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观后感范文
  《见字如面》是一个有温度的节目,一个有思想的节目,更是一个洗礼心灵的盛宴。下文是励志网整理收集的见字如面观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
   见字如面观后感(一)  到邮局填汇款单,突然发现手居然握不住笔。勉强写完地址,看着那一行东倒西歪委屈挤在一起的字,心里忽然觉得十分悲哀。能写一手较好字,曾一度是我的骄傲。我曾在黑夜跳跃的烛光下,展开信纸饱蘸笔墨,写下细碎缠绵的心事,寄给远方的朋友。那一行行深蓝的字体,如同黑夜里开出的花朵,一朵一朵,温润、饱满、芬芳。而今,因为长期使用电脑,右手的拇指和食指的写字机能已经退化,中指上磨出的茧,早已荡然无存。那些美丽的“花”,也正在渐渐凋零败谢。
须鲸的自述作文   见字如面。10多年前,我曾经捧着那些写在草稿上,或者写在带有香味的精美信笺上的文字,默默地揣想文字背后的熟悉或陌生的脸。遒劲端正的字是父亲的,父亲的字写得极有力,一笔一划都深深地陷进粗糙的纸里,像是嵌进去的艺术品。父亲的信开头总是一句:见字如面。我便仿佛看见父亲沟壑纵横的沧桑的脸,在信纸后面微笑着。那每一个字,便也都笑着,像一朵朵灿烂的菊花,横竖撇捺,每一笔都是他的关爱和呵护。
   曾经因为在《现代家庭》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交了不少笔友。其中一位重庆笔友虽是一位女孩,却写得一手刚劲洒脱的好字。她能写好几种不同的书体:楷书、行书、隶书,各有风情。有时候是一封信用一种书体,有时候则一封信里几种书体交叉着用。因为她的字,让我对她的信又多了几分期待。每次接过信,看到信封上清秀的字体,便如同她正盈盈地笑着看我,于是,心就像湛蓝的天空中飘浮着的云朵,快乐无比!
   众多笔友中,最甜蜜的当然是恋人般的情书,她喜欢用纯蓝的墨水和不加横线的白纸,字迹干净流畅,有的字随意舒展,一脚伸到别人的地盘;有的字小心翼翼,顽皮地躲在角落,带几分慵懒的气息。有一封信里她只曾写了一句:“我的每个字都可以为你燃烧起——”,字是用红的烛油写的。捧着那张纸,我能想象得出她激情洋溢的脸。
明星的孩子照片   如今我依然能从那一撂厚厚的书信中一眼认出他们和他们不同的字体,可是他们,都已消失在人海,抑或永不能看见。那些单纯美好的情愫,伴着消逝的字体,风干在了远去的岁月里。
   电脑时代里,钢笔已经成了笔筒里搁置的装饰品。、QQ、MSN、手机短信,各种快捷的通讯方式取代了鸿来雁往。每日坐在电脑前,双手轻松地敲击键盘,一行行整
文章一家三口
齐的宋体字,面无表情地在屏幕上依次展开——
   见字如面。我不知道,网络那边的朋友,如何从这些千篇一律且又生硬的字体里,揣想我的容颜?
   见字如面观后感(二)  01这个节目的前身是英国的《Letters Live》,是邀请莎剧演员等为观众朗读各个时代的信件。《见字如面》借鉴了这种形式,结合了中国人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和语言沟通方式,打造出独特的浪漫。
   本节目的导演关正文表示:为了节目达到更好的效果,他率领节目组,从全国大图书馆、档案馆、文学馆、博物馆、文史研究机构,名人故居,民间以及私信收藏家等手中,初选了千余封信件,再精挑细选,选出了最后的百余封信件来让观众欣赏。
   邀请嘉宾读信,解信。一个立台,一位读信人,几百位听众。再配上一束柔和的灯光,用书信交流,让心灵对话,使人感到了一阵安静与深邃。
   很多人都会问,这个节目想表达什么?
