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计》感悟《三⼗六计》7——借⼑杀⼈
藉的拼音和组词
借⼑杀⼈,⽐喻⾃⼰不出⾯,借别⼈的⼿去杀⼈,是为了保存⾃⼰的实⼒⽽巧妙地利⽤⽭盾的
谋略。当敌⽅动向已明,就千⽅百计诱导态度暖昧的友⽅迅速出兵攻击敌⽅,⾃⼰的主⼒即可
避免遭受损失。
春秋末期,齐简公派国书为⼤将,兴兵伐鲁。鲁国实⼒不敌齐国,形势危急。孔⼦的弟⼦⼦贡
分析形势,认为唯吴国可与齐国抗衡,可借吴国兵⼒挫败齐国军队。于是⼦贡游说齐相⽥常,
⽥常当时蓄谋篡位,急欲铲除异⼰。⼦贡以“忧在外者攻其弱,忧在内者攻其强”的道理,劝他莫
让异⼰在攻弱鲁中轻易主动,扩⼤势⼒,⽽应攻打吴国,借强国之⼿铲除异⼰。
母亲节黑板报孔⼦⾼徒⼦贡
⽥常⼼动,但因齐国已作好攻鲁的部署,转⽽攻吴怕师出⽆名。⼦贡说:“这事好办。我马上去
劝说吴国救鲁伐齐,这不是就有了攻吴的理由了吗?”⽥常⾼兴地同意了。⼦贡赶到吴国,对吴
王夫差说:“如果齐国攻下鲁国,势⼒强⼤,必将伐吴。⼤王不如先下⼿为强,联鲁攻齐,吴国
不就可抗衡强晋,成就霸业了吗?”⼦贡马不停蹄,⼜说服赵国,派兵随吴伐齐,解决了吴王的
后顾之忧。
⼦贡游说三国,达到了预期⽬标,他⼜想到吴国战胜齐国之后,定会要挟鲁国,鲁国不能真正
解危。于是他⼜偷偷跑到晋国,向晋定公陈述利害关系:吴国伏鲁成功,必定转⽽攻晋,争霸
中原,劝晋国加紧备战,以防吴国进犯。
⼀代枭雄吴王夫差
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亲⾃挂帅,率⼗万精兵及三千越兵攻打齐国,鲁国⽴即派兵助战。齐军
中吴军诱敌之计,陷于重围,齐师⼤败,主帅国书及⼏员⼤将死于乱军之中,齐国只得请罪求
和。夫差⼤获全胜之后,骄狂⾃傲,⽴即移师攻打晋国。晋国因早有准备,击退吴军。⼦贡充
分利⽤齐、吴、越、晋四国的⽭盾,巧妙周旋,借吴国之⼑”,击败齐国;借晋国之“⼑”,灭了
玄彬近况
吴国的威风。鲁国损失微⼩,却能从危难中得以解脱。
战国时期,著名的游说家苏秦,“合纵”六国的计谋成功后,回到燕国。燕易王的母亲⽂夫⼈年轻
守寡,偏偏看上了⾜智多谋的苏秦,⼆⼈不久私通。苏秦担⼼若被燕王发觉⽽将被处死,设法
摆脱⽂夫⼈,他向燕王提出到齐国⾏使反间计,⽽匆匆来到齐国。齐宣王、齐闵王都很器重苏
秦,却引来了齐国⼀些⼤⾂的嫉恨。
佩戴六国相印的苏秦
欧美av女星最漂亮排名⼀次,闵王舍弃苏秦的计谋,听从了孟尝君的谏⾔,免受了其他四国伐秦失利的结局,孟尝君
因此受到了闵王奖赏。那些嫉恨苏秦的⼈以为闵王不再重⽤他了,派刺客在朝廷上杀死苏秦,
闵王下令捉拿凶⼿,⽽凶⼿早已逃遁。苏秦临死前对闵王说:“我死后,你把我的头颅号令于
市,就说'苏秦是为燕国⽽反间于齐国,他是死有余辜,谁杀他的,可以领赏⾦千两’,这样就可
以捉住凶⼿。”。闵王按苏秦的去做了,其凶⼿果然前来领赏,被抓住,后⼜审问出杀⼈的主
谋,闵王把他们全杀了,以报谢苏秦。
苏秦才⾼权重,其死后还能“借”闵王之⼑,除掉凶⼿及其主谋们,最终为⾃⼰报了杀⾝之仇,实
