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维光:摘:中医经方临床入门
费维光:1929--2011.
以下的内容均是摘自费维光先生的--中医经方临床入门
吴昕回应演技差>张馨予疯狂床照种子1、自序
我从中年学医,本欲学到能辨别醋与酱油之不同的一点中医常识。不料购得一本《新编中医入门》(1971年, 甘肃人民出版  社)竟使我手不 能释卷。此后, 又在山东省图书馆里借阅了历代中医名家著作, 当我读过陆渊雷先生(1894 - 1955) 的《伤寒论今释》后,耳目一新, 精神一震,使人感到惊奇,我国竟有如此好书。该书是1930年初版,是陆先生在上海三所中医院校的讲稿。书中用近代科学理论对祖国传统中医学进行了注释。我为我国中医专家向世界医学作出的这一重大贡献而倍感自豪。我外甥的曾祖父,住在山东阳谷县农村也曾购买到陆先生的两本著作《伤寒论今释》和《金匮要略今释》, 可见陆先生对全国的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了。 
我在学习中医过程中,获知日本人除经方派外,一般中医也善用经方。而我国古今经方派的
学者,大多对原经方认识肤浅,用时均必大加大减,其疗效则低于原经方。现在的中医权威人士,似乎有所觉察,为了改变落后于国外同行的面貌,一心奋起赶超。但是,我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中医学的学术指导思想上有所变革,要恢复经方应有的地位,要在临床实践中大量使用经方。 
中医素称东汉张仲景医书上的药方为经方。我这本小册子是在学习陆渊雷先生著作的基础上写成的。书内所选经方或少数之后世方,皆经过我的临床试验,其辨证简单、效果显著、药价低廉,极适用于平民百姓。 
由于本人知识微浅,又加上未经过中医专业的科班训练,此书不可能由国内出版社出版,但我很想把我的知识和经验传给青年学子,所以我将我近十几年在海外杂志上发表过的中医学术论文及未刊出过的文字汇成一册, 名为《中医经方临床入门》,(如精力充沛,当出续集)自费出版, 并赠给老师、同道与同学。欢迎各位批评指正,谨致谢意。
一剪芳华演员表
-------------------
1、学医小史 
我的学习中医,全靠自学,既非家传,也无业师,更未上过医科院 校。但热爱医道,长期钻研, 也有所得,而个人的医学论点,往往不合传 统与习惯’又不善于交往,所以所写论文,都是石沉大海,连个说法也没 有。无奈, 我就试投海外,不期前后有二十一篇文章发表于日本医学杂志和台湾专栏报纸上。有一家报纸让我写篇学医小史。写什么呢?在从医上既无学历,也无医院经历’就如实地谈谈我学医过程与体会罢。 
一、朦胧时期 
以后知道在1972年3月2日开始,用业余时间学习中医,以前虽浏览过一些中医书,但这一次是悉心投入。购买了一些中医书, 如《医学三字经》、《汤头歌白话解》、《中医入门》、《温病条辨》、《陈修园四十八 种》等。当时又借助山东省图书馆的藏书, 用了几年的时间,翻阅了古 今中医著作,这属于不了解时期,即朦胧时期。在此时期我加强了对脉 学的学习和训练。见了同事, 不管他有病无病,皆要与他切脉。 
偶然在一位老中医家闲谈,我问他怎样才能看出别人开的中药方 不对, 他的回答是:要学五年《伤寒论》。那时我以为《伤寒论》一书,不 过是一、二百页的小书, 要学五年,不是有点太蒙人了吧!以后知道《伤寒论》中, 有条文的真伪辨解, 词句是臆测还是用现代科
学来注释,尤其是下大功夫要学的是:书中共有一百一十三首药方,每一药方,一般少则能治几种病,多则能治一百三十种病。 
当我学《伤寒论》二年以后, 又在那位老中医家谈及此事,他问我陆渊雷等几人的《伤寒论》注解之书都读过吗?我回答都读过了。于是我们无限钦佩地谈到上海名家陆渊雷先生的天才与学问。
陆渊雷先生, 本是江苏川沙县人, 一生写过多种著作,惟有《伤寒论今释》与《金匮要略今释》最为出名。这两个《今释》的特点是用现代医学的科学理论来解释中国古医经《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大量地引用了我国和日本的医学家们用两书药方的经验。陆氏在《伤寒论今释‘叙例》中说,此书中药方的效验,古今无二,其辨证用药方面,必有科学的道理。1930年此书出版,1940年修订后又出版了一次。1955 年陆氏去世, 国家最后出版了一次。陆氏的其他著作,可惜省图书馆没有收藏,我未曾读过。现在年非耄耋者,不知此书。
党员发展工作总结
-------------------
甘婷婷 男人装二、向经方派靠拢时期 
出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上的药方,历来称为经方。经方不同于验方或后世方(时方)。验方用来有验的, 有不验的。经方之验, 只要按证用方,可以说效验是永恒的。今天我认识到经方的优良特点有三少二异一顺。 
所谓三少者:一是治病用药的味数少(从一二味到八九味),二是购买药物耗去的费用少,三是从服药到痊愈所需的日数少。举一简单例子如下: 
怎样注册公司在1995年7月23日,有一建联中药店舜玉路分店的翟姓女士,当 我购药时, 她向我言及她的女孩,三岁,发烧已半月,已去过附近医院, 吃药, 打针, 皆不见效,问能否予以诊治,我允之。经诊后,断为温病。与五味药的经方, 外加姜枣, 令服三剂,估计药价一剂六角左右,再次见此人时,说是仅服一剂而愈。 
所谓二异者:其一是慢性病,大多不是缓解一时,而多是根治。如治愈有三十年病史于姓朋友的胃溃疡和胆囊炎、及其女儿的阑尾炎、马姓同学之父的胆囊炎、亲戚表弟媳盛姓的肾盂肾炎、同院于姓之子的肾炎、洛口园林机械厂胡科长之女儿的心脏病,熟人魏姓之子的皮肤病内攻性肾炎等皆愈后未见再发。其二是有些病医院必须开刀,而服用经方就能治愈。如治愈吴姓同事之外甥的咽中水瘤,许多小儿的扁桃体肥大等。 
所谓一顺者:服药后肠胃通顺,也无其他副作用。 
说来也是有幸,赖于省图书馆所藏的大量日文中医书(现在已经下架),使我了解了日本中医使用经方治病的特长。由于知识的提高,业务的加深。自信: 一般病的处方效果, 能高于别人。所以当时在机关单位和亲友同稍有小名。那时,我在省机械设计院工作,院书记曾与我谈,是否愿意转成中医,出于我没有中医文凭的想法, 我未同意。 
此时在脉学上已有了一定基础, 对成年人的血压高低、幼儿发热的 度数, 切脉的结果,与用表测量的数字相比,一般相差不多。 
自1977年开始,我订了一份日文版的中医月刊《汉方临床》。这时,我仍不能用经方来所有的伤风和感冒,即中医的伤寒和温病。用经方只能属于伤寒的患者。对属于温病的患者, 我必须用《温病条辨》上的药方,通过加大药味来拼凑,碰巧了也能一剂而愈,但不把握其必效。而且药味太多,与经方大不相类,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