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十位教师的先进事迹
时间:2010-09-19
一、于漪同志
事迹简介:
于漪,女,汉族, 81岁,中共党员,某某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9年的教育生涯,无私奉献、执着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走向理性与科学,着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做好传帮带。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等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2009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某某市劳动模X等荣誉称号。
于漪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于漪,1929年2月7日出生,196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78年被首批评为语文特级教师。自从1951年复旦大学教育系本科毕业分配到中学任教,她先后荣获某某市中小学优秀校长、某某市优秀共产党员、某某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某某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教育督导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两次被评为某某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四次获某某市劳
动模X称号、五次获某某市“三八〞红旗手称号,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任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某某市教师学研究会会长等。历任第七、八、九届市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
五十九年的教育生涯,五十九年的艰辛探索,于漪没有一天停止过对教育的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走向理性与科学。她一直扎根在某某根底教育的最前沿,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身体力行,始终不渝,以高尚的师德修养、精湛的育人艺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塑造了一位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光辉的人民教师形象。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等成为“一面鲜明的旗帜〞,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推动全国根底教育改革、开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育人是一代师表,教改是一面旗帜。〞教育部原副部长、国家总督学柳斌同志对于漪教师的评价,概括了她平凡而又杰出的人生。
一、高尚的师德风X,成为德育工作者的楷模
教书育人,以人为本。于漪认为,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德育工作来展开, 德智体美,以德为先,教师的责任不仅在授业,首先是“传道〞。59年的教育实践始终贯穿了这一理念,通过几十年来不懈努力,于漪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引领人。成为语文教育改革的典X。在她的教学生涯中开了近2000节公开课,但凡观摩过于教师上课
的学生和同行,无不为她的蕴德育于语文之中的教学艺术所吸引、所折服,“是一种优美的享受〞。近五十堂公开课被媒体录象、传播,已作为教师教学研究和培训的经典。
于教师的语文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表现师生互动,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有些原先看到作文命题就会哭鼻子的同学,在于教师热情鼓励、循循善诱下转变成写作的“积极分子〞;原先写字七歪八斜的,写出一手漂漂亮亮的书法,以后成为清华大学的高材生;甚至初中学生在听了于教师的讲课,深深为于教师的教学魅力所打动,不仅爱上了语文学习,还如痴如醉地写出了上万字的学生文艺节目剧本。有一位口吃的学生不仅表述困难,而且语文成绩很差。经过于漪的悉心指导,不仅爱上了语文,而且成为了学校演讲队的主力。她班上先后来过4位口吃的学生,在于漪的帮助下,口吃的毛病改掉了,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日后都成为国家建设事业的有用之才。当年有一位口吃最严重的学生日后成为中外合资公司的外贸代表。很多以后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并做出成绩的学生,在回忆当年时都不约而同地肯定了于漪教师的寓德育于语文之中的教学方法给他们成人奠定的根底。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于漪教师还不断总结探索教学实践的经验,发表的《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兴趣·感情·求知欲》等几十篇文章,对活跃语文教学,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立人为先,教会学生做人
生命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结伴同行,这是于漪作为一名党员教师的终身追求和崇高的人生境界。她的一生充满了理想彩,更充满了使命意识。对于漪来说,教师既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人生理想,是一个需要以整个生命去拥抱的伟大事业。她始终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浇花要浇根, 育人要育心。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信念,使学生成长为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所需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于漪就开始实施德育渗透学科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从当时4个班级的学生共372份抽样问卷结果看,学科加强德育渗透的教学思想性明朗和比拟明朗的占86.5%。这个传统一直保持到现在。同时,她还注重增强学生“做人〞的意识,今日学生,明日人才。因此必须从今日做起,提高严格塑造自己的自觉性。学生一进校就向他们灌输“做人〞的意识,把“学知识〞和“学做人〞结合起来,加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当代学生的形象〞的系列教育,并千方百计把文字表达的内容内化为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自觉的行动。