   我想说:用简单的方式,表达深邃的思想,感受文化的精髓。见字如面,提笔交心。
   中华文字博大精深,历史长河波澜壮阔。我们在一些不经意的信件中,在特殊情况下的家书中,一封封感情真挚的表达,一段段充满回忆的历史,更是一首首人性的赞歌。
   当观众被各种千篇一律的真人秀节目腻坏了的同时,近期一档没什么噱头的综艺节目《见字如面》却安安静静地火了。节目当中,一“老戏骨”朗读着普通人们早年的往来书信,他们的演绎声情并茂,可以在寻常的书信故事当中发掘出情感内蕴,这样的表演如涓涓山泉沁人心脾,使人们“见字如面”、情真意切地感受到过往生活的点滴细节,以及打动人心的人情味。
   02这几期看下来,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代才女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诀别信《我不愿成为拆散你们的根源》。由蒋勤勤朗读。
   我走了,带着记忆的锦盒,里面藏着我们的情,我们的谊,已经说出和还没有说出的话走了。
哪种中奖率高
   我怕,怕您那沸腾的热情,也怕我自己心头绞痛着的感情,火,会将我们两人都烧死的。
   我降下了帆,拒绝大海的诱惑,逃避那浪涛的拍打……
   我忘不了,也受不了那双眼睛。上次您和幼仪去德国,我、爸爸、西滢兄在送别你们时,火车启动的那一瞬间,您和幼仪把头伸出窗外,在您的面孔旁边,她张着一双哀怨、绝望、祈求和嫉意的眼睛定定地望着我。我颤抖了。那目光直透我心灵的底蕴,那里藏着我的知晓的秘密,她全看见了。
   走了,可我又真的走了吗?我又真的收回留在您生命里一切吗?又真的奉还了您留在我生命里的一切吗?我们还会重逢吗?还会继续那残断的梦吗?
   这就是爱情。一段为世人所赞叹的才女林徽因用自己细腻的感情,用怀念而又不舍的悸动在年仅16岁时,就写出了这样的词句。
   林徽因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徐志摩说:若你安好,便是晴天。但这爱情发生在了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这是天下最遗憾的一对儿。徐志摩遇见林微因,恨不相逢未娶时;林微因看到徐志摩,不能承受破坏他人婚姻之痛。
   让林徽因逃离激情、逃离欧洲的,是张幼仪的眼睛。作为这爱情的被伤害者,张幼仪的目光洞悉一切,哀婉入骨。林徽因的退出并没能挽救徐志摩与张幼仪的婚姻。离婚丧子之痛,也让张幼仪一夜长大,从羞怯少女转身成为铿锵玫瑰,成为中国第一代女银行家。
   只有16岁的林徽因最终选择了退出。她给徐志摩写下分手信,我们无法想象一个16岁的少女,竟能如此细致地感受和表达爱情缠绵中的痛苦与决绝。
   蒋勤勤的演绎,完全化身为林徽因,让我们看到了世界上最美的拒绝。一种浓烈的爱,不舍的情怀,更感受了心惜诀别的情。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对你的爱不会变,但我终究逃不过她的眼神,逃不过自己的心。我希望我们的一切彼此珍惜,希望我们能再续前缘,但这一切就交给上天安排。
   03还有就是张国立联手王耀庆读的1983年画家黄永玉与戏剧大师曹禺之间的往来书信。张国立和王耀庆所读的这两封信,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文坛一段赤诚相见、披肝沥胆、见骨见血的交流。
   1983年,黄永玉写信给有“中国的莎士比亚”之称的曹禺,毫不掩饰地表达对他的仰慕倾
日本留学生的签证心“我爱祖国,所以爱你”;更在信中诤诤直言,“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 曹禺接信后,视若珍宝,夹在相簿里反复翻看,还叫来妻女和他一同阅读,最后还把那用毛笔写就的9页长信装裱起来,挂在墙上,时刻提醒自己。
