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功夫商业化 武术赛事成赚钱门路
功夫生意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江湖。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一个或明或暗的功夫图腾。他们或是飞檐走壁、桀骜不驯的武林高手,或是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大侠义士,又或是号令江湖的盟主。他们是令狐冲、郭靖,是少林高僧、武当真人,是霍元甲、叶问、李小龙、黄飞鸿。
  他们不但有盖世神功,还有高贵的人格。这是我们印象或者想象中的传统武术模样。
  它与商业扯不上关系,也不能扯上关系。在几百年甚至几十年前,很难想象少林寺也开起了店铺,把少林当作商品出售,整个武林和社会会有怎样的反应。
  但时代变了。30年前的那场变革让经济回归市场,也让众多威严和神话还原于平凡和真实。功夫的变革自然也深处其中。
  国人印象中最威严、最传统的少林寺都开始向商业靠拢。推崇企业家精神的释永信要把少林寺打造成一个企业,这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功夫。
  各类专业公司则把功夫看成像足球、篮球一样开发、包装和营销赚钱的竞技运动,国外有成功的商业收益的武术格斗赛事,中国为何不能?
  而在最为世界熟知、诞生了黄飞鸿、叶问、李小龙等武术明星的佛山,代表着武术传统和原生态的民间武馆们,则在传统与现实中挣扎,他们没有少林寺的影响,没有承办联赛的公司们的财大气粗,他们只能在收徒与收费之间野蛮生长。
  少林寺、专业公司、民间武馆的变革和尝试,也是传统功夫在商业化大潮下的三种路径。功夫何去何从,没人说得清,但它已经走在了一个商业化的大方向上。这就是现实。
  中国功夫进化论
  南都周刊记者_牛思远
  开始习武的时候,袁彪正好13岁。不爱听课,用他自己的话说不是个省事的孩子
  袁彪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纪,他的偶像李小龙也是在这个岁数开启了他的武术生涯。这位后来开创了截拳道的一代宗师,让四部半电影,开启了连绵至今的功夫片风潮。
  不过不同的是,李小龙是正式拜入叶问宗师的门下,才系统学习了咏春拳。在他师父的故乡佛山,尽管这样的拜师仪式正慢慢地消逝,但还是依稀可见。更多的佛山武师正在主动或被动地进行着转型。
  这里的武馆依旧在教授咏春、蔡李佛、洪拳,也依旧有磕头敬茶的入门仪式。练功夫不再是有钱人家的孩子才能享受的特权,有时候倒是恰恰相反。
  有越来越多的武馆开始选择套用现代健身俱乐部的模式,向收费的会员或者学员们传授武艺;也有越来越多的武师学会了借助影视表演来包装和宣传自己,在打响品牌后,再用武术培训和中医保健去赚钱;还有不少馆主正在琢磨着,是不是应该花上一笔钱,在互联网上建一个推销自己武馆的网站……
  到了袁彪的时代,他像更多向往武学的孩子一样,去了山东的一所知名的武校。让他这么小便背井离乡的,是小时候特别崇拜的叔叔。据说他曾到少林寺学过功夫,在小孩子们看来,他是个绝顶高手。
  袁彪不知道的是,那个盛产绝顶高手的少林寺也一直在转型。
  自从1982年,一部香港电影《少林寺》开始,这里就不再是一个只能潜心念佛修武的古寺了。少林武僧团常年在世界各地访问表演,足迹遍及海内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少林寺像麦当劳、肯德基等跨国连锁巨头一样,在世界范围内开设了几百家武馆,在俄、美、英、德等国家建立了十几个武术文化中心,二三十个武僧常年驻外。
  如果袁彪问过他的叔叔,或许会发现,他学少林功夫地方的并不是少林寺,而是山门之外的民间武校。
  这里如今已是世界最大武术基地中国武术器材和武术用品集散地。在册的58座武术学校中,有超过6系统垃圾清理万名在这里习武的常住学生。他们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果愿意,他们可以在附近的少林塔沟教育集团里从幼儿园一路读到本科。
  如今,这所被称为武林正宗的千年古刹,还要花500亿元建一个嵩山文化产业园区。里面会矗立起一座少林武术功夫大学城,核心是中国第一所武术大学。未来,这里还将被用来拍功夫片、办功夫擂台赛,甚至成立功夫电视频道等其他产业,5年至10年内实现世界级旅游资源向世界级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的转变。
  袁彪终究还是没有机会来了,因为在山东的武校,他已经学会了被称为套路的中国功夫。这时他才发现,真正的武术原来和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原来练武是那么苦,大冬天5点钟就得起床,一天三练,风雨无阻。
  练完套路,袁彪又练上了散打。这是两个在新中国竞赛体制中特有的武术名词,在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的架构里,就是用边程个人资料身高>英语六级成绩多少分过“套路部散打部囊括了所有竞赛武术类型。而那129种拳种的传统武术,则可以归类到一个社会部里,管辖所有非专业队体系里的民间习武者。
  如果按照通常的成长模式,被济南市体校挑走的袁彪将会沿着业余武校——市体校——省市专业队——国家队的四级金字塔,一步步往上走。然后在这个级别的专业队里呆着,捧着铁饭碗,将全运会、全锦赛和省运会奖牌作为最高的生存目标。
  然而,极具变化的商业时代,让这个庞大而传统的体育也开始了转型。
