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修史志与“驸马侯”族谱互证解题
官修史志与“驸马侯”族谱互证解题
卢明
黄奕与姜凯“驸马侯”因其⼀世祖侯政为元朝附马⽽得名。在中国侯姓世族⾥,“驸马侯”是其中⼀⽀庞⼤族系,在历史上⽐较显赫,⾃元⾄清名⼈辈出,为⼀⽅历史⽂化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郓城驸马侯⽒家族保留的古本族谱,记载历史⼈物和事件⽐较祥实,有的可以补史志之不⾜,有的则可以与史志互相印证。本⽂拟通过驸马侯⽒与史志资料的挖掘与⽐对,出⼀些有价值的内容。
⼀、元《侯⽒义⽥记》考
嘉靖《郓城县志》(今藏浙江宁波天⼀阁)载有⼀篇⽂章《侯⽒义⽥记》,写了元代侯焕然置三百亩义⽥的事迹。但未署作者名,也看不出这位侯焕然与当代郓城⼈有没有关系。通过侯⽒族谱,我们知道,侯焕然就是附马侯⽒的三世先祖,他的祖⽗就是附马侯政,⽗亲是侯政的三⼉⼦侯锡蒲。⽽在《侯⽒族谱》中,对《侯⽒义⽥记》的作者记载得⾮常清楚:是元代尚书左丞史惟良。两个资料⽐对,内容如出⼀辙:
《侯⽒义⽥记》载:“郓城侯⽒,籍左都卫,宗⽀繁衍,析为⼗房。贴户李⽒,虽居符篱,物⼒不齐,番
戍难之。侯君焕然,字⽂卿,慨然⽈:⾝,国有也,况家乎!忘家伐众为出位,倚众误国为不忠,⼆者之间,岂⽆良法乎?乃捐⽥三顷以为义⽥。侯⽒⼗房岁番戍者皆取资焉,贴户亦然。”医院广告语
《侯⽒族谱》载:“贞义公讳焕然(三世),字⽂卿,盖长者也,为⼈倜傥好义。遭中衰⽽世荫失嗣,既谪籍右都卫,左右两都及阿速四卫,前元番汉禁军也,犹昭代⾦吾四卫,名为亲军,朝⼣列伍,极苦之役也。当时虽⼗房者,番戍犹难之。公悯焉,遂捐⼰⽥三百亩,⽴扁为识⽈“侯⽒义⽥”,俾嗣⼈递司穑
事。复困焉,乃岁贮其粟,⽽⼗房者⾏戍资之,⾃是举族遂免橐嚢之夏。公殁,咸谓其善不可没,请诸乡逵集贤⼤学⼠正献史公记之,勒之坚珉,今⽂并⾏实载诸《县志》中,⼦孙数世有⾻⾁相受爱之情,⽽⽆势争⼒争夺之私,实公有以启之也。”
两种⽂献所记均为侯⽒⼗房、侯焕然字⽂卿,皆为置义⽥三百亩,显然为同⼀族、同⼀⼈、同⼀事。族谱还提供了⽅志失载的信息,⽐如《侯⽒义⽥记》⼀⽂,是元代郓城名宦曾任中书右丞的史惟良所撰,且当时修谱者已经知道这篇⽂章收⼊了县志,这证明此版本的《侯⽒族谱》纂修在嘉靖《郓城县志》成书后。由此,嘉靖《郓城县志》、明代《驸马侯⽒族谱》,跨越五百年的悠悠岁⽉,将元、明时代的⼀个个⼈物和事件,展现到今⼈⾯前。
⼆、元代郓城⾏都⽔司设置考
元代在郓城设置⾏都⽔司,《元史》与明清诸版本《郓城县志》均曾提及。只是苦于⽆其他资料佐证,更有⼈怀疑此条记录是否有误。⼀个县城,怎么还能设⾏都⽔司?
