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3-03-22
meiju基金项目: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科研项目“美国文学中的深层生态学研究”(1303)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张小花(1980—),女,甘肃金昌人,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和比较文学。
《瓦尔登湖》对美国超验主义思想的继承和超越
张小花,路喜荣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甘肃定西743000)
要:19世纪美国的超验主义理论崇尚直觉,强调自然界是神对人的启示,人可以从自然界认识真理,达
到精神和道德的完善统一。梭罗把超验主义的原则作为自己的哲学理念付诸实践行动。《瓦尔登湖》以梭罗两年多的亲身经历为主要内容,宣传大自然的美好,批判工业文明的消极影响,呼吁人们回归自然,寻生活的意义,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他的主张最终突破了超验主义思想的局限,开启了美国自然文学和生态文学的先河。书中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生态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与实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关键词:《瓦尔登湖》;超验主义;自然文学;生态文学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导游证考试文章编号:1008-9020(2013)03-018-04
《瓦尔登湖》是梭罗最富盛名的作品,在美国文学史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影响不是日渐消失,而是日益深远,在1985年《美国遗产》杂志所列的“十本构成美国人人格的书”中,《瓦尔豋湖》位居榜首,足见它的影响之深远。梭罗这位生前寂寞的文人,在死后150多年的时间里,终于被美国乃至世界的人们所认同,所敬仰。尽管梭罗最初追随艾默生,接受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超验主义的理论,但是最终《瓦尔登湖》超越了超验主义思想的范畴,开创了自然文学以及生态文学的崭新领域。
中招分数查询
一、梭罗其人及作品
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 1817—
1862)1817年7月12日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
康科德镇(Concord ),父亲是铅笔制造商,母亲是一位热爱大自然的女性。康科德优美的自然风光
使梭罗自幼就对自然怀有浓厚的兴趣。他10岁时写了《季节》(Season )一文,是现存梭罗最早的作品。1833年,梭罗进入哈佛大学,先后学习了希腊语、拉丁语、数学、物理、自然哲学、历史、神学和精神哲学等课程。在此期间,他阅读了艾默生的《论自然》,接受了超验主义的思想,并终身奉行不渝。从1836年开始,梭罗与艾默生相识,他把艾默生当作自己的导师和挚友,决定追随他。1841年,梭罗应邀住进艾默生的
家里,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他接触了大量的哲学方面的书籍,同时在艾默生创办的超验主义杂志《日晷》(The Dial )上发表文章,宣传超验主义思想。艾默生也对梭罗赞赏有加,并把他介绍给了当时的许多文人。
1845年,梭罗在家乡康科德镇的瓦尔登湖畔自
己动手建造了一座小木屋,并在其中住了两年零两个月的时间。他最初的愿望是想在这里写作《康科德与梅里马克河上两周》(Two Weeks on the Con -
cord and Merrimack Rivers ),1849年,此书出版,改
名为《康科德与梅里马克河上一周》(A Week on the concord and Merrimack Rivers ),反响平平。但是,这
段经历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后来创作《瓦尔登湖》的生活基础,并成就了美国文学史上的巨人梭罗,使之成为不朽的传奇。在此期间,他过着简朴的生活,自己种豆、钓鱼,偶尔去附近的村子打点零工。除了日常所需的物品之外,梭罗抛弃了所有的享受和奢侈品。梭罗一生共写了四部关于自然的著作,分别是《康科德与梅里马克河上一周》、《瓦尔登湖》、《缅因森林》(The Maine Woods,1864)、《科德角》。他还写下了许多篇散文及诗作。除此之外,从1837年到1861年,梭罗写了大量的野外观察日记,先后陆续出版,共有10卷之多。1846年,他因反对蓄奴制拒绝交税,被投入监狱,一天后被朋友营救出狱,这
件事促使他认真思考国家不合理的制度与解决方案,之后写下了著名的《不合作主义》(On the Duty of Civil Disobedience),大力宣传“非暴力抵抗”的斗争方式,影响了后来的托尔斯泰,甘地,马丁·路德·金等著名人物,他们都采取了梭罗的方式为自己的国家和名族争取独立与自由。
二、超验主义思想对梭罗的影响
