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国城市发展压力指数
一、中国城市压力指数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国家或区域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中心,它集中体现了国家和区域的综合实力、政府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劳动地域分工呈现了以市场为导向、以跨国公司为核心的经济活动各环节垂直功能分工的全新特点,国家经济日益纳入到全球化经济体系中,城镇体系的开放性日益增强,城市的影响和作用也日益加大。
1、中国城市发展现状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发展迅速,中小城市迅速崛起,在此期间中国城市
化发展速度是同期世界城市化平均速度的2倍左右。1978年底,我国全国人口为9625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7245万人,占总人口的17.92%,城市化率不到18%。经过22年的城市化,到上世纪末,即2000年11月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城镇人口达到45594万人,占总人口的36.09%。
进入21世纪城市化水平又有进一步的提高,到2003年底,全国城镇人口达52376万,国家城市化水平已达40.53%。全国设市城市660多个,城市人口达3.8亿人,建制镇为20600个,其中县城1660个,非农业人口约1.5亿人。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同时,城市的经济实力明显
增强,贡献了70%的国内生产总值和80%的税收。
目前,中国政府已将“城市化战略”作为21世纪中国实施迈向现代化的第三步走的重大措施之一。根据我们特殊的国情,我们不可能照搬西方的城市化模式,应该走一条具有中国特的现代城市化、城市化、城镇化并举的道路。“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这就是我国城市化的特。在目前的协调发展中,城镇化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近日出版的《中国城市“十一五”核心问题研究报告》认为,未来5至10年,是中国城市由初级化向高级化转变,由一般性向特殊性转向和由战术性向战略性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从中长期战略的高度确立城市核心战略思想和整体战略布局,以拓展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形态和提升城市竞争力为重点,全面构筑和打造城市价值链体系。
2、目前中国城市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再加上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城市化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大中城市和小城镇迅速涌现,城市对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破解三农难题等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增加。然而,在看到这些喜人的成就的同时,我们的城市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据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的研究,未来二十年到三十年,中国人口的三大高峰,即人口总量、就业和老龄化将相继来临。第一是人口的总量,中国人口数量目前已达十三亿,由于庞大的基数,每
年将产生一千万到一千二百万的新生人口,这一增长速度还要坚持多年。预计在2030年前后,人口总数达到15亿至16亿的顶峰后开始回落。第二是人口的就业问题,一方面由于产
业结构升级、换代,下岗职工需要进行培训,实现再就业,另一方面,还要为农村转移和新添的劳动人口提供就业机会。这些都是政府不可绕开的大问题。第三是老龄化人口问题, 200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有1亿,预计到2050年这个数字会上升到3.3亿老龄人口。邓文迪女儿
作为承担聚敛财富重任的城市,必将经受这三大高峰的严峻考验。庞大的人口数量仍然是中国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人口问题,如同悬挂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威胁着迅速向前发展的中国。在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下减缓的人口增长,依然保持着不小的反弹势能。如果在生育政策的决策和执行上不能把握住关键问题,就可能带来人口政策的倒退甚至失控。那么,中国经济和社会来之不易的任何进步,都有可能被不断增加的人口分母所消耗。利剑落下,斩断的将可能是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的希望。此外,大量的农村劳力进城和城市新增就业人口所带来的巨大的就业压力。随着老龄化人口将逐渐增多,这对社会保障机制建设的要求无疑会越来越高。另外,性别比例的失衡也使人口结构凸显新的安全隐患。
我国人均国土面积、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淡水资源、人均森林资源、人均矿产资源、人均消耗能源等等都由于人口基数的庞大,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1/6。近几年来,城市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中国经
