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第六辑日本学者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
陈桥驿
日本学者在中国历史地理这个领域中,曾经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界次所共见的事实。为了研究日本学者在这方面的丰富经验、卓越成绩和△后动向,进一步加强两国学者的联系和探索今后在这个领域中互相合作的可能性,我乘日本学术振兴会邀请访日的机会,在这个课题上作了较多的工作。为了了解情况和搜集资料,我特地访问了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和该校的历史、地理各系,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和历史系,关西大学历史、地理各系,奈良女子大学地理系,广岛大学历史、地理各系和广岛女子大学地理系等单位,与这些学校的学者们谈话,并且利用了他们所搜集的资料。此外并访问了收藏中国历史地理资料最丰富的图书馆,如东京国会图书馆、内阁文库、东洋文库和东京大学图书馆等。由于我的工作基地在大阪大学,我还尽可能地利用了这个学校的教授、专家所收藏的图书资料。承蒙所有上述单位和学者们的热情接待和支持,这是我首先应该提出并向他们致谢的。
日本和中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两国之间在历史上长期来交往密切,有共同的文字基础和社会习俗。日本学术界素来有重视汉学研究的传统,拥有一批杰出的汉学家和长期积累的图书资料•研究成果等等,这是日本学者从事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良好基础和优越条件。顺便指出,本文所着重讨论的,是日 本学者在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方面的现状,因此,文内引述的资料以二次大战以后为主。当然,现状研究不能离开历史,所以讨论中必然也牵涉到一些历史资料。
日本学者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涉及历史地理学的各个方面,范围甚广,但主要的是历史人文地理学的一些分支,其中特别是对于中国历史城市地理和历史农田水利的研究。在这两个分支中,日本拥有许多有成就的学者和优秀的成果。
历史城市地理研究或许是日本学者在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成果最多和最富于创造性的部门。从五十年代以来,在这方面已经出版了许多专著債发表了大量论文。限于篇幅.我在这里只能举若干例子。在专著方面,东京女子大学教授山根幸夫所著的《中国中世纪的城市》①(东京学生社,1982年出版
♦本文初稿是作者1985年春季访日期间写成的,感谢大阪大学,为我在该校提供了一间让我单独
使用的、设备良好的舒适办公室,为我的研究工天涯明月刀捏脸数据怎么导入
作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要感谢该校文学部的斯
波义信教授,为我写作此文提供了大量资料,并
且陪同我访问了许多学校和学者t解决了我的不
少疑难问题。文学部东洋史削敖较国际交流会馆
主事松田孝一先生,也在各方面对我的研究工作
有所帮助,谨在此一井志谢。
①此文是中世纪讲座三泸中世纪城市
*中的-章。
—209—
,
是一部有内容屠有观点、资料丰富、论证精辟的著作。除了开宗明义的一个引言外,著者在第二节《中国城市的沿革》中,把中国历史上城市的发展归结为‘政治中心地、工商业中心地.交通要地、宗教圣地、军事据点五类,他认为,先秦的城市都是政治中心,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城墙,即是这种城市的特征。此后作为首都的长安和洛阳以及郡、县等地方政权所在的城市,也都是政治城市。唐朝的长安,人口发展到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政治城市。著者认为中国古代的城市,具有非生产性的共同特点,但也有特殊的例外,那就是南海贸易据点的广州和大运河的交通要冲扬州。
著者论述的主题,从此书第三节《中世纪前期的城市》开始。所谓中世纪前期,指的是唐末、五代和两宋,他根据《东京梦华录》和 《清明上河图》等许多资料,研究了北宋首都开封'又根据《梦粱录》和《武林纪事》等许多资料,研究了南宋首都杭州。发现这两个城市,与以前的首都城市相比P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中间包括严格的营业控制的解除,市制坊制的崩溃和瓦市的出现,市民自由•城市夜禁弛缓,开封和杭州在当时都出现了不夜城的情况。当然,从理论上来说亍山根幸夫对开封和杭州的阐述,绝不是他的一种创见。美国学者,斯坦福大学教授施坚雅(G. William Skinner)在其主编的《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虫he C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书中①,把从唐代末叶开始的这种变化,称为“中世纪城市革命S他并且分析了这种市场与城市化的革命,表现为五种现象厂-,放松了每县一市.市须设在县城的规定;二,官市组织衰替,终至瓦解;三,坊市制度消灭,而代之以多得多的街
