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网- 日志分享 资料编辑
隐私设置
应用设置
帐户设置装扮主页
修改资料
情侣空间
全部好友
寻好友
通讯录
邀请朋友
帐户设置
VIP中心
充值中心退出
首页个人主页好友应用 游戏站内信 搜索 搜索 帐号
分享王小佳 王小佳的分享 当前分享 返回分享首页»分享 关于工作后定居城市的思考以及房价预测(天涯原创)
来源: 张艳松的日志
我们在一个城市工作,会衡量自己是否适合在这里待下去,“是否要定居于此”这样的问题一般要到工作5年之后才在犹豫不觉中有了一点去留的潜意识倾向。而随着物价高涨以及房价的飙升,很多职场人士在一个城市工作10年甚至15年后也没有做出定居于此的决心。当然这里还有其他很多原因,包括现在这份工作的发展前途,在这座城市中的人际关系,所在地的生活习惯,以及户口子女教育父母赡养等等考量,但无论如何现在其中最大的决定性因素来自房子,这也是最近几年产生“逃离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现象的罪魁祸首。
  我这里将针对大家毕业工作后对工作所在城市的“去留”问题,给一些浅薄的指导,希望能够帮助到当下还在为工作城市选的择而烦恼的职场朋友们。同时配以中国东西南北共计26个主要城市的房价预测,
来共同探讨谁是最宜居宜工作的理想城市。
无论你是否坚定决心或者仍然纠结,但是否留下来,留在这座城市,无非如下三种考量。
  1, 社会因素。
抖音机车女痞幼吃鸡视频  2,职业发展。
  3,特殊爱好。
内裤批发
  1, 社会因素。
  我们先讲最大的决定性因素,也就是社会因素。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关系,特别侧重社会关系家庭背景,所以在一个地方的家庭成员多少、人脉是否广泛、经济基础是否雄厚也就是“根基”是否牢固,成为了你在此是否能生活和工作得如鱼得水的最大原因。现实一点的话,如果你是个单身男女,这个因素将会是你在相亲中被对方考察的最大内容,其他什么工作是否好薪水是否高以及什么身高体重长相年龄生活习惯等等,都将让位。尤其对于男青年,对方包括女方的父母亲戚朋友介绍人以及她自己本身,最关心的也主要就是这个,你的父母兄弟妹是否有做官的开公司做大老板的,你家有几套房子,开什么车子,在当地名声如何等等,这是大家都想知道的。这些分支中只要你有一点比较突出,那么连楼下的保安出租车里的司机甚至超市里面收银的阿姨都会对你另眼相看,更不要说你未来的丈
母娘了。
  而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和权贵攀不上直接关系的,世人的目光第一个就盯到了房子上。却是为何?因为
新教师个人总结房子最贵。你开个十万还是二十万的车,或者你是个海龟留学生现在月薪2万,或者你很体面是个银行职员,都没人看重,人家只要你说你是否有房子,有几套。问题虽然直接,但简单明了。你有一套房子那么在一二线城市大致就是200万上下的资产,即使你是个海龟没个十年的积累你是买不起的,等你买得起的时候人家女儿已经老了;就算你开个20万的中级车但是没有房子的话没人看上你,因为一套房子可以买十几辆帕萨特,再说车子是消耗品,只要你有房子人家愿意跟你一起挤公交;哪怕你是个银行高级职员,只要你不说你有多少外快别人也会对你熟视无睹,靠你的工资一辈子去为房子奋斗吧,谁愿意女儿跟你吃苦?
