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要夺取国家政权,只能通过暴力革命去实现。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和战争解决问题。在近代中国,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曾高举武装斗争的旗帜,开展革命斗争,建立自己的政权,但都未能逃脱失败的命运。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实际,吸取了近代武装斗争的经验教训,终于到了一条中国特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与俄国十月革命不同,俄国十月革命以城市为中心取得了胜利,但在中国却行不通。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正如后来所指出的: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讲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原理当时在世界上还是没有的。但是,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在军阀割据的时候,在敌人的控制薄弱的地区,领导人民建立革命根据地,用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了城市。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是在帝国主义世界的薄弱环节搞革命,我们也是在敌人控制薄弱的地区搞革命,这在原则上是相同的。但我们不是先搞城市,而是先搞农村,用农村包围城市。如果没有实事求是的思想,能提出和解决这样的问题吗?能把中国革命搞成功吗?
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
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强大的敌人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因此,中国革命的道路既不同于俄国,也不同于一般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革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便产生了。
中国是以农民为主要众的国家,农民是革命所需力量的主要来源,必然成为中国武装斗争的主体;中国又是一个有着农民战争悠久历史的国家,总结历代农民战争的经验,继承历代农民战争的传统,这是中国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武装斗争的一个重要任务。马列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与中国的这种民族特点结合起来,便产生出一种新式的农民革命战争。这种革命战争,既吸收了历代农民战争的长处,又抛弃了历代农民战争的弱点,是真正中国化、真正民族化的革命模式。马克思和列宁都曾把德国与俄国革命的希望寄托�"某种再版"的农民战争上。马克思说:"德国的全部问题将取决于是否有可能由某种再版的农民战争来支持无产阶级革命。如果那样就太好了……"列宁也说:世界帝国主义战争使俄国革命的发展,纳入一种可以实现"'农民战争'同工人运动的联合"。而关于这种联合,"像马克思这样的'马克思主义者'在1856年谈到普鲁士时曾作为一种可能的前途提出来"。马克思和列宁设想的这种"可能"在中国变成现实,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未曾有过的壮丽事业,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
既然中国的武装斗争就是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斗争,那么党的工作重点,革命的战略基地就必须放在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就成为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如指出的:"强大的帝国主义
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如果革命的队伍不愿意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妥协,而要坚持地奋斗下去,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隈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争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总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村是中国革命的战争基地。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中国共产党发动城市中心的教训
在土地革命战争以前,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武装斗争,已被看成是一条普遍规律。这是由于
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要想夺取革命的胜利,就得首先占领城市。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较长时间里,共产党人借鉴并沿袭了以城市为中心进行的传统模式,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在国民革命失败后的初期,党在革命的紧要关头召开的八七会议,仍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随后,中共中央和各地方党组织相继发动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其结果都以失利告终,使革命力量受到严重损失。
血的教训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十分强大,武装起来的革命力量较为弱小,而反动势力又长期占据中心城市,要夺取革命胜利,实行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武装的传统模式是行不通的。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基本依据
1.红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开辟了一条革命新道路,但在理论上还没有为全党所认识和接受。
围绕着革命的道路怎么走的问题,当时党内思想认识很不一致。
一方面,坚持“左”倾思想的人,再度受到“城市中心”论的影响,热衷于发动城市,看不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地位,甚至命令已经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立足的工农红军离开根据地去攻打城市,结果造成新的失败和革命力量的再受损失。
另一方面,由于根据地极其艰苦的物质生活条件,加上敌人的严密封锁和不断“围剿”,给根据地军民造成极大困难,致使一部分红军将士产生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因此,革命的道路到底该怎么走成为必须回答的一个基本问题。
为了回答革命道路和前途的问题,1928年10月到1930年5月,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了深刻论述。
认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这些原因和条件是:
第一,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这一基本国情,是红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得以实
袁咏仪帮儿子澄清绯闻
现的最重要的可能条件。
经济发展不平衡表现在: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经济中占优势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地方性农业经济,中国的城市不能完全控制农村。换言之,农村可以不依赖城市而独立存在。同时,广大的人力物力资源也不在城市而在农村,这就为红政权在农村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表现是:强大的反动势力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广大农村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而农民又是革命主力军,这就为红政权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阶级基础。同时,由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以划分势力范围的形式间接统治和相互争斗,加上帝国主义分别扶植封建军阀势力所造成的军阀之间长期的分裂和混战,使红政权获得了存在和发展的机会。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和其后各根据地的发展就是利用了军阀混战的有利时机。
第二,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众基础。这是红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dnf怎么二次觉醒
红政权首先发生和长期存在的地方,一般是国民革命时期工农运动蓬勃兴起的地方,如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等省。这些地方都曾经建立过党的组织和工农众的组织,开展过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这里的众有较高的政治觉悟,也有一定的斗争经验。