济的高速发展,而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资源,各地不断传来拉闸限电、石油等燃料价格飞涨(当然有部分国际因素)、矿产资源告急等消息,这也给国人展现了一个事实,中国的地大物博变成了地大物“薄”。据了解,目前中国的大多数原材料均不能自给,其中石油、铁矿石等基础原料的对外依赖型越来越大,而对于资源净消耗的城市来说,资源和能源的缺乏无疑是致命的冲击。
中国人口城市化水平目前已达到40。5%,预计2020年将接近65%。这意味着未来十几年,城市人口将净增3。6亿,城市人口总数达到9亿左右。城市人口的增长,通常要求城市幅员规模的几何扩张,从而不可避免地占用城市周边大量土地。不仅如此,城市人口增长对水资源也构成巨大压力。目前中国城市人均用水量已比1990年翻了一番,照此发展,当城市化达到更高指标时,中国的水安全和最基本的生活用水都将受到严重威胁。
我国环境污染正从局部的点源污染扩至大范围的面源污染,从工业污染扩至农业和生活领域的污染,从城市污染扩至乡镇地区的污染,而且各种污染复合叠加,形成了更加复杂和防不胜防的局面,对生态系统、食品安全、人体健康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一是水体污染。北方地区“有河皆枯,有水皆污”,甚至在江南河道的污染也是普遍现象。据对全国七大江河水系监测,仅有29.1%的断面符合三类水质标准,30%的断面属四、五类水质,只能用于工农业生产,40.9%的断面劣于五类水质,丧失了使用价值。二是城市大气污染。据2002年有统计的343个城市中,只有116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空气质量标准,120个城市的空气质量为三级,107个城市空气质量劣于三级。排放二氧化硫1995万吨,
居世界第一位,酸雨区域约占全国面积的30%。三是固体废物污染。我国每年产生工业固体垃圾9.5亿吨,其中危险废物1000万吨;城区生活垃圾年产生量1.5亿吨,并且每年以7%~10%的速度在增长,无害化处理率很低,固体废物堆放量已达60多亿吨,占地5亿平方米的固体废弃物对生态环境安全及人体健康已形成极大威胁。
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必将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当前我国环境问题的复杂和严峻,是历史上任何国家所不曾遇到过的,对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人民健康乃至国家安全都构成了威胁。
3、城市发展压力指数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而城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中中坚力量,没有城市的科学发展就谈不上科学发展。只有认识到目前城市中存在各种不足和面临的各种压力,才能有的放矢、未雨绸缪,为城市乃至国家的科学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指标和努力方向。
城市竞争力主要是指城市在集聚生产要素和创造财富以及促进城市所在地区和国家发展方面的能力。它既包括在某一时间段上吸引并集聚资金、人才、技术、品牌、市场的能力,同时又表现为在未来的
发展潜力。目前,随着交通的畅通和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城市之间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人才流和货币流全面提速,使以前城市所拥有的比较优势减弱,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形成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对于单个城市而言,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给城市准确的定位,最佳配置城市内外的资源,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有针对性性地提升城市的软硬实力,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组团式城市建设是发挥城市中心作用、提高经济效率、降低发展成本、挖掘发展红利的必由之路,也是消除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实现社会公平的必由之路。组团式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单个城市的支撑,只有在各城市自身的压力状况良好情况下,才能在城市之间营造一种和谐有序、协调发展的大环境。如果各城市自身不能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种压力,城市的之间的协调和规划将不能有效的进行,势必影响城市的形成和作用的发挥,阻碍组团式城市所带来的发展红利的获得,大大延缓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刘诗诗大方承认怀孕
长期以来,城市总体规划除了对城市性质、规模的确定外,比较着重于城市发展的目标、原则、总体布局的定性研究,国内尚未对城市发展的压力、困难规划建立一套综合的指标体系。虽然,国内对城市社会经济状况一些数据、指标有一定的收集整理,但是从城市总体规划角度对国内城市的比较研究展开不深,在总体城市压力指标与发展指标的关系方面研究不够。
以往编制的城市压力指标无论是内容还是期限,都很难定量把握城市发展动态,城市规模的确定缺乏论证和细化,城市布局缺乏有深度的指标分析;在宏观层面上缺乏指标细化引导,总量易失控,导致城市的协调能力差,并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有限的总体规划指标以静态、刚性、物质性为主,无法反映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与下一层次规划的衔接不良,可操作性低;一些规划指标在城市之间的可比性也比较差,指标之间关联性低。
