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寄⽣寄于他⼈的⽣物治病救⼈之路⼀、桑寄⽣:寄托于他⼈的⽣物治病救⼈之路
提到桑寄⽣,对于我国传统医学有⼀定认识的⼈必然不会陌⽣,然⽽⼤部分⼈就不是那么熟知了。桑寄⽣,为檀⾹⽬寄⽣科钝果寄⽣属植物,⼴泛分布于云南、四川、湖北、⼴西等地,是⼀味⾃《神农本草经》便有记述的⽤药历史悠久的植物,其⼊药部分则是⼲燥的带叶茎枝,具有去除风湿痹痛、益肝肾、强筋⾻及养⾎安胎的重要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其药效并不稳定统⼀,主要原因则归于它所寄⽣的桑树树龄、品种、⽣长情况等⽅⾯存在有多种差异。就是这样⼀种靠汲取宿主桑树的养分⽽⽣存的植物,却有着强⼤的功效作⽤。这也引起了⼈们对于它⼈⽂价值的探究。
⼀些关于桑寄⽣起源来历的传说故事在我国古代⼴为流传,历代名家对于桑寄⽣的⽂字记录在丰富了我国独特⽽绵长的医学历史的同时,也成为了桑寄⽣发展演化的考证,从中,⼈们看到了我国祖先和草药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以及对植物⽂化的严谨探索。那么,桑寄⽣究竟是缘何⽽得来?在漫漫历史中有着怎样的变迁?关于桑寄⽣⼜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和神秘传说呢?
桑寄⽣的来源及历史变迁
桑寄⽣,从名字上便可得知,这种植物寄于桑树⽽⽣,但它绝⾮通常意义上的“懒惰⽶⾍”,终⽇不思进
明星人气榜取靠吃现成的东西活着,严格意义上来说,桑寄⽣的亲缘更偏向热带,是⼀种⾃⼰带着叶、花、种⼦并努⼒吸引昆⾍来授粉的半寄⽣植物。
高以翔结婚了吗故⽽,桑寄⽣起源于我国南⽅地区的说法则得到了更多权威⼈⼠的认可,特别是《中国药典》中“钦点”来⾃⼴西梧州的桑寄⽣(⼴寄⽣)为药品标准,清朝的《⼴西通志》也有“桑寄⽣出苍梧长洲者佳。”的表⽰。根据《中国植物志》的⼋属五⼗⼀种桑寄⽣记录可以发现,桑寄⽣的分类相当混杂,这也为追溯桑寄⽣历史变迁的演化脉络带来了⼗分⼤的难度。
现可得知,桑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中,证明它⾃东汉年间就已经有了较为普遍的医疗实践积累,意味着桑寄⽣⼊药的时间已逾⼏千年,可谓古⽼⽽悠久;且《神农本草经》还将桑寄⽣列为上品,其为⼈类所带来的药⽤补益价值之⾼、⼈们对桑寄⽣的药材⽂化认可度之深也可见⼀斑。
到了成书稍晚的《名医别录》中,桑寄⽣还得⼀新别称——茑(读⾳ niǎo寄⽣⽊ [birdvine and viscum]。本草学家指桑寄⽣科桑寄⽣属和檞寄⽣属植物。前者寄⽣于⼭茶科、壳⽃科等树上,后者寄⽣于檞、榆、桦等多种阔叶树上。枝茎可⼊药。古书上所说的⼀种⼩灌⽊,茎能攀缘别的树⽊。)。除此之外,《名医别录》还更加详细记述了⼈们对桑寄⽣品质规格的强化要求:三⽉三⽇采茎叶,阴⼲;到了《新修本草》中,桑寄⽣的内涵突然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甚⾄⾛向了⼀种混乱的局⾯。
它成为了不仅是寄⽣于桑树的产物,槲、榉、柳、枫甚⾄式⽔杨等植物上寄⽣的植物皆进⼊了相关记