  而当工作十年后成为北京一家IT公司的高级经理月薪4万,你还没有房子的时候,在无数次相亲、恋爱分手、冷眼白眼、女友父母的最后通牒、以及周围同事朋友的不认可中惶惶不可终日,那么离开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则自然成为你不得不做的选择。逃离北上广深的悲壮故事,每天都在上演着。。。。。。
  既然现实如此,那我们就应该做个准确的判断,省得不撞南墙心不死。我们曾经年少,父母长辈一
次一次的跟我们说“千万不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其实是有道理的。但关键就看你是否有打虎的手段,我这里的手段不是指的你是否有武松的体格或者功夫,而是讲的方法,打死或者制服老虎的方法。
  其实有很多方法可以规避或者至少减轻社会因素对我们在一个城市是否去留问题上的影响。
  一,既然知道了家庭基础房子资产很重要,去他乡异地自然要重来,那么你在刚开始工作的源头就应该消灭以后逃离的风险。简单举例,你出生和学习在东莞却跑到深圳去打工,自然毫无必要;你是个苏州人,当地就业机会多多,外资林立,房价均值1万上下,你却跑到上海去做个工程师因为同样的工作上海比苏州月薪多了5千,而上海外环内的均价早就过了3万,所以你的选择也是比较愚蠢的;再比如说你家在河北小城市涿州,但你毕业后在省会石家庄投简历工作,在没有特殊关系帮助的情况下就没有必要,而更靠近的北京天津才应该是你的首选。
  所以,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如果你不是做公务员的话,异地就业有个基本原则:不要去经济实力跟家乡差不多或者相差不大的城市就业。说得具体点,没有必要从二线城市跑到一线城市去工作,同样三线跑到二线也没有必要,而四线小县城跑到上海深圳去,则是比较明智的,相反,中部大城市武汉的人不远千里跑到华南惠州的台湾企业里面打工并想在当地成家立业
,实在不是明智之举。如果逆流而动,则不但失去了之前家庭和自己在家乡的大量社会关系而且收入
上的剪刀差过小不值得。从房价来看惠州也不会比武汉低,买房同样困难,与其困难,还不如在熟悉的家乡困难来得更好一点,更能承受。
  视线再扩展一下,对于想去国外留学以及一直想去国外工作的职场人士来说,如果你来自国内一线城市现在想去香港落地生根也需要想清楚成本上是否值得。如果你是北京人去日本东京工作,是上海人跑到欧洲穷国西班牙葡萄牙去就业,抛开政治原因,单从职场发展来说,去留的优劣抉择已经显而易见。所以在刚刚选择工作的时候就要对将来的城市做出明确的判断,是否值得待下去,你要很坚决的去取舍。
  二,当我们异地就业后,要想方设法解决落地生根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房子,你要对房价的本质有个清楚的认识,也许一两年内的涨跌不容易把握,因为种种原因地方和中央媒体的论调完全相反,有人说跌有人说涨,但是大势你要判断好。在明白了国内基于政府卖地的土地现实和剥削式税收物价以及货币政策的前提下,房价将会越来越高,现金将越来越贬值,这是一目了然的,早买房子则是你的一个明智选择,尤其是在你无房可住的情况下。当然,刚开始工作的薪水自然不会高,所以你要拓展你的思维,利用你的一切资源来尽早在就业城市买房子。这里的方式有多种,问父母亲戚先借得部分现金,取得男女朋友父母亲戚朋友的支持,研究当地高低房价的地域特征,利用好首付后公积金以及商业信贷的规则和优惠政策,选择郊区的低单价或者市区的小房子,向单位申请购房援助哪怕是工资透支也行,建立在未来五年自己可预见收入和还款能力上的信用卡消费还贷。。。。。。等等,如
果想方设法买个房子是很有可能的,而且越早买越便宜。这不是忽悠大家去买房,而是利用你的资源增加你在就业城市定居的砝码,否则眼看机会错过,最终离开才成为了自己不得不承受的痛。
