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布局
皇城宫城、轴线
赤壁怀古 苏轼功能分区
市肆
居住
水系、绿化
其他
布局特点
时期一般特点
秦咸阳
分为渭南渭北两部分渭北为城市主体,作为建设重点,有宫殿、诸庙、章台、上林苑,东部筑有六国宫殿
咸阳宫为全城重心,此宫南北轴线为全城中轴线
充分利用地形,除以渭河作为纽带联系南北外,更易高原地带作为宫廷区,较低地带设置市里及手工作坊区,主从分明
设里监门严格管理闾里
跨渭水
打破建外郭的传统,以积极充实郊区县法,取代外郭功能,既提高了防御能力,又可发展郊区经济
秦汉时期城市一般特点:
1重视总体发展要求,采取强干弱枝政策,强化市场经济,积极发展郊区经济,出现城市雏形
2先修宫室后筑城池,多不规则,重视利用地形,强化防御
3贯彻筑成卫君思想,宫城为主体,致用地比例过高,影响经济,出现统治阶级专用园林
4集中设市,经济活动以市为中心,多在城外
5道路采用经纬涂制,城旁三门,道路分级
6闾里制,主要以职业和阶层来划分,为加强统治,官署与居住相杂,相互干扰
7国子监的出现,都城成为文化中心
西汉长安
以宫殿为主体,多居南部高亢之地
爱人生日
有宫城而无外郭
城市东北部为手工作坊区和少量闾里
有城门12,城内道路呈网格状,道路与城门相接
南北干道两侧设9市,且多集中于城市北部
闾里宫殿之间及城外
城南直至曲江池和终南山为上林苑,为帝王园林,建有离宫
城郊建陵邑以承担外郭的功能
1不规则矩形平面,没有对称轴线,通城门道路有三天并列组成
2没有明确功能分区,相互穿插,占地巨大
3居住地段称闾里,在宫殿之间
4南部有礼制建筑,专用园林
5周围皇陵设陵城
东汉洛阳
南为洛水,北为邙山,地形北高南低,呈南北九里东西六里的长方形
有宫城无外郭,实行南北宫制
共12门,南四北二,东西各三。道路为经纬涂制,均与城门相通
城内设有一出市场,另外在城东城南设有两处市场
南北宫之间为方整的闾里
宫城附近建有几处皇家苑囿和私家园林,南临洛水
城内出现了我国第一座国家级学院——国子监
曹魏邺城
平面为标准矩形,宫殿官署为严整的前朝后寝,继承“择中立宫、左祖右社”的古制
宫城为主体,布局严谨,中轴线直达城门
东西干道分城市为两部分,官民不相扰
道路成方格网状,干道与城门对齐,分级明确
城内集中设三市
坊里位于城南,以路分隔,规模相同
由西北漳河引水,由三台下流入铜雀园,及宫殿区,分流一部分到坊里区,由东城门流出,水系与园林有机结合
三台有明显的防御性质
1宫城主体,中轴线贯穿全城
2分区严格
河南旅游景点3道路网格化,坊里标准化,道路分级明确
4宫苑结合,重防御,宫禁一体,平战结合,城堡与城门有机结合
北魏洛阳
内城循汉制,依周礼,外城扩展规模,形制规整
宫前御道,两侧衙署、祖社,渡洛河至南部圜丘
以御道——铜驼大街为轴线,以连接城门道路为骨架,呈方格网
在西、东郭设大小市,洛南建四通市,主司外贸
外郭设320坊,方三百步,洛南建四夷里,住外国人
南临洛水
1以宫城为中心跨河延续
2分区严明围绕宫城
3以里为单位,方格网协调用地
4继承南北宫制,利用旧城遗址
5市坊在城外,寺庙成为主要内容
南朝健康
东依钟山,南面秦淮河,西临长江,北有玄武湖
宫城主体,择中立宫,中轴对称使城中心地带秩序井然
东晋建军政中心东府城,西晋建扬州治所西府城和石头城,拱卫皇宫,形成以宫城为中心,石头城、东府城、西府城三城鼎立之势
道路自由结合地形
城外居住,杂乱无章
整体布局
皇城宫城、轴线
功能分区
城门、道路
市肆
居住
水系、绿化
其他
布局特点
时期一般特点
唐长安
以宫城、皇城为中心,全城中轴对称
宫城在城中部,南北中轴线北端,宫城南面是皇城,布置官署祖社以及手工作坊和驻军,皇城和宫城之间用220米的道路分开,形成一个大广场
东西向14条,南北向11条,经纬涂制方格网道路系统,主要道路通向12座城门,道路宽度主要考虑朝仪要求而不是根据交通量的大小,坊里道路为一字型或十字,东西两市道路为井字,后来由于东城另筑夹城御道,造成对交通的干扰