载;直到《蜀本草》,才再次对桑寄⽣的“⾎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蜀本草》承认“按诸树多有寄⽣,茎叶并相似……惟须桑上者……”。⽽其他植物寄⽣也归类于桑寄⽣的这种“误会”甚⾄在《本草纲⽬》中也有出现。
⼀直到了近⼏年,现代研究发现桑寄⽣混乱的组成在其药⽤价值上并没有极⼤的差异,甚⾄于桑寄⽣的宿主⽣长状态的不同对桑寄⽣化学活性物质的影响⽐上述情况造成的差异还要⼤,因此现在也有⼈提出将槲寄⽣、桑寄⽣或其他植物寄⽣通⽤,这对于“桑寄⽣”这⼀名称的⾎统将是⼀个冲击,同样也是⼀种丰富。
桑寄⽣的⼈⽂故事
在我国传统医学所衍⽣出的⽂学效应⾥,由于受到当时认知⽔平的限制和对有益事物的崇拜依赖之情的影响,中药的名称、⼊药机缘⼀直都是有极⼤⼈⽂发挥空间的引线,在流通使⽤的成千上百中药材⾝上都有着专属⽽独特的传说故事,桑寄⽣⾃然也不例外。
桑寄⽣的第⼀个传说来⾃于它名字的谐⾳。相传,桑寄⽣能为⼈所熟知,是⼀位姓姬名⽣的农夫在⽆意中发现的。姬⽣祖辈世代都在黄河流域耕作,因着每⽇早出晚归地⾟勤操劳,再加上黄河风⼝风寒侵袭,晚年的姬⽣已经不似年轻时候⾝体强壮,时常腰酸背痛。
⽽恰逢今年收成不佳,姬⽣尚且⾷不果腹,更没有多余的钱来医治病痛。这⼀⽇,他忍受着剧痛在⽥间劳作之后,连回家的⼒⽓都没有,仿佛被抽去了最后⼀丝呼吸,他倒在⽥埂旁的⼀棵桑树下,⼼中凄凉,腹中还饥饿,便随⼿折了桑树上⼀节不知名的植物潦草地吞咽下肚,然后便⼼⼀横,打算就这样在荒野之外结束苦难的⽣活。
然⽽令他意外的是,他不仅没有死去,在⼀觉醒来后已经过了不知多久,只觉得浑⾝都是热汗,⾝体却通泰了许多,疼痛的腰腿关节似乎被打通了经脉,⼗分舒展⽽灵活!姬⽣⼗分惊喜,便每⽇劳作之后都在这桑树的乱藤之上休息,不仅多年的疼痛得到了医治,体格也越发强健起来!
这件事很快就在⼗⾥⼋乡传开,姬⽣带着有腰腿疼痛病情的乡亲们来到这⽚神奇的桑树林,并把上边的藤条拿回家煎汤饮⽤,⼤家的病情都明显得到了改善。后来,⼈们为了纪念姬⽣的发现,便把这种植物称为“姬⽣”,⼜因为它⽣长于桑树,久⽽久之,就传成了“桑寄⽣”。
另外,桑寄⽣还有另⼀个故事版本,这个则是反映了我国很多中药得来的普遍途径——意外尝试。话说从前,有个财主的⼩⼉⼦得了风湿病,连年终⽇⾥都为疼痛折磨,困在床上动弹不得很是可怜。财主隔⼏⽇便让⼩长⼯去远在南⼭的药店取新药来医治,⼀连吃了许久却也不见起⾊。
这年冬天天⽓格外寒冷,地上的积雪已经有半尺深,⼩长⼯每次前往南⼭取药都是⼀次痛苦⽽艰难的跋涉。这⼀次,他冻得浑⾝打颤,⼀步也迈不动,⽽距离药店却还有数⼗⾥,⼩长⼯僵在原地,正在
此时,他忽然发现⼀棵⽼桑树的树洞枝桠上⽣长出来的植物和平⽇⾥买回的药草⼗分相似,当下灵机⼀动,⼼想反正财主的⼉⼦吃什么也不见病情好转,先那这些东西顶替⼀下,熬过寒冬算了。
于是整个冬季,财主⼉⼦的药材就都换成了⽼桑树的“枝叶”,奇怪的是,等到来年春暖花开之际,财主的⼉⼦竟然可以下地步⾏上⼀段距离了!然⽽事情“败露”于南⼭医者来复诊,他惊异于此事,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便要求⼩长⼯带着他去看看这“灵丹妙药”究竟是什么模样,⼩长⼯⽼实地将那些“桑树叶”指给医者。