于漪对每个学生都满腔热情。1975年,她带了全校一个最乱的年级,当时,“〞尚未完毕,受到社会不良影响,全年级11个班级,几乎都是乱班,打架、偷窃、倒卖粮票,心理和行为偏差的现象很多,搅得全校52个班级无法上课。年级女教师几乎都哭过,甚至有的学生竟然将男的体育教师的鼻梁骨打断。派出所公安干警几乎天天来。于漪接手后,认为学生都是我们的孩子,相信他们会改变的。因此,她坚持说服教育,正面引导。向全年级同学宣讲:一个没有理想、没有信念、没有知识的人是
奥尼尔宋茜在一起了吗
无法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她每周坚持带领学生学理论,学历史,坚持讲理想、讲信念。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并注意开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课外兴趣。告诫学生:“光明总会到来。现在抓紧学习,将来国家总需要建设人才。〞经过于漪和年级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年级面貌发生根本改变。1977年,被评为某某市先进集体。其中有两个班,竟然100%考上了大学,这即使在今天也是罕见的。
数年前,某某市曾开展过“今天怎样做教师〞的大讨论,同时举行了“我心目中的教师〞征文活动,结果在“我心目中的好教师〞这一栏目里,“于漪〞的名字出现次数是最多也是评价最高的。这充分说明了于漪教师铸中华教师之魂的精神感召力。
生命和使命结伴同行,让于教师站在时代和民族开展的高视点上。她认为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追求真善美,教师必须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因为今天的学生质量,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更是后天的民族竞争力。于教师深深热爱着我们的祖国,深深的爱着她的事业和她的学生。她教学生学习,更教学生做人,当年的学生,今天的某某市文广集团副总裁、《新民晚报》总编胡劲军后来感慨的说:“于教师当年的教育成为我工作的动力。〞2002年某某市重大工程建设金杯得主王运丹大年初一向于教师表示感谢,当年正是于教师给他树立了“国家建设需要人才〞的人生目标;今年,她的学生曹中柱因为“敢坐火山口〞,顶着压力支持开办平价药房,屡次被媒体报道。曹中柱衷心感谢着于教师,他说:“于教师教学生,教得顶好的是教做人。她要我们做一个正直的人,要敢于负责任。〞这是她立民族教育之根的生动反映。退房违约金
三、开拓创新,始终站在时代的制高点
于漪教师是一位时代感强、有着先进的教育思想、前瞻性的教育理念的教育家,在某种意义上说,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一直引领着近几十年来某某乃至全国根底教育开展方向。她认为,“时代在前进,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教育必须具有前瞻性,因为教育效果往往是相对滞后的。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克制浮躁,登高望远,要用明天建设者的要求,指导今天的教育。勤于学习,开拓进取,努力奋进,始终站在时代的制高点,是她的追求的目标。为此,她为自己确立了一个目标:达到三个“制高点〞,做到三个“瞄准〞。三个“制高点〞就是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始终把培养现代的合格公民放在首位,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站在战略的制高点上,把提高学生的素质提到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民族的素质战略的高度;要站在与根底教育先进国家竞争的制高点上,显示民族的志气和自尊,显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威力。做到三个“瞄准〞,就是瞄准二十一世纪的根底教育,努力把今日的学生培养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有用之才;瞄准国外根底教育先进国家的教育,从严治学,发奋图强,教出水平;瞄准国内、市内兄弟学校的教育经验,博采众长,力求少走弯路,教出特。
在中国当代语文教育史上,于漪曾提出两次重要的语文教育改革思想:1978年提出的“教文育人〞和1996年倡导的“弘扬人文〞的主X,都在语文教育思想开展史上产生重要影响。她的“教文育人〞的思想,以
国家安全手抄报素材
“全面开展的人〞为培养目标,构建了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的语文教育理论,有力推动了语文教育由“语言——文字〞型教育到“语言——思维〞型教育这一划时代转变的实现。面对21世纪信息革命的时代,于漪的教文育人的思想为语文教育提出了一条开展新路。她的“弘扬人文〞的主X,引发了全国X围的语文性质观的反思,即丰富和完善了教文育人的思想,又促进了语文学科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四、呕心沥血培育新秀,一生奉献不图名利
在于漪教师的心目中,教育是一块圣土。她在这块圣土上以青春的奉献演绎着精彩,以生命的投入创造着美丽,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开展竭尽全力。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于漪教师深刻体会到,学校的质量说到底是教师的质量,教师队伍的未来希望在青年教师。因此,在学校开展中,她最关心的就是青年教师的成长。为了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她首创了教师与教师的师徒“带教〞方法,就是组成培养的三级网络——师傅带徒弟、教研组集体培养、组长负责制,有效地促进了青年教师队伍的成长。
曹格打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于漪教师共“带教〞100多名全国各地的青年教师,经她带教的青年教师,一个个都成了学校的教学骨干,涌现出了一批象程红兵、陈军、王静波、王缨、谭轶斌、朱震国等知名的教学能手,这当中凝结于漪教师大量心血。
美股历史触发熔断
如果要问于教师听过多少位青年教师的课,恐怕她没法说清,但她在每节课后的评课中对教材的分析讲解,对上课教师驾驭课堂的指点是那么清晰、独到与深刻,被青年教师誉为“活的教育学〞。
在于教师所带教的本校青年教师中,有的已被评上特级教师,有的屡次在全国的教学大赛中获奖,有的已走上领导岗位,可谓“桃李满天下〞!