  先是像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这样的商业比赛,将散打运动员拉出了黝暗的专业队,一系列的中外对抗赛又紧跟而上,将中国武术推向与国外搏击术较量的擂台上,2009WMA中国武术职业联赛踉跄诞生,又出现了一个纯市场化的武术职业联赛。
  洋溢虎袁彪欣然成为这个联赛中青岛响虎俱乐部的五虎将之一。第一个赛季的团体个人双料冠军是对他最好的褒奖。在这方新的舞台上,这个联赛明星要和功夫一起,赶快习惯新的时代。
  袁彪不用关心这个联赛能否像国外的格斗、拳击一样,有朝一日成为成功的商业运作。但它背后的俱乐部和中试体育却不能不考虑。
[next]
  重塑少林
  推崇企业家精神的释永信立志要把少林寺打造成一个企业,而这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少林功夫。于是有了巡回表演的少林武僧团,有了功夫海选,也让众多寄生于少林功夫之上的武校们有了赚钱的空间。
  1982年,一部《少林寺》,不光捧红了功夫巨星李连杰,也让少林寺这块隐退江湖多年的千年招牌重回人间。彼时,靠着一毛钱一场的票价,竟然创下了上亿元的票房,至今仍是一段传奇。
  《少林寺》之后,多部根据武侠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相继问世,在文化生活贫瘠的1980年代,播一部,红一部。而少林功夫几乎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眼球元素,屡被提及。
  受此影响,少林寺接待的游客数也呈火箭发射状扶摇直上。据统计,1974年到19785年间,少林寺共接待游客20万人;而《少林寺》上映的1982年,游客便涨至70余万;在武侠风横扫全国的1984年,游客数更是飙到了260万。
  当家人释永信敏锐地注意到:一股极速上升、不可逆转的强大洪流正在到来。曾光耀古寺千年的少林功夫,在沉寂多年后,将会成为少林招牌再度复兴的不二法门。
  在财富的裹挟、驱动之下,少林寺开始冒天下之大不韪,注册公司、施行商政,变千年老庙为千年老店,挖地三尺,掘出禅院经忏、青灯黄卷之下深深掩藏的庞大资本创造力。
  武僧团的巡回演出
  随着武侠题材影视剧的流行,少林寺的名气也提升,少林功夫的品牌却率先被投机者盗用。少林功夫少林武术等专属名词已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被注册为商标,这也造成了国际社会对少林的认识混乱,甚至产生曲解。
  于是,少林寺于19978月高调成立河南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对少林寺无形资产进行保护和管理。这也是千百年来,中国佛教界的第一家公司,注册经营范围包括不动产、实业、建筑、物资、运输、通讯、教育、科技与印刷。这个最初只为品牌保护的无意之举却一发不可收拾。
  5年以后,少林被认定为河南省著名商标,不多久又晋升为中国驰名商标。随后,少林文化传播公司、食品公司、商标公司相继开张,几十个少林武术文化中心和武术馆校在国外建起。一个拥有相当规模和健全组织形式的企业集团雏形初具。
  释永信一手整合的少林品牌以”(少林建筑)、僧(僧众修习)、慈(公益活动)、禅(禅宗祖庭)、武(功夫、秘笈)、医(少林药局)、艺(书画、音乐、雕刻)、刊(出版发行)为集,禅武贯穿始终,成为核心产品。
  释永信本人也收获了一个充满戏谑与调笑的称谓:少林CEO。不过,这位CEO心里明白:功夫始终是少林产业的灵魂。实际上,对少林功夫的重塑也是释永信刚接任少林方丈伊始就已经布下的棋子。
  1987年,少林行正方丈重病去世,释永信甫一上任,首先就恢复了少林寺的武僧团,这是组织建设,有了僧团才能保证传承。释永信如此解释,在他的主导下,这个在历史上作为僧兵编制的组织,逐渐转化为一支武术表演大队,并开始了世界巡回演出借此来弘扬祖国传统武术文化、宣传少林禅宗正法
  1989年,少林武僧团开始出访世界,足迹遍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少林功夫热也开始席卷全球。至今,少林寺已经在俄罗斯、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建立了十几个武术文化中心,二三十个武僧常年驻外,而在全球的少林粉丝团中,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俄罗斯总理普京等名人都赫然在列。
  20066月,澳大利亚沙文市将当地18000亩土地以协议出让的形式赠予少林永久持有,打造集修行、练功、研究、交流、旅游为一体的海外版少林分店。自此,少林寺开始借鉴麦当劳、肯德基等跨国巨头的运营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开设了几百家武馆,并采用直营店如何开网店的步骤“加盟店两种业态经营,并设立少林武馆标准认证
  在少林功夫的推广中,释永信还巧妙地将内化的融入到外化的中,提炼出禅武的概念,并以武术禅万茜老公徐佳为卖点,向全球分销。如此一来,少林武功以卖表演卖文化转型,
三峡导游词身价倍增。一册《少林武功医宗秘笈》,经中华书局出版后,售价逼近万元。
  与此同时,一个以禅武为轴线的衍生产业链条也就此展开:一线产品除习武培训、表演、出版、影视外,还出现了少林寺禅果、月饼,禅修服饰,习武器具以及少林创意文具等。针对这些衍生产品,少林寺还成立了一家全资子公司少林欢喜地2008年,这家公司在寺内直营店的基础上,还在淘宝网开设了网店,尽管引起舆论哗然,但少林禅武的销售渠道也由此呈现国内国外、现实虚拟共存的多种形态,商业收入自然也是节节攀升。
  武术基地
  事实上,盯着少林功夫这个金字招牌的,远非只有它的拥有者少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