在不易。
⽂景之治的主⼈之⼀汉景帝
汉景帝即位后,决⼼像其⽗⽂帝那样,把天下治理好。汉景帝听说晁错很有才能,就提升他当
御史⼤夫。忠⼼耿耿的晁错看到分封的那些藩王势⼒越来越⼤,有的不受朝廷的约束,担⼼这
样下去汉朝的天下会弄成四分五裂的局⾯。于是,晁错向汉景帝建议削藩。汉景帝也有⼼削弱
那些藩王的势⼒,但⼜怕他们借机造反,不敢妄动,就与⼤⾂们商议此事。
各王眼见⾃⼰的封地要被削减,都怨恨晁错,于是吴王、赵王、胶西王、楚王等联合起来,打张赫个人资料
着“清君侧,诛晁错”的旗号起兵造反了。汉景帝⼀边召集⼤⾂们商议对策,⼀边拜窦婴为⼤将,
出兵应付叛军。
被冤枉的⼀代帝师——晁错
窦婴与晁错原来就不和,在削藩的问题上⼜有不同的意见,他⼀直把晁错视为眼中钉。窦婴把个⼈的私怨看得⽐国家⼤事还重要,决定借汉景帝之⼿除掉晁错。窦婴派去的⼈对汉景帝
说:“七王发兵是冲着晁错来的。⾼祖分封同姓为王,已成规矩,晁错⾮得要削藩,这不是存⼼与刘⽒作对吗?只要皇上斩了晁错,赦免了七王起兵之罪,还给他们⼟地,他们⼀定会退兵。”汉景帝竟然听从了这个建议,把晁错真的给杀了。
汉景帝原以为化⼲⼽为⽟帛了,可是七王并未罢兵,⽽且攻势较以前更甚。这时,⼤将军周亚夫派使者告诉汉景帝说:“吴王成⼼要造反,已经⼏⼗年了,这次是借晁错削藩为名发兵,想不到皇上听信谗⾔把晁错杀了。今后恐怕没有谁再向朝廷出主意了。”汉景帝这才恍然⼤悟,但后悔已晚。后来,七王之乱被平定下去,汉朝的中央集权加强了,只可惜晁错已被灭门三族。
西汉七国之乱
东汉初年,刘秀与刘⽞决裂后,率兵向长安进军。洛阳是通往长安的军事重地,刘⽞派李轶去镇守,以阻挡刘秀⼤军的西进。
刘秀⼿下⼀名叫冯异的将军写信劝李轶归顺刘秀。李轶看完信后,内⼼⼗分⽭盾。他虽然看出刘⽞成
不了⼤事,有意脱离刘⽞,但是他⼜不敢轻易投靠刘秀。因为他曾参与杀害刘秀之兄的活动,担⼼刘秀不容他。于是,李轶在给冯异的回信中这样写道:“今天你我都在镇守军事要地,地位举⾜轻重。如果我们能同⼼同德,那我还有什么顾虑呢?请将我的意思转达给萧王(指刘秀),我愿为他尽微薄之⼒。”
光武帝刘秀
冯异看到这封意思委婉的信后,明⽩李轶是叫⾃⼰保证他归顺后的⽣命安全和⾼官厚禄。于是,冯异⼀⽅⾯给李轶回信表⽰安慰,另⼀⽅⾯出兵攻打洛阳周围各县,看李轶是否援救,以试探他有⽆诚意,李轶果然不与冯异交战。冯异见李轶⾔⾏⼀致,就把此事的前后经过向刘秀作了报告,并递上李轶的信,劝刘秀接受李轶的归顺。
刘秀深知李轶是⼀个反复⽆常的⼈,招降后仍是⼼头之患。但是,若拒之门外,对战局⼜⼗分不利。刘秀经反复考虑,终于想出⼀条借⼑杀⼈的妙计。刘秀在给冯异的回信中,避⽽不谈是否接受李轶的归顺,只是提醒说:“李轶这个⼈诡计多端,⼀般⼈难以看出他的⼼思。⼤家还是各⾃坚守阵地为好,防⽌李轶耍花招。”然后,刘秀故意将李轶归降的事泄露出去,众⼈议论纷纷。
电视剧《三国演义》吕布剧照
不久,刘⽞⼿下的另⼀员⼤将得到了这个消息,知道李轶⼼怀⼆意,就派⼈将他刺杀了。洛阳驻军失去主将,军⼼动摇,许多⼈投奔到了刘秀这⼀边。战局发⽣了根本性的改变。直到这时,⼤家才明⽩了刘秀的⽤意:借刘⽞之⼿杀掉李轶,既除了⾃⼰的⼼头之患,⼜不⽤承担杀害降将的坏名声。