超验主义(Transcendentalism)的创始人拉尔夫·瓦尔多·艾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1882),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诗人、散文家。早年就读于哈佛大学,接受唯一理教教义,毕业后在波士顿担任牧师6年,后因反对该教的古板仪式而辞职。之后艾默生赴欧洲旅行,结识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塞缪尔·柯勒律治(Samuel Coleridge)和威廉姆·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同英国的
历史学家、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建立了终身的友谊,因而受到欧洲浪漫主义和超验主义思想的影响。1834年,艾默生定居于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镇(Concord),与梭罗、玛格丽特·富勒(Margaret Fuller)等人结成“超验主义俱乐部”(Transcendentalism club),出版期刊《日晷》,使该地成为新英格兰地区超验主义运动的中心。
“超验主义的基本思想是:宇宙万物具有实质的一致性,人类生来具有善良的天性;在认识真理方面,人的内在直觉优于经验和逻辑。超验主义的出发点是反对权威,崇尚直觉。超验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人能够超越感觉和直觉,直接认识真理。”[1]
“超验主义最显而易见的三个来源是新柏拉图主义(Neo-Platonism),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和某些东方的神秘主义著作。”[2]新柏拉图主义是公元三世纪至六世纪流行与古罗马的神秘主义哲学,其要点为“流溢性”,认为从精神泉源“神”流出理性,从理性流出灵魂,从灵魂流出物质世界,宣称人可通过直觉与神合二为一。同时,艾默生从印度的《吠陀经》等经典中吸取某些带有东方宗教神秘彩的哲学及宗教思想。艾默生把这些思想特点融合在一起,奠定了超验主义的理论基础,他的《论自然》(Nature)集超验主义思想之大成。“在书中他强调精神第一,直觉第一,主张发挥人的超验作用。认为精神浸透人的心灵和自然界,自然界为圣灵之象征,一种自然现象是某种精神的象征。”[3]他在第四章《精神》(Spirit)中写道:“我们了解到,人的灵魂中存在着最崇高的东西;那令人敬畏的宇宙的本质不是智慧、爱情、美或权利,而是这一切独立体的总和,万物为它而存在,万物由它决定其存在;
精神可以造物;在自然界的后面浸透着自然界的精神。它作为整体而不是混合体,不是从外面,即经过时间和空间,而是通过思想,或通过我们自身,对我们发生作用。”[4]艾默生提倡超验主义,是对美国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物质主义、拜金主义的否定,他主张个人发展,贬低工业化对人格的异化,但是也成为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不择手段发展自我的理论基础。
梭罗在大学期间接触到了艾默生的《论自然》,接受了超验主义思想,把它当作自己的终身信仰去实践它。1836年结识艾默生并加入超验主义俱乐部后,他为《日晷》撰写了一些宣传超验主义思想的文章。直到1845年他在瓦尔登湖畔建造了那座举世闻名的小木屋,过了两年多的隐居生活,之后以其生活经历为基础创作了《瓦尔登湖》,这是对艾默生超验主义的继承,但是它的成就远远超过了超验主义的范畴,而涉及到了自然文学、生态文学的某些深层次的问题。
三、《瓦尔登湖》对超验主义思想的超越
辛雨锡>油烟机排行榜《瓦尔登湖》以梭罗在湖畔的亲身经历为基础,以大自然春夏秋冬的季节转换为顺序,最后以春天再次来临结束全书,暗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这一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同时也是梭罗思想上的成长及觉醒的过程。《瓦尔登湖》全书共分十八章,内容纷繁庞杂,但是大致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身处其中的愉悦;梭罗在林中的简朴生活;工业化进程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以及主张人们探索内心世界,回归自我。
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描写是《瓦尔登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梭罗从小就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艾默生认为大自然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在《论自然》中写道:“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跟宇宙建立一种直接的关系呢?”[5]梭罗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艾默生的理想。他徜徉在瓦尔登湖的青山绿水之间,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瓦尔登湖一年四季的变化,惊叹其非凡的美丽和圣洁。他用深情的笔触写道“一个湖是自然风光最美妙、最生动的所在。它是大地的眸子,凝望着它的人可反省自我天性的深度。湖畔所生的树木是睫毛一般的镶边,而四周苍翠的山和峰峦叠嶂是它浓密突出的眉毛。”[6]这样优美的描写在书中随处可见。他感叹道:“上溯到亚当和夏娃被赶出伊甸园之时,瓦尔登湖已经在那时存在于天地之间,甚至可能就是在那个清晨,随着漂浮而来的蒙蒙细雨和习习南风,洒落下一阵金的细雨,
