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节放假2021安排2. 大促会场:大促对应的购物栏目与频道页面,可以分为:主会场、分会场、二级页、中间聚合页等等。一般按照商品类目、品牌属性、促销玩法来进行归来划分和设计。例如:主会场包含各个分会场的入口和主要促销玩法的入口;分会场包含某个类目下的二级、三级类目促销页面入口、爆款品牌入口;二、三级类目页面包含该类目对应的品牌和卖家入口;最后才落地到具体的店铺页或商品页;
3. 导购:通过一定的方式(图文介绍等),推广和引导用户购买商品
4. 流量承接:流量进入电商平台后,需要具体的页面进行承载,可以大促会场(进行流量分配)或者具体某个店铺页面商品页(进行下单支付)
5. 动线设计、购物路径:用户进入电商产品后,经过多处操作引导,依次完成选品下单支付的过程。大促的前端设计重点帮助用户更好地完成选品过程的体验(直接搜索的除外)
一、双十一电商大促的流量与承接路径模型
双十一电商大促的本质虽然只是简单的促销(降价、满减、满送、包邮、捆绑优惠等)玩法,但整个项目策划与实施下来,却是牵扯到产品、运营、设计、研发、市场、BD等方方面面。这里仅仅简单地产品方面来谈谈。
蒋雪儿图片与产品息息相关的就是流量,所谓的流量承接产品,通俗来说就是在各个电商平台看到的大促会场页
、各类活动页、搜索页、店铺页、商品详情页、下单支付页面等。这里笔者将其前三类页面归为购物路径前端页面,后三类归为购物路径后端页面。
购物路径前端页面:流量高但不精准,次级流量出口众多,用户的需求也是模糊的。产品设计时侧重关注本级流量的二次精准分配,提高每个次级出口的流量质量,也就是帮助用户完成正确的购物决策。
购物路径后端页面:流量较低但精准,次级流量出口单一,用户需求变得清晰。产品设计时侧重功能稳定性,确保下单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流畅的。当然店铺页、商品详情页关于大促的利益点也要足够鲜明,保证用户不会轻易跳出。
由于篇(能)幅(力)有限,本文着重讨论购物路径前端页面的。从产品层思考可以关联出几个关键字:流量、导航、页面布局、点击、跳转。
其中流量是一切的源头,从来源上看,可以粗略分为:
韩国整容明星1. 线下(间接)流量:海报、广告屏等(静态,主要目的多为品牌曝光,强化用户心智印象引导并在用户上网时触发),也有一些线下流量是通过二维码的方式直接连接到线上页面
2. 线上直接(直接)流量:
技巧舞进一步细分为站外流量:外部各种流量出入口的曝光banner、卡片和floating等。
站内流量:电商平台的各个栏目频道、导航tab、搜索等(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包括旗下其它兄弟产品的曝光banner、卡片和floating等)
流量进来之后,需要相应的动线设计来承接:是导航与页面布局。绝大部分流量从外部进入后变成内部流量进行二次分配,极少数外部流量直接进入商品详情页完成成交。从图2可以看到,外部流量进入电商APP后,首先会遇到两种分支情况:蒙层(弹框)和默认页。
蒙层(弹框)类:
启动APP后进入第一个页面前会展示一个蒙层(或弹出一个对话框),提示用户一些关键的大促信息
或者引导用户参与一些互动。这种设计对于想直接逛逛页面或购物的用户来说肯定是一种阻断,所以一般会加上展示频率的限制规则,如:用户完成操作或点击不感兴趣后不予以展示之类。如下图的唯品会APP初始启动蒙层。
立春有哪些传统风俗>正月十五的古诗词评:好处是可以保证信息可以尽可能覆盖全部用户,对于那些希望告知用户“大促有特别玩法或某个时间段有重要优惠等等”情形,用这样的触达方式无疑是最高效的。但无疑也是最危险的,试想一下用户满怀购物欲望打开APP,却强插一段“广告”,那么“广告”的吸引性必然影响用户的跳失或后续的购物欲望。
默认页类:
启动APP后直接进入相应的大促会场、活动页或原来的主页嵌入大促页而面的入口。因为大促项目不是固化的产品,所以有关大促的页面一般不会做成native,采用APP的webview实现更快的部署和迭代。但是为了更好地烘托大促氛围,会更新一些公共部件的UI。如下图的苏宁易购APP默
认tab。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