三国时期,吕布以勇武闻名于世,但最后还是被曹操⽣擒。被俘后的吕布有意投降曹操,他对曹操说:“明公您所担忧的⼈没有⽐我吕布更强的了。我现在归顺您,则天下就是明公的。由明公您率领步兵,由我来带领骑兵,则平定诸侯不过易如吹灰⽽已。”曹操被说动了⼼,欲想招降吕布,但⼜对吕布的诚意有些怀疑。正在这时,旁边的刘备说了⼀句话:“曹公啊,您难道没有看到丁建阳和董太师的下场吗?”曹操于是下令绞死了吕布。
电视剧,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丁建阳即丁原,吕布最初是他的部下。后来吕布在董卓的唆使下杀死了丁建阳。董卓⼊京后,挟持天⼦,⾃称太师,因⽽被称作董太师。后来董卓因王允等⼈巧施连环计也死在吕布⼿⾥。经刘备这么⼀说,曹操下决⼼杀了吕布。
那么,刘备为何要置吕布于死地呢?原来,刘备虽然暂时依从曹操,却怀有⾃⽴之⼼。吕布之所⾔,正是刘备所担忧的。如果曹吕联合,必然给刘备未来的事业带来重重阻⼒。试想,当年在虎牢关,吕布⼀⼈在天下诸侯⾯前独战刘备、关⽻、张飞三⼈尚且进退⾃如,那么他若投降了曹操,⼜有谁是其
对⼿呢?这就是刘备要杀吕布的原因所在。以⼀⾔相劝,借曹操之⼿杀了吕布,刘备的智谋可见⼀斑。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宋朝建⽴后,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稳固了中央政权,在⽆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开始了统⼀中国的战争。在灭掉南汉之后,宋太祖把进攻⽬标转向南唐。南唐后主李煜昏庸⽆能,只知道吟诗填词,整天沉湎于酒⾊,不理朝政,南唐国⼒⽇衰。宋太祖此时有⼼灭南唐,但⼜不敢轻举妄动。
原来,南唐有⼀位勇猛⽆敌的武将名叫林仁肇,宋太祖认为林仁肇是宋朝灭南唐的⼀⼤障碍。可巧开宝四年(971),李煜派其弟李从善前来朝贡,宋太祖忽然⼼⽣⼀计,当即热情款待李从善,并把他留下任泰宁军节度使。李从善不敢违命,只得报告李煜。李煜也不知宋太祖的葫芦⾥卖的是什么药,正好想通过李从善探听⼀些宋朝的情况,便同意他在宋朝任职。宋太祖⼜派⼀名使者到林仁肇那⾥,使者⽤钱财贿赂林的仆⼈,搞到了⼀张林的画像。使者拿着画像回来复命,宋太祖命⼈把画像挂在⾃⼰的侧室。
古代名画,监视⼤⾂的《韩熙载夜宴图》,类似今天的偷拍
⼀天,李从善来见宋太祖,廷⾂先把他领到侧室。李从善⼀眼就看到了林仁肇的画像,不解地问道:“这是我国武将林仁肇的画像,怎么会挂在这⾥?”侍⾂⽀⽀吾吾,欲⾔⼜⽌,半天才
经典科幻片
说:“你已经是宋朝的⼈了,告诉你也没什么。皇上爱惜林仁肇的才⼲,下诏书让他来京城,他已经答应投降,先送来画像以表诚⼼归顺。”侍⾂⼜指着附近⼀座华美富丽的房⼦说:“听说皇上准备把这所房⼦赐给林仁肇,等他到了京城,还要封他为节度使呢!”
