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8023是什么意思啊百科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所经历的家庭手工业、手工工场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相适应,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即: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的时代局限性说明,空想社会主义的不成熟的理论,是同当时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写的党纲《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
(二)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这是因为:
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
第二,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从理论上说,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的与和平的两种形式,其中,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的形式。
好看的侦探片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暴力革命这一主要的基本形式的同时,也并不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列宁立足于资本主义发
展不平衡的规律,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列宁根据对俄国国内革命形势和国际状况的科学分析,进一步得出了社会主义可能在经济比较落后的俄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并且将这一理论付诸实践,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证实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个国家内首先取得胜利的科学论断。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从1917年11月到1918年上半年,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二是从1918年夏天到1921年初,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三是从1921年春天到1924年,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
从1917年11月到1918年春天,苏维埃政权基本上完成了“剥夺剥夺者”的任务,银行和大工业的国有化使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1918年3月,苏俄和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战争暂时停止,从而获得了不到半年的极为短暂的喘息时机。列宁抓住这个来之不易的和平时机,立即着手拟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步计划。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引起了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恐惧、仇视和反抗。从1918年下半年起,帝国主义纠合14个国家发动了对苏维埃政权的武装干涉,同时俄国爆发了国内战争。为了打赢这场战争,捍卫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从1918年夏天到1921年春,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经济上采取一系列非常的、特殊的又带有强制性的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环境和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迫使无产阶级采取的一种临时性政策。
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击退外国武装干涉者,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1921年初转入和平经济建设时期。这时,国民经济已濒临崩溃,国内发生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在这种形势下,列宁深感如不改变政策将会失去广大众,丢掉阶级基础。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十大,毅然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实行新经济政策。
在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初期,特别是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首先,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其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再次,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最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列宁还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阐明了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系列措施。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也是他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思想遗产。
(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列宁逝世后,联共(布)党内及理论界在苏联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出现了严重分歧,争论的结果最终是斯大林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占据了主导的地位。1928年10月,苏联开始实行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大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32年底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苏联模式也得以形成并最终确立。从经济方面来看,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两部分组成。在发展战略方面,主要是以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以粗放式发展为主实现经济增长。与这种发展战略相适应,在经济体制方面,主要是在所有制结构上形成了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在经济运行中排斥市场机制,完全采用行政手段,形成了过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从政治方面来看,主要表现为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等。
苏联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曾经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这种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显示了它的适应力,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和人员保障。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模式的弊端逐步显现,主要是集中过多,管得过死,否定市场的作用,严重束缚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证明,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茜拉个人资料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先后有一批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继十月革命之后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为多国实践,是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又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20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第一,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出历史作用。
第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其在经济、政治、外交、军事上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
第三,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第四,社会主义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
社会主义在20世纪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是在发展中也发生过曲折,特别是苏东剧变。
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
约翰 特拉沃尔塔
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工人阶级领导全体劳动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以消灭剥削、消灭阶级为使命的新型国家政权。
无产阶级专政是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政权。
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具有多样性。
社会主义的实践表明,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这是因为:
第一,社会主义时期还存在着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
第二,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改造旧社会,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实现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第三,无产阶级专政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
(二)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蔡徐坤怎么了
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在广大劳动人民的范围内,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管理国家和一切社会主义事业。
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从国体上说,社会主义民主首先表明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即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享有最高的民主权利,并对少数剥削者实行专政。从政体上说,社会主义民主表明,社会主义国家采取民主共和国的形式,即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成政府,管理国家。劳动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的最高权力。
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归根结底由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并为其服务。
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历史联系。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某些民主原则的历史联系,如主权在民的原则、服从多数意志的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等。
其次是某些民主形式的历史联系,如普选制、代议制等。
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又存在着根本区别。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不同、阶级本质不同、原则与实践的关系不同等。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一个历史过程。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和不断发展着的。要实现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目标,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
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以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为前提,设想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根据社会的需要,有计划地调节生产;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扣除之后,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没有商品生产,没有货币交换;没有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国家开始消亡但尚未完全消亡等。
列宁在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所形成的认识主要有:实行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及其民主制度等。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作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新的认识。这些认识集中体现在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中。他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地373页)
李孝利高清图片
根据已有的社会主义各国的实践经验,特别是根据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可以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作如下的概括:
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第三,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
第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在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理解中,最重要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这是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体现。
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一)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为什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
第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一定的社会形态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上的,不可能出现先进的生产关系长期建立在落后的生产力的基础上,也不可能出现落后的生产关系能够长期容纳先进的生产力的现象。但是如果从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个阶段来看,则又会出现参差不齐、相互交错的现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在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情况下,生产关系的变更就成为主要的决定的方面了。从历史上看,封建制取代奴隶制、资本
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也有不是从最发达的地方开始而是从薄弱的或不发达的地方开始的先例。
(二)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一)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二)努力探索适合本
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第一,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第二,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坚持“走自己的路”。
第三,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四.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
第一,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
第二,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第三,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二)社会主义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走向辉煌
社会主义如何进行改革?从已有的实践中可以得到如下的启示:
第一,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第二,要选择正确的改革道路和方式。
第三,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或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前者是工人阶级政党产生的阶级基础,后者是工人阶级政党产生的思想基础。只有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产生马克思主义政党。工人运动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科学社会主义是工人运动的理论表现。(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所作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它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
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工人阶级为基础,它不等同于工人阶级本身,也与工人阶级的众性组织有明确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政党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但并不排斥那些虽然来自于其他阶级和阶层但符合党员条件的人入党。
(三)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