  三,大量建立自己的社会关系。人的一生中大多数社会关系是自己开创的,而绝不是父母给的或者某个远房当官的亲戚给你的。所谓在一个地方落地生根,工资和房子算是落地,建立起当地的社会关系并培养壮大,这才是生根。突然出现急事却无人可取得帮助,这就是没有社会关系的写照。用我自身做一个例子,我在自己只身来到上海工作4年后,2006年我突然有个急事短期缺现金10万,我就罗列了在上海本地能立即帮助我并解决燃眉之急的朋友,总共圈出了能帮忙的10位朋友,其中有现在关系很好的同
郑嘉颖主演的电视剧
事,原来单位的老同事,工作中交往比较多的合作伙伴,在上海做生意的老乡,还有一起毕业来到上海工作的校友。我最终只了其中两位打了电话,而第二天20万就已经到账,他们打过来的。在谈借钱而变的今天,亲戚包括兄弟妹间都很难互助的情况下,我有了这么多这么好的朋友,这是我平时侧重经营关系的回报。当然,关系是互助的,在今后就业跳槽婚恋嫁娶买房买车等等很多事情上,我也在帮助他们。这就是社会关系的积累,在中国某个地方生根发芽的不二法则。
2,职业发展。
  职业发展的需要是我们选择就业城市以及之后决定去留的另外一个主要因素。
  我们先考虑下最能帮助你发展事业的城市。
  如果你想考取公务员或者进事业单位,那自然要偏重于家乡或者自己的学校所在城市。如果你想从事或者正在从事猎头工作,每天都在为大大小小的外资民营公司寻合适的人才,这显然要在比较发达的城市,特别是职业经理人市场需求多的城市,比方说国内的一线以及现在的某些外企比较多的二线城市,如果你想去三线城市甚至是四五线的县城去做个猎头,其机会是十分渺茫的,你连个猎头公司都异常困难,就业则自然举步维艰。如果你想从事外贸工作将来在其中有大的发展,那去沿海城市则是再清楚不过的事情。假使你学的汽车工程专业将来也准备在汽车行业发展,那么国内几个汽车制造基地则成为你比较好的选择。假使你将机床设备销售作为自己的主要职业方向,那么使用这些设备比较多的民营企业主要就在长三角珠三角,这两地就成为了你的选择,你去东北去西南去华中甚至在那结婚生子了,最后不但设备难卖事业难以发展,家庭破例事业无根都是极有可能之事。假使你一直也乐于从事的是投行的工作,那北京上海深圳则是你最好的选择。
抗辩权  然后,再与自己的职业相结合来做出就业城市的选择。
  比方说你想先工作几年然后自己开个小厂创业,那么去中国民营制造业最发达的浙江先工作磨练一下然后再选择对小企业有优惠政策的地方创业则是个好路程。比方说你对会展特别在行那去一个三级城市工作定居就没多少发展。比方说你做快餐买卖,不去写字楼多或者工厂比较多的城市,而选择节
奏慢大部分中午回家吃饭的二三线城市,则注定竞争激烈成功机会渺茫。假如你博士毕业却偏要个小县城工作考公务员又无门,那只能是自讨苦吃。假如你是个海归并已经在国外工作多年现在想回国工作定居,则铁定要去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型外资企业比较多的城市,否则不但工作难你的年薪还不到你
以前一个月的收入让你的肠子都悔青了。假如你开了个贸易公司或者哪怕是淘宝卖家,却住在农村房子里只有邮政才能到的地方,那么既不靠近客户,又不靠近货源,更不靠近港口等物流运输点,你成了“三不靠”,生意自然难有起。
3,特殊爱好。
  最简单的特殊爱好来自一厢情愿的憧憬。比方说农村贫瘠对城市繁华的向往,大都市节奏快对小城市漫步走的向往,这才有了根据个人向往来判断就业城市的选择。但无论如何,记住浅尝辄止,为了爱好而进行的选择先要确定好自己的物质基础是否牢靠,再看人文环境和外部精神基础是否能够长久,因为这种向往式的浪漫主义终归要落实与日日夜夜的工作和生活当中。最常见的就是应届毕业生对于大城市的梦想,很多都将大城市作为毕业后的第一选择,却不想在那工作数年后面对天文数字的楼价和入不敷出的窘境只能铩羽而归,回到家乡面对亲戚朋友也毫无颜面。其实可以变通一下,还没去大城市的时候就将规划做好:去工作比方说5年学得技术和经验后,也体验了大城市生活后,立即
回到自己家乡或者熟悉的城市。这样你就可以做好这几年的工作计划并建立合适的消费态度,最后离开的时候将离开作为自己新计划的积极开始而不是没有办法的灰溜溜消极走人。两者的心态不可同日而语,工作方法和生活计划的不同导致离开时候的金钱储备也不一样,为了满足爱好的人大多所剩无几,而做好计划到大城市工作个几年立马就回去的人早已储备好了高薪水的积蓄和经验积累,为回去后更成功的事业打下基础。
