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上的书画艺术
《姑苏晚报》2022年05月23日 B06版
使用价值钱宇澄儿童服装店名
何为书条石
书条石,是对苏州园林中数量最多的碑刻类型的一种称谓。又称为诗条石,在苏州话中“书”“诗”同音,称其为“书条石”,主要是针对形制上而言的,由于其为矩形条石嵌入墙体,形如打开的书简或卷帛,故而名之。说它是“诗条石”,是因为其内容多为名家诗词信札。红星闪闪 歌词
书条石,也是苏州园林中极具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一般平面呈扁长形,通常长约0.7米至1米不等,宽约0.3米至0.5米不等,尺寸视环境及内容需要而定。一般用青石单面阴刻,呈现黑底白字的效果。所刻内容以历代名人法帖信札、园记园图、诗词歌咏为主,也有少量扇面及人物刻像,这些内容大多由名家摹刻上石,故而又被称为“双绝”。
书条石在清中期以后的苏州园林中被大量运用,成为园林陈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兴起刻帖后,名家书法作品得以广泛传播,明代中叶后吴门画派、吴门书派的异军突起,带动了历代名人书画及拓片作为艺术品被争相收藏,以体现收藏者的审美品位。明代开始,园
林的室内装饰开始大量出现时令字画、名家对联等书画作品,并逐渐形成惯例和定制。但在一些半室内的诸如亭廊、敞轩等空间,由于日晒风吹、雨淋湿潮,并不适合长期张挂字画。于是,书条石这一独特的艺术载体受到推崇,园主们将所藏法帖卷册精选后请人摹刻上石,布置于长廊、过道、半亭等墙面用以装饰点缀。在增加文艺气息的同时,也增强了景观效果,体现了园主追求高雅的审美品位。
历经岁月沧桑,散布在各座苏州古典园林中的书条石,已成为园林重要的文化瑰宝和景观符号。
文化景观符号
书条石自诞生并运用于园林起,就已具备了供人观赏和丰富景观的功能,无论是名家书法,还是名人画作,抑或是园记题咏,都值得观赏者为之驻足品味。每块书条石自带的历史积淀,释放出强烈的文化因子。丰富多彩的书法形式,千变万化的平面布局,直达内心的情感流露,自带流量的文化特质,使得书条石的艺术展示效果实现了倍增效应,从而形成了富有文化气息的游览意境。狮子林南长廊中的“文天祥梅花诗”碑刻,篆刻着其手书狂草五言绝句,不远处梅香四溢,石刻与问梅阁遥相呼应。文天祥的书法石刻随着周边环境
的延伸,不断渲染着文化意境,这种在空间上协调互应的景点营造,使园林整体文化景观构成更趋饱满立体,文化主题更加突出。
当书条石作为体出现在园林中时,给人的视觉冲击更为强烈,文化景观层次更为丰富。书条石诞生的初衷是类似于国画中补白的作用,发展到后来有了无心插柳的感觉。书条石往往镶嵌于廊内墙壁,若是置身于廊外欣赏,远观黑的条石有节奏地散落在粉墙上,让人不得不为其韵律所折服。留园的爬山廊随地势而起伏,廊内书条石错落有致地排列,观赏视角与地形相符相称,实现了整体韵律协调,达到因地制宜的效果。黑的书条石与粉白的墙面形成了黑白、明暗的对比,廊外的空旷和廊内的实墙又形成了虚实比对,精心测算的尺寸、间隔、高低比例如同嵌入的音符,在原本单调的墙面上弹奏出动感十足的乐章,与墙体和周边环境相呼应,展现空间上的美感。
从游览的角度来说,书条石往往被园主们精心安排在合适的游线上,有效补充移步换景所需的景深和内容。在复廊的设计中,往往通过花窗来达到一步一景、移步异景的效果,但在没有条件做漏窗透景的廊墙上,如何做到环顾左右皆有景可赏的意境呢?书条石的出现,很好地弥补了这个遗憾。如怡园西部蜿蜒的长廊内布置的书条石,原本只有一侧可赏
园景的视角,通过廊墙上一块块艺术精品的布置,拓展延伸为多维度的游园视角,让人欣赏山水风光的同时还能领略人文艺术,丰富了景观层次,让人踱步赏景的同时,陶冶了艺术情操。
三级片介绍苏州园林中的书条石,以墙为纸,以石为画,是展示园林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被称之为青石上的书画艺术。书条石作为苏州园林的文化景观符号,巧妙地体现了园林文化景观的多样性、包容性和协调性。
书法艺术宝库
一方方书条石,就是一件件书画珍品,在苏州园林这座综合艺术博物馆中展陈。这些看似寻常的书条石,除了园记题咏等内容,占比最多的当属历代名家名帖。法帖中篆、隶、行、楷、草等字体兼具,几乎囊括了两晋至明代书法大家的作品。从法帖的角度而言,也可以说众多的书条石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个宝库。
留园书条石在苏州园林中独树一帜,全园目前嵌于墙上的书条石达379方,在数量上居诸园林之首,在法帖种类上也居各园林之冠。书法作品从东晋二王到唐代褚、虞、颜、欧,
再到宋四家、明四家等等,可谓名家书迹云集,门类多样,书体齐全,基本涵盖了中国书法发展的各重要阶段,这些法帖被统称为“留园法帖”。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二王法帖》,由明代镌刻名师吴江人董汉策历时25年刻成,现存59块。有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爱鹅帖》、王献之《鸭头丸帖》《送梨帖》等共135帖。还有《宋贤六十五种帖》,除了有苏、黄、米、蔡宋代四大家作品外,还收录了司马光、王安石、范仲淹、文天祥、陆游等宋代名人手迹。