医者将其带回医馆研究了⼀番,配伍了其他药材增强药性,再给财主的⼉⼦服⽤,不出⼀段时间,财主的⼉⼦便完全康复,⼩长⼯也因此免受了责罚。除了传说⼩记,桑寄⽣在历史上也有着记载:据说慈禧太后晚年⽓⾎两亏之症便是长洲进⼠关⼴槐向太医进献的桑寄⽣处⽅医好的,⽽⼤⾂张之洞的疼痛虚症也得益于桑寄⽣,从此,桑寄⽣便名扬天下,成为了⼈们赠送亲友的养⽣珍品。
⼆、桑寄⽣为什么是吸⾎⿁
桑寄⽣是我国的道地药材。所谓道地药材是指真正、真实⽽⾔,指在特定的地理、⽓候等⾃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然⽣长、栽培或加⼯制作的质量好、疗效⾼的中药材。⽽桑寄⽣作为我国的道地药材具有悠久的使⽤历史,⽽且久负盛名,⾏销全球,是⾼级的滋补品和馈赠品。
桑寄⽣(学名:Taxillus sutchuenensis (Lecomte) Danser)为桑寄⽣科钝果桑寄⽣属桑寄⽣的⼲燥带叶茎枝。⼜名⼴寄⽣、桃寄⽣、寓⽊、宛童等。⼴泛的产于我国的云南、四川、⽢肃、⼴西、⼴东、贵州、湖北等地,⽽以岭南等地最为多见。桑寄⽣是我国的道地药材。所谓道地药材是指真正、真实⽽⾔。
指在特定的地理、⽓候等⾃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然⽣长、栽培或加⼯制作的质量好、疗效⾼的中药材。⽽桑寄⽣作为我国的道地药材具有悠久的使⽤历史,⽽且久负盛名,⾏销全球,是⾼级的滋补品和馈赠品,具有祛风湿,益肝肾,强筋⾻,安胎等功效,⽤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崩漏经多、胎动不安等。
桑寄⽣的发展历史
桑寄⽣始载于东汉时期众医家搜集整理的《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神农本草经》
云:“桑上寄⽣,味苦平、主腰痛,⼩⼉背强,痈肿,安胎,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其实,明⽬、轻⾝、通神。⼀名寄屑,⼀名寓⽊,⼀名宛童,⽣川⾕”。
这说明从东汉开始开始⼈们就已经开始使⽤桑寄⽣来疾病。后来陶隐居有注《神农本草经》云:“桑上者,名桑上寄⽣尔,施于松上。⽅家亦有⽤于杨上、枫上者,则各随其树名之。形类犹是⼀
般,但根津所处为异,陆⽣树枝间,寄根在⽪节之间。叶圆青⾚,厚泽易折。傍⾃⽣枝节。冬夏⽣,四⽉花⽩。
五⽉实⾚,⼤如⼩⾖。今处处皆有,以出彭城为胜。”陶隐居在《神农本草经》的注上不仅对桑寄⽣的枝叶形态进⾏了详尽的描述,还对桑寄⽣的寄主进⾏了辨证。《神农本草经》上的桑上寄⽣是指在桑树上的某种寄⽣植物。按照陶隐居的注释“桑上寄⽣”与松树上的寄⽣不同,但与杨树、枫树上的寄⽣是相同的。“形类犹是⼀般,但根津所处为异”即为同⼀种寄⽣植物,只是寄主不同。
唐代的《唐本草》也对桑寄⽣有了详细的记载。《唐本草》云:“桑上寄⽣,寄⽣槲、榉、柳、⽔杨、枫等树上。⼦黄⼤如⼩枣⼦。惟虢州有桑树者,⼦汁甚粘,核⼤似⼩⾖,叶⽆阴阳,如细柳⽽厚。茎粗短······实九⽉始熟⽽黄,今称五⽉实⾚,⼤如⼩⾖,盖陶未见也。”