李从善⽴即回江南向李煜报告了此事。李煜真的怀疑林仁肇⼼怀⼆⼼,在⼀次设宴招待林仁肇时,让⼈事先在酒⾥下了毒药。林仁肇回到家中,毒性发作,七窍流⾎⽽死。宋太祖听到林仁肇的死讯后,⽴即发兵攻打南唐,很快就灭了南唐。
南唐后主李煜
张居正是明朝宰相,也算中国历史上的⼀位⼤政治家,为了要夺权,也不惜使⽤其移⼫嫁祸阴谋。明神宗即位时,年仅⼗岁,太监冯保,居中⽤事。⼤学⼠张居正明⽩要夺权专政,⾮借冯保之⼒不可,乃暗地结好冯保,称兄道弟。这时,独握朝政⼤权的是内阁⼤学⼠⾼拱,⾼拱和张居正⼜是⾯和⼼不和的。
有⼀次,神宗早朝,⽅⾛出宫,突有⼀⽆须男⼦,作宦官状,疾趋⽽来,左右见此,即上前把他抓住,搜出⼀把利⼑,显有⾏刺企图。神宗即命冯保审问,此⼈供说名叫王⼤⾂,来⾃南⽅的戚继光的营⾥。冯保闻⾔⼤惊,⽴即停审,亲往见张居正,问如何处置。张居正说:“⾼拱此⼈,屡想把你逐出宫外,此番可打蛇随棍上,乘机把⾼拱除了,你才可以⾼枕⽆忧,何况戚继光正握南北军权,妄指不
得,何不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代名相张居正
冯保闻⾔⼤喜,回来即叫亲信年儒去⾏事。年儒私对疑犯王⼤⾂说:“下次审问的时候,你只⼀⼝咬定,是⾼拱派你来⾏刺的,便可赦你⽆罪,还会升你官做锦⾐卫,赏赐千⾦。如不这般说,必会把你打死。”王⼤⾂在此威迫利诱下,⾃然勉强答应照办了。
到第⼆次审问的时候,各⼤⾂早已⼼知肚明此案的内幕复杂,都列席旁听。冯保便问疑犯:“⼤胆王⼤⾂,你来⾏刺,究竟受谁⼈指使的?” 王⼤⾂在拘押时在狱中已吃尽拷打之苦,此时便愤然回答:“是你教我说是受⾼拱相公主使的。” 旁听之⼈⼤哗起来,冯保闻⾔⼤惊,即宣布退庭,不敢复问。
北京,明神宗朱翊钧定陵地宫
第⼆天再审,疑犯王⼤⾂已中了哑毒,不能说话,冯保不待细审,即朱笔⼀批,押犯⼈往午门斩⾸。在此情况之下,⾼拱也不安于位了,只好辞职回家。朝政⼤权,便落在张居正⼿⾥。
清初,努尔哈⾚⽗⼦亲率⼗数万满兵,声势浩⼤,锐不可当,进犯明朝,志在必得。明天启六年,努尔哈⾚亲⾃率部攻打宁远,以⼗三万之众围攻宁远守兵万余⼈。⼗三⽐⼀,⼒量悬殊。宁远守将袁崇焕,⾝先⼠卒,奋勇抗敌,击退满兵三次⼤规模进攻。明军的奋勇抵抗,⼒挫骄横的满兵。袁崇焕乘
满军⽓馁之时,开城反攻,追杀数⼗⾥,击伤努尔哈⾚,满军惨败。奴尔哈⾚遭此败绩,⾝体负伤,攻占明朝的壮志难酬,羞愧愤懑⽽死。皇太极继位,第⼆年,⼜率师攻打辽东。袁崇焕早有准备,皇太极⼜兵败⽽回。
清太祖努尔哈⾚
⼜经过⼏年的准备,皇太极再次攻打明朝。崇祯三年,他为避开袁崇焕守地,由内蒙越长城,攻⼭海关的后⽅,⽓势汹汹,长驱⽽⼊。袁崇焕闻报,⽴即率部⼊京勤王,⽇夜兼程,⽐满兵早三天抵达京城的⼴渠门外,作好迎敌准备。满兵刚到,即遭迎头痛击,满兵狼狈⽽逃。