驸马侯⽒是郓城的名门望族,其族谱收录内容较为客观,有的内容可补相关史志之阙。其中关于侯⼠能的记载,就证明元代在郓城设置⾏都⽔司,可以和史志资料互相印证。
侯⼠能⽣活于元未明初。《侯⽒族谱》载:“都⽔公讳⼠能(五世),字菏泽,⾼年公⼦也。于元年世,贾尚书者奉命浚河,乃⽴⾏都⽔监于县境,⾃署官僚,因牒公为本监纪历钱⾕。”这段话,明确记载了元⼯部尚书贾鲁治理黄河时,在郓城县设⽴⾏都⽔监,并指出侯⼠能在都⽔监负责“纪历钱⾕”,他参与了治理黄河的重要⼯作。
可以与这段内容互相印证的史志资料有两条。⼀是光绪《郓城县志》载:“古都⽔司,在县治西北。相传为贾鲁治河时所建,今废。”⼆是《元史》卷四⼗⼀顺帝本纪载:“(⾄正)⼋年⼆⽉,……诏济宁郓城⽴⾏都⽔监,以贾鲁为都⽔。”,这⾥的济宁郓城,不是指济宁、郓城两个地⽅,⽽是单指郓城县,只是那个时候郓城县属于济宁路下辖的⼀个县。史籍所记杂冗浩繁,修志者⼜宥于⼀⽅,所见有限,明清修郓志者没有注意到《元史》记载的这⼀条亦可理解,如果看到,便不会在县志表述中使⽤“相传”⼆字。由《侯⽒族谱》关于侯⼠能在⾏都⽔司纪历钱⾕的记载,国史、⽅志、族谱,各种⽂献证据都有了,元在郓城设⽴⾏都⽔监的事,便是确凿⽆疑的了。
三、侯维⽣平事迹考
侯维是候⽒第七世,做过⼴西左参议。明清《郓城县志》除在“丘墓”部分标明附马侯政墓时,附带着提了⼀下:“驸马侯世甫墓,在城南飞哲集西南。元孙左参议维墓附之,有墓碑”,没有关于侯维的其他介绍。按职官志所记,明代省⼀级布政使司设左右参议⼀职,为从四品。这种级别的官员却在家乡县志中没有介绍,或为修志者疏忽所致。
然⽽,《侯⽒族谱》记录的信息,却从另⼀个重要渠道让我们对侯维有更多了解。其族谱载:“⼴西公讳维(七世),字⽂纪,乃鸿胪公仲⼦。童龀颕悟,洁寡⾔,挟⽑⽒诗,凡两应省荐,宣德癸丑(1443年)蕃臬郡县,应诏选举明经,荐上⼤廷,授以吏部尚书幕(不会是“尚书”,应是尚书⼿下官员)。时太和典铨毎以为重,即有荐扬亦不令知以为恩。庚申阕母服,有化番拜表阙下,具刻⾦书,重译弗达。”
关于侯维任⼴西参议,复查清同治四年《⼴西通志》卷⼆⼗六职官志载:“侯维,郓城⼈,左参议”。⼜查《⼤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百⼋⼗四云:“正统⼗四年冬⼗⽉庚戌,升鸿胪寺右寺丞侯维为⼴西左参议。”两地⽅志、本朝实录、族谱三者互为补证,侯维相关情况更加清楚了。
四、侯镗⽣平事迹考
侯镗为附马侯⽒⼋世祖。明清《郓城县志》对侯镗有正式记载,并将其列⼊乡贤之中。清光绪《郓城县志》载:“侯镗,字鸣远。成化⼄⾣举⼈,初任元⽒知县。公廉勤慎,兴学爱民,惩奸⾰弊,不避权贵,不枉理法。丁艰服阕,补来安县知县,擢知海州。清节愈坚,殁之⽇,囊⽆余资。⼊祀元⽒名宦。”明清时期,在县城中,还⽴有为侯镗⽴的两个牌坊。县志记载:“鸣凤坊,为举⼈侯镗”“科甲济美坊,为知府侯镗、知府侯祁”。通过《侯⽒族谱》,我们得知,侯镗与侯祁皆为驸马侯⽒,镗为⼋世,祁为⼗⼀世,镗系祁之曾祖,直系。据《侯⽒族谱》还可知,担任过⼴西左参议的侯维是侯镗的伯⽗。
通过《侯⽒族谱》我们还可以发现侯镗之⼦侯相亦为⼀⽅名⼈。谱中载:“义官公相(九世),字良
七大浪费