《唐本草》⾸次提到了桑寄⽣是寄⽣在桑树、槲树等多种植物上。宋代的《本草图经》对桑寄⽣进⾏了药图的绘制,出现了其他树种的桑寄⽣,尽管其种难以确定,但显⽽易见的是桑寄⽣已经发展为多源材了。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上云:“寄⽣⾼者⼆、三尺。其叶圆⽽微尖,厚⽽柔,圆青⽽光泽,背紫淡⽽有茸,⼈⾔川蜀桑多,时有⽣者。它处鲜得,须⾃采或连桑采者乃可⽤,世俗多以杂树上者充之,⽓性不⾜,恐反有害之。”
清代的汪昂也在《本草备要》中从桑寄⽣药材的真伪优劣⽅⾯进⼀步强调,他在书中讲道“桑上寄⽣······他树多寄⽣,以桑上采者为真,杂树恐反有害。”清代的名医陈修园于《妇科要旨》所以载丸⽅论中谓:“寄⽣感桑⽓⽽⽣,根不⼊⼟,⾃具⼟性之⾜⽽敷荣。”
虹桥一是谁由桑寄⽣在历代的发展史可见,历代医家对桑寄⽣药材的寄主相当重视,以桑树为寄主的的桑寄⽣得到了历代医家的⼴泛认同和使⽤。
“吸⾎⿁”—桑寄⽣
前⾯我们在众多古籍记载的桑寄⽣发展历史中谈到,桑寄⽣是寄⽣在很多植物上的半寄⽣植物,拥有很多寄主。所以它会⽤吸根的导管与寄主的导管相连,靠吸取寄主植物的⽔分和⽆机盐⽣长,是不折不扣的“吸⾎⿁”“。因此,桑寄⽣对树⽊的危害很⼤,在寄主被害处会形成瘤,被害的枝条瘤以上部分逐渐衰弱、⼲枯,甚⾄整株死亡。
2003年,华南地区⼀些城市的绿化树种受到桑寄⽣的严重危害,桑寄⽣对⼴州城区的⾏道树的⽣长产⽣严重影响。桑寄⽣尤其对经济树种油茶的危害最⼤,特别是对⽣长不旺和⽼龄的植株有更⼤的危害。当茶树上有桑寄⽣2株以上,则不结实或结实的很少,如果寄⽣2—3年,茶树会逐渐枝枯叶黄,甚⾄死亡。
桑寄⽣的衍⽣品—桑寄⽣茶⽂化
汪东城 整容
桑寄⽣作为我国应⽤历史⽐较久远的中药材,在其发展历史中出现了很多的衍⽣品,⽽桑寄⽣茶就是其⼀,并形成了独特的岭南桑寄⽣茶⽂化。在两⼴地区,⼈们采摘当地野⽣的桑寄⽣枝梗、芽叶,煮⽔熬汤或直接⽤开⽔泡当茶饮⽤。凤整容后的照片
桑寄⽣作为茶饮,⼤规模应⽤有较为确切的⽂字记载应该始于清代,《⽣草药性备要》(约撰于清康熙末年)记载:“桑寄⽣可养⾎散热,作茶饮,舒筋活络。”清代谢启昆修《⼴西通志》时说:“桑寄⽣出苍梧长洲者佳。”可见,桑寄⽣作茶饮⾄少有300年以上的历史。
桑寄⽣茶凭借其独有的⽢滑清爽的确切的保健功能深受⼈们喜爱。桑寄⽣茶的养⽣保健作⽤与茶品、炖汤配⽅,是岭南⼈母⼥相传的的养⽣经验。⽤桑寄⽣煲汤、泡茶进⾏安胎和产后修复已成为岭南⼥⼦的保健习俗。饮⽤桑寄⽣茶,亦是不少岭南中⽼年⼈的⽇常习惯。
其品种多样的膳⾷搭配与⾷⽤⽅法渐渐形成桑寄⽣茶⾷⽤⽂化,是岭南⼈养⽣保健⽂化—药膳⽂化的⼀部分。⼴西梧州地区应⽤桑寄⽣茶久负盛名,系⼴西著名的传统保健茶品。在当地,桑寄⽣药材的⼲品甚⾄是很多⼈家中的常备品。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桑寄⽣茶、桑寄⽣凉茶、桑寄⽣炖品的专卖店。1992年,⼴西梧州的桑寄⽣茶被列为中华传统⾷品保健茶。
随着社会的发展,⼈们的保健意识⽇益增强,⽽作为药膳常⽤佳品的桑寄⽣茶为岭南⼈的养⽣保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进⼀步加快了岭南养⽣⽂化的发展。如今,岭南的桑寄⽣茶也⾛出岭南,受到