50年代,于漪教师扎着长辫走进了中学任教,她以刻苦的钻研,耕耘在三尺讲台;以某某的坚韧,播撒着智慧的良种。60年代于漪教师参加中国共产党,在的风风雨雨中,她始终坚持教育,坚信中国需要教育,教育将成就中国。70年代末,于漪教师以厚实的功底,数以上百次的公开课和论文专著,以她高尚的师德,被首评为语文特级教师。80年代,于漪教师在教学与管理的岗位上,以远见卓识,构筑了学校的人才高地,使学校进入了可持续开展的快车道。90年代以来,长期的教育实践研究,使于漪教师引领着时代的开展,成为教育改革的弄潮儿。
新一轮课程改革刚拉开了帷幕,于教师飞往参加了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的审定,作为其中唯一的一位中学教师,她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在某某二期课程改革的教材审查中,于教师又是唯一的一名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审到高中三年级的审定专家。
于教师还是华东师X大学、首都师X大学、某某师X大学、某某大学等四所大学的兼职教授,她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的重任,她在华东师大的礼堂里为教师们作“今天怎样做教师〞的讲
张馨予黑历史
座,也为教师们传授语文教学的“真经〞;她不顾年事已高风尘仆仆地赶到某某、某某等地讲学,传授现代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理念;她还是某某市白玉兰的远程教育网客座教师;为某某某某地区、红河地区、三峡库区、某某等地教师们讲授她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和她对教育的那片赤诚的爱,她走出某某,为全国教育服务。
近些年来,她还不断自我开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她主编的《现代教师自我开展丛书》〔共18本〕已经出版;她主编的《现代教师学概论》已经教育部审定,作为全国教师职后进修的材料。她还撰写了《让生命与使命结伴同行》、《为人师表要德才兼备》等文章;《于漪文集》六卷本也已正式出版,这在新中国教育史上,是第一位中学教师出版文集。因为她的努力,中国教育开展史宝库中,又多了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在上某某方电视台为庆贺于漪从教50周年所拍摄的专题片中,于漪教师语重心长地说:“青春是无价宝,教师要对他们千百倍的珍视,千百倍的关心。〞几十年来,于漪教师牢记党的宗旨,牢记共产党员的义务与责任,孜孜不倦、上下求索,让自己的生命和历史的使命结伴同行,在事业的奉献中提升思想、净化感情,她的赤诚之心将激励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更加辉煌。
二、王生英同志
事迹简介:
王生英,女,汉族,53岁,中共党员,某某省某某市横水镇卸甲平村小学高级教师,中共十七大代表。30年如一日,坚守在条件艰辛的农村学校任教。一场暴雨冲毁了学校教室,她把孩子们领到家里去上课。为扩大教室,把家里的大豆、小麦等粮食卖了,不顾病残之躯和丈夫一起挖沙、刨石等。爱生如子,倾尽全力帮助家庭贫困学生求学。曾获全国模X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某某省优秀党员、某某省道德模X等荣誉称号。
王生英同志是某某市横水镇卸甲平小学的一名普通的山村女教师。那里山高坡陡,土薄石厚,山路崎岖,交通不便。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她三十年如一日,历尽艰辛,默默奉献,大力弘扬着党员教师永恒的师德魅力。在教育工作中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自己对教师的深刻理解、深厚挚爱和无悔追求,是学习落实科学开展观的楷模。中央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开展观活动以来,她更是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事事起带头作用。她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洒一腔热血,育一代新人。
王生英先进事迹
一、让山区的孩子都能上学是她多年的夙愿
1956年,她出生在卸甲平大队的西平自然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和绝大多数的农民家庭一样,