皇太极视袁崇焕为从未有过的劲敌,⼜忌⼜恨⼜害怕,袁成了他的⼼病。皇太极为了除掉袁崇焕,绞尽脑汁,定下借⼑杀⼈之计,他深知崇祯帝猜忌⼼特重,难以容⼈。于是秘密派⼈⽤重⾦贿赂明廷的宦官,向崇祯告密,说袁崇焕已和满洲订下密约,故此满兵才有可能深⼊内陆。崇祯勃然⼤怒,将袁崇焕下狱问罪,并不顾将⼠吏民的请求,将袁崇焕斩⾸。皇太极借崇祯之⼑,除掉⼼腹之患,从此肆⽆忌惮,再也没有遇到袁崇焕这样的劲敌了。
擎天⼀柱,袁崇焕
第⼆次世界⼤战前,苏联有⼀位才华横溢、战功卓著的将军,名叫托哈杰斯基。1936年,斯⼤林在全
国范围内进⾏“整肃”运动,托哈杰斯基也被列为“整肃”对象。德国军⽅得知这个消息,如获⾄宝,如果象托哈杰斯基这样的将军被除掉,对德国是⾮常有益的。
于是,德国元⾸希特勒秘密下令:由德国情报部门暗中捏造托哈杰斯基背叛苏联的证据,以此陷害于他。德情报⼈员着⼿假造托哈杰斯基与其伙伴,同德国将军们私下交往密切,捏造了许多来往信件以及托哈杰斯基⼀伙出卖给德军⼤量的军事情报、所获报酬、德国情报部门给托哈杰斯基的信件影印本等,所有据显得天⾐⽆缝。不久,苏联以三百万卢布购买了此情报,并据此迅即逮捕了托哈杰斯基等相关将军⼋⼈。由于有⼤量、确凿的“证据”在⼿,他们没有任何辩解的余地,他们很快被处死。
苏联
德国为了⾃⾝的战略,⽆端捏造伪证,“借”苏联⾃⼰⼈的⼿,除掉了⼼腹之患,其计谋可谓周密、彻底。这也是外国⼈运⽤“借⼑杀⼈”最成功的事例之⼀。
1955年11⽉,以⾊列制订了⼀个侵占埃及加沙地带和西奈半岛南端沙姆伊赫的作战⽅案,但苦于⼒不从⼼,未敢轻举妄动。因为从埃以双⽅的军事实⼒对⽐看,以⾊列处于劣势。
加沙硝烟
恰逢1956年7⽉,埃及将苏伊⼠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这⼀⾏动得罪了曾经称霸中东的英国和法国。英
法两国不⽢⼼轻易丧失控制苏伊⼠运河的特权,暗中拉拢以⾊列帮忙,惹是⾮,挑起战乱,并以此为借⼝出兵苏伊⼠运河实⾏军事占领。以⾊列抓住这“天赐”良机,决定“借⼑杀⼈”,⼊侵西奈。
以⾊列⾸先从法国索取⼤量的武器装备,并秘密地与英法⾼级军事指挥官连续会谈,共商作战计划。1956年10⽉19⽇,以⾊列在英法两军⽀援下,越过边境侵⼊西奈半岛,第⼆次中东战争从此爆发了。
苏伊⼠运河
战⽃中,英法两国出动⼤批飞机空袭埃及,⽀援以⾊列地⾯部队⾏动。埃军为了预防英法联军进犯苏伊⼠运河区,不得不削弱对以⾊列全⼒以赴的抗击。这样,西奈战场的形势发⽣逆转,埃及在西奈防守⼒量的削弱很快变成⼤撤退。11⽉15⽇,以⾊列对西奈半岛实⾏了军事占领。从军事上讲,以⾊列打赢了西奈战役,但很⼤程度上是依赖于“借⼑杀⼈”的⼿段、得益于英法联军的帮助才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