越来越多的⼈们追捧,具有⼴阔的市场前景。
三、桑寄⽣:给宿主带来危害的它也有好处
在⽣物界中,不同⽣物间并⾮是绝对独⽴的个体,它们彼此影响,也会相互关联,有的会帮助对⽅更好地⽣长,⽽有的则显得不是那么友善。寄⽣关系,便是⽣物间⼀种常见关系,寄⽣物⽆法靠⾃⼰的能⼒获得⽣存资源,便依靠寄⽣于宿主,汲取营养成分和居住场所⽽存活下去。
与此同时,宿主受到的损伤则是⾮常严重的。这种情况多见于动物或动植物间如蛔⾍寄⽣在⼈肠道、⼩麦线⾍寄⽣在⼩麦籽粒中。然⽽,植物间也存在着这种现象,这其中便有⼀种名为桑寄⽣的寄⽣物,它寄⽣于桑树的同时,却是⼀味常见的可以治病的中药。
桑寄⽣,为檀⾹⽬桑寄⽣科钝果寄⽣属植物,⼜名寓⽊、宛童等。⽽在我国传统医学中,桑寄⽣作为⼀种中药材,则是植物桑寄⽣可⼊药的⼲燥带叶茎枝部分。桑寄⽣依附于桑树⽣长,依靠桑树的营养供应⽽得以存活,想来必然会造成桑树的营养不良。
然⽽桑寄⽣却并⾮⼀⽆是处,相反还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与养⾎安胎等多种功效,⾃古以来便以养⽣益寿的特点著述于历朝历代的医学经典中。那么,桑寄⽣的作⽤在现代医学研究中是否得到了相关验证?它的具体功效作⽤与配伍验⽅⼜是怎样的呢?
桑寄⽣的营养成分
提到桑寄⽣,对中医有些了解的⼈想必也不会陌⽣,它在医学典籍中记载并流传下来的经典验⽅并不稀少,因此也引起了相关研究⼈员们极⼤的兴趣,并展开了对桑寄⽣品质的鉴定与研究,为了更科学、有依据地探讨桑寄⽣的应⽤前景,⼈们利⽤现代科学技术展开了对桑寄⽣化学成分的分析,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
红楼梦人物简介实验结果的数据显⽰,桑寄⽣含有极为丰富的营养物质,这些物质协同作⽤促使桑寄⽣具有强⼤的药理作⽤,为了⽅便进⼀步研究,⼈们将桑寄⽣主要成分划分为四⼤类进⾏分别讨论,分别是黄酮类化合物、简单酸醇类、维⽣素及微量元素和1-脱氧野尻霉素。
黄酮类化合物及挥发油类。由于宿主品种、质量的不同,桑寄⽣总黄酮类化合物量因来源也存在⼀定的差异,但总体包括槲⽪素、槲⽪苷及萹蓄苷。桑寄⽣的黄酮类化合物很少以游离形式存在,⽽多是与其他物质结合,甚⾄在有的桑寄⽣中,检测不出槲⽪素或槲⽪苷,⽆法反映出桑寄⽣的药品品质,因此学界⽬前正在讨论是否将槲⽪素量化作为检测指标;桑寄⽣的挥发性组成及含量和桑寄⽣黄酮⼀样,也受到宿主植物的影响和制约。
简单酸醇类。桑寄⽣茎、叶等⼊药部分的鲜品中有提取到齐墩果酸、β-⾹树脂醇以及内消旋肌醇等有机化学组分,经过进⼀步的分离,还从中得到了蛇⿇脂醇以及酸醇类衍⽣物。
维⽣素及微量元素桑寄⽣叶⽚中富含维⽣素C,在不同宿主条件下维⽣素C依旧是含量最⾼的维⽣素成分,其中以中等树龄寄主的含量最⾼,故⽽中等树龄的桑寄⽣在维⽣素C品质上的反应最为优质。但其中仍然存在⽣物学特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1-脱氧野尻霉素。这是科研⼈员在桑寄⽣中提取到的⼀种特殊的化学物质。⽤以区分其他科属植物寄⽣物的不同,但是⽬前仅作为区别标识,尚未发现其⽣理活性作⽤。桑寄⽣的营养组分决定着它的药品品质,甚⾄由于宿主的较⼤差异,桑寄⽣在药性、药效以及药理作⽤上都会有极⼤的区别。