弼,淮海府君(镗)⼦。……少多英⽓,负奇节不为曲,谨待海公于恒。时虏骑呜笳紫塞,会统军校射振武亭,公⽮三发三中。适⼆鸟盘空,公仰射之,应弦倶坠,⼠欢噪。守⾂⼤奇异,劳以彩币。”侯相为武官,在⼤⽐武中箭法超,三发三中,且⼀箭中射⼆鸟,为上司所奖励,⾜见其能。此外,《族谱》还记载了侯相在明正德时协助知县防守县城的⼀些事迹,形象具体,是借以研究郓城历史的重要资料。
五、侯祁⽣平事迹考
关于侯祁,明、清县志都有记载。清光绪《郓城县志》载:“侯祁,字应⽂。嘉靖癸丑进⼠,初授直⾪
深泽县知县,旋调⼭西荣河县知县。⼊为兵部职⽅司主事,历车驾司郎中,后升湖⼴岳州府知府。隆庆元年,重修县志。”由此,⼈们知道侯祁为郓城先贤,但不知他是哪个侯家的。
包粽子的糯米要泡多久现在我们从《侯⽒族谱》,知道他是附马侯⽒第⼗⼀世孙。况且,对他的⽣平,族谱⽐县志记述具体得多。侯祁的长兄侯郊,在族谱中这样记述侯祁:“岳州君祁,字应⽂,寿考府君第⼆⼦,予之仲弟也。……仲弟年⼗四从学王槐轩(即王天性)进⼠,⼗⼋岁游⾢庠,⼆⼗以易学⽽应省试,癸丑赴南省榜眼,西吴公为主考,⾸荐批卷第⼀名,豋甲榜,⼊奉临轩之对,赐进⼠出⾝。释褐分职银台。⼄卯为京圻令尹(当时任深泽知县-卢注),丙⾠奉调汾阴(时名⼭西荣河县,今万荣县),丁巳钦征为兵部尚书郎主事(此时任兵部主事-卢注),督建明堂⼤⼯,钦升职⽅员外郎。四⼗⽽为车驾正郎。⼜⼆年⽽为知府。岁癸亥归⽥⾥,四⼗⼋⽽卒。”
由族谱,我们知道,这个有着⼠⼤夫⾝份的侯祁,本是郓城驸马侯⽒家族的⼈。史志记⼈,⼀般记到县,⾄于属哪村哪族,很少记,这就给后⼈确认相关事情增加了难度。⽐如古县寿张部分乡镇在47年划⼊郓城,与这部分划来的村庄相关的古代的⼈和事,都属于现代郓城记录和研究的对象,如果不知道古代的⼈和事发⽣在这些村庄,就很难纳⼊现代统计与记述范围。其他县划过来的区域也⼀样。
关于侯祁的记述,还有不少资料。⽐如,清光绪《荣河县志》,对侯祁有不少记载,说明他很能⼲。
靖三⼗五年、四⼗⼀年知县侯祁、徐腾重修。”⼆是记述他修城
⼀是记述他修县衙:县署,“嘉靖三⼗五年、四⼗⼀年知县侯祁、徐腾重修。
池:“三⼗四年(嘉靖-卢注)地震城圮,知县侯祁重筑,雉堞俱易以砖,增三门楼,南北各建重门。”四是⽴“龙马负图处”⽯碑:“‘龙马负图处’碑,世传城南⼗⾥河岸上为龙马负图处,上设⽩马庙,前明⾢令侯祁题碑⽴⼤宁书院前⼤路中,今天移置学宫尊经阁上”。这说明,此碑在清代光绪时,已移到学宫。现该碑⼜移⾄后⼟祠,郓城袁洪献先⽣去万荣时,拍下该碑的照⽚。
侯祁是郓城历史上⽐较重要的⼈物。古代县城⾥,有为他建的“⾦榜题名坊”,有为他和侯镗建的“科甲济美坊”。古县志还将他的《均⽥记》全⽂收⼊。
清末徐继孺的《曹南⽂献录》收⼊侯祁诗⼆⾸。《出紫荆关》:“⽯磴盘旋⼊紫霄,重关突兀上星轺。
池临⽩马分天险,云近蜚狐作汉标。沙塞控弦寒⽓早,边城吹⾓晚⼭遥。屯⽥漠漠⼽铤集,坐使匈奴⽓暗消。”《浮图峪》:“雄⼀关北万⼭中,天外浮图接太空,⽩马远从青海⼊,紫台⾼与碧云通。秋风沙塞寒烟暝,古戍旌旗晚照红。⾃是圣朝⽆战伐,汉家不数贰师功。”
张嘉译几个老婆清光绪⼗九年收⼊候祁的⼆⾸。《五岔渔歌》:“⼩艇清风外,渔歌动廪西。寒空云漠漠,晚泊草凄凄。欸乃江天迥,萧条野望迷。曲终烟⽔阔,鸥鸟共望机。”《过廪邱》:“远⽔通雷泽,荒坡接帝邱。渔歌迷五岔,烟树隔千秋。落⽇孤云蔼,空城幻影浮。春皋凭野望,点点试耕⽜。”
