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发展史
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酒店里,斯
坦福与科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
斯坦福认为奔跑的马在跃起的瞬间四蹄是腾空的;科恩却认
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争执的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
于是就采取了美国人惯用的方式打赌来解决。他们请来一位
驯马好手来做裁决,然而,这位裁判员也难以断定谁是谁非。
这很正常,因为单凭人的眼睛确实难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马蹄是如何运动的。
裁判的好友———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知道了这件事后,表示可由他来试一试。他在跑道的一边安置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相机镜头都对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边,他打了24个木桩,每根木桩上都系上一根细绳,这些细绳横穿跑道,分别系到对面每架照相机的快门上。一切准备就绪后,麦布里奇牵来了一匹漂亮的骏马,让它从跑道一端飞奔到另一端。当跑马经过这一区域时,依次把24根引线绊断,24架照相机的快门也就依次被拉动而拍下了24张照片。麦布里奇把这些照片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每相邻的两张照片动作差别很小,它们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裁判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总有一蹄着地,不会四蹄腾空,从而判定科恩赢了。
按理说,故事到此就应结束了,但这场打赌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却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麦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出示那条录有奔马形象的照片带。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一匹运动的马,它竟然“活”起来了!
生物学家马莱从这里得到启迪。他试图用照片来研究动物的动作形态。当然,首先得解决连续摄影的方法问题,因为麦布里奇的那种摄影方式太麻烦了,不够实用。马莱是个聪明人,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后,终于在1888年制造出一种轻便的“固定底片连续摄影机”,这就是现代摄影机的鼻祖了。从此之
后,许多发明家将眼光投向了电影摄影机的研制上。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馆”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火车到站》影片,标志电影的正式诞生。
当然,19世纪末电影的诞生从根本上说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产物,在电影诞生之前,许多发明家已经为电影的诞生做过艰苦的工作和基础性的贡献。除上面所提到的科学发明家外,还有许多,如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等。而斯坦福与科恩的打赌事件如同使这些科学技术糅合在一起发生巨变的催化剂,迅速导致了电影综合技术的出现和产生,使电影这门伟大的艺术叩响了20世纪的大门。
1.无声电影
又称“默片”。早期电影只有画面,影片本身不发出声音,剧中人物的说白通过动作、姿态以及插入字幕间接表达。拍摄和放映无声影片的运转速率为每秒16格画幅。无声电影时期,电影发展为纯视觉艺术,拍摄了《战舰波将金号》、《淘金记》等经典性影片。
无声电影时期,诞生了一大批电影艺术大师,梅里爱、格里菲斯、卓别林、爱森斯坦、勒内·克莱尔、茂瑙等,他们在电影创作实践中已经积累和完善了一套成熟的影像蒙太奇艺术。
播放默片几乎时时都需要现场的音乐,1895年12月28日,在卢米埃尔
电影于巴黎的首映中,有了第一位现场钢琴师。一开始,人们一直认为音乐不
可或缺,对气氛或培养观众情绪都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小镇或住宅区的戏院都
有琴师。在1910年代开始,很多大城市开始有管乐师,或整队管弦乐团。大
量的戏剧管乐和调音器,都能够有效刺激观众的情绪。
默片非常依赖大量的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好让观众知道和了解角的内
心思想。现今大部份的观众,或许会认为默片中对身体语言的倚重是肤浅和装
模作样。正因如此,现在默片中的喜剧通常比戏剧受欢迎,因为过态的演出在
喜剧中比较自然。可是,有些默片是演得颇为含蓄的,这取决于导演的取向和演员的演技。默片中的过态演出通常都是演员在舞台表演中培养出来的习惯,很多知道新媒体的取向的导演都不鼓励这种演法。
