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央视历史还要长
警车开道,一直开进了中央电视台。从上面下来的不是什么重要人物,而是新闻胶片。洗印工人已经做好准备,胶片迅速被洗印出来,“然后由编辑一点一点地把它剪接起来,同时文稿编辑就写稿子,然后马上就播出。”据原央视主持人赵忠祥介绍,《新闻联播》刚开办的那几年,这样的场景经常出现。
一开始,它还不叫《新闻联播》,而是叫《全国电视新闻节目联播》,1976年7月1日开播。新闻片由全国各地电视台提供。当时由于技术落后,新闻片由胶片拍摄,运送新闻片都是通过飞机或者火车进行,“加上洗印编录,有的要几天后才能与全国观众见面。”赵忠祥说。
经过近两年的试播,1978年《新闻联播》正式开播,原来冗长的名字被弃用。当天的头
条新闻是“邓副主席出席国务院办公室招待会,同外国专家欢庆新年”。在串联稿上,这条新闻本来排在中间的位置,后来被一条长长的箭头勾到了第一条,原位置上的“河北马万水工程队勇夺新高峰”被安排到了第二条。
当时还没有中央电视台,这档节目是在北京电视台播出。《新闻联播》正式开播三个多月后,1978年4月18日,据当时的中央广播事业局办公室下发的第001汽车发动机亮黄灯号文件,北京电视台才“经华主席、党中央批准”,正式改名为“中国中央电视台”,对外简称CCTV。
《新闻联播》不是中央电视台的
当时的《新闻联播》并没有受到今天这般重视。据《南方周末》报道,最初几年,国家领导人到哪个省去,都不愿意让《新闻联播》的人跟随报道,因为觉得可能不太重要。
把字组词 情况在1980年11月发生了变化。《新闻联播》陆续播出特别法庭审判林彪、江青反党集团的报道,一时万人空巷,创造了《新闻联播》历史上的第一个收视高峰。亿万观众第一次通过电视新闻
共同目睹了国家重大时政事件,电视新闻的独特优势和巨大影响力开始为国人瞩目。
第二年四月,全国电视新闻工作座谈会在青岛召开。就是在这次会议上,确定了徐若瑄照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都是中央台的集体记者,有责任、有义务向中央台提供新闻,并必须转播《新闻联播》节目”。由此,《新闻联播》的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
再过一年,1982年9月1日,恰逢中共十二大召开,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明确指示,将重大新闻的发布时间从20点提前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播出时间19点,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新闻联播》权威严肃、及时迅捷的形象和上情下达的角开始确立。
形式内容也逐渐确立下来:以党和国家领导人当日活动为头条,25分钟国内新闻、5分钟国际新闻;按照赵忠祥的说法,主持人播音要“字正腔圆”“庄严”“严谨”;16秒的《新闻联播》片头曲,从妖铃铃 票房1988年3月起沿用至今,从未改变;甚至连主持人的服装、发型都很少出现变化。已故播音员罗京曾想改变自己的发型,结果台长没有批准。
像解读密码一样看《新闻联播》
对许多人而言,《新闻联播》就是中国政治生活的一面镜子,一个晴雨表。“我们就像
解读密码一样看《新闻联播》。”一位西方驻华媒体记者表示,在看《新闻联播》时,主持人播音时的语气,都会成为他们重点分析的“蛛丝马迹”。此外,有关中国国家领导人的新闻和报道细节,也是很多外国机构研究的重点。
清明手抄报字的内容 并非只有关心政治的人才看《新闻联播》。《华盛顿邮报》一篇文章就将新闻联播的观众定位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富有的商人,原因是“商人需要了解政府政策的变化中原节日是什么意思”。
一条名为《浙商理财22条规则》的帖子曾在网上流传,披露了浙商理财的一些秘招。这“22条军规”中,位列第一的就是收看新闻联播。
改革,细微的形式变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