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人物周报:特型演员,境遇两重天
  本报记者 许敏
  梨园行有句老话:十年磨一戏。
  在影视界,有这样一人,他们几十年里以同一个形象出现在银幕,参与的影视作品都属于重大历史题材,饰演的都是重大历史人物,尤其中国革命史上地位独特的领袖人物。
黑龙江省会
这些人往往是精挑细选出来,并被予以严格要求标准。他们长得漂亮与否并不重要,关键是长得像不像,像谁。他们是特型演员。
  因为所塑造角的特殊,这个体被蒙上了一层神秘彩。他们在银幕上使领袖复活,在生活中也备受关注,有人甚至把他们的角与本人等同起来。受惯性驱使,公众往往把他们当作“领袖”景仰。同时,对他们的期望和苛责也比一般明星高出许多。
  上世纪80年代,重大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如破土春笋,这个体开始活跃在大小银幕上,当他们特别设计地出现在各种场合,都会受到领袖般热烈欢呼,风头无俩。90年代后,影视界
遭受市场经济冲击,转向娱乐商业化,表现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开始减少,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人逐渐淡出观众视野,几乎被遗忘了。
  200572日,扮演的著名特型演员古月突发心肌梗塞,在佛山市三水人民医院去世。一时间。
  争议不断
  “特型演员”是中国特的说法。怎么样开通网上银行1979年,为筹拍大量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八一电影制片厂以“特型演员”的名义,在全国挑选了一批长相酷似新中国领袖的人,归编在八一厂下属的演员剧团。其中大部分人都不是演员出身,包括时任昆明军区文化干部的古月。
  令人意外的是,对于这个称呼,现在的特型演员体里,出现了极大争议。
  扮演刘少奇的特型演员郭法曾说,“特型演员这个词本身就是极其不准确的,顾名思义,特型就是长相奇特的。你演领袖怎么能说特型呢?”扮演周恩来的特型演员王铁成也极为反感,“我们又不是仨眼睛俩鼻子,也不是五短身材。什么叫特型?特在哪里?领袖不是人吗?起这个名称就是没文化!”
  郭法曾解释说,之所以要较这个真,是因为这个队伍里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阵容。“一种就是八一厂选的古月、柴云清、赵登峰这些人。他们大多不是演员,是专门来准备演特型的。严格地说,这些领袖很难塑造,演员不具备一定的才学是很难模仿的。后来实践证明,这个班子不好用,连八一厂导演拍戏都不想用他们。而另一种是后来这一批:王铁成、卢奇、刘怀正、黄凯、张克瑶等,我们本来就是搞表演的,所以我们不属于特型。因此,这个队伍本身就有问题,观众看着也疑问比较多。”
  王铁成特别指出,“比如八一厂招的一位演周恩来的演员,原是辽阳的一个电影放映员。在电视连续剧《周总理的一天》中出现了两三集,长得是非常像,但一点周恩来的神韵都没有,举手投足完全像一个极粗俗的小人物。连邓颖超看了之后都大为生气。他至此就没饭了,怎么办啊?就混吧,现在据说他的军衔已经是大校了,这不是瞎胡闹吗?再比如古月,那种派头根本不对。光长得像,成天乐乐呵呵,拿手一比画,就了?根本不行。他却成为全军17位文职将军之一。”
  由于特型演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也使得这个体备受争议,关于一些特型演员的人品问题也成为公众话题。
  “特型演员就是沾了饰演人物的光。他们中有一些人就仗着这个,跑出来招摇撞骗,学着领袖的样子挥挥手就糊弄过去了。说实话,从心里面我挺看不起他们的。”娱乐记者伊夫说。他采访过多位特型演员,曾在报道里揭露了古月在菏泽水灾中对灾民袖手旁观,只顾自己敛钱、买走私车、嫖娼被拘、并且声称是丢失的儿子毛岸龙等劣行。“人死了也就不好多说了,但我以前写的,都是真实的。”
  不过伊夫也表示,“一般来说,观众对于特型演员的幕后生活更有兴趣。与其说关注这些特型演员,不如说更关注他们饰演的政治人物。因此观众们会把他们看得比较高,要求也比较高。但这完全是老百姓一厢情愿,不应该这样把演员和角混为一谈,应该人和事分开看。”
  遭遇变迁
  特型演员这个特殊现象,多出现在社会主义国家。最早出现在前苏联,当时有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全苏联挑选了一位长相酷似斯大林的人,为培养成斯大林的特型演员,专门把他安排在一间豪华别墅里,配备相当级别的警卫员和秘书,汽车、司机、保姆一应俱全,他只要整天拿个烟斗,阅读有关斯大林的所有资料,以寻特型角的灵感。
迎刃而解造句
  1978膝盖道士 张根硕年,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是之在电影《大河奔流》中饰演,成为中国银幕上第一个领袖形象,不过戏份不重。80年代初期,电影《西安事变》中,特型演员开始以体出现。此后十多年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电影市场上,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特型演员火爆一时。中国豪车排名
  郭法曾回忆,“据我所知,在世的时候,不赞成在影片和舞台上表现这批领导的形像,防止个人崇拜的思想出现。所以iphone 6plus70年代以前没有这样的作品。直到80年代初,打倒四人帮后,文化事业活跃起来,而且老一辈革命家逐渐都去世了,这才开始创作重大历史题材。所以当时众反响特别热烈,一看到爱戴的领袖形象出现,就掌声雷动。”
  90年代,电影市场产生了巨大变化。受到西方大片和国内商业片的强力冲击,重大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逐年减少,不再受观众宠爱。特型演员的前途面临重大考验。
  “以往所谓这样的主旋律片子都是单位公款组织看,靠这个来支撑。”伊夫说,“所以特型演员完全是计划经济这样特定环境的产物,当这种经济制度逐步瓦解的时候,他们的市场也就越来越萎缩,他们的失落和边缘化是必然的。”
  “观众是需要培养的,我们过去禁锢的时间太长了,历史上艺术创作是比较僵化的,一开放,大家当然要换换胃口。所以商业片充斥进来后,会有很大一部分人喜欢看。除了商业片冲击外,这种题材本身也存在问题。”郭法曾不无感叹,“也有一部分观众喜欢重大历史题材,这部分观众至今存在。只要有思想性、艺术性好的片子,即使是重大历史题材,也绝对能打败那些无厘头和戏说。可是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受很多的限制,因为涉及意识形态问题,只能写领袖们在历史中的位置,并没有真正去挖掘故事。这样一来观众的期望就走在创作的前面了。”
  谈到这一点,王铁成情绪有点激动,“历史题材片所有的情节这20年都写完了,再写就是编的了。还美其名曰创作,全是概念化的,一点人文、个性、思想冲突都没有。大都在写假戏,假历史!”
  因为多年来只饰演同一个特殊角,戏路已经被固定,很难有机会接其他的戏。一些特型演员离开了特定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也只能充当可有可无的配角。
  郭法曾说,“我们最大的欣慰就是演了这个领袖人物,受到全国人民的肯定。但演员的悲哀在于,太被认可了,自己的戏路也就窄了。演领袖有政治意义在里面,谁还敢用你演其
他的角?王铁成是我的师哥,他多才多艺是个杂家,最想演京城遗老遗少,提鸟架笼那种。可是演了周恩来,他就来不了这个。你们应该在文章里呼吁一下,一个演员,不应该把他当周恩来,他为什么不可以演这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