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 转移读《崤之战》随想
作者:聂凌燕 刘秀华
来源:《文学教育》 2020年第17期
    聂凌燕 刘秀华
      内容摘要:《崤之战》是《左传》中的名篇,是中国历史上描写战争较为精彩的名篇之一。此战影响深远,直接促使秦晋交恶,秦楚结盟共抗晋。这次战争促人深思,给人启迪。
      关键词:崤之战 知彼知己 不义之战电脑ip地址>38大案
陈奕迅最经典的歌词      崤之战是春秋时期秦晋之间发生的一场非常重要的伏击歼灭战,此战因发生在崤山而称之为崤之战。春秋时期,雄并起,以强凌弱,狼烟四起,晋秦时有摩擦。晋文公即位后,两国关系进入了“蜜月期”——城濮之战,秦晋合作,打败楚国。随后又一同征讨郑国,虽然由于烛之武的舌灿莲花,无疾而终,但凭着晋文公高超的政治智慧,对两国关系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再加上两国联姻,晋文公娶了秦穆公的女儿,两国关系还算“甜美”。既如此,为何又在晋文公尸骨未寒之时,秦晋就兵戎相见了呢?邓嘉
      当年,晋公子重耳流亡之时,曾得到秦穆公的帮助。重耳回国做了国君,就是晋文公。他带领晋国逐渐强大起来,并成为中原霸主;秦穆公因重用百里奚、蹇叔等贤臣,国力大增,意图争霸。但秦偏于文化相对落后、自然条件差、物资匮乏的西北地区一隅,这严重限制了秦的发展。为此,秦穆公就采取东进战略,以占据文化先进、自然条件好、物产丰饶的中原之地,但晋却挡了秦的东进之路。事实上,两国在一团和谐的表象之下,一直都存在着矛盾,而且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争夺中原霸主之位。在面对楚这个共同的、强大的敌人时,秦晋能够联合起来共进退。城濮之战后,楚虽短时无力北上争霸,但国力依旧强大,对晋构成巨大威胁。晋为对付楚依旧与秦交好,但秦穆公的野心也让秦晋关系变得很微妙。随着秦国国力的强盛,秦穆公觊觎中原霸主之位也愈加急切,秦晋矛盾表面化,同盟瞬间瓦解,但秦还能勉强保持克制。
危害国家公共安全罪
      崤之战的前二年,秦晋联合围攻郑,郑国大夫烛之武瓦解了秦晋同盟,让秦派出大夫杞子、逢孙、杨孙三人带兵驻守郑。这表面上是代郑设防,实际上是对付晋。因此秦晋关系出现了裂痕,但矛盾尚未表面化。到公元前628年,晋文公薨世,秦穆公就再也难抑其称霸中原的急切之心,趁晋国新丧,杞子、逢孙、杨孙三人在郑颇得信任,掌管郑之北门锁钥之便,不听蹇叔劝谏,悍然出兵于郑。秦军未到郑,得知郑已有所防备,便灭滑而还,途过崤山,遭遇晋军伏击,全军覆没,主帅被浮,这就是著名的秦晋崤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