道规划,可以在城内或四郊各处进行交易买卖$四,某些城市迅速扩大,城郊商业区蓬勃发展:五,出现了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大批中小城镇。因此,就 中世纪中国城市发展变化的理论来说,施坚雅的贡献无疑是值得推崇的。但是也应该看到,山根幸夫在本书中所广泛进行的资料分析,对施坚雅理论的进一步充实,显然也帶来好处。
在著者讨论的最后一节第四节《中世纪后期的城市》中,着重论证了元、明以后,除了政治城市以外工商城市的出现。这是由于嘉靖、万历以来农业生产力迅速上升和手工业发达所引起的°随着大量棉花、布、绸缎、粮食等的流通于市场,城市经济获得了大幅度的发展。著者把南京作为这一时期中国中部的经济城市的代表,他引用了北京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南都繁会图卷》以及清陈作霖《炳烛裹谈》、正德《江宁县志》、何良俊《四友斋业说摘钞》等文献,其中特别是《南都繁会图卷》所列载的南京的各式各样的店铺,以及那种“东西两洋货物俱全”的招牌。他并且考定,同乡会馆的这种基尔特组织,当时巳经在南京流行。
另一种可以作为例子的专著是早稻田大学教授古贺登的《汉长安城及其阡陌、县乡亭里制度》(东京雄山阁,1980年出版),此书考证汉代长安城的规模、布局及一切城市制度十分详细。例如书內第三节专门探讨汉长安城的城墙规模和城市布局。著者引用了《汉旧仪沢《三辅黄图》等六种资料,然后与现代实测结果相印证,考定了比较确实的数字。此外并且详细考证了长安九市、八街、九陌、九逵、十二城门的结构布局。通过这些考证,著者最后绘制出一幅汉长安城的城市规划推测图。由于有大量的
考证作为基础,因此,此图绘制得相当细致完备。
①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577出版。此书中译本
将由天津人民出厳社出版…
—210—
此外,在日本出版的历史城市地理专著还有很多,内容多偏重于中国的六大古都,不
■I
再一_列举。较专著更为普遍的是发表在各种期刊和文集上的论文。除了六大古都的讨论仍然居于重要地位外,并且还涉及了其他许多次要的古代城市。例如大阪大学教授斯波义信的《宁波及其腹地》①,著者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把这个港口城市历史上的农业和农田水利、手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等,
进行细致的讨论和分析,再联系到与宁波发生经济联系的整个腹地,从而阐明这个城市在历史上的发展规律。施坚雅称赞这篇论文「斯波关于宁波城市的经济描述,在现有叙述传统中国城市的英语著作中,很可能是最完备的一种了”②。我在拙著《评<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一文中,补充了施坚雅的话,“在我所读到的有关宁波城市研究的中文著作中,象斯波这样的论文,实在也是凤毛麟
角”③。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梅原郁
■I
的《宋代的地方城市》一文④,著者选择了太湖沿岸的若干集镇如平望、黎里、震泽、南潯、双林、菱湖等,这些集镇都是在富庶的太湖流域的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农产品交易为主的地方性的集镇。著者对这些集镇的描述和分析,不仅细致深入,而且也阐明了这些集镇的历史背景与地理背景。梅原郁的研究在拓宽日本学术界对中国历史城市研究的领域方面是具有意义的。在他以后,中国中小城市的历史地理研究,在日本学者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福井大学副教授林和生的《中国近世地方都市的发展—
—太湖流域乌青镇的概况—
—》一文即是其例⑤。这篇论文资料丰富,论证详细,可以说是梅原郁的论文在二十年以后所结出的丰硕果实。
用论文集或期刊专辑的形式,把同行学者研究中国历史城市地理的成果集中发表,这是学者之间切磋琢磨,相互学习的有效方法,在日本学术界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已经成为一种极好的传统。这类论文集很多.这中间,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梅原郁主编的大型论文集《中国近世的城市与文化》⑥。这部五
百多页并包括另函封装的七幅详细地图的巨著,收入了十五篇论文,其中属于历史城市地理的有九篇,范围包括杭州、扬州、苏州.上海和北京°根据主编在序言中的说明,知道这是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于1978—83年的五年之中,每周定期举行的共同研究项目《中国近世的城市与文化》的研究报告中的一部分。十五篇论文的著者,分别属于十几所大学,说明这是一项全国性的中国历史城市研究项目,其中有关历史城市地理的九篇论文都很精采,说明他们在五年时间中所研究的这个课题是相当成功的C
在期刊中安排中国历史城市研究专辑的形式,可以用《历史教育》的两个专辑作为例子。一个是1957年5卷7期的《中世纪城市特集》,另一个是1966年14卷12期的《中国城市特集沢前者包括日比野丈夫的《宋代城市生活的一面》,曾我部静雄的《南宋的城市》,青木富太郎的《元之大都》等诒文;后者包括伊藤道治的《殷周时代的城市》,佐藤武敏的《汉代的城市》,服部克彦的《北魏的洛阳》,平冈武夫的《唐之长安》,梅原郁的《宋代的地方城市》,爱宕松男的《元之大都》等论
此文收入于施坚雅主编峯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科
391—439页。
<申华帝国晚期的城市S第二编导言■中国社会
中的城乡%
③霉杭州大学学报乂社科版)1985年第1期.
