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正近况乡村振兴金融市场供求呈现十大新转变——基于重庆市12个区县乡镇及2000户居民问卷分析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服务“三农”建设,深入了解农业农村金融市场供求变化特征、探索金融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路径、更好地实践乡村振兴战略。最近,重庆三峡银行深入重庆市“一区两”(即由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构成大都市区;由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11个区县的城镇,构成以万州为中心城市的渝东北城镇;由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6个区县的城镇,构成以黔江为中心城市的渝东南城镇),对1000户城镇居民、1000户乡村农民开展问卷调研和现场走访,其中选取12个乡镇与100多名乡镇领导、村支书(主任)、村民小组组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村农业企业、乡村致富带头人代表以及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负责人和客户经理开展访谈,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农业农村金融供求问题进行深入挖掘、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此外,现场访谈了12个区县的农业农村委和发改委及乡村振兴局。
        乡村金融市场供求呈现十大新转变
小敏家的人物关系图        一是乡村贷款领域由窄向宽转变。过去乡村贷款支持服务的领域主要在乡村,现在乡村
贷款支持服务的主要领域不仅涉及农户农业农村,而且跨界涉及了城镇、城市以及更大的中心城市领域。例如城市资本技术下乡创业、投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1000城镇居民问卷表明,有41.9%的人愿意带资本和科技下乡建设农业农村、并有35.6%的人需要银行贷款支持。同时,1000户乡村农民问卷表明,有87.8%的人欢迎城市人才、资本、科技下乡并有82.3%的人愿意参加城市资本科技下乡投入农业农村建设活动。又如乡村农民迁户入镇创业兴业愿意强烈,1000户乡村农民问卷表明,有46.3%的人愿意将承包土地全部退出或流转并迁户进入城镇,且有44.7%的人需要银行贷款支持。
        二是乡村贷款额度由小向大转变。小户小额贷款减少、大户大额贷款增加,乡村贷款需求额度已由小户小额向大户大额转变。原来的小农小额贷款需求多为三五千元,最多上万元,主要用于满足小农生产经营需要。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这种以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经济为主要目标的小农户小额贷款需求量正在逐步减少,并且将呈现基本消除态势。现在以重点户、专业户、规模经营户、土地流转承包户、致富带头人为主要代表的大户经济主体贷款需求量正在快速增加。例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加工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需求在数万元到上百万元不等。根据12个乡镇村社干部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的座谈调研表明,乡村小额贷款需求面不足20%、以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的大额大户贷款需求面在50%以上。
        三是乡村贷款期限由短期向中长期转变。原来的短期(半年至一年)贷款需求正在逐步减少,现在以设施农业(规模种植业和养殖业设施建设)、科技农机具(助耕机、收割机、插秧机、无人播种机、燥干机、冷藏设备)、农副产品加工业厂房建设、农民居住小区集中建房、农民消费为主要代表的中期(三年、五年)、长期(八年、十年及十年以上)以及消费类贷款需求增长态势明显。例如设施农业贷款、科技农机具贷款的时间期限多在三年甚至五年。又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的时间期限一般都在五年甚至八年。1000户乡村农民问卷表明,在乡村贷款资金需求中短期(半年和一年)贷款需求占比仅有28.3%,中长期贷款需求占比高达53.3%。runningman20170319>荷兰弟恋情曝光
        四是乡村贷款行业由农业向农工商产业转变。传统农业贷款减少、现代农业贷款增加,乡村贷款行业由第一产业(以种养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农业、新兴产业转变。过去分散、零星的小农户传统农业贷款行业主要表现为单纯的种养业(即第一产业),现在的贷款行业正在由单纯的第一产业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方式转变,贷款资金重点投向农工商、贸工农一体化综合发
展的现代农业、科技农业、设施农业、市场农业、数字农业行业,转变后的乡村贷款行业主要集中在规模化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物流运输业、批发零售业、乡村文化旅游业、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健康养老业等。根据12个乡镇村社干部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的座谈调查表明,农工商、贸工农一体化融合发展所需贷款占比占40%以上。
        五是乡村贷款主体由个人向公司和个人转变。个人贷款有所减少、以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组织为主的公司贷款增加,乡村贷款主体(性质)由过去的多为农户个人向现在的农业公司企业和农户个人转变、由单一客户向多元化客户转变。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集约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单家独户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经济正在向现代农业发展过渡,过去乡村贷款主体性质多为一般农户贷款,小农户小额贷款正在逐步减少,并逐步向少量的农户和更多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集团公司、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专业大户(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输销售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多元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变,实现了由单纯自然人客户主体对象向自然人、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客户主体转向,并且这些乡村企业法人、非企业法人组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公共服务建设项目)的贷款市场需求量增长态势明显。根据12个乡镇村社干部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的座谈调查表明,
一般农户主体贷款需求量减少到20%(不含脱贫攻坚中发放扶贫小额信贷因素)以内,多元化的主体贷款需求量上升70%以上。
        六是乡村贷款用途由流贷向流贷、固贷或项目贷、消费贷转变。过去乡村贷款用途主要为农业生产经营性流动资金贷款,现在这种单纯的农业生产经营性流动资金贷款正在逐步向少量的农业生产经营性流动资金与更多的固定资产贷款或项目业主贷款、消费类贷款转变。例如农副产品加工业贷款涉及以厂房、机器设备、连接厂区交通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固定资产贷款,同时也涉及以企业生产启动资金、生产资金周转短缺困难的流动资金贷款。又如以高标准农田改造、耕地宜机化建设、农村水库建设、水利渠道建设及农业抗旱排水浇灌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生产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贷款,更多表现为固定资产或农业产业项目贷款。根据12个乡镇村社干部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的座谈调查表明,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信贷市场中,流动资金贷款需求量占比下降到40%以内、固定资产或项目贷款需求量占比上升到50%以上。同时,生活性贷款减少、消费性贷款增加。过去的生活性贷款主要用于疾病和农户住房改建扩建,现在的消费性贷款需求呈现增加态势,主要用于乡村农民集中居住建房、城市(镇)居民住房按揭及房屋装修、购买家电、医疗、旅游和乡村文旅业配套建设的民俗村庄、乡村农家乐。
赵炳锐        七是乡村贷款方式由单一信用贷款向多元化担保贷款转变。随着金融风险防控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农业农村信用贷款方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过去乡村贷款发放多为信用贷款方式,现在正向信用贷款、担保贷款(主要为保证担保、抵押担保、质押担保)、票据贴现等多位一体的贷款方式转变。例如第三人(含专业担保公司)保证担保、房屋土地及机器设备抵押担保、宅基地使用权抵押担保、土地承包经营权或流转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林权抵押担保、存单和债券及股票质押担保、保险公司保证担保等。根据12个乡镇村社干部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的座谈调查表明,在农业农村建设的所需贷款方式中,以信用方式的贷款占比不足30%,以担保(保证、抵押、质押)方式的贷款占比上升到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