六、郓城飞哲集命名考
古县志对附马侯政有记载,在“封赠”部分记载:“侯⼠甫,选附马都尉,爵万户。”在“丘墓”部分只明载:““驸马侯世甫墓,在城南飞哲集西南”,但并未涉及到飞哲集的得名。后世有⼈对此认识⽐较含混,存在认知上的差错。
《⼭东省郓城县地名志》对飞哲集是这样记述的:“相传,元朝刘⽒建村,后元驸马侯飞哲帮助成集,并代取村名为南旧集,后为纪念侯驸马,故于元末改名为飞哲集,简称飞集。”查《侯⽒族谱》可知,⼀世祖侯政,字世甫,并不叫飞哲。⽽被侯⽒后⼈称为“飞哲公”的是⼆世祖侯锡蒲。⽗⼦两代⼈,差着⼀辈呢,不能张冠李戴,这是个不能含混的严肃问题。另⼀个⽅⾯,飞哲集与侯飞哲的关系,民间所传亦误。不是因为侯飞哲才将那个村⼦命名为飞哲集,⽽是因为侯锡蒲在飞哲滩有影响,才将其称为“飞哲公”。《侯⽒族谱》中记述的⼗分清楚,谱中所列世系为:⼀世附马侯政字世甫,有⼦⼀⼗四⼈。⼆世侯锡蒲字甸侯号飞哲。族谱还载明:“飞哲公居飞哲滩,在⾢之南,族⼈因吟为南家。”这就充分说明,侯飞哲不是侯政,⽽是侯政之⼦侯锡蒲。⽽侯锡蒲“飞哲”之号的来源,在于他居于飞哲滩。
⾄于飞哲滩之名由何⽽来,则是下⼀步挖掘整理的任务。《⼭东省郓城县地名志》编修资料来源主要是族谱与民间调查资料,相关⼈员调查飞集村时没有看到前⽂中所述《侯⽒族谱》,故对于该村由来的记载冠以“相传”的民间说法。
董力女朋友
七、驸马侯⽒家族交往考
附马侯政虽是元初附马,但他的后⼈长期保持着家族的兴旺。从族谱记事中,可以看出侯⽒家族和⽂⼠、官员的交往。如记载“廷议公”时,说他去世后“墓道有同僚张吏部公思安之表”(张吏部即张思安,字克让,号介轩,⽆锡⼈,明永乐进⼠,曾任陕西按察使佥事。)⼋世祖侯义(字鸣宜)与户部尚书佀钟关系密切:“独⼭⽼尚书得谢,会计归,相与游,谈辄竟⽇,或继之夜。”兵部尚书樊继祖为他写墓志铭:“其葬也,⼤宫保樊公墓中铭。”九世侯相受知于知县李珩(直⾪⽂安县⼈,正德六年任郓城知县):“⾟末覇盗流刧蹂践五省,⼀⽇哨兵压境,李公恃勇率民兵数百千与之接锋境上……乃献计令前……令深赏之,⽽城竟以守。”他家曾宴请知县:“⼀⽇家中宴享牧甫,公乃出侍。牧甫乃洪洞于公,县尹也。”(于公,即于璞,⼭西洪洞县⼈,举⼈,正德⼗⼀年任郓城知县-卢注)。当过教谕的⼗世侯功,⼤⾂、⽂豪李廷相为他写⽂章:“既卒之后。蒲汀太史为作⾏实,详载厯履。”鉴于当时门当户对观念,附马侯⽒与⼀些名门望族有姻亲关系。⽐如,侯维的长⼦侯玺,先后娶了元代尚书晁显的⽞孙⼥为妻:“晁⽒者,典乐公配也……尚书清献公之⽞孙”。
驸马侯⽒家族的《侯⽒族谱》记载了这个家族许多重要的⼈物和事件,不仅对研究侯⽒家族世系沿⾰重要,⽽且是研究郓城历史⽂化的重要资料。我们相信随着对该家族研究的深⼊和更多史料的发现,会有更多的谜题解开。
附1:嘉靖《郓城县志》收⼊的《侯⽒义⽥记》
侯⽒义⽥记
⽂/史惟良
国朝兵制,⽥四顷给⼀军,不⾜则以他户贴,岁出钱千缗。⼊卫则鞍马器械⾐粮,服⽥则⽜犁种具庐舍,胥此焉出。