二、中国城市发展压力指标体系
科学的城市发展压力指标体系是体现城市总体规划科学性的重要依据,因此,城市总体规划量化研究一直是国内外比较关注的问题,也是衡量新一轮城市发展需要认清的问题。
城市发展压力指标体系分为城市人口压力指数、城市资源压力指数、城市生态环境压力指数三个基本层次。
1、城市人口压力指数
为了定量地测定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人口压力指数,我们设计了一组指标用以判断省、市、自治区在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素质、就业人口等方面的压力指数来进行分析。
人口密度压力指数:人口密度是指单位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上的非农业人口数(人)。按照世界
粮农组织的一般标准,超过4000人者,即为人口密度资源出现压力的临界值,凡是高于此数值者,依据报告的统计方法,对于其人口压力进行评分,并获得压力指数。
人口增长率压力指数:以自然增长率为“零增长”时为衡量的标准,小于等于零增长时,压力指数为零;大于零时,则计算相应的压力指数。
人口素质压力指数: 人口素质压力是城市人口压力的一部分,是根据市辖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人)与市辖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人)的比率,依据国际惯例,比率为50%为临界点,大于或等于这个数值,无压力;小于则产生压力,按照相应公式计算压力指数。
就业人口压力指数:就业压力是当今社会比较关心的问题,我们设计了一个指标,就是以市辖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人)与市辖区非农业人口(人)的比率,按照国际通用的标准,凡是小于或等于1.5%时,城市基本无就业压力;大于此数时,则按照相应公式计算压力指数。
综合以上的人口密度压力、人口增长率压力、人口素质压力、就业人口压力指数,用统计学规则,获得中国城市的人口压力指数。
2、城市资源压力指数
从总体而言,中国资源的数量和品种在世界上居于前列,但是人均资源量却显著地居于后列,这对于
城市的发展战略和城市财富能力的积累来说,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土地资源压力指数:用城市人均拥有的土地面积来表示:即用建成区土地面积(平方公里)与市辖区年末总人口(万人)的比,按照国际通用的标准,凡是大于等于250(平方公里/人)时,城市土地资源无压力;小于此数时,按照相应公式计算压力指数。
人力资源压力指数:用市辖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与市辖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的比例来表示,按照国际通用的标准,凡是比率大于等于1.0时,城市人力资源无压力;小于此数时,则按照相应公式计算压力指数。
水资源压力指数:用全年供水总量(万吨)与市辖区非农业人口(万人)的比率来表示,按照国际通用的惯例,凡是人均持水量大于等于250吨时,城市水资源无压力;小于此数时,按照其指数大小计算压力指数。
用电资源压力指数: 用人均生活用电量(千瓦小时)来表示,当人均生活用电量大于等于600千瓦小时,无压力;小于此数时,则按照相应公式计算压力指数。
综合以上的城市土地资源压力指数、人力资源压力指数、水资源压力指数、用电资源压力指数,可以获得中国城市资源压力指数。
3、城市生态环境压力指数
所谓城市生态环境压力指数,表明了在城市的发展战略实施的过程中,由于“生态的压力”(指长期起作用的、不易恢复的、对于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从根本上破坏的压力)和 “环境的压力”(指短期起作用的、可以控制的、对于生态系统加以弹性破坏的压力),致使城市生存空间、经济发展进程和城市财富积累与分配遭到恶化的程度度量。
城市生存空间压力指数:可以用人均耕地面积来表示,人均耕地面积大于等于1 亩,无压力;小于此数时,则按照相应公式计算压力指数。
陈露家庭背景
城市绿地压力指数:用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来表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大于等于40% 时, 无压力;小于此数时,则按照相应公式计算压力指数。
城市生活环境压力指数:用生活污水处理率来表示,生活污水处理率等于100%时,无压力;小于此数时,则按照相应公式计算压力指数。
环境治理投入强度压力指数:用全市人均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元)来表示,全市人均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元大于等于3000(元)时,无压力;小于此数时,则按照相应公式计算压力指数。
综合以上的用生态空间压力指数、城市绿地压力指数、城市生活环境压力指数、环境治理投入强度压
力指数,可以获得中国城市生态环境压力指数。]
4、城市发展压力总指数
应用城市发展的人口压力指数、城市发展的资源压力指数、城市发展的生态环境压力指数的三项综合,通过统计规则的演算,最后获得中国城市发展的压力总指数。
三、中国城市压力指数的计算与评价
造梦西游3攻略中国城市发展的压力,依据上述指标体系的规定,应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4)的基本数据,对全国有代表性的50个城市,进行了基础资料的整合:
表3.1  城市人口压力指数
人口压力总指数
城市
人口密度压
聂远阳光夫妇
力指数 自然增长率压力指数 人口素质压力指数 就业人口压力指数 人口压力总指数  北京
项字组词
21.92 3.73 0.00 0.00 6.41  天津 42.00 13.43 16.06 26.37 2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