打破了宁静的湖面。成结队的野鸭和天鹅在湖上遨游,他们并不知晓人被撵出乐园这件小事,它们只是沉醉于这纯净的湖水。谁知道呢?在多少部已遗失的部落英雄史诗中,瓦尔登湖是他们的卡斯塔利亚灵感之泉。人类最早的黄金时代,又有多少山林水泽的仙女在这里嬉戏?这是康科德桂冠上最璀璨的一颗钻石。”[7]
他与大自然中的树木花草,鸟兽虫鱼为伴,怀着敬畏的心情观察每一种动植物的生长习行与特点,并把它们忠实地记录下来,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不是一个孤独死寂的世界,而是充满活力与乐趣的生动画面。如他描述松鼠从他那里拿走面包屑的情景,真让人忍俊不禁。艾默生笔下的自然更多的是一种充
满着想象的精神家园,人与自然始终保持着是一定距离。而到了梭罗,他已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人类不再是自然的主宰,而是与花草树木、林中动物一样处于平等的地位。林中的独居生活并不是孤单寂寞的,他写道:“我从未感到孤单和寂寞,也丝毫没有承受到寂寞的压迫和负担。……有一回,飘来的雨丝轻洒下来,我蓦然觉得能与大自然相依为伴,竟是如此甜美、陶醉和受惠。”[8]梭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在工业文明时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在他热爱的瓦尔登湖畔,梭罗观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听潮起潮落,过着一种现代人向往但却望而却步的远离尘嚣的理想生活。他说:“让我们犹如大自然一样纯朴而祥和吧,驱散我们眉宇间的乌云,在我们的身体每一个毛孔中注入一点点生命吧。”[9]梭罗一贯主张人应该过简朴的生活,舍弃不必要的外物,这样才能保持精神上的独立和完整。因此他把篇幅最长的《经济篇》列为全书的第一章。在书中,梭罗不厌其烦地细述了他建造小木屋的过程,以及日常花费的账目明细表,他的少得可怜的所有财产等等。他在小木屋前开垦了一小块土地,种植豆子和一些简单的农作物,在湖中捕鱼、偶尔打猎一些小动物,靠这些原始的方式为自己提供食物,以此来证明简朴的生活并非遥不可及。他大声地喊出了“简朴,简朴,再简朴”的主张,摒弃了生活中一切的享受和奢侈品,认为人们在那些他们根本不需要的奢侈品上付出了太大的代价,以致于迷失了自我。指出“大部分的奢侈品,大部分所谓生活的悠闲,不仅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的发展实在是个障碍”。[10]他主张人们抛弃外在的不必要需求,把精力放在充实自我的内心世界上,这样就可以过一种外在简朴,而内心富裕的生活,这也是一种更加健康,更加有意义的生活。对梭罗而言,走向自然,就是走向自我的内心世界,那是一个值得花更大的精力去探索的神秘世界。他写道:“谈到奢
侈与舒适这两方面,最明智者往往过得比贫困者更为单纯和朴实。古代的哲学家们,有中国的、印度的、波斯的、希腊的。都是同一种格调的人物,他们的外在生活贫穷得无人可比,而内心生活的富有谁也难敌。”[10]他从衣服、饮食、住宅、交通工具等方面逐一细述简朴生活的优点,而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无疑是最理想最健康的生活方式,“阳光、风雨、夏天、冬季——
—大自然的难以言表的纯净和仁慈的恩惠,它永远恩赐我们无尽的健康、无穷的快乐。”[11]他认为“简朴生活是门学问,它一直遭到人们的轻视,但它却不能任人漠然视之。”[12]他嘲笑现代社会的人们因为好奇心或其他原因发疯一样地去世界各地旅行,但是却忽略了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认识和探索,他写道:“到你的内心去探险吧!这才使你的眼睛和大脑派上用场。”[13]同时,他一贯主张用一种平静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不管你的生命多么卑微,你要勇敢地面对它去生活;不用逃避,更不要用恶语诅咒它。它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坏。当你最富有之时,却是你最贫穷之日。喜欢吹毛求疵的人哪怕是在天堂里也能到错误。你纵然是贫穷,也要热爱你的生活。即使是在济贫院里,你依然还拥有喜悦、开心、荣幸的时光。黄昏的霞光照射到济贫院的窗户上,如同照在富人家的窗户上一样耀眼夺目。门前那早春的积雪正在消融。我亲眼目睹,一个心静知足的人,在那里生活得宛如在皇宫里一样,生活得如此开心又如此心满意足。”[14]生态保护意识是梭罗在书中并没有刻意地强调却对后世影响最大的理论。美国的许多生态学家和环保主义者将梭罗称为环境保护主义和生态保护主义的先驱,把他称为生态文学的创始人,这不是没有道理的。梭罗不仅在《瓦尔登湖》中描绘了大自然的宁静、圣洁和美丽,
而且以自己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亲身经历提倡人们重新认识自然,回归自然、保护自然。他在书中描述了铁路的修通、经济的发展给当地环境带来的影响,树木被砍伐,湖面的冰层被掠夺,湖中的鱼类被大肆捕捞。他写道:“在我离别瓦尔登湖之后,伐木工居然开始乱砍乱伐。许多年以后,我再也不可能在林间小径踟蹰了,不能从林间随意一瞥而见湖光山。我的缪斯不再吟唱,那是情有可原的。百灵鸟的寓所已被砍倒,你还能指望它那婉转的歌喉唱出曲调?”[13]他对古老的祖先对森林的热爱和保护表示尊敬,梭罗说“我比猎人或伐木工人更关心
野兽和森林保护……我希望我们的农夫在砍伐一个森林的时候,能够感觉到那种敬畏,就像古罗马人在一个圣林里间疏林木,以使其透光的时候所感觉到的敬畏一样,因为他们觉得这个森林是属于一些神灵的。”[15]
如今新科技使得许多的工具得以改进,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了对自然的掠夺与破坏。当然,梭罗是幸运的,因为他还没有看见今天被更高更新的科技所破坏的大自然千疮百孔的面貌,被掠夺和污染的不仅仅是森林、湖泊,还有天空、大地、海洋,甚至是我们生存的每一寸空间。