  还有许多特殊爱好,最常见的有爱情因素,自己的深爱的人在那个城市所以自己就去了;某个亲戚在那个城市做官或者是某个企业的管理人员;自己道听途说的某个城市适合自己这样的人发展;或者只想在同一个行业到大城市赚取工资上的剪刀差;还有南方人到北方体验寒冷,北方人去南方追逐温暖的天气;当然还有对于某个地方的景或者历史推崇备至,或者喜欢看美女帅哥崇尚前卫的精神等等特殊爱好而去异地城市就业的,不一而足。这些特殊的爱好来自于瞬间或者出自某某偶然因素却不是自己深思熟虑后利于家庭和事业的务实选择,一旦主意敲定之后最好待一段时间后很快回头,否则经济基础难以支撑,特殊好感敌不过现实的社会关系和房价的压力。
1,沈阳。
  辽宁首府,新中国重工业基地,改革开放20年后经济开始奋起直追,已有很大起。房价2008年1月均价4100元,到2008年中飞速上涨到5500,随后雷曼破产全球金融危机到来,上升势头戛然而止。2009
年初迅速降到4500,整个2009年缓慢增加500元至2009年底的5000元均价。2010年1月开始到2010年底,增加到6500元,整个2010年增幅30%。2011年8月均价7700,这样算来,在2011年信贷紧缩房产限购的猛烈空调之下,沈阳年底均价将在8300元上下,年增幅又是30%,在二线城市中首屈一指。
  老型重工业居多,企业利润难以分享给普通职工,沈阳房价如此突飞猛进,可以毫不犹豫的判断一旦限购大门再次敞开沈阳均价必定破万。从房价可以判断,低工资的沈阳难以留住人才,不适合职业发展,收入低工资上没有剪刀差,所以沈阳人或者想留在沈阳的人可以去周边大连北京天津青岛远至上海赚取更高的收入然后回沈阳买房。
  2,大连。
  东北明珠,经济后起之秀,在省内经济水平超越省会沈阳早已是事实。房价在2008年破8000,2009年破9000,2010年初破1万,2011年初破1万1,2011年8月11900元,至年底大致在12300上下,年增幅12%,高于官方6.5%的物价上涨,基本等于实际CPI。
  可见大连由于房价基数已经较高,上涨幅度约等于通货膨胀率,准备购房的大连朋友可以介入。但大连收入仍偏低,不是一个就业的首选,在选择性上如果不是进外企的话还不如沈阳的优势。趋势判断上,沈阳将在2012年底成为东北首个房价过1万5的城市,
怎么破解wifi密码
在东北所有城市中“首屈一指”,成为东北房价的风向标。房价收入比仅次于渤海湾对面的山东青岛,成为全国房价收入比最高的双子星座。东北明珠美丽的光环下,实在不是工作和职业发展的理想城市。
华北地区。
  3,首先是北京。
  政治文化中心,中国的历史人文习惯决定了,无论哪个朝代都不会放弃首都的经济中心地位,各种政策和资源有意向首都倾斜。历史上就有“京城米贵”之说,房价自然也是如此。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主要是赚全国各地来京置业的富人,房价上涨毫不含糊。北京从1995年商品房刚刚出现开始房价就一直遥冠全国,直到2003年底,一直仅次于深圳,房价全国第二,当时房产均价5500元左右。从2004年初开始,房价被传统经济强市上海广州杭州等奋起直追并超越。然后,在2007年7月份,北京再次超越广州杭州,并压过深圳的房价,仅次于上海,达到13000元/平方。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后在12000上下徘徊大半年。2009年上涨4000元,2010年上半年几乎将上一年的均价翻番达到最高24500元。2010年4月17日,“有史以来最严厉房产调控”来袭,后至2010年底,一直在22000-23000之间徘徊,可见调控对于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效果还是有的,停止了过快上涨。
  2011年1月北京的均价在23000上下波动,
2011年2月突破了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