   收到黄永玉的信十三天之后,曹禺同样也回了黄永玉一封长信,感谢他的坦率和真诚,并由衷地希望,”但愿迷途未远,还能追回已逝的光阴”。
   这就是友情。一段让人不禁感叹的真诚。
   来自台湾,公认“全中国扮演金领最有说服力“的实力男星王耀庆演绎当年59岁的黄永玉,他慷慨陈词,澎湃铿锵,把鬼才黄永玉的率真坦诚和热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与“黄永玉”的激越高亢不同,张国立把曹禺的沉着厚重却又睿智敏锐的一面刻划的入情入理。节目完整呈现了绘画大师和戏剧大师的思想交汇,其思考之锐利,言辞之恳切,令人动容。两岸两大实力派男神同台飙戏,如被角附体,高潮迭起,观众大呼过瘾。
   从这里,我们体会了思想的饱腹,便得知文化的韵味。获得了人文的关怀,便感受了真诚如见的温暖。
   04《见字如面》,它的出现,恰逢其时地抚慰着信息爆炸时代的痛点,比如通信越来越便捷,但交心越来越困难,比如面对面坐着,但大家都只顾看自己的手机。
   怀旧是人类的一大基本情感模式,我们中国人则对于“忆往昔”有着更深和复杂的情感体验,书信这种已经逐渐消失的物件以及它所承载和连接的生活方式,却在信息时代,通过娓娓道来的朗读,唤起了人们心底的一些念想。
   近期一些包括《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成语大会》等之类以文化为核心的节目走红以后,让我们更多的发现中华文化的逐渐缺失。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我们提笔忘字越来越明显,更别说随口的诗词运用与背诵。
   所以,当我们在铺天盖地的娱乐真人秀中眼花缭乱,迷茫的时候,更需要诗词歌赋的滋润,需要文化精神的洗礼,让我们着干涸的思想和心灵得到充足的营养。因此,那些专注于表达人的基本情感的,以及传递如中国传统文化等审美品位的节目广受好评。
   见字如面观后感(三)  上周,订阅本号的朋友Danke向我推荐了一档名为《见字如面》的栏目,她认为这节目难能可贵的沉静如海,而我也确实为其名字深深吸引。带着好奇,
竟不自觉连看了三期,回想起来动容处颇多,觉得很是必要将这股别于喧嚣娱乐场的清流分享给大家。
   作为一个纯粹的读信节目,《见字如面》的出现无疑是带着些冒险意味的。不似某些情感节目中以拆信为表、窥探家庭丑闻为实的做法,《见字》走的是文化争鸣的路子,它选取的信件远至公元前223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封家书,近至十多年前罗永浩写给俞敏洪的求职信。读信人不仅有时下热俏的鲜肉林更新,也有演艺界的泰山北斗张国立、归亚蕾老师等。
   根据撰信者真实身份的不同,读信人的选择也兼顾了性格、年龄等考量。另一边,因着信件年代久远,节目组还将涉及文言文的部分做了准确又保留意蕴的白话翻译,观众理解方便,也更易将思绪沉浸在信件诠释的过程中。而在第二现场,还有主持人翟毓红与杨雨、许子东两位文化嘉宾进行对谈,分享信件由来或解读深层涵义。这么看,倒有些《锵锵三人行》的意思。
   说起《锵锵》,儿时最爱看窦文涛、梁文道、许子东三大才子指天说地、谈笑风生,而今再见许老,脾气稍敛,但论事更为透彻直接。许是担心审核问题,主持人小翟与杨雨总
是强加打断,观众与许老皆未能尽兴,十分可惜。另一位嘉宾杨雨是百家讲坛的常客,对纳兰容若偏爱有加的她是典型的感性派学者,解读时除偶尔掉书袋外,总不免将自我情感投射在信件中,于此,有观众戏称道:“杨雨读了很多书,而许子东读明白了很多书。”也是见仁见智了。
   除此之外,小翟作为主持人的控场能力也亟待提升,安静深沉的第一读信讲台,混搭着嘈杂急切的第二抒发现场,总归显得突兀。毕竟节目初衷,不过也是为了交待一句:我们总说得太多,却察觉不到想得太少。
快乐女声周笔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