马景涛吴佳妮④或历史教W>1966年14卷12号,日本书院出版.
⑤梅原郁主编:專中国近世的城市与文化>>419^
杨九郎老婆大闹德云社454页。
®京都大学入文科学研究所,1984年发行•
—211
文。所有这些论文,都具有较高的质量。
日本学者的中国历史城市地理研究,在不少场合中,并不一定以历史地理著作的形式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而是发表在其他一些著作之中。这中间,广岛女子大学校长今堀诚二教授的巨著《中国封建社会的构造》一书就是很好的例子①。今堀是一位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但他研究的主要方面是中国社会问题,并非历史城市地理。正是由于他的研究课题必须了解城市,促使他做了许多近世中国城市结掏的调査工作。在上述这本近九百页的巨著中,他发表了他精心调査研究的不少内蒙和华北的城市资料,特别是这些城市从清代以来的发展概况。在他所调査研究的城市中,较大城市有包头和张家口■县级城市有丰镇、托克托、萨拉齐等,集镇有河口镇、南海子、毕克齐、察素齐、可可以力更(今武川县)等,每个城镇都详细地叙述了它们的历史沿革、工商业和交通、城镇的社会结构等等,并且都附有一幅比较详细的地图。在日本,象今堀一类的著作是不少的,它既是中国历史城市的研究,也是中国历史城市研究成果的应用。
总的说来,日本学者在中国历史城市地理的研究方面是成绩卓著而成果丰富的。正如爱知县立大学副教授秋山元秀所指出的,“关于中国城市的研究,在我们日本也决不会少。……对于明清时代的社会史以及城市民众的活动和城乡关系的方面的研究兴趣有了加深,并且确实做出了成绩污②自秋山貝举了
斯波义信一个人的例子,在近年来的《亚洲史研究》和《亚洲史论》这两种期刊中,斯波一人提出的有关中国历史城市研究的论文达十篇之多。在同一吋期中,恐怕中国的学者也举不出这样的例子。则日本学者在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的勤勉努力,于此可见一斑了。
关于日本学者在中国历史城市研究中所使用的方法,秋山元秀指出富“日本的许多研究,是所谓中国学,或者更一般地说P是人文学性的历史叙述”③档秋山是在评论施坚雅的《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一书时提出他的这种看法的,他推崇施坚雅在中国历史城市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他说「他(按指施坚雅〉一直运用社会学、经济学特别是地理学等所发展的理论,来进行中国城市的研究,对我们所疏忽并且不知所措的问题作出了明确的结论苏④席秋山把日本学者的这种杯人文学性的历史记述”的研究方法称为“中国学”。说明这种研究方法起源于中国P这是不错的,实际上,这就是旧汉学的考证方法。秋山的说法并非没有根据,因为在二次大战以前,日本学者对中国历史城市的研究,这种所谓“中国学力的倾向是非常明显的。战后'这种影响也仍然存在乜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近年以来,日本学者对中国历史城市的研究,已经出现了新的动态,秋山所指出的社会学■鲤济学和地理学等理论,在中国历史城市研究中,开始起了重要的作用。也正因如此,日本学术界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同于往昔的崭新的研究成果。这中间,斯波义信的《宋都杭州的城市生态》一文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冽子⑤。该文不仅是大量地占有杭州城市的历史资料,而且运用现代城市生态学和区划原理,对杭州城市的历史资料作了仔细深入的分析,考证虽然
①日本学术振兴会,1978年发行牡
②卓施坚雅:<中国王朝时代晚期的城市爪,电史
林玖979年第1期。此文已有汉译,载电杭州大
学学报呎社科版)1980年第4期。
③④瘙施坚雅:£中国王朝时代晚期的城市<史
林4前9年第1期。此文已有汉译,载电杭州
大学学报*(社科版》1980年第4期。
©电都市史诸问题和大阪大学文学部共同研究论集,第2辑山984年.