的确,早期有声电影在技术和艺术上的幼稚,曾对默片蒙太奇艺术的精妙产生过不良作用,但随着它在技术和艺术上不断发展、成熟,以不可阻挡的势头成为电影发展的方向,许多默片大师也开始尝试有声电影的创作。
约翰.巴利摩尔主演的《唐璜》在纽约的华纳剧院首映,
这次首映采用了Vitaphone声音系统,以每秒331/3转唱片
来使电影声画同步。新的发明很快就跟来了,1927年10月赵梦西游3
全国三本大学排名华纳公司的《爵士歌王》敲响了默片的丧钟。
2.有声电影
有声电影机的发明人——爱迪生
1910年8月27日,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有声电影发明者--爱迪生宣布了他的最新一项发明:有声电影。一些经过挑选的观众被邀请到新泽西州西奥兰治的爱迪生实验室,观看把留声机的声音和电影摄影机上的图像联系起来的电影机。
其他人也曾想过发明有声电影机,但无一成功。爱迪生的贡献在于他在同一时间里把声音和图像同时记录下来,而这一点,其他人是无法做到的。通过运用一台既可留声又可摄影的机器,爱迪生可以让演员在拍摄过程中自由地来回走动,而这在过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爱迪生耗费了两年精力,才研制成功有声电影机。
有声电影有“腊盘发声”和“片上发声”两种技术。
前者是将声音刻录在唱盘上,放映时与影片同步播放,为电影配音;这也是世界上有声电影最初问世时采用的方法。第一部有声片美国的《爵士歌王》就是如此。后者则是今天普遍应用的在胶片上录制
声音的技术。由于成本和技术水平的原因,《歌女红牡丹》采用的是成本低廉、制作简单的腊盘发声方法,因而,它实际上应该称作是中国第一部“腊盘发声”的有声片。
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原因,在有声电影问世后,许多电影公司仍然在继续摄制无声片,这形成了中国早期无声电影与有声电影长期并存的特殊现象。直至1936年,无声片才终于停止拍摄,中国电影从无声向有声的转变得以彻底完成。
3.彩电影
1935年,美国拍摄出彩影片《浮华世界》(又译《名利场》),标志着世界第一部彩电影的出现。使彩真正成为一种元素、手段、风格进入银屏世界。彩在影片中不但是一种再现客观世界的技术条件,更是丰富表现人物、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段,从而使电影渐渐发展成为一门艺术。
彩电影都是基于一套名为kinemacolor的双电影系统,而非三,事实上,当初史密斯研究的时候,花了3年时间研究3系统,但是始终没法成功,后来他灵机一动发现光是红绿两就足以形成彩效果,从1910年到12年,英国一共出品了54部剧情彩片,而美国只有4部。
第一部三特艺影片是迪斯尼公司的32年动画短片《flowers And Trees》,他也是1932年的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2001年发行的那套迪斯尼宝藏DVD里面有收录这部影片。
中国第一部彩电影是1948年拍摄于上海的戏曲片《生死恨》,由华艺影片公司出品,费穆导演,主演梅兰芳,著名摄影师黄绍芬为摄影指导,李生伟任摄影师。影片以京剧大师梅兰芳主演的同名舞台剧为蓝本,对原剧进行了删减,用16毫米彩胶片摄制,然后翻制为35毫米。虽然由于经验不足,以至影片的彩不够理想,但毕竟是中国第一部彩电影。此后,中国大陆再无拍摄彩片的纪录。
4.好莱坞和奥斯卡
随着声音、彩进入电影,从此电影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电影的思潮和流派也越来越丰富。其中两个词必须要谈到:好莱坞和奥斯卡。
Hollywood&OSCAR
1886年,房地产商哈维·维尔克特斯在洛杉矶郊区买下了一块地,他的夫人将苏格兰运来的大批冬青树栽在这里,就有了好莱坞这个名字(在英语中,Hollywood是冬青树林的意思)。1907年,导演弗朗西斯·伯格斯带领他的摄制组来到洛杉矶,拍摄《基督山伯爵》。他们发现,这里明媚的自然风光、充足的光线和适宜的气候是拍摄电影的天然场所。从1909年开始,著名的制片人格里菲斯在好莱坞以天然背景拍摄了好几部影片。当时,美国电影的中心在东部,纽约是大本营。从此以后,许多电影公司纷纷来这里拍片,开始了美国电影业移师好莱坞的大转移。1912年起,许多电影公司在好莱坞落户,著名的电影公司有:米高梅公司(Metro Goldwyn Mayer,简称MGM)、派拉蒙公司(Paramou
nt)、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20th Century Fox)、华纳兄弟公司(Warner Brothers)、雷电华公司(Radio Keith Orpheum,简称RKO)、环球公司(Universal)、联美公司(United Artists)、哥伦比亚公司(Columbia Pictures)。
大约在20世纪初,这里便吸引了许多拍摄者,而后一些是为了逃避专利公司控制的小公司和独立制片商们纷纷涌来,逐渐形成了一个电影中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以及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格里