集中设东西两市,规模基本相同,西市主司外贸,东市为官僚贵族服务,市中心设管理机构。另外各街坊内设有小店铺,由于市肆过于集中,平民日常生活主要依靠坊里内的小店铺
里坊制,全城108个坊里组成,各自名称与格网道路系统相符合,筑有坊墙设坊门,坊里大小不同,小者一里见方,大者数倍于此
引水主要用于生活用水和漕运,引河水自东西两区分支进入城市供居民日常之用,城外几条水道为漕运需要,城内水系也起到运输供应的作用,另外城内园林多引入水流供统治者游乐
1规模宏大、形态完整,结合自然、法自天象
2中轴对称,道路规整,坊里严谨,市肆方整,城市布局井然有序
3分区严明,官民不相参,强化城市管理
4组织实施严密,表明当时城市建设上物质基础技术与科学水平相当发达
5规划中某些问题处理比较主观,如两市太少又过于集中,坊里制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东夹城干扰交通等
唐东都洛阳
基本呈方形,北依邙山,洛河将城市分为南北两部分
皇城宫城位于都城西北角,南面正对中轴线
皇城宫城之西是广阔禁苑,以东是大片方式
道路为方格网系统,道路宽度有所降低,最宽的定鼎大街为120米
有三个集中市,南市、北市、西市,坊里内也分布了一些商业,城内的商市都与洛河有联系
城东南设107坊,形制方正规则
跨洛河
长春观
1规划严谨又注重实际,更趋宜人
2注重环境利用,因地制宜
3总结经验,重实际,少主观
4经济趋于活跃,后期出现商业街雏形
北宋东京汴梁
呈不规则方形,三重方城(皇城,里城,罗城)有三重护城河
城市干道系统以宫城为中心,正对各城门,形成井字形方格网,道路按需分级,道路走向,不求绝对工整
不再集中设市,商业功能不再限定在市内,而是分布在全城,适应封建经济需要,沿河沿街灵活布置,与居住混杂,形成繁华的商业街和市场,并有晓市夜市和瓦子
主要分布在外城,设80余坊,设8厢管理不设坊墙坊门,各户直接向街开门,古典的坊制瓦解,城市居住组织演变为按街巷、分地段、各阶层聚居生活的新型坊巷制
“四水贯都”,水系是汴梁的生命线,金水河供应城市生活用水,蔡河、汴河、五丈河为漕运,三条护城河将其沟通串联
1州府城改建不同于按军、政而新建都城
2按规划逐步建设,重实际效果为主,求形式严谨为辅
3经济发展迅速4继承创造
宋代城市小结:
1宋代之前,中国古代城市采取封闭的街区模式以利管理,坊里市肆以围墙围合,实行宵禁,临街开门是万户侯或三品以上官员特权,城市处于受限制和冷漠状态
2宋朝城市虽保持传统礼制格局,但北宋以后里坊制崩溃,市肆不禁,侵街犯夜,出现瓦子等新的设施和内容,成为中国城市建设史上的一次里程碑式变革。也出现了望火楼等消防报警系统
3众多随经济发展兴起的小城镇,形状和道路不规整,具有自发生长的结构特征,改变了唐朝城市方正严谨结构一统天下的局面
南宋临安
依自然地形,南北长东西狭
主干道与河流平行,以御道为主轴布置行政、商业
分为宫廷区、商业区、行政区、手工业区、码头仓库区
与自然地形、水系结合,主干道五纵四横,曲折错接,不规则方格网
御街中、北段居民区中
皇城之北分八厢,有68坊
筑堤防潮,疏浚美化西湖,河湖纵横,构成水上交通系统。水系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
元大都
三套方城:外城、皇城、宫城
皇城位于全城南部中央地区,符合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传统制度。环琼华岛设三宫殿:大内、后宫(兴圣宫)太子宫(隆福宫)。沿大内中轴北跨湖设置中心台,作为全城中心点,中心到南部衙署为南北半径,到积水潭为东西半径,确定城市规模。中轴线南起丽正门,穿皇城灵星门、宫城崇天门和厚载门,经万宁桥,直达万宁宫中心阁
城市道路为方格网式,但由于城内水面较大,道路多不通,丁字交叉较多南北干道两侧,等距平列许多东西向胡同,中轴大街宽28米,其他干道25米,胡同宽5到6米。十一城门,正北不设门
大都采用市坊有机结合,新的商业网与坊巷制。商业集中于北城,沿干道设商店,设东西市
