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文本分析 | 本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文章的主要观点。作者在文中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的观点。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从中领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二是引导学生继续了解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学习文中运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论证观点的方法。 学生在学习《为人民服务》一课时,对议论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议论文的方法。在学习本课时,教师要充分发挥点拨与指导作用,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议论文的方法。首先明确本课的中心观点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进而学习论证这一观点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三个具体的典型事例,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来论证观点的方法。 | ||||
教学目标 | 1.会写12个生字,重点理解“司空见惯、追根求源、无独有偶、见微知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列举的三个典型事例。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4.继续了解议论文的特点及常用的论证方法,学习本文运用具体事例论证观点的方法。 5.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点。 | ||||
教学重点 | 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 手工制作足球教学难点 | 揣摩文章语言,感受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点;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论证观点的方法。 | 课时安排 | 2课时 |
1.会写“域、惯、圃”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真理、领域、疑问、司空见惯”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本文的观点及论证观点的方法。
3.理清作者的论证顺序,给文章划分层次。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本文的观点及论证观点的方法,理清作者的论证顺序。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以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引出科学家探索发现的话题,引起学生的谈话兴趣。
导语:同学们,牛顿从一个落地的苹果中发现了地球万有引力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其实,世界上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都是科学家从身边的小事中获得启发,不断探索,经过锲而不舍的实验探究得来的。你们有没有特别崇拜的科学家呢?把他们的故事说给同学听一听吧!
金扫帚提名名单2.学生畅谈自己崇拜的科学家的故事。
预设:在学生讲科学家的故事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科学家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并做好板书。
板书示例: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刻苦勤奋、见微知著、锲而不舍……
3.教师总结,揭示课题。张东健和高小英
总结:众多科学家发现真理的故事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但是真理的发现不是凭空产生的,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只要你能从偶然的机遇中发现问题,勇于探索,并锲而不舍地去追根求源,就能在解答了一个个疑问之后有所发现。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师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理解课题。
预设:引导学生结合刚刚讲述的科学家的故事来理解课文题目的含义,教师相机点拨即可,不必给出确切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
域 惯 圃 盐 溅 蕊 魏 搜 蚯 蚓 版 阶
◆易读错的字:“搜”是平舌音;“圃”读“pǔ”,不要读成“fǔ”。
袁珊珊演过的电视剧(2)引导学生掌握字形,指导书写。
◆易写错的字:“惯”右上部分是“毌”,不要写成“田”;“搜”右边上部的一短竖要上下出头。
◆书写指导:
[域]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部“或”斜钩舒展有力。
[圃] 全包围结构,外框方正,里面部分略窄长。
[蕊] 上下结构,下面三个“心”结构要紧凑。
[蚓] 左右结构,“弓”窄长,末笔竖长而直,为垂露竖。
2.出示词语卡,检测学生自学情况。
真理 领域 建树 司空见惯 疑问 敏感 提取 明显
李雅男无独有偶 无聊 不可思议 吻合 偶然 文献 证据
系统 整理 见微知著 灵感 机遇 锲而不舍
(1)指名读词语。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
(3)重点词语理解。
[司空见惯] 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追根求源] 追究事物发生的根源。大型网游
[无独有偶] 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
[见微知著] 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锲而不舍] 锲,镂刻;舍,停止。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这句话在文中标出来。
预设:文章的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提出了本文的观点。
明确:“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也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2.为了证明观点, 作者为我们阐述了几个具体的事例?分别是什么?
预设:学生通过读课文不难概括出作者列举的具体事例,教师可以采用填写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相关内容,为后面划分文章层次、探讨论证方法打下基础。
相关段落 | 主要人物 | 具体事例 |
第3自然段 | 英国化学家波义耳 | 从紫罗兰变受到启发,发明石蕊试纸 |
第4自然段 | 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 | 发现地图中的秘密,整理出“大陆漂移学说” |
第5自然段 | 睡眠专家阿瑟林斯基 | 人睡觉时眼珠的转动与做梦有关 |
3.讨论: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运用事例,证明观点。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总结全文,强调观点。
4.教师小结。
小结:这篇课文的论证思路特别明晰,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然后概括地指出在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是在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到真理的,由此引出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三个有代表性的事例;最后总结全文,强调观点,指出科学领域的发现的“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