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之野:钟老详细说疫情,要不要知道未来,你自己定
今天说说未来,明天说过去。
换个说法,今天说科学,明天讲所谓的“阴谋论”,把因果放在一起,就很容易理顺逻辑,也会清楚未来我们面对的是什么。
要不要知道,你来选择。
钟老的身份,不同场合讲不同的话,我听过他说的话,也相信,他说的,有的是真正的实话。
12月15日,钟南山在线上进行了主题为《新冠(Omicron)疫情动态及应对》的科普讲座。
摘一些点:
1.奥密克戎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上呼吸道
“当前全国范围内遭遇了第二波奥密克戎疫情,特点是传播性强。”钟南山说,奥密克戎在不
断变异,传播力越来越强,但致病性大大减弱。在早期,感染部位有上呼吸道、气道和肺部,但经过两年变异后,奥密克戎主要集中在上呼吸道。
2.感染奥密克戎就像打了一次疫苗
钟南山表示,目前众多数据显示,感染过一次奥密克戎后,一年内再次感染的比例非常小。感染一次奥密克戎后,体内会产生抗体,就像是打了一次疫苗。
3.奥密克戎病死率已降至0.1%左右,相当于季节性流感
钟南山说,回顾新冠疫情三年,在奥密克戎毒株出现前,我国累计感染新冠人数在10万人左右,病死率(死亡/确诊人数)为4.65%。奥密克戎进入中国后,截至2022年12月6日,全国累计确诊人数约25万,累计感染人数近170万人,病死率(死亡/确诊人数)为0.24%。0.24%是包含了早期的数据,最近已经接近0.1%。“奥密克戎的致死率已相当于季节性流感,不是爆发性的。”
4.奥密克戎毒株“北强南弱”?
针对最近社会上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北强南弱”说法,钟南山说,广州、重庆等地主要是BA.5.2,北京、保定等地主要是BF.7。BF.7是在BA.5.2基础上的突变株,总体来看,两种毒株没有明显差异。“什么地方毒株比较弱,什么地方比较强,恐怕没有根据,只是从个例里发现有这样的情况。”
钟南山还表示,“近期在北京流传的'朝阳毒株’比'海淀毒株’强的言论,也是没有根据的,只是个例反映出的情况。”
5.大家一起阳不可取
钟南山说,现在有种说法“早也阳、晚也阳、不如大家一起阳”,这种观念不可取。因为很短时间内大面积感染,会影响正常社会秩序,而且容易导致新的变异株出现。
钟南山强烈呼吁加速疫苗(特别是异种疫苗)的加强接种。
6.个人如何应对感染?
在讲座中,钟南山就个人如何应对感染提出8条建议:
加强防护(戴口罩、保持距离、减少公众聚集等);
不应为感染而害怕;
大多数感染者不需要去医院;
居家注意常做抗原检测;
若持续发热一定要去医院;
患一般慢性病老年人也要打疫苗;
囤药没有太大必要;
“老药新用”要经严格实验。
就像前几天网络热传的上海医院内部的收治应对语音,里面很多信息是有用的,比如指氧的检测,比如死亡人数的研判,是对的,但也有屁股坐歪的,捧一个踩一个。
所以,如今的我们,不能迷信任何人,只能尽可能去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分辨真实有用
的信息,最后来保护自己的家人。
钟老说了很多话,但有的其实逻辑是矛盾的。
比如,第二条“感染奥密克戎就像打了一次疫苗”和其他的建议。
如果感染了,也有抗体了,再次感染奥密克戎的比例很小,那为什么又会怕奥密克戎继续在自己的毒株谱里变异呢?
而且,感染一次,一年后不会再感染,那未来呢?一年一次?后果是什么呢?
不知道,没人知道。
吴昕家有钱吗小g娜是谁这上面的,都有一个致命的逻辑,就是这个不知道。邱赫南
新会计准则科目钟老也是知道这个不知道的。
如果不知道,那现在建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哪儿呢?仅仅是为了让大家不恐慌?
相比之下, 曹云龙的研究更超前,也更能解释现在。
《自然》本周公布了2022年度十大人物(Nature's 10)榜单,榜单旨在评选十位在这一年重大科学事件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人物。
蓝琼缨年轻的图片北京大学基因组学研究人员曹云龙帮助追踪新冠病毒的演化,并预测了导致新变异株产生的部分突变,入选了这不平凡的奖项。
他做了什么?
公司介绍信曹云龙及其团队在研究中发现,新的奥密克戎突变株的受体结合域(RBD)所携带的突变表现出趋同效应,独立进化的毒株演变出了相同的RBD突变,这是此前新冠疫情中不曾见过的。病毒的趋同进化属于小概率事件,因为病毒进化的方向非常多,现在出现趋同进化,说明两件事:
1)这些趋同进化的突变位点具备很高的选择优势;2)进化压力非常集中。
团队基于目前真实世界中人的免疫背景,预测了BA.2.75和BA.5未来的进化趋势,并于今年7月构建了在BA.2.75和BA.5突变株的基础上携带不同RBD和NTD趋同突变的假病毒,并通过中和试验发现这些假病毒对不同中和抗体药物和血浆样本具有很高的逃逸能力。分
别于10月份和11月份出现的BQ.1.1和CH.1.1分别与我们构建的BA.5-S3、BA.2.75-S4/S6假病毒高度一致。
结果表明,新冠突变是可以被预测的。通过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毒株并构建出相应的假病毒,可以提前设计开发疫苗和抗体药物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疫情。
(以上资料来自科技日报)
也就是,通过实验构建的“假病毒“和未来新冠病毒长成的模样差不多,有点像“三岁看大”。
因此,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我们大概能根据下次进化的病毒做些事,防止事情变得更坏。
坏消息是,新冠会一直存在和变异下去。
然后大家好好想想,现实世界的“新冠2023年就要结束了”和政治上的结束,到底是不是一码事。
曹云龙近期也分享了一下自己对未来的看法:
1.他认为,虽然奥密克戎致病性下降,但依然会引发大量人口死亡以及后遗症风险,因此我们还需要持续监测奥密克戎以及后续可能出现的变异株在致病性、重症率、后遗症风险等方面的变化。一些亚洲地区,包括香港、台湾、日本、韩国等地,疫情加重都是在奥密克戎到来之后,导致新冠死亡人数攀升,超额死亡人数也相应增加。
2.“疫苗接种和感染康复者都无法抵御新突变株的感染。例如,感染BA.1后并不能防止BA.2和BA.5等后续新突变株的感染。只要有感染,就会有重症和死亡,即使比例降低,但感染基数较大的情况下,总的绝对数也会令人担忧。”
3.“疫苗防感染主要通过诱导中和抗体来实现,防感染的效果取决于暴露时有效抗体的中和滴度。目前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尤其是上呼吸道,但疫苗诱导的抗体大部分在血液中循环,很难进入上呼吸道,且诱导产生的抗体会被新突变株逃逸,加上抗体滴度随时间自然衰减的影响,导致目前的疫苗防感染效果很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