示自己,要引导学生学会从这些事物或景物中品析、知道诗歌内涵与作者感情。
在上课一开始我向学生介绍了作品的有关背景,从九·一八事变到《黄河大合唱》的几个组成部分;由介绍历史背景到凝听这段历史的荡气回肠;由对《黄河大合唱》的整体感知到对音乐作品的观赏、感受,学生对这样宏大的作品的主题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在上课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时,学生基本都能准确感知。他们对这首歌词中体现出的一种压迫下的呻吟,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忿,全民团结抗战的豪情,都有十分深入的知道。面对学生的这些感悟,我知道他们对于作品的主题思想基本可以掌控了。
接着,为了进一步激发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我借助多媒体在音乐的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诵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歌词中豪情澎湃的民族感情。学生在一次又一次地诵读实践中,不断丰富语言的积存,培养语感、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会。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不宜过量讲授,根据诗歌意境,肯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采取多种方式读出诗歌的韵味。最后利用对课文歌曲的观赏渗透德育,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在一次又一次影像、音乐,视觉、听觉的冲击下,学生充分感遭到黄河的英雄气势与波涛汹涌的形象,知道了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品味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同时更引导学生进一步知道了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辟,勇往直前的精神。
最后,我还根据自己的见解和简单的音乐了解给学生唱了《黄水谣》、《保卫黄河》、《满江红》、《我爱你中国》等几首歌。学生在我的感染下豪情高涨,这样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这首歌词的知道,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成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原文及教案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