菲斯和卓别林等一些电影大师们为美国赢得了世界名誉,华尔街的大财团插手电影业,好莱坞电影城迅速兴起,恰恰适应了美国在这一时期的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电影进一步纳入经济机制,成为谋取利润的一部分,资本的雄厚,影片产量的增多,保证了美国电影市场在世界上的倾销,洛杉矶郊外的小村庄最终成为一个庞大的电影城,好莱坞也在无形中成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
1927年,在米高梅影业公司老板路易斯·B·梅耶的指导下,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正式成立。不久,梅耶建议设立学院奖来鼓励并表彰那些对电影
事业做出突出成就的电影人。于是,1929年5月16日,在好莱坞的罗斯福大
酒店举行了第一届学院奖。学院奖的奖品是一尊身高13.5英寸的锡铜合金的镀
金裸体人像。1931年,当学院的图书管理员看到这尊金像时吃惊地说:“它真
像我的叔叔奥斯卡!”从此,奥斯卡这个名字就传开了。从第七届起,学院奖
正式更名为奥斯卡奖。
奥斯卡奖分为两大类:成就奖和特别奖。成就奖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最佳表演、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音乐、最佳音响、最佳化妆、最佳短片、最佳纪录片、最佳动画片和最佳外语片等。它象征着美国电影艺术的最高成就。
5.数字电影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技术已成为当今世
界领先的技术,电影经过百年磨砺,现今已向数字化发展。
近年来,数字电影经过了不断完善和更新后,随着21世
纪数字时代的到来,终于来到了我们身边。
数字电影使电影的表现空间得到了空前的提升:电影
的感染力、震撼力达到了空前未有的水平:图像的效果,
彩更加鲜明、饱满、清晰度大大提高。数字电影改编了
了胶片放映时银幕中间亮、四边暗的缺陷,其均匀度近乎完善。此外,数字电影技术营造出极度的虚拟空间和各种匪夷所思的景象。
例如曾风靡一时的《魔戒》三部曲,就是数字电影的经典代表之作。
6.数字3D(立体)电影
原理:人以左右眼看同样的对象,两眼所见角度不同,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并不完全相同,这两个像经过大脑综合以后就能区分物体的前后、远近,从而产生立体视觉。立体电影的原理即为以两台摄影机仿照人眼睛的视角同时拍摄,在放映时亦以两台投影机同步放映至同一面银幕上,以供左右眼观看,从而产生立体效果。
拍摄立体电影时需将两台摄影机架在一具可调角度的特制云台上,并以特定的夹角来拍摄。两台摄影机的同步性非常重要,因为哪怕是几十分之一秒的误差都会让左右眼觉得不协调;所以拍片时必须打板,这样在剪辑时才能得到同步点。
放映立体电影时,两台投影机以一定方式放置,并将两个画面点对点完全一致地、同步地投射在同一个银幕内。在每台投影机的镜头前都必须加一片偏光镜,一台是横向偏振片,一台是纵向偏振片(或斜角交叉),这样银幕就将不同的偏振光反射到观众的眼睛里。观众观看电影时亦要戴上偏振光眼镜,左右镜片的偏振方向必须与投影机搭配,如此左右眼就可以各自过滤掉不合偏振方向的画面,只看到相应的偏振光图象,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机放映的画面,右眼只能看到右机放映的画面。这些
面经过大脑综合后,就产生了立体视觉。银行贷款利息
vivos5观看方式
空分法,互补技术,时分法,光栅式,普氏立体,观屏镜,全息式(这种目前无法推广。在各个角度
上去都是立体的,不用立体眼镜。价格贵得出奇,只在科技馆有展示。)
电影节
电影节为了推动电影艺术,提高电影艺术水的一项活动。也是为了奖励有价值的、有创造性的优秀影片,促进电影工作者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并为发展电影贸易提供方便平发展。通常设立各种奖项对有成就者应给予奖励。电影节很受人们的关注,大的电影节影响甚至覆盖全球。
著名的电影节:
美国奥斯卡电影金像奖(Academy Awards).欧洲电影奖(European Film Awards).英国电影学院奖(British Academy Awards)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圣丹斯国际电影节 .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柏林国际电影节 .戛纳电影节 .法国凯撒奖(César Awards).美国电影金球奖(Golden Globes).美国电影学会奖(AFI Awards).美国影评人协会奖(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
戛纳电影节和开幕时的盛大、招摇不同,颁奖典礼一如既往的
迅速、快捷,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一一颁完,设在电影宫内的
新闻中心在当晚24点前准时关闭。一年为期两周的戛纳电影节闭
穆小光幕了,闪光灯、话题、交易也随之散去,只有各个奖项被载入史册。
戛纳电影节——位列欧洲三大电影节,并被誉为最为艺术的戛
纳电影节,竞赛和奖项也只是它的其中一张面孔,它还有更多的侧
面,是很多电影项目和灵感的发源地。正如一位影人所归纳的,戛愿我有生之年
纳生于政治、长于艺术、兴于商业,已64岁的这位老人娴熟地从
各个方面经营自己:和大导演互为依存,互通有无;为电影新面孔
创造艺术机会,同时让自己成为各大片商的掘金之地;远离政治,
但政治仍是绕不开的话题,而只要有话题,就有关注,就有媒体的
支持。
发布评论