因此,规范桑寄⽣理化性质、统⼀桑寄⽣药品规格也成为了当前的重点任务,各界学者专家也在不断地进⾏研讨。⽬前普遍承认⼴西梧州地区所出产的桑寄⽣最佳,清代谢启昆修订《⼴西通志》时就曾有云:桑寄⽣出苍梧长洲者佳。
桑寄⽣的功效作⽤
桑寄⽣的性味归经在《本草纲⽬》中被判定为:性平,味苦、⽢;归肝、肾经。其功能主治则主要在祛除因肝肾不⾜⽽引起的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等症,以达到充盈⾎⽓,强壮筋⾻之功效,《神农本草经》就有“主腰痛……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等相关记载,《⽇华⼦本草》也写桑寄⽣可助筋⾻,益⾎脉。此外《药性论》中也著述了桑寄⽣在妇⼈安胎⽅⾯也有⼀定的作⽤。
关节疾病。桑寄⽣对于筋⾻痹痛的在现代医学上体现于对风湿关节病的缓解作⽤上。《千⾦⽅》中的“独活寄⽣汤”⾄今仍然作为⼀剂有效验⽅使⽤,可补益虚弱的肾⽓及卧冷湿地当风所得的关节疼痛。这是桑寄⽣配伍独活后⼆者有效成分可以协同对膝关节液中某些成分表达⽔平进⾏调节,抑制基质⾦属蛋⽩酶的激活和硫酸葡聚糖的降解,起到对关节软⾻的修复和保护作⽤,预防⾻质疏松症的并发。
妇科疾病。桑寄⽣对妇⼥下元虚寒以及孕妇安胎都有⼀定的补益功效。《圣惠⽅》中便有以阿胶、艾叶等物之崩漏及妊娠胎动不安。桑寄⽣提取物可调节⼥性激素⽔平,疏通闭塞的⾎⽓,补养⾎量,稳定经脉。另外临床试验还发现桑寄⽣可以通过补肾活⾎⽽促进成熟卵泡发育,提⾼排卵率及妊娠率,在多种因素造成的不孕⽅⾯有显著的辅助效果。
抗肿瘤、抗氧化功效。桑寄⽣的多种溶剂萃取物在体外实验中对⽩⾎病细胞株有抑制增殖的作⽤;桑寄⽣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有效延缓细胞脂类氧化反应速率,减少反应中产⽣的⾃由基对健康细胞的侵害,加速清除游离氧在体内的滞留。
增强记忆,保护神经。在进⾏莫⾥斯⽔迷宫实验中发现桑寄⽣对冬莨菪碱所导致的记忆障碍有⼀定的逆转效果,可以通过控制细胞液中钙离⼦的内流进⽽抑制⼄酰胆碱酯酶活性以及游离氧增加,⽬前学者们正在研究桑寄⽣⼴泛应⽤于氧化应激相关的精神病症的可能性。
其他。桑寄⽣中的有效⽣物活性成分还可达到降脂、降压以及降⾎糖的作⽤;桑寄⽣提取物还能明显抗炎消肿,痊愈程度甚⾄接近西药阿司匹林的使⽤结果;在镇痛⽅⾯,桑寄⽣也表现出了很好的效果,这同样在其传统中有⼀定的体现。
这样看来,桑寄⽣的⽤药历史相当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神农本草经》,名为“桑上寄⽣”,并被列为上品,⽽根据《神农本草经》⾥上、中、下三种品类的划分细则就⾜以见得桑寄⽣的保健延年功效之卓越。
《名医别录》中也给桑寄⽣的历史考证留下了诸多信息,之后历代的本草书籍⾥对桑寄⽣药⽤价值也在不断地进⾏深⼊丰富;到了现代医学中,桑寄⽣依然是常见的临床⽤药物,⼈们以其⽂献记载和营养成分报告结果为基础,推论并开发出了多种新功效,使得桑寄⽣应⽤前景极为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