怡园中书条石所刻法帖,都是园主顾文彬过云楼所藏精品,经他精挑细选后将历代名帖请名家摹刻上石。全园现存书条石101块,称为“怡园法帖”,所录名家作品时间跨度极长,远至春秋战国,近至明清两代,其中不乏周太史籀书、李斯篆书等罕见石刻,还有晋代王氏家族中王羲之、王凝之、王徽之等人书迹,以及唐代颜真卿《祭侄文》、褚遂良《千字文》等名家名篇。书条石中镌刻最多的当属明代大家董其昌,数量约有20块。而影响力最大的则是四时潇洒亭边廊中的《玉枕书兰序》石刻,摹刻的是以宋拓本为蓝本的《兰亭集序》。
狮子林中有《听雨楼藏帖》书条石70余块,此帖最初由清代嘉庆年间周绥元将所藏唐、宋
、元书法家名迹摹刻上石。后为园主贝仁元重金购得后将其嵌于壁间,并请吴昌硕题写《听雨楼藏帖》篆体卷首,其中唐宋两代名家作品众多,除宋四家外,另有苏辙、范成大、张孝祥等人笔迹,还有唐代褚遂良行书《枯树赋》,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等,值得一提的是园中还有乾隆御笔《游狮子林诗》及文天祥狂草梅花诗碑。
除了上述几座园林的法帖外,其他园林中的书条石内容和展示重点有所不同,如曲园书条石多以俞樾自书作品为主,网师园也以李鸿裔自书以及历代园记为主,沧浪亭则以历代先贤图赞和题咏诗词为特,拙政园则多园记园图。
自明代中期以后,苏州已成为全国书法绘画艺术中心。自唐代草圣张旭到明代文徵明、祝允明、王宠等,历代书法名家辈出。书条石的书法艺术,不仅展示了古代书法发展历程,还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集大成所在,各类书体齐全,名帖汇集,园林法帖可以说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的活态展示长廊,对研究古代书法艺术有着重要价值。
历史文献价值
在园林书条石中,除了历代法帖之外,数量最多的就是园记诗词、园图题咏、人物像赞,淋漓尽致的意思
通过它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园林的历史延革、景观变迁以及文人交往、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信息,为园林的保护传承、景观修复等,提供了有力的历史依据。
苏州古典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在地方志上记载内容通常较简略,而在史志上能留下园林原貌、历史变迁的更少之又少。书条石中的园记内容,保留了很多园林的兴建过程、历史原貌、景观布局等第一手文献资料。如网师园中的乾隆六十年(1795年)由钱大昕撰书的《网师园记》,嘉庆元年(1796)褚廷璋撰书的《网师园记》,光绪三十四年(1908)达桂撰、程德全题的《网师园记》等,都是研究网师园清代园主更替和园内景观变迁的重要资料。
园林中还有不少山水画作石刻,有诸如《沧浪亭图》一类的写实图,也有如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一类兼具写意写实的园景图。由僧人济航绘制的《沧浪亭图》勒石于光绪癸未年(1883),图上有苏州状元洪钧题诗,原景再现了清末沧浪亭经咸同战火后修复的景象,正如济航在题跋中所言:“慨夫亭垂千载,兴废无常,亟绘是图,勒石传之,以期今之所有可为后之所考云。”此图为沧浪亭历史原貌研究及修复提供了图像资料,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证实其原真性提供了有力佐证。
当时文人墨客及社会人士的交游信息,也在一方方石刻中留下印迹。通过一些书条石中的诗词题咏,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园容园貌,更可以侧面了解当时园主与文人间的交往情况。如从褚廷璋的《网师园记》中可知,当时的园主翟远村与翰林院学士褚廷璋是姻家兄弟关系。再如沧浪亭中陶澍《沧浪亭五老图》、朱珔《七友图》除了描绘道光年间文人官宦雅集交游外,更可以知道当时林则徐、吴廷深、梁章钜等人之间的人物关系。
历史人物及事件的记载,在园林石刻中也有体现。现存沧浪亭、狮子林等园林中的御笔题刻可以判断当时康熙、乾隆两帝在苏州的活动概况。如沧浪亭中康熙御赐吴存礼诗联碑、乾隆御题文徵明像碑以及乾隆十二年御书《江南潮灾叹碑》等,都是两帝南巡历史资料的有益补充。又如狮子林中刻有乾隆御笔诗6首及各印玺60余方的《狮子林图》书条石,原图是乾隆帝的稀罕藏品,卷首题有“云林清閟”。
书条石内容从侧面反映了一个时间段的社会生活。拙政园中的《八旗奉直公馆四宪创建记》《八旗奉直会馆记》《八旗奉直公馆名宦》等石刻详细记述了张之万牵头创立奉直公馆,将拙政园由私园变为会馆园林的那段历史,并反映了当时在苏八旗奉直人士的活动情况,对了解清中后期会馆文化发展及当时社会生活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艺圃中的《七襄造价工程师
公所记》书条石,共六块皆篆体书成,详细讲述了道光年间在艺圃创建行业公所的历程,为研究苏州清代行业公所留下了珍贵的实物史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