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的矛盾、同一矛盾的不同阶段、每一个矛盾都有其独有的特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一种辩证的关系: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是相互区别的,此区别是相对的,有着各自的内容;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结的,有机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我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这种辩证关系有以下三点意义:
一、掌握这种辩证关系有助于我们正确的、客观的认识事物。世界上的每种活动、行为、事件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因此我们抓住规律,到方法即可以事半功倍。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是一样,其有着自身的规律和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正确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在认识事物时不能忽略它们中的任何一方,也不能将它们隔绝起来认识,更不能认为它们是一成不变的。
二、掌握这种辩证关系有助于我们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在面对新的事物或
进行某种工作的时候,我们会通过亲身经历试验到一个或几个个体的特点,这样我们就可以完成这一个或几个的工作了。但为了完成更多或这一类工作,我们总结出一套有着规律性、普遍性的通用规则,使这套规则可以适用大多数个体,最终可以满足每个个体的要求。这种我们都经历过的方法总结起来就是“特殊——普遍——特殊”。 如:“从众中来,到众中去”
三、掌握这种辩证关系有助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我认为这一条可以算作上一条的延伸。“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是从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对各国具体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矛盾的普遍性;各国的国情、环境、历史条件又不同,具体实践必然又有自己的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二者相结合,才能到适合自己国情的正确道路,高好革命和建设。如我国在建设国家的指导思想上,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有这些,无不是是共性和个性相统一。
2、 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虽然主观能动性属于的主观意识,客观规律性属于客观物质世界自身,但是二者之间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首先,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步数在哪里打开 。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其次,必须把握能动性原则。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再次,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实践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内在统一的现实基础。
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意识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通过实践使主观的东西见之于客观,人的意识正是通过实践而能动的认识世界,又通过实践而能动的改造世界。
第三,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一般说来,科学观测
设备越是先进,人们的认识水平也就越高。
3、 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首先,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
其次,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
所谓历史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再次,客观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所以,主观认识也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当事物的具体过程已经向前推移,主观认识就应当随之而转变,如果主观认识仍然停留在原来的阶段上,这就脱离了客观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特点,思想落后于实际,就容易犯保守的错误。同理,当事物的具体过程尚未结束却企图超越,这同样是脱离了客观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特点,就容易犯冒进的错误。所以,“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众观点的理论基础。唯物史观认为,人民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所谓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众学习的观点。坚持众观点,是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中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调必须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着的人民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有:就业问题、上学问题、住房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环保问题、医疗问题、社保问题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党和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七大报告里明确提出要从以下几个发面保障和改善民生:(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等等。仅就崔始源刘雯分手
2007年,我们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举措,如农村孩子学杂费免除、城镇居民受惠医保和农村低保的实施,《物权法》的出台等等,从以上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具体落实来我们党和政府的确是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
5、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如何理解“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关系是以劳动者和劳动条件的所有权之间的分离为前提,即少数人拥有大量的货币财富和生产资料,多数人成为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这两个条件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结果,而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就是征服、奴役、掠夺、杀戮过程。
(母亲节的贺卡1)雇佣工人的形成过程。新兴资产阶级通过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促使他们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并迫使他们屈服于资本统治,成为雇佣工人。最典型的是英国的“圈地运动”
(2)资本的形成过程。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的封建贵族为了筹集更多的资本来发展资本主义工业,采取了强制和暴力手段:采取国债制度、现代税收制度和包含关税制度等,对国内劳动人民进行大肆搜括;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商业战争。
资本原始积累始的血腥史充分证实:“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资本是自行增殖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例如货币等,但这些物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在成为带来剩余价值的手段时,它才成为资本。所以马克思强调指出,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6、收集历史的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在总体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腐朽,它与生产力的不相适应占主导地位,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没法改变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根本状况,因而无法消除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不能充分利用现代生产发展所达到的水平和现代科学技术为经济增长所提供的可能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和资本过剩现象日益严重,生产能力愈益超过消费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对抗性,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它不能在资本主义制度的范围内得到根本的解决。最后导致经济衰退和经济危机频繁发生。
7、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资本主义社会,同历史上有过的一切其他社会经济制度一样,其产生、发展以及最终为另一种更高级社会经济制度所代替,都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决定的,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但同此前的其他社会经济制度相比,资本主义制度空前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则是以往任何社会所不可比拟的。
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
首先,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描写人物外表的成语
其次,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最新款香水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最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然而,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并不能掩盖其自身的局限性。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
对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障碍,这一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正是这一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冲突、动荡和危机。资本主义的这种局限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是不可能消除的,它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
8、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有哪些基本特征
第一,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第二,根据社会的需要,有计划地调节生产;
第三,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扣除后,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第四,没有商品生产,没有货币交换;
第五,没有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国家开始消亡但尚未完全消亡等。
9、根据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首先,以民为本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港台明星排行榜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其次,市场经济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基础。传统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中国特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通过市场来优化资源的配置,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
第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同志指出,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广大人民的普遍愿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