四、《瓦尔登湖》的影响
1861年5月6日,梭罗在亲友的陪伴下平静地离开了他深深热爱的土地。这位生前默默无闻的作家在逝
世多年后逐渐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关注与敬仰,他的《瓦尔登湖》被人们奉为经典,无数的学者与评论家从自然文学,生态文学,生态批评等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甚至康科德镇的瓦尔登湖也成为无数梭罗迷们朝拜的圣地。梭罗所提倡的简朴生活、亲近自然、回归本心的思想不仅深深地影响了美国文化,也为整个世界带来了清新长风。《瓦尔登湖》内容丰厚、意义深远。它是简单生活的权威指南,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钱社会的讨伐檄文,是一部传世久远的文学名著。
同时梭罗在瓦尔登湖隐居的经历也成为无数人效仿的生活模式。“亨利·贝斯顿(Henry Bestton 1888—1968)在科德角海滩边建起了小木屋,写出了经典之作《遥远的房屋》(The Outmost House)。爱德华·艾比(1927—1989)沿着犹他州西南部的绿河漂流多日,写出了散文集《漂流而下》(Down The Riv-er),书中一章题为“与梭罗一起漂流而下”。20世纪中叶,美国波士顿的一对夫妇效仿梭罗在荒野中生活,并写了本书《以丛林为家,今日过梭罗的生活》(At Home in the Woods:Living the Life of Thoreau Today),书中第一句话便是:“我们走向荒野,是因为一百年前有个人写了一本书。”安妮·拉巴斯蒂(Anne Labastille)在位于美国东北部山脉中的黑熊湖畔建了一座小木屋,从20世纪50年代一直居住在那里,并以亲身经历写了《林中女居民》(Woodswoman)。由此可见,梭罗的魅力多么强烈,影响多么深远。”[16]
参考文献:
[1]夏光武.美国生态文学[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9:40.
[2][美]罗德·霍顿,赫伯特·爱德华兹.美国文学思想背景[M].房炜、孟昭庆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125.
[3][4][5]李宜燮,常耀信.美国文学选读(上册)[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126,138,126.
[7][8][9][10][11][12][13][14][15]梭罗.瓦尔登湖[M].戴欢译.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118,114,85,48,9,88,
23,122,208,160.
[16]程虹.宁静无价——
—英美自然文学散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51-52.
Walden,the Heredity and Surpass to the Transcendentalism
ZHANG Xiao-hua,LU Xi-rong
(Department of English,Dingxi Teachers College,Dingxi Gansu743000)
Abstract:The Transcendentalism stressed intuition,emphasis on nature was the enlightenment to hu斗鱼狗哥
man from God,man can know the truth by himself and get unification between spirit and morality.Thoreau made the rules to his guide line of exercise.Walden is Thoreau’s masterpiece and the content is his experience in the woods on the shore of Walden Pond for more than two years.He ad-mired the beauty of nature,criticized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calling for people back to nature to find meaning of the life and rich spirit world.The influence of this book is not only in the Transcendentalism but also in the natural literature and ecological literature.The love to the nature,simple life in the woods,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ture and human being’s lives,these thoughts affect many people all over the word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Key words:Walden;Transcendentalism;natural literature;ecological literature
责任编辑:韩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