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这是红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客观条件。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的国民政府,完全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新军阀政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它不仅没能解决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相反却使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激化。蒋介石政权成为各种矛盾的渊源,成为新时期革命的主要目标。由于存在着深刻的革命根源,中国革命的形势必然继续向前发展,从而有利于根据地红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这是红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只有拥有相当规模的正式军队,才能对付各种类型的反革命军队,才能造成革命根据地的长期割据发展的局面。
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政策的不错误。这是保证红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的主观条件。
上述几条固然是红政权存在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但仅有这些条件而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政党领
导和实行正确政策,红政权即使能够建立,也很难长期存在和发展。而只有
当根据地普遍建立起各级党组织以及党组织在根据地建设中实行一系列正确政策,才能给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2.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在1930年1月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论述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在1936-1939年间,又在先后发表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文章中,进一步阐明了革命新道路的理论。
综合这些著作,对于走中国特革命道路的必要性的论述,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中国作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因此,中国革命不能走经过长期合法斗争,积蓄力量,最后一举夺取政权的道路。在中国,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主要组织形式是军队。要通过建立红政权来创造红军,使之成为夺取全国政权的主要工具。
蒋介石“围剿”红军手令
蒋介石部署“围剿”朱毛红军
第二,中国革命的力量构成决定了发动农民开展土地革命是必要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中国革命的最主要力量,所以,无产阶级要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就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农民起来革命。而要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就必须满足农民对土地的愿望和要求。因此,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才能建立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军队,才能进行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以战胜武装的反革命。开展土地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好形式。
第三,中国革命的国内环境决定了以农村为重心,建立农村根据地是必要的。中国革命的敌人非党强大,并长期占据中心城市,而广大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地区。因而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只能首先在广大农村聚集力量,即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在农村积蓄和发展力量,把农村建成巩固的革命基地,以赞成与城市敌人的对垒,借以反对敌人的进攻,借以在长期的武装斗争中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进而取得全国的胜利。
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但也不能够放弃其他的斗争形式。十分重视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的相互配合。开展其他形式的斗争,也是非常必要的,如工人的斗争、青年的斗争、妇女的斗争、经济斗争、思想斗争、政治斗争等斗争形式,在全国范围内或者直接地或者间接地开展起来以配合武装斗争。没有其他斗争形式的配合,武装斗争也难以取得胜利。
重庆谈判时与蒋介石的合影重庆谈判期间为
柳亚子手书《沁园春·雪》
谢娜下跪道歉三、“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
1.“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思想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紧密结合的红政权建设思想。三者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是相互联系的三位一体。
在陕北(1936年·斯诺摄)
首先,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最强有力的工具。只有建立强大的革命武装和进行武装斗争,才能有效地保障土地革命的成果,确保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
其次,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才能广泛动员和组织农民主力军参加红军和革命战争,农村根据地才能得到切实巩固和扩大。秘书资格
再次,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战略阵地。革命根据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实行土地革命的可靠依托,只有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才能与占据着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的有效的斗争。
2.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目标的实现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要求党在农村建设巩固的根据地。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离不开广大农民的有力支持;而要获得农民的支持,就必须废除农村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因而,创建革命根据地和开展土地革命就成为实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重要实践活动。
红军在漳州写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标语
五险一金指什么红军在漳州写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标语苏维埃政府发给农民的耕田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重视农村根据地的建设,由于实行了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政策,使根据地不断发展。
到1930年上半年,全国已建立了中央根据地、湘鄂赣根据地、鄂豫皖根据地等十几处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10多个省的300多个县的广大地区。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向前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主要的力量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这实际上是在抗日民族战争的条件下,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同时,这一时期,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进而使人民抗日力量发展壮大。
炒湖蟹是什么地方的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早期版本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仍然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在农村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945年9月,中共中央及时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指示人民解放军主力进入东北,建立了巩固的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