生活十分清贫。幼时她又遭不幸,一场疾病使她患上了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可生性好强的她,偏偏喜欢上了读书,而在当时,上学简直就是一种奢望,因为家家都是糠菜半年粮。村里的许多孩子因为家境贫寒上不起学,一些家庭根本就不让孩子上学,更何况她是一个女娃,还有残疾。她的爹娘疼爱她,也比拟开通,积极支持她上学。她深深体会到山区的孩子上学是多么的不易呀!于是她暗地时立下志向,刻苦学习,长大当一名教师,让村里的孩子都能上学,都上得起学。在父母困难的支撑下,她以顽强的毅力,勤奋刻苦,读完了高中,并在当年终于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这时候她突然萌发了一个想法,她要做一棵“傲岩争春〞的青松,扎根在这贫瘠的山区,为山区的孩子、为山区的教育事业奉献她的青春和热血。
二、山路崎岖,挡不住她献身教育的脚步
她生活的卸甲平村共有4个自然村,村与村之间不是大山相隔,就是隔河而望。她教学的第一站是东平自然村。从家到学校,中间隔着一条大河,需要走半个小时的路程。因为她身体残疾,腿脚不便,摔跤是常有的事。每到雨季,山陡路滑,河水暴涨,架在河上的木桥常常被洪水淹没、冲断,往返学校只好从河坝上趟着没膝深的河水过河,随时都有摔倒的可能,一不留神就可能被河水冲走。即便是身体健壮的青年人,从这儿过河都是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初任教师的那几年,满脑子想的都是教学工作,趟水过河从来没有害怕过。经常浑身泥泞地赶到学校,再一身疲惫回到家里。1978年6月,连绵大雨下个不停。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她只好让他们回到自己家里。这时候的她,心里没有了着
落,急得团团转,只盼着老天爷赶快把雨停下来,可是雨依然不停地下着。顾不了许多了,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她拖着残疾的腿,冒着不停的雨水,踏着泥泞打滑的山路,挨家挨户到每个学生家里上课、辅导、批改作业。20多天里,不管雨有多大、风有多急,她每天坚持跑遍全村,决不落下一个孩子。因路滑摔倒过多少次,她已经记不清了。乡亲们每当看到她这个样子,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心疼地拉住她的手一股劲地掉眼泪。每当这时候,她常常想起她的教师送给她的两句赠言:学春蚕吐尽银丝织春景,做人梯献出碧血育人才,心里便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为了钟爱的教育事业,三十年的教学生活,她二十年以校为家,从来没有误过学生一节课。初任教师的头几年,她都是在涉河中度过的。为了给程度差的学生补课,她常常以校为家,以学生家为校,默默地奉献着一切。多少个夜晚给学生补课回来,在山间小道上跋涉,道路漆黑,没有灯火,经常被摔得鼻青脸肿。但这些没有动摇她的决心,长时间的摸爬滚打,她竞能在崎岖的山道行走自如了。
三、“有付出,有牺牲,才能换来山区面貌的改变〞
这是她对三十年来教学生涯的理解。1986年,她自愿到最偏僻、最艰辛的桃园学校任教。为了改善学校条件,她来丈夫利用学生放学回家的时间,垒好土墩,修整了不平的地面,为孩子们上课解除了后顾之忧。接着又自己花钱,和丈夫修补好教室。丈夫的支持让她感到莫大的幸福的鼓舞,工作到了忘我的程度。每天起早贪黑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经常吃住在学校。长时间的劳累和营养不良,使她身体
变得消瘦、虚弱,常常晕倒在课堂上。她这种忘我的工作,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动着学生也感染着无数的村民。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誓言,把科学开展观的深刻内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现了出来,用一颗丹心育一代新人。
四、再苦不能苦孩子,以家为校十余载
1993年,一场暴雨冲垮了她们赖以学习、生活的的教室,学校坍塌成一片废墟。她和学生们望着那一片瓦砾,伤心地哭了。洪水不仅仅冲走了她们的教室,而且冲走了她们的期望和理想。当时由于山村经济十分困难,学校重建拿不出钱来。怎么办?让孩子们到哪里去上学?村里再也不出一间能容下几十个学生的房屋。到外村学校去借读?不行!外村学校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而且去外村上学要途经两条狼路,野狼经常在那里出没,过去曾有过小孩被狼吃掉的事情,非常危险。她便和丈夫商量,决定把孩子们领到家里去上课。家里的房子虽然不宽敞,也很破旧,但总比在野外上课强多了。爱人听了她的话,二话不说,便回家收拾屋子去了。从此,她们家里间、外间,还有门口台阶便成了三个班学生的教室。