—212一
很多P但却绝无烦琐之感,最后把这个南宋的往往属于水利史一类,其中特别值得推介的
首都划分为官绅区、军营区、补给区-经济中心区等区域,并且进i步从这个城市所表现的现实主义的
城市规划,论证了中世纪的城f市革命。文章不仅使人信服,并给人以一种新鲜的感受。同样,秋山元秀的《上海县的成是筑波大学教授长瀨守所著的《宋元水利史
研究》(国书刊行会,1983年出版儿在日本近年来陆续出版的许多中国水利史专著中,我之所以特别推崇此书,乃是因为此书是一本历史地理著作。在洋洋七百多页的著述中,讨
立江南历史地志的一页》一文①,也论了宋、元两代中国南北各地的水利建设的
未央是什么意思?已经在中国历史城市地理的研究中跳出了段人文学性的历史描述淨的圈子。上海是中国现代的最大城市,但是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研究上海P在日本学术界却绝非多见。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耍论证这样一个晚近崛起的城市,自然地理资料多于历史的资料,而在日本的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绝大部分是发展,既有大量史料的考证,但是也没有脱离对各地地理环境的评价.以第一编第二章《宋元时代江南三角洲的水利与农业技术的发展》为例,在这一章里,著者引证资料,讨论了江南和淮河以北在农业自然条件上的差异。从降水和土壤差异,论证了淮河以北的
I
畑作(麦作〉与南方稻作的自然基础,解释了
历史学家。秋山却是一位地理学家,他具有900毫米雨量线大致就是农业上小麦地带与
讨论这个城市形成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历史自然地理学的素养。事实正是如此,他在该文中除了大量的人文地理学考证以外,并且还有许多“自然地理学的考证。他运用了冈〈塊)身的资料②,详细地论证了这个地区从古地理时期到历史地理时期的海岸变迁,并以说服力很强的地图来证实他的论点。对于上海兴起以前的重要港埠集镇青龙镇,他甚至用了二万五千分之一的大比例尺地图,以阐明上海兴起以前这个地区的发展过程。著者在这项研究中所作的这些努力,都增强了这篇论文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近年以来,在日本发表的有关中国历史城市研究的论文之中,象上述斯波和秋山的文章有了显著的増加,这是--种值得重视的和令人兴奋的发展趋向。水稻地带分界线的道理,这条分界线与土壤的差异,即石灰质土壤与铁礬质土地的区别方面也同样有关,从而使界线南北在生态系统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此,著者附入了降水和土壤分布图各一幅,并另加一幅河流简图,用以印证他的论断。著者并利用地名学概念,指出此线以南,河川称“江S此线以北,河川称“河S从而进一步论证南北河流在地形与水文上的差异。
奥运会入场国家顺序长瀨守的著作在这一时期的其他同类著作中无疑是杰出的。我们可以在这类专著中随手选出一本广岛文理科大学教授吉冈义信的著作《宋代黄河史研究》(东京御茶水书房, 1978年出版)相对比打这部四百多页的著作,在史学考证方面也许称得上无懈可击,但是作为黄河史研究的极端重要的地理背景,竟
对中国历史时期的农田水利的研究,实
际上是历史河流、水文地理的一部分,近年来已经成为口本历史地理学者的另一个研究重点。许多专著和大量论文先后出版和发表,形成一个明显的热门。关于这方面的专著.①也中国近世的城市与文化*,455—484页。
③山子斥浪亞海滨妁佗沙运动中所起的作用,物
质的纵向运动和横向运动相结合>在长江口形成与强凤浪垂直方向的沙堤,当地人民称为摆身
*
堆身开始形成于五.六千年以前。
determined
—213—
6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