郓城侯⽒,籍左都卫,宗⽀繁衍,析为⼗房。贴户李⽒,虽居符篱,物⼒不齐,番戍难之。侯君焕然,字⽂卿,慨然⽈:⾝,国有也,况家乎!忘家伐众为出位,倚众误国为不忠,⼆者之间,岂⽆良法乎?乃捐⽥三顷以为义⽥。侯⽒⼗房岁番戍者皆取资焉,贴户亦然。⾃是,同户番戍⽆橐囊之忧。⾄顺元年迨今七载矣,户销者得其赢余,因以苏息。凡在军籍者,皆称慕焉。越四年,⽂卿卒,室张⽒完其庐廪,值桑枣,督傭丁,蔚然⽽就绪。然惧其久驰⽽漶,以泯⽂卿之志,乃刻之坚珉,俾予记其实。
予维治军⽆良法。三代圣⼈之制,寓兵于农。⼀⽅征戍,天下骚动。募农朝军,⼈不⾃保。国家敝于供给,居民疲于挽漕,不可谓良法也。唐始制长征军,兵专屯戍,民专耕作,国专供需。⾃此,⾮有⼤调发,民晏然不知兵事,庶⼏美矣。国朝因之,尽免军之租庸调,⽽以四顷之产供⼀军,民⽆挽漕,国免供费,⽽军户亦⾃乐其赢余,视唐不亦美乎?!今⽂卿捐三顷之⽥以专给⼀军,则户有销之⽽军常充裕。苟有调发,不惟民不知兵,⽽军且⾏其所⽆事矣。军法之良,莫过于此。⽽⽂卿实始为
之。他⽇善谋国者,必将取此为法于天下⽽传之后世,诚不可使⽂卿之善泯灭⽽不宣也。
附2:《郓城县志》收⼊的《义⽥碑记》
均⽥碑记
⽂/侯祁
粤古经,野授民则壤定赋,均⽥之政其来尚矣。春秋⽽降,代有贤哲,罔不⾸先是图,诚以奠丽之要略,⽽经理之本始,莫切于此。我郓在昔,为河流故地,其⽥⽇就瘠卤。逮我国初,值⾦、元兵燹之余,萑苇弥望,从民开垦。于时地⼴⼈疏,民尚未始为病。正统后,⽣齿渐繁,赋役⽇增,⽽其地不加多也。乃复军佃坐落,冒额外之⼦粒;蠹役占耕,侈奏讨之明例。加以巧民隐欺,猾胥弄舞,影射诸弊,不可胜⾔。岁嘉靖⼰未,南昌⾼侯启新以科第俊才,奉命来临。知民隐在兹,⾸以均⽥为⼰任。乃檄诸熟知地粮⾥⼈某某分领其役。若某某或任意奸令,以罪厥躬不少贷。先据⽥粮之总,沿历四⾄。⽽范围定次,极四⾄之数。⼋表⽽纲维章后,乃循⼋表之规于亩。⽤五百四⼗为⼀丘,⽽条⽬详于是,合境共得地⼆万三百三⼗顷有奇。联丘鳞次,分畛绳数,有古庐井遗意焉。每丘择地多⾏且良者⼀丁为丘正,次者⼀副之。率给以单,单分合以纪其数。即有转易,或讦讼厥丘之正副,即持单以征诸。其议有除豁,则⼜稽其名籍,覈其沿⾰,以杜其侥幸焉。如于德府,则查⽐岁征取⼦粒之例⽽齐⽥以稽也,于鲁府则查近年起科数⽽鲁⽥以稽也。若孔庙佃⽥⽆稽,则会东阿、独⼭、巨野、平
阳四屯⽽类考之其数著矣。军⽥苦参差⽆考也。申查各卫所见征屯粮之确数,⽽议之有明证也。马户之⽥即⾰,难以议蠲,乃括取总额于东北三四州县⽽稽其拨给,曾庙实数所在焉,其情得矣。它若星零⽝⽛之数,内多乘机影射者,会邻封⽽互察之。俾⼀切狡诈诡寄之私⽆所容。⾃兹赋役⽇平,民之⼒⽇益纡。谁之赐也?谓使民乐利不忘者⾮欤?信可纪也。因笔之⽯复缀以词。词⽈:“漠漠郓⽥,鲁之西鄙。军⽥□□,厥籍孔□。民繁于赋,公⽆定征。部屋思□,嗷嗷其声。⾼侯来思,孔迩⽗母。忠⼼即孚,誓词共睹。乃考图籍,乃理隰原。⾀⾀其廓,载井其⽥。民之康矣,成赋于邦。击壤嘻嘻,翊戴⽆疆。”后除军较、佃户畸零等⽥,⽌计本县起科地数,有尚书苏公祐并纪其事于⽯。兹后⽥多射于邻封矣。后之均者,其尚究其初云。
本内容参加讨论、提供相关资料:崔凯、侯峨建、侯昌杰、侯新才、侯明智。感谢崔凯先⽣帮助校正⽂本。
本内容参加讨论、提供相关资料:崔凯、侯峨建、侯昌杰、侯新才、侯明智。感谢崔凯先⽣帮助校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