孩子们在这样拥挤的环境里上课,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她一心想把自己家的房子改造成大一点的教室。这在当时谈何容易呀!1989年因为爱人生病欠了人家一大笔债,而她当时每月只有70元的工资,怎么办?夫妻俩横下一条心,把家里可卖的大豆、玉米、谷子、小麦全拉出去卖了,盖房的钱还是不
够。于是她们又到东姚乡李家厂村付银顺家赊砖瓦。好话说了一箩筐,才谈妥了砖瓦的事。为了解决木材问题,她们把家里的大小树木全刨出来,又到几十里外的某某县马家乡横岭村姨父家借了椽子和檩条。在建房的日日夜夜里,她和爱人一起挖沙、刨石子、搬砖、和泥,不知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终于建成了和孩子们日夜盼望的家庭学校。为了学生们的安全,爱人又想尽方法,给楼梯走廊焊上了栏杆。从此,乡亲们没有了后顾之忧,孩子们有了宽敞的教室。而她和丈夫,因为建房过度劳累累倒了。
在以家为校的日子里,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她们一家人节衣缩食,除了偿还欠下的外债,省下的钱不是给学生购置录音机、磁带,就是给他们添置学习用品。学生们的衣服脏了她给洗;学生们冷了,她给添加衣服、做棉门帘。孩子们就像生活在自己的家里一样,她就像他们的母亲。山里人都非常诚实,为了报恩,学生和乡亲们常常把家里的米、面、油、鸡蛋送到她家,她把他们的真情留下,把礼物一一退回,因为她办学没有任何所图,图得就是让孩子们好好学习。
在教学上,王生英教师对所教学科有较系统的理论根底。教学坚持六认真、重点突破,难点突出,语言简洁清楚,课堂气氛生动活跃,教学能力强,教学方法灵活,形式多样,在教育教学中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同时注重素质教育,教学生把知识变为能力,把“寓教于乐〞、“循环渐进〞、“潜移默化〞等融入到教学实践中,教学效果良好。她还积极转化问题学生,帮助他们改变学习态度,提高他们学习兴趣,教给他们学习方法,督促他们改变不良习惯,学生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20年以校为家,10年以家为校,虽然普普通通、坎坎坷坷,但她选择了教师这一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并为之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回顾走过的三十年,她虽然没有显赫的功绩,没有令人羡慕的收入,然而能扎根山村,播种知识,实现她“站三尺讲坛,想千秋伟业,教一班学子,拂两袖清风〞的夙愿,而感到无限地满足。回首逝去的三十年,数名学生升入了大学,数十名学生升入了高中,教学成绩多年在全乡名列前茅,数百名有知识、有文化的毕业生在改变着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成绩虽然微不足道,却是她拥有的最大财富。精彩的背后她付出了多少,吃了多少苦,不言而喻。她的这种无私奉献、顽强拼搏、扎根乡野,甘守清贫的精神不正是对科学开展观最好的践行吗?
五、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开展观
中央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开展观活动以来,五十多岁的她在学习实践科学开展观活动中坚持把学习贯彻始终,坚持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头脑时时处于保先状态。认真学习了《科学开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等一系列有关论著和讲话精神,深刻领会科学开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进一步树立了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的思想认识。认真记写学习笔记,并结合自身的思想、工作实际,做到边学边思。在认真学习深刻思考后,撰写了两万余字的心得体会。考虑到卸甲平学校尽管校舍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很单调,于是她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三千元钱,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