共设50坊,以城市干道划分无坊墙坊门。住宅排列于胡同两侧,围绕院落主要建筑可坐北朝南,具有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适应华北气候
高粱河、海子、通惠河构成漕运水系,金水河、太液池构成宫苑用水系统。排水系统完善
中心台旁设钟楼、鼓楼,为城市中心报时先例
1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
2形成新的坊巷制
3宫苑结合取得了高度城市建设艺术效果
4水系发达满足城市运输和生活用水的需要水面与绿化结合丰富城市景观
5建设组织严密,计划细致,统一指挥,使规划意图得到执行和贯彻
整体布局
皇城宫城、轴线
功能分区
城门、道路
市肆
居住
水系、绿化
其他
布局特点
时期一般特点
明南京
包括外城,应天府城,皇城。应天府城周66里,城墙不规则,设13城门。外城西北至长江,东至钟山,南过聚宝山,筑16座城门
皇城在东南隅,为填燕雀湖而成,中央为宫城
城内分皇城、居民市肆、驻军区三个部分,市肆主要集中在秦淮河两岸。城西北为军营。三区各成系统,中央交界处建钟鼓楼
采取街巷制,以户籍管理居住地带,按职业划分居住地带
1中国城市中典型的不规则都城,顺应地形,从防御角度出发修建
2皇城、都城为中国传统都城形式,规则的方形,有中轴线,左祖右社,前朝后寝
3南京历代建都,应天府城是在历史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因而整个城市布局不严整,分三个区,相互联系不紧密
4南京城在自然环境环绕中,建筑、环境、山水融为一体
明清城市建设特征:
1明清城市一般都有规划
2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自由建设形成更为灵活的布局形式(厢房制,外城,新城)
3城市商业布局更加灵活自由
4随着火药的应用,防御设施升级(改建或加固城垣或新建设防城市)
5城市园林的建设达到新高度
明中都临濠
规模宏大,呈扁方形。以宫城为中心,皇城、宫城居中略偏西南,万岁山为制高点。三重城墙,形制规整,宫殿布局严谨,形制规整完善
宫城方形,各边一门,四角有角楼,宫城、皇城及南北向轴线都是对称布局
明北京
北部向南收缩5里,南部延长宫门前御道长度,以容纳官署,将城墙向南移一里半,东西城墙仍为元大都城垣。加建外郭,是北京城轮廓呈“凸”字型制
皇城南部正中正阳门(前门)建有城楼、箭楼、瓮城、正阳桥等建筑,构成最宏伟的一组建筑,成为古代北京标志性建筑
南设三门,东、西、北各设两门
外郭承担经济职能 成为商业中心区
在城南营建天坛和山川坛
1布局恢复宗法礼制思想,继承前代都城规划的传统,成为我国古代都城建设的集大成者比较好的号id号
2城市布局艺术上,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中轴对称,宏伟壮丽
3方格网道路体系,但由于宫城居中,城市东西向道路交通受阻
4商业市肆分布在城南正阳门外,城内鼓楼钟楼及很多行业市场和商业街构成集中与分散结合的商业网
5居住坊里与道路相适应,继承元代的创新,散布于皇城四周,共37坊,居住环境良好,外城为一般居民居住
6城市水系基本承袭元大都的体系,但是漕运不入内城,给水以井水为主,城市排水系统重新整修
7城内各种宗教建筑杂然并存
清北京
继承明格局,调整功能,充实内城
取消皇城,裁撤官署,扩大居民用地
周渝民个人资料简介漕运货物有崇文门进城,广安门、广安渠之间形成商业区,前门大街繁华,并与西单、东单和钟鼓楼共同构成商业区。宣武门外形成会馆、官商区
回、汉居民大量迁出外城
西郊建大片园林宫殿。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畅春园,圆明园
城内驻扎八旗军,兴建王亲贵族府邸,占据大部分内城用地。兴建喇嘛庙、佛道教寺庙等宗教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